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皮肤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206例发生皮肤感染的新生儿皮损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分析致病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 研究期间共分娩新生儿9131例,均为母婴同室,发生皮肤感染206例,发生率2.3%.新生儿的皮肤感染类型有2种,其中新生儿脓疱疮192例(93.2%),脐炎14例(6.8%).在所有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15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95株(61.7%),革兰阴性杆菌59株(38.3%).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占检出病原菌的29.2%(45/154),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等耐药率相当高.革兰阴性杆菌以阴沟肠杆菌最常见,占检出病原菌的12.3%(19/15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敏感率高. 结论 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皮肤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居于首位.检出细菌提示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及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NICU呼吸机治疗的98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VAP发生率为4694%;VAP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机械通气(MV)时间、插管次数、MV次数呈正相关(P<001);病原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039%),革兰阳性球菌次之(1373%);多次上机者还培养出2株真菌;继发VAP与否明显影响治愈率(P<005)。 结论VAP与胎龄、出生体重、MV时间、插管次数、MV次数密切相关;致病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综合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都市儿童医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变化规律. 方法从成都市儿童医院2002年至2007年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痰液、血液、脑脊液、尿液、脓/分泌物、胸腹腔积液、局部穿刺液等标本中分离病原菌1050株,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耐药表型检测分析,并进行前3年(2002年至2004年)与近3年(2005年至2007年)的比较. 结果 2002年至2007年新生儿常见病原菌中革兰阴性(G-)菌713株(67.9%),革兰阳性(G+)菌337株(30.8%),酵母样菌14株(1.3%).前3年与近3年相比,G-菌和G+菌比例的总体趋势相似,新生儿病原菌排序发生变化(χ2=18.654,P=0.009);常见病原菌耐药趋势呈多态性变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0.0%和18.4%(U=1.090,P>0.0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9%和53.1%(U=2.169,P<0.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合计检出率分别为25.0%和60.6%(U=5.281,P<0.01),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率分别为1/6和40.3%(U=1.144,P>0.05). 结论成都市儿童医院新生儿感染病原菌流行分布及耐药趋势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存在着差异,近3年与前3年相比常见病原菌排序发生变化,病原菌常见耐药表型检出率明显增加,耐药性呈多态性变化.动态监测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变化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新生儿抗菌药物滥用以及减少患者耐药菌株终身携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999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6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早发型败血症3例,晚发型败血症53例)临床特点、血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血培养结果阳性43例,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其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培养阳性1例.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细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33.3%,14/42);革兰阳性细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首(26.2%,11/42),其次是肠球菌(11.9%,5/42);另有真菌感染2例,为白念珠菌败血症(4.8%,2/42).药物敏感试验方面,所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为耐苯唑西林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林可霉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亦不敏感,但对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对利福平均敏感;所有肺炎克雷伯菌均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仅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等少数抗生素敏感.56例败血症患儿治愈43例,死亡13例(包括6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病死率为23.2%.结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并存在多重耐药,对可疑败血症患儿应及时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为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应正确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技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方法 对2009年3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期间,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产科出生的活产儿共49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833例在出生后48~72 h采用Algo3i型AABR听力筛查仪进行初筛,单耳或双耳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0~42 d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及诊断.记录新生儿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身长、娩出方式、Apgar评分以及是否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 care unit,NICU)治疗,分析上述因素对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初筛率97.4%(4833/4961),初筛通过率90.3%(4362/4833).471例初筛未通过(双耳77例,右耳154例,左耳240例),其中33例失访,复筛率93.0%(438/471),复筛通过率91.3%(400/438).(2)38例婴儿复筛未通过,其中18例拒绝进一步检查,12例经过进一步检查未发现异常,8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初筛的敏感性和假阳性率分别为8/8和8.7%(418/4780),初筛和复筛总体的假阳性率为0.4%(18/4780),听力障碍检出率为1.67‰(8/4788).(3)有窒息史的新生儿初筛通过率低于无窒息史者[79.4%(27/34)与90.3%(4335/4799),x2=4.577,P<0.05],左耳通过率低于右耳[93.4%(4516/4833)与95.2%(4602/4833),x2=14.307,P<0.05],因各种原因进入NICU治疗的患儿通过率低于未进入NICU的新生儿[46.9%(113/241)与92.5%(4249/4592),x2=542.3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出生体重、娩出方式、性别、胎龄、身长的新生儿比较,初筛通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ABR技术是有效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手段.新生儿窒息和进入NICU治疗是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脑梗死的发生提供理论根据.方法 以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840例患儿中经影像学检查诊断的44例新生儿脑梗死患儿为研究对象,以1∶4配比关系,随机选择出生年月、胎龄与脑梗死患儿相配对的175例本院出生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新生儿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院住院新生儿的疾病构成比,新生儿脑梗死占5.0‰(44/8840);同期活产婴儿27 352例,有21例患儿发生新生儿脑梗死,新生儿脑梗死发生率为0.7‰,即1/1302(21/27 352).44例脑梗死患儿中,足月儿36例,早产儿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脑梗死组胎儿/新生儿缺氧和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0.0%(22/44)和11.4%(5/44),高于对照组患儿[分别为27.4%(48/175)和2.9% (5/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37,OR=2.646,95%CI:1.343~5.211,P=0.004;x2=5.838,OR=4.359,95%CI:1.203~15.796,P=0.030).