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吴忠卫 《吉林医学》2014,(25):5588-5589
目的:探讨Gd-EOB-DTPA增强MR多期扫描对肝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或临床血清学指标(AFP上升超过400 ng/ml)的148例(肝癌78例,肝转移瘤7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单发性病灶90例,多发性病灶58例;对于多发性病灶在增强扫描对比显示清晰的情况下选取1~2个病灶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选取152个病灶(肝癌82个,肝转移瘤70个)为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分析。分别对比传统动脉增强扫描与Gd-EOB-DTPA肝细胞期的诊断价值。结果:传统动态增强扫描共发现122例患者124个病灶,Gd-EOB-DTPA肝细胞期共发现146例患者148个病灶。二者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扫描能显著提高对肝脏结节的诊断阳性率以及正确率,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方式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肝细胞特异性磁共振成像(MRI)对比剂的肝硬化背景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96例肝硬化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肝脏结节均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扫描,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分为RN组、DN组和HCC组。比较3组结节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参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基于Gd-EOB-DTPA对比剂的MRI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96例肝硬化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共发现110个病灶,病理诊断RN 21个、DN 40个和HCC 49个。HCC组、DN组、RN组ADC值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T1值、T1值增加率高于DN组和R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Gd-EOB-DTPA增强MRI诊断HC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0.48%、94.38%、93.64%、79.17%、97.67%、0.80。结论:基于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美显MRI在肝癌早期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患者(17个病灶)进行Gd-DTPA MRI检查,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Gd-EOB-DTPA MRI检查,对Gd-DTPA及Gd-EOB-DTPA增强前后肝脏和病灶信号变化、抑脂TSE_T_2WI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绝对值(|CNR|)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并分析,对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表现和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Gd-EOB-DTPA增强后各期肝实质信号、病灶-肝脏|CNR|均出现明显的增加(P0.001)。不管是在动脉期,还是在门脉期和平衡期,17个病灶和常规含钆(Gd)对比剂时的强化表现和特征相符合;延迟20min肝实质期扫描时,肝脏17个病灶均呈相对低信号。结论联合应用肝特异期扫描和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提供早期肝癌的信号变化特点、不同分化程度肝癌GdEOB-DTPA肝特异期信号变化特点,有助于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早期肝癌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MRI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Gd-EOB-DTPA增强扫描。结果位于肝左叶6例,肝右叶4例,尾状叶2例,跨叶生长2例。MRI特征:T1WI 8例呈等信号,6例呈稍低信号;抑脂T2WI 5例呈等信号,9例呈稍高信号;7例病灶见中央瘢痕,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14例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4例病灶周缘见迂曲扩张动脉;门脉期持续强化,12例呈稍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平衡期6例呈等信号,8例呈稍高信号;肝细胞特异期,7例病灶以等信号为主,7例呈不均匀稍高及等、低混杂信号。7例中央瘢痕动脉期无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持续延迟强化,肝细胞特异期呈低信号。结论使用Gd-EOB-DTPA增强MRI诊断FNH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尤其肝细胞特异期FNH对Gd-EOB-DTPA特异性摄取而呈等、高信号,Gd-EOB-DTPA增强能全面、准确地显示FNH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大大提高与肝内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延迟时间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16例,肝炎组52例;肝炎组中肝细胞肝癌病灶42个,硬化结节病灶15个,共计57个病灶.静脉注射给予对比剂后行动态增强扫描,在延迟20...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和MRI诊断肝脏微小转移瘤的敏感性。方法对27例肿瘤肝转移疑似患者行肝脏CT动态增强扫描、MRI平扫和MRI动态增强扫描,有直径≤1cm的病灶者归入研究对象。按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MRI平扫、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3种检查方法,分别计算3种方法诊断肝微小转移瘤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27例患者中23例有肝微小转移瘤,共检出117个转移瘤;7例患者28个瘤灶有手术病理结果,其余病灶根据6个月以上的CT或MRI随访得到证实。