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BV母婴传播阻断与免疫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者约20亿,其中慢性携带者约3.5亿。我国是乙肝高发区。40%~50%的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感染时年龄越小,变成慢性携带者的机率越高[1]。因此,采取有效的阻断HBV母婴传播措施对于乙型肝炎的控制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HBV宫内感染的阻断1.1孕前接种乙肝疫苗(HBVac)婚前常规筛查,HBsAb阴性妇女孕前接种HBVac可打破HBV夫妇→母婴→人群传播链,从而有效防止宫内传播;有报道孕期接种2次HB Vac20μg,新生儿HBsAb阳性率高达84%[2]。1.2孕期常规筛查孕妇HBsAg滴度高、HBeAg…  相似文献   

2.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有二十多亿人有过去的或现在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其中三亿五千万是慢性HBV携带者。越早感染,越有可能成为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垂直传播(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及母乳喂养)和日常接触传播。由于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使用,母婴传播率已由90%降低到10%。尽管接受免疫预防,仍有10%~15%的婴儿通过母婴传播发展为慢性HBV感染者。因此母婴阻断显得尤为重要,拉米夫定一直被认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其在妊娠期使用,目前被列为妊娠C类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孕晚期开始抗病毒治疗降低母婴传播是有效的且不影响胎儿发育。综述拉米夫定在慢性HBV感染孕妇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母婴传播是乙肝慢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新生儿期暴露感染后,约90%将变成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率与年龄呈负相关。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和HBV相关疾病的关键措施。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母婴传播阻断率,改善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传播机制及预防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 )均存在母婴传播 ,并且由于早期病毒感染后免疫耐受的存在 ,使新生儿成为HBV、HCV慢性携带者 ,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随着乙肝疫苗及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目前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由于目前尚无丙肝疫苗 ,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仍十分困难。本文就近年来妊娠合并乙肝、丙肝的母婴传播机制及预防进展回顾如下。1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 ,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 10 %。慢性HBV感染者约 1 3亿 ,其中约有 3 0 %~50 %是通过母婴传…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对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的孕妇以及对于年龄>35岁孕妇建议常规行羊水穿刺,检测胎儿染色体核型以明确诊断.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发的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一种传染病,母婴传播是HBV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约50%的慢性HBV感染来自母婴传播[1,3].胎婴儿感染HBV后更容易转变为慢性感染状态,继而发展为肝硬变或原发性肝癌[4-7].羊水穿刺是一种侵入性操作,HBV感染孕妇行羊水检查在理论上可能会增加HBV的母婴垂直传播,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矛盾.本研究旨在探讨羊水穿刺检查是否会增加HBV DNA检测阴性的慢性HBV感染孕妇的母婴垂直传播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母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约占所有新发感染的50%。预防HBV母婴传播对控制乙肝流行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广泛实施的新生儿主-被动联合免疫主要针对围产期HBV母婴传播,而对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有限。HBV宫内感染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胎盘渗漏、胎盘感染或外周单核细胞传递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往有学者报道,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可降低HBV母婴传播率[1,2],但亦有学者提出异议[3],认为妊娠期使用HBIG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无效[4,5].本研究分析了538例妊娠晚期使用HBIG和817例妊娠期未使用HBIG的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资料,旨在探讨妊娠期使用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系统了解HBV母婴传播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对HBV感染孕产妇的新生儿进行合理预防。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有关HBV母婴传播及预防的研究结果,全面介绍了HBV母婴传播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免疫预防措施及孕期是否进行人工干预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导致高危妊娠、造成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妊娠妇女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途径的方案,对控制乙肝病毒传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将HBs 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211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26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85例),两组新生儿均完成主被动联合免疫接种,检测孕妇及婴儿出生24h内、7个月、12个月龄时的外周静脉血的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水平,比较两组婴儿HBV母婴阻断效果。结果:婴儿出生24h内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s Ag、HBV DNA阳性率低于阴道分娩组(10.59%vs 21.43%,P0.05)。婴儿7个月龄、12个月龄时,两组的HBs Ag、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 Ag阴性、HBV DNA≤10~(11)copies/L时,阴道分娩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V母婴阻断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e Ag阳性、HBV DNA10~(11)copies/L时,选择性剖宫产组的HBV母婴阻断失败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3.45%vs 23.81%,5.25%vs 33.33%,P0.05)。结论:分娩方式与HBV母婴传播阻断有关,当孕妇HBe Ag阳性或HBV DNA10~(11)copies/L时,选择性剖宫产可能降低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几率。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者约有 3 0 %~50 %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 ] ,乙型肝炎慢性化主要发生于围生期及婴幼儿感染HBV。迄今为止 ,只有乙肝疫苗的使用能有效地预防病毒性肝炎。因此 ,本文就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乙肝疫苗接种策略2 0世纪 80年代初乙肝疫苗问世 ,经过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试验已充分证实其有效性、安全性。我国曾对血源乙肝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 ,单用疫苗对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在 60 %~ 70 % ,不同方案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对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优于单用疫苗 …  相似文献   

