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CT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脑内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原因很多,维生素K缺乏所致脑内出血是相对少见的一种。鉴于颅内出血可导致死亡或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能及早正确诊断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4例临床可疑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脑出血的CT诊断结果与脑脊液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评价CT检查对其诊断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3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3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中30例有颅内出血,2例病初期头颅CT未见异常,于惊厥反复发作后出现颅内压增高现象(CT证实为颅内出血)。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3.
曹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1,(32):181-182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颅内出血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对2004年6月~2011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急性颅内出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因和预后分析。结果:笔者收治急性颅内出血患儿96例,病因晚发维生素K缺乏38例,颅脑外伤35例,脑血管畸形6例,病毒性脑炎5例,血小板减少3例,不明原因9例。其中放弃治疗15例,死亡14例占14.5%。15例出现脑梗死,4例出现脑软化灶,1例脑萎缩。结论: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和脑外伤是小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可降低婴儿颅内出血发病率,教育儿童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减少脑外伤发生率。颅内出血预后较差,死亡率高,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4.
李建明 《江西医药》2005,40(1):22-22
目的提高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发颅内出血的诊断率,减少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的病死率。方法对2000年3月—2003年8月确诊的晚发性维生素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确诊的23例中共有13例被误诊,误诊率达57%。结论对疑似患儿应提倡有效、无创的早期头颅CT检查。  相似文献   

5.
维生紊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由于维生素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约60%~80%伴有颅内出血.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伴颅内出血是婴儿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如何提高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所致的颅内出血息儿的救治,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我科自2002年1月~2010年3月收治25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患儿,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6月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30例。临床表现为皮疹、血便、贫血、嗜睡、抽搐等,同时伴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给予维生素K1,输新鲜血浆、鲜血,降颅压治疗。结果:平均住院日10.6d。入院2~4h症状减轻,8~12h出血停止。24~48h病情稳定。死亡2例,均因颅内出血量多就诊晚,脑疝后死亡。4例有1项或多项后遗症(脑瘫1例,癫痫2例,智力低下2例)。结论:晚发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是因为缺少维生素K而引起凝血机制障碍,及时补充维生素K能有效减少该病发生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1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患儿进行分析。其中纯母乳喂养25例、腹泻病史15例、抗生素使用史14例。分别予静脉注射维生素K1及止惊、降颅压、输血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愈24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而做好预防工作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建议产科予新生儿预防性肌注维生素K1,对于3个月以内的单纯母乳喂养儿,在合并长期腹泻、黄疸延迟、应用抗生素、存在吸收障碍时均应补充维生素K。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颅内多发性出血21例(77.78%),伴随多发脑水肿20例(74.07%),脑梗死2例(7.41%);随访出现脑软化、脑萎缩2例(7.41%)。结论:CT检查可早期明确颅内出血部位、范围及有无并发症,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是儿科的危重症,起病突然、病死率高,并发颅内出血者,存活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将我院儿科1998年1月一2008年2月共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1]的49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CT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中的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3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硬膜下血肿12例,脑实质内出血7例,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外出血2例,3例并发脑梗死,病灶与脑实质内出血同侧。结论 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情况,如出血部位、范围,还可随诊疗效,进行预后判断,此检查方法是婴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最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小儿患者,根据CT定位在颅内血肿最多层面作一小切口清除颅内硬膜下血肿或采用穿刺抽吸法清除脑实质及脑室内血肿。结果效果满意,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到2年,患儿智力体格发育良好,只有一例患儿有左侧下肢轻度活动障碍。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病程短等特点,对于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在儿科临床较常见,该病易发生颅内出血造成小儿死亡或病残。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儿科近2年来收治的8例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资料8例均符合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的诊断犤1犦。男6例,女2例;足月儿7例,早产儿1例;发病年龄均为生后30天~3月。8例均为单纯母乳喂养,其中6例来自离本市较远的山区农村,5例有经常腹泻史,4例常用广谱抗生素。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2h~4d,8例均行头颅CT检查:脑中线移位,脑室受压变形2例,脑实质内血肿3例,额部、枕顶部及颞顶部各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表现、病因及预后。结果45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发生颅内出血41例(91.1%%),死亡3例(6.7%)。随访27例,智力低下12例(45.6%),肢体功能障碍15例(55.6%)。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发生率高,致残率高,应积极有效开展预防工作。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与母乳喂养、维生素K吸收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维生素K1缺乏与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36例颅内出血患者,分析其病因及发病年龄。结果36例颅内出血患者中,20例为晚发型。结论维生素K1缺乏与颅内出血在临床上关系密切,其中晚发性颅内出血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因胆道闭锁导致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性颅内出血的外科诊疗体会。 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 医院神经外科于 2000 年 1 月—2013 年 12 月诊疗的 6 例因胆道闭锁导致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的临 床资料, 分析在治疗颅内出血过程中, 对于同时存在黄疸延迟消退的患儿, 如何鉴别并尽早发现胆道闭锁的存在。 结果 6 例患儿中, 男 1 例, 女 5 例, 平均初诊年龄为(16.0±2.6)d, 在神经外科住院治疗期间行钻颅血肿外引流术及 输液治疗, 治疗过程中患儿黄疸加重, 怀疑存在胆道闭锁, 经普外科医师会诊, 在平均年龄(29.1±1.2)d 时转至普外科 做进一步治疗, 并确诊为胆道闭锁。 结论 小儿神经外科医师应对胆道闭锁导致的维生素 K 吸收不足引发的颅内 出血有充分的认识, 进行早期诊断, 避免延误胆道闭锁治疗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合并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合并脑梗死的患儿17例。结果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合并脑梗死的患儿恢复慢,易形成软化灶,从而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同时合并脑梗死的患儿在治疗上应兼用活血、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药物及康复治疗,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防对策,提高对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认识.方法 对24例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异性,易延误诊断;主要见于单纯母乳喂养婴儿,且与乳母饮食习惯有关.结论 本病是可以预防的,应对新生儿给予常规补充维生素K,并加强对外来工及农村地区的卫生宣教.  相似文献   

18.
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及头颅CT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的临床及头颅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确诊为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3月左右母乳喂养儿突然出现贫血、出血、惊厥是该病最主要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与头颅CT相关,头颅CT估计出血15ml以上10例,脑中线偏移8例,死亡5例,死亡率50%。结论 头颅CT对颅内出血有定位,了解出血量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俊  杜宏利  荣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86+89-86,89
目的:探讨运用脑脊液细胞学和囊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测定,与头颅CT、MRI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浆细胞并计数其百分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囊虫抗体,患者全部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92例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学检查阳性者50例(54.3%),脑脊液和血清囊虫抗体均为阳性者76例(82.6%)。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囊虫病者58例,经MRI诊断者34例。结论:脑囊虫病者脑脊液中嗜酸和嗜碱粒细胞主浆细胞均明显增多,虽然血液和脑脊液中囊虫抗体有假阳性,但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好,仍是脑囊虫病很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对脑囊虫病常规应选头颅CT,当头颅CT不能确诊或需动态观察囊虫演变指导治疗时应选用头颅MRI。  相似文献   

20.
栾劲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205-205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研究26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后,治愈21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