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MRI平扫、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微小转移瘤的敏感性分别为75.2%(88/117)、77.8%(91/117)、94.0%(110/11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4%、82.7%、97.3%,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比CT及MRI平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微小转移瘤敏感性高于CT和MRI平扫,是排除早期肝转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MRI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重点探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MRI联合检查对于肝脏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肝脏肿瘤(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螺旋CT、MRI三期扫描,一次屏气可完成全肝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动脉期检出72个病灶,高密度病灶30个,本组病例门静脉期检出43个病灶,低密度病灶2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螺旋OT、MRJ三期联合扫描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结论螺旋CT、MRI三期联合扫描检查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患者痛苦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显著提高了肝脏肿瘤的诊断率,在鉴别肝脏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府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常规动态对比增强MRI的基础上,探讨Gd-EOB-DTPA增强MR扫描肝胆期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W-MRI)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怀疑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扫描动脉期、门脉期、肝胆期及DWI图像资料.分为3组进行阅读和比较,分析影像特征,获得最终影像诊断结果.以手术病理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Gd-EOB-DTPA肝胆期结合DWI序列对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患者共发现肝内病灶80个,其中40例患者共诊断56个HCC,其中22个直径≤2 cm.在常规动态对比增强MR扫描基础上,结合Gd-EOB-DTPA肝胆期及DW-MRI不能增加对所有大小的HCC的诊断准确性,但对直径≤2 cm的早期HCC的准确性最高(P=0.024 8),且当仅结合Gd-EOB-DTPA增强MR扫描肝胆期时,其诊断准确性亦高于常规对比动态增强扫描(P =0.043 2),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动态对比增强MR基础上,结合Gd-EOB-DTPA增强肝胆期图像和DWI序列有助于诊断直径≤2 cm的早期HCC,可以作为常规MR序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在肝脏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疑似为肝脏结节性病变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依次行MRI平扫、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肝细胞特异期扫描。结果 50例患者共发现局灶性结节73枚。病理或临床诊断肝细胞肝癌(HCC)25例、肝脏转移瘤7例,再生结节(RN)5例,退变结节(DN)6例,肝血管瘤6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2例,肝腺瘤1例。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共诊断HCC 24例,肝脏转移瘤7例,RN 5例,DN 6例,肝血管瘤6例,FNH 2例,肝腺瘤1例,总体符合率98.1%。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所有病灶符合应用常规含钆(Gd)剂时的强化表现和特征,延迟20 min肝细胞特异期扫描时,大部分恶性结节呈现低信号,仅1例肝细胞肝癌呈稍高信号,大部分良性结节呈高信号,但肝血管瘤呈低信号。结论采用钆塞酸二钠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扫描与肝细胞特异期扫描联合应用,可以提供病变形态、血供、细胞来源及功能等更多相关信息,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强化表现、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本院3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经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形式、特征。结果本组肝细胞癌10例,肝血管瘤9例,胆管细胞癌7例,肝转移瘤6例,肝脓肿3例,肝脏腺瘤1例;肝细胞癌动脉期病灶强化且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血管瘤典型表现为平扫呈低密度,胆管细胞癌动脉期无强化,三期扫描表现"慢进慢去",肝转移瘤CT扫描常见"牛眼征"等。结论单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用于检查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根据各种疾病的CT表现特征,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信息即可较准确地评估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内结节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CT检查发现的直径≤5cm的肝内结节性占位病变的平扫及三期增强表现。结果肝细胞癌10例,表现为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延迟期呈低密度。肝转移瘤7例,表现为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边缘环状强化,延迟期低密度。血管瘤8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边缘(较小者整个病灶)高密度强化,门脉期增强区逐渐向病灶中心扩散,延迟期变成等密度。炎性假瘤3例,表现为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延迟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结核瘤1例,门脉期、延迟期轻度环形强化。肝囊肿9例,三期均未见强化。结论大部分肝内结节性占位病变在螺旋CT三期扫描图像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能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经过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的肝转移瘤患者103例进行图像分析。先行碘过敏试验,之后患者取仰卧位行CT检查,仪器为东芝320排容积CT,常规平扫后行标准动态三期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法经上肢静脉一次性团注非离子型对(300mg I/ml),用量80~100ml,注射速度为2.5-3.0ml/s,注射对比剂后20~30s为动脉期,40~60s为门脉期,150~180s为平衡期。结果其中动脉期边缘强化552个病灶,门脉期边缘强化549个病灶,平衡期边缘强化452个病灶,最后得出动脉期平衡期三组之间对病灶边缘强化显示率的关系为: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门脉期与动脉期两组间P0.05,差别没有特别意义);三组对病灶内部与病灶周围肝实质间密度差的表现率关系为:门脉期动脉期平衡期。