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创伤应激程度。方法选取行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进行常规切口根治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清应激激素与炎性应激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应激激素与炎性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及5 d两组的上述血清指标呈现先升后降,且观察组的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创伤应激程度相对小于常规切口手术患者,因此认为小切口手术更有助于患者的损伤控制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且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其中保乳手术治疗56例(保乳手术组),改良根治术72例(改良根治术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进行比较,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3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的随访结果,包括生存率、并发症率、腋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保乳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改良根治术组,保乳手术组的出血量少于改良根治术组,切口长度小于改良根治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美容优良率、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腋淋巴结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远期效果相当,然而保乳手术较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切口长度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复发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预后因素采用单因素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随访3年,200例患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58例,无病生存142例,无病生存率为71.00%(142/200);病死19例,生存181例,总生存率为90.50%(181/200)。不同临床分期、术后化疗情况、病理类型、绝经情况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后化疗情况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未化疗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未化疗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疗效显著,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术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更易发生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腋窝处皮瓣外固定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5月至2009年11月期间共115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机分为外固定组(52例)和对照组(63例),外固定组术中使用腋窝处皮瓣外固定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外固定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小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中腋窝处皮肤外固定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引流量,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有利于皮瓣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吴洁 《实用癌症杂志》2014,(11):1477-1479
目的比较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55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保乳组(40例)和改良组(115例),保乳组行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改良组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比较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保乳组死亡1例,改良组死亡4例,死亡原因均为非乳腺癌原因;保乳组2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1例为肺转移,1例为骨(脊柱)转移,术后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改良组6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4例为肺转移,2例为骨转移,术后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对早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与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相近,但保乳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能够保留乳房的美观外形,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张萍  马涛  宋卫  丁云  陆肖玮 《现代肿瘤医学》2015,(13):1821-1823
目的:分析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探寻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高血压分为两组,对照组无并发症37例;并发高血压组39例,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19.1±7.0)天,并发高血压组平均置管时间(29.3±18.3)天,引流量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并发高血压组患者伤口愈合迟缓,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并发高血压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伤口愈合较迟缓。积极调控血压,维持血压平稳,术中术后正确医护,将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等术后指标,分析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效果.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临床时间及术后疼痛强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同切口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诊治的383例乳腺癌,一组采用纵切口实施改良根治术,另一组采用横切口实施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 148例取横梭形切口患者术后基本Ⅰ期愈合,皮瓣坏死轻度3例;135例取纵梭形切口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104例,皮瓣坏死21例。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横梭形切口皮瓣坏死率低于纵梭形切口,且横梭形切口患者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较纵梭形切口明显提高,远期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 32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保乳术组18例,改良根治术组14例,术后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保乳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引流液量均少于改良根治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保乳术组的美容满意率高于改良根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术组2例发生皮下积液,未见皮瓣坏死发生;改良根治术组4例发生皮下积液,其中1例出现皮瓣坏死。结论保乳术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且术后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0.
