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2008-2009年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查新咨询室所完成的河北省中医科研课题查新工作,分析中医科研选题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中医科研选题原则,揭示中医科研的选题方法和发展方向,为中医科研人员选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合医院中医科有着特殊的环境背景和不同的发展条件。目前许多中医科面临人才资源匮乏、甚至人才梯队断档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中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学科发展的基础,通过完善人才的梯队结构,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加强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强化中医学科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医院中医科的竞争力,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市场条件下的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科技与人才的较量。为了使中医科研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笔者通过参与制定我院中医科研的全面规划,在调查研究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就有关中医科研管理方面的想法试述如下。1着眼长远,制定中医科研的总体目标制定中医科研的总体规划,从发展规划、科研机构现状与预测的研究、中医事业战略研究等软科学研究等方面,为中医科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蓝图,使科研管理有遵循的目标与主攻方向。在指导思想上,以临床应用研究为主,遵循中医理论体系,坚持中医特色,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医科研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医科研的目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医学,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采用中医自身的研究方法。中医的研究方法是带有明显系统论特征的整体研究方法,而现行的中医科研却主要采用了西方近代科学分析还原的研究方法,这严重破坏了中医学术的体系,阻碍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中医学的独特体系能否得以继承和发展,优势能否得以发挥,关键在于中医学能否坚持自我、能否冲破还原论认识方法的束缚和中医科研能否及时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5.
赵刚  李刚荣  方勇飞  邱全光 《重庆医学》2007,36(2):112-113,115
目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化,基于B/S构架模式开发的临床信息系统得到了深入的展开.传统的采用C/S构件模式开发的临床信息系统已不能很好满足医院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新的管理模式的优势,提高中医科的工作效率,本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模拟中医科的工作流程,提高中医科的效率,节约成本.方法 本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B/S构架模式开发的中医科医生工作站系统,它建立在Browser/Server/Database三层构架之上;采用C#.NET技术开发.结果 实现了中医科的信息资源共享、查询、网络打印等功能,且支持大型数据库.结论 通过投入试用发现,系统能有效地改进中医科的工作模式,提高中医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综合医院中医科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及中医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综合医院中医科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及中医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对宁夏地区综合医院中3所三甲医院、3所三乙医院、2所二甲医院、2所二乙医院,共126名中医科护士进行方便抽样调查。结果 综合医院中医科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中前三位为拔罐技术、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技术。学历和中医护理工作年限对中医护理技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提高综合医院中医科护士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能力,促进宁夏地区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医界快讯     
卫生部发文规定:乡镇卫生院须设中医科乡镇卫生院中医科的科室设置、人员和设备配备标准有了“硬杠杠”。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汲以下简称《标准》近日正式印发,要求中医科要作为乡镇卫生院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  相似文献   

8.
回顾中医科学化的缘由及发展历程,反思中医科学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传统中医的影响,并对未来中医的发展做出思考,进而提出自己的探索意见。  相似文献   

9.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需求及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门诊患者的需求及发展策略。方法对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就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医科门诊人次为全科门诊的21.4%,患者平均年龄比全科门诊高3.4岁(中医科为66.9岁,全科为63.5岁)。中医科在运动系统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结论中医科存在就诊患者数量较少,占优势的病种少,对运动系统疾病的诊疗具有优势,而老年患者接受度较高。其发展策略:①发展社区适宜中医诊疗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形成中医优势项目,提高中医服务质量;②注重老年病的防治工作,运用中医特色医疗手段和养生保健技术,在社区老年人常见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士铿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3):656-658
目的通过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达标创建,使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中医药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和综合服务功能,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方法根据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医科达标建设标准,实施创建。结果中医科在科室的精神文明建设、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医疗仪器设备购置、就医环境改善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结论领导重视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证,学科建设是抓手,人才培养是动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提出和验证假说的发展历史.假说作为一种科研方法,对其概念、特征与作用的探讨,对建立科学的中医科研假说,提出新理论,明确目标,找准切入点或方向,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促进现代中医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建立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及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研档案作为前人研究科研成果和科学活动的最原始记录,无论是对今天还是今后的中医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必须充分占有的宝贵档案材料,是中医事业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认为,只有对中医科研档案实行超前管理,才是做好中医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超前管理就是在档案进馆(室)之前,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收集、选择、整理,以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准确。  相似文献   

13.
中医科研工作的一些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研究中医,在证候规范化、客观化等方面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如一些科研方向及目标定在印证、验证中医种种“假说”之上,而少有突破。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继承中医学精华基础上,使中医有所突破和创新。最终用以解决临床疑难疾病,已是目前中医科研急待解决的问题。因而我们希望广大中医科研工作者见仁见智,各述己见,对目前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争鸣,以推动中医科研和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达标创建,使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中医药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和综合服务功能,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方法根据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医科达标建设标准,实施创建。结果中医科在科室的精神文明建设、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医疗仪器设备购置、就医环境改善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结论领导重视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证,学科建设是抓手,人才培养是动力。  相似文献   

15.
拓宽管理思路促进科研整体水平提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市场条件下的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科技与人才的较量.为了使中医科研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笔者通过参与制定我院中医科研的全面规划,在调查研究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就有关中医科研管理方面的想法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等中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遵循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和中医科学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医科研论文是中医药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所得经验和成果的书面总结,是进行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的有力手段。同时,它也是我国传统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信息,通过它可以看到中医学的现状及水平。撰写一篇能反映出中医科研成果的论文,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不仅要有正确的选题,完整而科学的资料整理、分析,推导以得出令人信服的正确结论,而且还要熟练地掌握中医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与方法,本文仅谈谈中医论文的题目  相似文献   

18.
一、中医科研的方法和途径当代一切有前途的学科都在不断吸收其它学科的先进成就作为自身发展的养料,现代的中医科学研究要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也是不可能的。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中药,当前中医界的认识已逐步趋向一致,但对用现代医学手段研究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在概念上混淆不清,以致使一部分中医同志产生了疑虑。应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中医、中药,毫无疑问,包括了现代西医学的方法和手段。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研究对象同为人体和疾病,因此中医科研中运用的方法与西医学有  相似文献   

19.
对中医药科研的选题范围和选题思路进行了讨论。将中医药科研选题的范围总结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研究三大类,并密切结合中医科研选题的实践,详细讨论了这三大类科研选题的具体内容。还就如何着手确立中医药科研选题的问题,从6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为读者提供确立中医科研选题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中医科的工作效率,我院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中医科的工作流程。系统建立在Browser/Server/Database三层构架之上,采用C#.NET技术开发,实现了中医科的信息处方分析、资源共享、查询、网络打印等功能,且支持大型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