纳入所有危险因素进行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儿/新生儿缺氧(OR=2.860,95%CI:1.415~5.782,P=0.003)、红细胞增多症(OR=4.319,95%%CI:1.136~16.427,P=0.032)、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388,95 %CI:1.174~9.778,P=0.024)是新生儿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这3个高危因素的严重程度与新生儿脑梗死发生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2.074,P=0.038)、胎儿/新生儿缺氧程度(x2=-3.470,P=0.001)与新生儿脑梗死的发生正相关.结论 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胎儿/新生儿缺氧是导致新生儿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当孕母出现子痫前期、患儿出现重度缺氧时,更易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008年至2010年新生儿感染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本院新生儿科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本院新生儿科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体液标本培养阳性的患儿2306例的病历资料,分析致病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性变化。 结果共送检各种体液标本10 017份,检出80种共计2306株病原菌,以肠杆菌为主,1241株(53.8%),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430/1241(34.6%)和大肠埃希菌341/1241(27.5%),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8.1%(293/430)和59.5%(203/341),较2003年至2005年78.1%(118/151)和82.6%(76/92)下降(U=-2.32和-4.11,P均<0.0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8.5%(23/272),较2004年至2006年的17.7%(15/85)下降(U=-2.4,P<0.0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63.5%(157/247),较2004年至2006年的32.6%(97/298)显著增加(U= 7.54,P<0.05)。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社区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药菌株较社区感染显著增加。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溶血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尤为明显。 结论机会致病菌及耐药菌株感染日益增加,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显著增加及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可减少产ESBLs菌的产生;应尽量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188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IRPA组)73例和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sensitive Pseudomonas aeruginosa,ISPA)感染组(ISPA组)115例.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x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IRPA 组与ISPA组比较,胎龄较小[(34.0±3.5)周与(35.6±2.8)周,t=3.413,P<0.01],出生体重较低[(1848.1±276.4)g与(2110.7±345.6)g,t=5.472,P<0.01)];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小于胎龄儿、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前2周内应用过亚胺培南、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以及接受过机械通气、深部动静脉置管的比例高[67.1%(49/73)与45.2%(52/115)、73.9%(54/73)与33.0%(38/115)、68.5%(50/73)与29.6%(34/115)、72.6%(53/73)与27.0%(31/115)、65.8%(48/73)与33.0%(38/115)、78.1%(57/73)与61.7%(71/115)、83.6%(61/73)与65.2%(75/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前2周内应用过亚胺培南治疗是IR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6.409,95%CI:1.926~21.333,P=0.002).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发生IRPA感染与其胎龄及出生体重相关,曾经使用亚胺培南治疗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与脑损伤的关系. 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病房2005年11月至2010年8月以感染为主要疾病的126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脑损伤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感染所致脑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重度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为8.6%(108/1266),其中轻度脑损伤101例(8.0%),重度脑损伤7例(0.6%).重度感染患儿脑损伤发生率为38.7%(29/75),明显高于轻度感染患儿脑损伤的发生率(6.7%,79/1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787,P=0.000).1225例足月儿中存在炎症免疫过程的患儿脑损伤的发生率为13.0%(26/200),明显高于无明显炎症免疫过程者(7.5%,77/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4,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感染是导致重度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750,95%CI:1.756~141.281,P=0.014). 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尤其是重度感染或存在炎症免疫过程时发生率更高;感染越重,脑损伤程度越重,尤其是混杂有窒息和低血糖等其他因素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生后60 min内出现呼吸窘迫症状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共123例纳入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nCPAP组63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组(对照组)60例.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2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病死率、用氧、辅助通气使用和临床并发症情况. 结果 nCPAP组与对照组比较,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4.8%(3/63)与3.3%(2/60)]和病死率[7.9%(5/63)与6.6%(4/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16和0.07,P>0.05).nCPAP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27.0%,17/63)低于对照组(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4,OR=0.3,90% CI:0.2~0.6,P<0.05).生后28 d时,nCPAP组辅助通气的比例(17.5%,11/63)低于对照组(25.0%,15/60)(OR=0.7,90% CI:0.4~1.4);至纠正胎龄36周时,nCPAP组辅助通气比例(6.3%,4/63)仍低于对照组(8.3%,5/60)(OR=0.8,90% CI:0.2~2.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05和0.01,P均>0.05).nCPAP组气漏发生率(11.1%,7/63)低于对照组(3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6,OR=0.3,90% CI:0.2~0.7,P<0.05). 结论 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相比,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早期使用nCPAP,不能降低病死率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但可缩短辅助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气漏和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Purpose