贠军  边杰芳  王岭  凌瑞  姚青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592-1593
目的:研究并评价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6月~2006年11月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36例,按使用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与否随即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使用组(用REDON负压引流瓶引流)患者97例,未使用组(传统负压引流瓶引流)患者139例,使用组于术后不加压包扎,未使用组加压包扎,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于手术后5~7天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使用组发生皮瓣和/或腋窝积液2例(2.06%),未使用组发生伤口和/或腋窝积液18例(12.95%),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组轻度皮肤坏死1例(1.03%),未使用组发生轻度皮肤坏死11例(7.91%),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省时,患者满意度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85例III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疗效,寻找提高疗效的策略。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85例III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分为手术组(41例)和新辅助化疗组(4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性质及治疗结果。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无病生存期为59.1个月,明显高于手术组的43.1个月(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36.16%,手术组为34.14%(P〉0.05)。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可提高无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食管癌的理想手术切口。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科采用腋下横切口治疗食管癌患者212例(TT组),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治疗食管癌317例患者(PLT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T组高龄患者比例高,术前有伴发病患者居多,术后1个月肩部功能恢复及3年生存率比例高(P〈0.05),PLT组肿瘤浸润深、病理分期晚(P〈0.01),术后1个月切口慢性疼痛比例高(P〈0.05)。两组手术时间、根治性手术比例、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横切口治疗食管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作为食管癌手术常规和首选的探查切口。必要时可随即中转后外侧切口完成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行吡柔比星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吡柔比星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接受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加右丙亚胺静脉滴注,右丙亚胺的配制浓度为吡柔比星的10倍;对照组常规接受TAC方案加安慰剂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间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差异、左室射血分数从第4周开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消化道反应、脱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丙亚胺能提高行含吡柔比星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心脏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麦默通在急性乳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科共收治急性乳腺脓肿172例,其中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开引流组)93例,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置管引流组(麦默通组)79例.术后记录伤口愈合时间,对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采用数值评定量表(NRS)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乳房外观满意度及复发风险进行随访.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麦默通组与切开引流组的脓肿痊愈时间、乳房外观满意度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采用×^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复发风险进行比较.结果 麦默通组脓肿治愈时间较切开引流组短[M(QR):13(4)d比21(12)d,Z=-1.748,P=0.040];麦默通组患者对术后乳房外观的满意度高于脓肿切开引流组(Z=-3.104,P=0.002);麦默通组治疗中的疼痛程度较脓肿切开引流组轻(Z=-2.615,P=0.009);麦默通组的复发风险与切开引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3% (8/79)比6.45%(6/93),×^2=0.772,P=O.380].结论 麦默通治疗乳腺脓肿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具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切口的改良缝合法及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切口的改良缝合法(改良组)与传统缝合法(传统组)及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腔镜组)的腹股沟切口的平均愈合时间、Ⅰ期愈合率及延迟愈合率。结果 传统缝合法的16例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28.0±19.2)天,其中6例为Ⅰ期愈合;改良缝合法的9例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14.2±6.2)天,其中8例为Ⅰ期愈合;16例腔镜法手术的腹股沟创面的Ⅰ期愈合率为93.8%(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者延期愈合)。传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长于改良组(P<0.05)。3组延迟愈合率分别为62.5%、11.1%和6.2%,传统组显著高于改良组和腔镜组(P<0.05),腔镜组与改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腹股沟区皮肤切口的改良缝合法和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的腹股沟皮肤的愈合情况均显著优于传统缝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可行性和不良反应。方法45例乳腺癌患者接受以吡柔比星(THP)50mg/m^2为主的术前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5~7 d天再予手术(试验组)。39例乳腺癌患者同期直接手术(对照组)。结果试验组化疗总有效率为77.7%(35/45);两组的手术难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原发病灶缩小,减少手术范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9例确诊为Ⅰaa期肺癌并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胸腔镜组(129例)和开胸手术治疗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胸腔镜和开胸手术组患者的根治切除率分别为91.4%和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带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较开胸手术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开胸手术治疗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胸腔镜行肺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明显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泽菲联合盖诺治疗不能耐受顺铂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7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既往均未曾放疗或化疗。PS评分≤3分,生存期超过3个月,随机分为GN组25例(泽菲联合盖诺),NP组24例(盖诺加顺铂),GP组25例(泽菲加顺铂)。结果GN组、NP组和GP组有效率分别为44.0%、37.5%和44.0%,差异无显著性(P〉0.05)。GN组与另两组在Ⅲ、Ⅳ度血液学毒性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N组非血液学毒性比较少(P〈0.05)。结论GN方案疗效较好且毒性较低,故尤其适合于不能耐受顺铂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90例,观察组(常规护理+护理延伸服务)90例。通过病程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术后锻炼依从性效果,比较两组患者依从率和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锻炼依从率和优良率分别为78.9%和81.1%,对照组分别为55.6%和6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起到了良好的临床干预效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收治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采取新辅助化疗,术后联合腹腔内热灌注辅助化疗1次(顺铂80mg),术后给予TC/TP方案化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TC/T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腹水量、术后化疗疗程、疗效、复发与死亡、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15.34±32.76)min,腹水量为(678.35±32.32)ml,失血量为(502.89±118.53)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75.35±42.98)min,腹水量为(1242.24±204.3)ml,失血量为(759.64±153.4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化疗疗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热灌注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和疗效较常规的方法有较大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