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的优越性能,有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筛查、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避免病灶误诊的发生,对肿瘤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螺旋CT对66例后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行增强扫描,对CT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相同时相内的影像特征。结果 66例患者在增强扫描中共检出85个病灶;动脉期表现高密度71例,低密度无强化8例,等密度6例。平衡期均为低密度。结论螺旋CT增强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特征,对早期小肝癌的检出和临床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且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肝硬化肝癌的34例(44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MRI及CT多期动态扫描,且影像学资料完整,比较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伴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34例患者共44个病灶,CT共确诊病灶39个,诊断准确率为88.64%;MRI确诊病灶40个,诊断准确率为90.91%,MRI诊断准确率稍高于CT,但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无明显放射损伤,可多角度、多方位显示病变,扫描时间短,分辨率高,其对小肝癌诊断敏感度更高,定性准确度稍高于CT,且对肝癌血供及包膜强化特点显示较好,可作为肝硬化伴肝癌的首选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及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2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17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边界不清,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伴中心低信号,动态CT及MRI检查病灶多表现为渐进性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局部肝包膜可有回缩,周围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和结石;病理表现镜下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血管分布稀少,癌巢之间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CT早期强化17.6%(3/17),延迟强化82.3%(14/17),MRI检查14例T1WI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远端胆管迂曲扩张。MRI增强通常表现为早期轻度或中度不全边缘强化,晚期进行性同心性强化,在延迟期中心区通常为不完全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多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与MRI在肝脓肿病理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肝脓肿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比较肝脓肿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的影像表现特征,对其病变分期、病因、范围、形态以及强化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1例患者中单发67例、多发14例;肝脏脓肿位于肝肝右叶49例、肝左叶25例、同时侵犯左右肝脏7例;病灶的直径在1cm~13cm之间;CT动脉期表现为脓肿壁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实质,炎性反应带无强化;门静脉期脓肿壁强化程度降低,其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炎性反应带强化,呈等密度改变;延迟期脓肿壁仍有强化,其密度稍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炎性反应带呈低密度,3期扫描中脓腔中心液化坏死区均未见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主要表现为T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信号,T2表现极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脓肿壁呈环形或蜂窝状强化,分房的脓肿间隔也出现强化,液化区无明显强化。结论联合应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在对肝脓肿病理分期临床诊断中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33-1834
目的观察磁共振前列腺成像套餐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结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化验,比较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前列腺疾病患者20例,均行磁共振前列腺成像套餐及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术后病理确诊前列腺癌16例,前列腺结节状增生4例。磁共振诊断前列腺癌18例,前列腺结节状增生2例;螺旋CT扫描动态增强均见前列腺明显肿大,其中强化不均仅7例,突破前列腺包膜3例,盆腔淋巴结肿大及骨转移各4例。结论相较CT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敏感性较高,但可能出现假阳性,DWI序列与波谱成像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5T磁共振LAVA联合MRCP序列在肝门部胆管癌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优势。方法收集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1.5T磁共振的常规MRI、MRCP图像及LAVA动态增强图像,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其诊断价值。结果 LAVA联合MRCP序列对本组病例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2.3%,分型准确率为88.9%,较常规MR分型较高,MR常规联合MRCP及LAVA检查定性均正确。结论 1.5TLA-VA联合MRCP序列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实质期等各个时相,不但有利于小病灶的发现,还能提供病灶的血供情况,为临床提供更高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CT资料。结果 26例肝细胞癌CT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肝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22例,4例病灶未见强化;门静脉期21例病灶呈低密度或以低密度为主,3例病灶呈等密度,2例病灶呈高密度,延迟扫描26例病灶均呈低密度影,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反映肝细胞癌的增强特征,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及临床选择适当治疗方法、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