We investigated the activities and relevance of a validated panel of antioxidant enzymes, cytokines, specific lipid peroxidation end products and six fatty acids by correlational analyses with peak E2 levels and pregnancy outcome after ovarian stimulation for IVF or IUI.

Methods

Blood samples obtained from 15 patients undergoing ovarian stimulation with rFSH or hMG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1 was baseline blood collected on day-2-3 of women cycle. Group-2 is blood collected at the end of FSH/hMG injection. Serum was collected and stored in liquid nitrogen at -196 °C until analysis. Standard IVF and IUI procedures were followed. The serum levels of Paraoxonase (PON1), Superoxide Dismutases (SOD), Interleukin-6 (IL-6),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8-Isoprostane, and fatty acids Arachidic, Palmitic, Stearic, Oleic, Linoleic & Linolenic were measured.

Resul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8-Isoprostane, results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aseline and peak levels of E2 and that of SOD, GPx, PON1, and IL-6. The PON1, IL-6 and SOD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in pregnant than non-pregnant group. Fatty acid levels at baseline and peak E2 were not different but pregnancy rates were found to be decreasing with higher palmitic, and stearic acid levels.

Conclusions

Ovarian stimulation caus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erum PON1, SOD, GPx and IL-6 activity in women undergoing IVF or IUI. The high levels of IL-6, SOD, and PON1 and lower levels of palmitic, and stearic acids in the pregnancy positive group indicate that these oxidative stress and nutritional factors may be used as a predictive marker in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success.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会增加妊娠风险。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GDM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GDM患者产后短期内血糖会恢复正常,但生活中远期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并未降低,GDM妇女已经成为日后发生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潜在危险人群。GDM发展为T2DM的相关危险因素很多,如高龄、肥胖和糖尿病家族史,另外空腹血糖水平、孕期胰岛素治疗、早发型GDM也逐渐被重视。通过认识GDM发展为T2DM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包括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基因等多种早期预测标志物,预测T2DM发生的风险,以利于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及GDM妇女产后随访,可以提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预防和延缓T2DM的发生,改善健康结局。  相似文献   

16.
17.
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tubal endometriosis,TEM)是指子宫内膜异位在输卵管组织上。因其发病率较低,且症状不特异,诊断仅依靠术后病理,相关研究较为欠缺;但TEM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其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及社会影响不可忽视,也引起了更多关注。近年来对TEM的研究,如TEM的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及其发病机制,包括对输卵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TEM与不孕症和癌症的关系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TEM的研究既有利于TEM本身发病机制的明确、诊断分期标准的确立和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也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输卵管性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结合文献报道,对TEM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官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0月诊治的10例女性生殖器官AM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10例AMF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9.90±7.62)岁,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镜下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呈交替性分布,肿瘤组织由显著的管腔小、管壁薄和扩张的血管组成,血管周围可见嗜酸性的圆形或梭形肿瘤细胞团围绕,肿瘤基质呈疏松水肿、黏液样等,核分裂象罕见。10例患者均采取局部完整切除。术后随访8例,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无复发。结论: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的AMF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多无特异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20.
子宫肉瘤是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预后差,主要有异常阴道出血、腹痛、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血清学指标及超声和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协助子宫肉瘤的术前诊断,但目前其诊断仍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结果。子宫肉瘤主要有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子宫腺肉瘤3种病理类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是标准手术方式,术后可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及手术分期选择辅助治疗方式。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