12.
感染乙肝病毒(HBV)后,HBsAg( )孕妇尤其合并HBcAg( )者,可在围产期垂直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感染率达90%以上,其中80~90%的婴儿又成为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全世界每年约有60万婴儿由于垂直传播而感染,在1岁内血清检测显示HBsAg( ),这是乙肝高发区HBV携带者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携带者流行率在西非和东方一些地区较高;一般达15~20%,日本母婴传播率达26.5%,女性乙肝易迁延化、慢性化、病理变化严重者多于男性。本文对血清标志和临床的联系、传播特征和机理及母婴乙肝病毒感染防治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HBvac主动免疫预防法第二针后90%,第三针后95%以上获抗-HBs应答,抗-HBs水平高低,维持时间长短和疫苗保护之间密切相关。但认为疫苗对婴儿和产后母婴传播的保护率较好,母婴围产期感染或宫内感染则主张联合预防。母婴HBV感染的治疗有抗病毒疗法(主要用于母亲和较大儿童)和免疫疗法;免疫抑制剂(用于重症慢活肝)、免疫激活剂(用于免疫缺陷或HBV清除能力低下者)、D-青霉胺和中西药结合疗法。目前对选择和疗效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4.
朱慧  胡娅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12):892-894
<正>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的大国,慢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肝)是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全球第69届卫生大会确定,到2030年全球基本控制HBV感染,重要指标之一是全球5岁儿童HBsAg阳性率降至0.1%。目前我国育龄妇女HBsAg总体阳性率仍达5%~6%,而HBV母婴传播是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预防HBV母婴传播是预防慢性乙肝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对55例HBV标志物阳性孕妇于产前28周、32周和36周分别给予HBIG 200IU免疫阻断作为阻断组;31例HBV标志物阳性孕妇未给予HBIG免疫阻断作为未阻断组;同期选择HBV标志物阴性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新生儿分别给予乙肝基因疫苗的免疫接种,并分别于1个月、2个月、7个月和12个月龄采集外周血检测HBV标志物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阻断组、未阻断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7.3%(48/55)、77.4%(24/31)和97.6%(41/42);未阻断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大三阳”孕妇的阻断效果最好,新生儿抗HBs阳转率从33.3%上升到71.4%。结论对HBV感染孕妇采用HBIG免疫阻断,可以降低宫内感染及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分娩时孕妇HBV感染状态对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不同阻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母婴传播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传播途径,所以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对控制乙型肝炎至关重要。我院肝病产科自1985年起致力于HBV母婴传播和阻断方法的研究,对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分别进行5种免疫治疗,并完成血清HBV标志物(HBVM)1年的随访,以确定HBV母婴阻断的最佳方案,探索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预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明 ,全世界约 5 %的母亲为 HBV携带者。资料表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 ,在出生后半年内约 40 %~ 5 0 %HBs Ag为阳性 ,而 HBs Ag、乙型肝炎 e抗原 (HBe Ag)双阳孕妇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 HBs Ag为阳性者可高达 90 %以上。我国 HBV携带者约有 3亿 ,HBs Ag携带为 9.7%。其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探讨HBV母婴传播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是产科、儿科、传染科共同关心的问题 ;对减少儿童时期乙…  相似文献   

18.
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是指母亲所患的疾病或所带的病原因子直接传播给婴儿。妊娠期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或无症状的带病毒母亲,可通过垂直传播而使新生儿传染上乙型肝炎病毒(以下简称HBV)。垂直传播是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它不仅传播率高,而且还涉及到子宫内传播所引起的免疫耐受性问题,甚至其子女终生携带病毒。新生儿感染HBV后约90%成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者,其中少数可发能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细胞癌。乙肝垂直传播的途径一、子宫内传播:主要通过胎盘传播,依据为:1.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脐血HBsAg约半数为阳性,即使脐血HBsAg阴性的婴儿于生后120天内也有部分出现HBsAg阳性,其潜伏期与乙肝相符;若母血HBeAg阳性,表示病情处于感染状态,新生儿几乎100%HBsAg阳性。2.放射免疫法在羊水中可检出HBsAg。3.经剖宫产孕妇的新生儿HBsAg阳性,有的抗原阳性的孕妇临产时已转阴,但新生儿仍为阳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乙型肝炎慢性化主要发生于围生期及婴幼儿感染HBV。迄今为止,只有乙肝疫苗的使用能有效地预防病毒性肝炎。因此,本文就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胎儿窘迫发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Yang H  Chen R  Li Z  Zhou G  Zhao Y  Cui D  Li S  Han C  Yang 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4):211-2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胎儿窘迫的病因、预后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1例妊娠期HBV表面抗原(HBsAg)、HBVe抗原(HBeAg)、HBV核心抗体(HBcAb)和HBV DNA均阳性,肝功能正常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研究组),85例无肝炎病毒感染,肝功能正常的孕妇及新生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血清学检查结果、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和胎儿预后进行分析,并对研究组中76例婴儿在出生后0、1、6月龄时分别注射酵母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10μg,24月龄时检测婴儿HBV表面抗体(HBsAb),以评价母婴HBV阻断效果。结果:(1)研究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38.3%,对照组为1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HBV感染胎盘可导致绒毛膜血管病。(3胎儿窘迫者,24月龄时母婴阻断率为78.6%,无胎儿窘迫者母婴HBV阻断率为91.7%,两 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可引起胎盘绒毛膜血管病,致使胎盘功能下降,临床表现为胎儿窘迫、进而导致HBV母婴阻断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