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出现高钾血症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抢救的一组慢性肾衰竭并发高钾血症患者的临床抢救治疗过程。结果病史发现未严格控制饮食中钾的摄入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周。有90例次患者经及时抢救,应用药物及血液透析治疗后,血清钾浓度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高血钾的心电图改变消失.临床症状缓。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控制饮食中钾的摄入可减少高钾血症发生;应重视综合治疗,予以积极降钾及必要的生命支持治疗;血液透析是治疗高钾血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其他方法欠佳时应及早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7年收治的9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心肌酶(CK)、X线胸片等检测.总结SLE患者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98例SLE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异常64例(占65.3%),其中仅26例有心脏病相关症状.[结论]SLE累及心脏时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及时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及心肌酶等,有助于提高SLE所致心脏损害的检出率,及早诊治可改善SLE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高钾血症是透析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高钾对心肌有抑制作用,影响神经一肌肉的复极过程,应激性减弱,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我院1994年1~8月有7例门诊透析患者在家中发生高钾血症,院前自服备用的5%碳酸氢钠液(注射用)和活性钙粉后,高钾症状迅速缓解,争取急诊血透,获得及时救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体外心脏起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26例各种急危重症引起的心脏骤停患者应用心脏起搏除颤监护仪及随机佩戴电极进行体外心脏起搏,时间10~15min。结果:26例中起搏成功17例,起搏临床有效13例,最终复苏成功8例,起搏失败9例。结论:体外心脏起搏是心脏骤停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需要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应尽早实施,适用于急诊室及院前心脏骤停的紧急抢救。  相似文献   

5.
李青 《健康博览》2021,(4):34-34
据新闻报道,一个44岁男子一口气吃了5个橘子,没过多久竟意识丧失,差点心跳骤停,多亏及时送医才挽回性命。经检查,他的血肌酐竟然高达1700微摩尔/升(μmol/L),血肌酐超过700微摩尔/升(μmol/L),就是尿毒症;血钾高达7.2毫摩尔/升(mmol/l),血钾超过5.5毫摩尔/升(mmol/l),就是高钾血症,一旦血钾超过7毫摩尔/升(mmol/l)就有生命危险。该男子本身患有高血压,高血压导致了尿毒症,尿毒症又引起了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引起昏迷,而橘子只是高钾血症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电解质紊乱的影响。方法:根据胃肠外营养方案不同将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6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儿给予早期静脉营养,对照组患儿给予延迟静脉营养,两组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均及早给予经口微量喂养和鼻饲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72 h液体摄入量、尿量、血液生化指标(K+、Na+、Ca2+、p H、血糖)检测结果、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发生率及转归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72 h血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C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72 h液体摄入量、尿量以及血Na+、p H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72 h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7例患儿因血K+浓度纠正无效或血K+浓度纠正后最终死亡,死亡率为21.21%。结论:早期静脉营养能够及时补充超低出生体重儿氨基酸和K+、Ca2+,对减少患儿早期严重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高钾血症),降低患儿死亡率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横纹肌溶解症引起急性肾衰竭13例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M)引起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RM-ARF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治疗效果及转归。结果13例患者治疗前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均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Scr>177μmol/L。给予综合治疗、血液透析、肢体筋膜切开减压术等治疗后,存活10例(76.92%),死亡3例(23.08%)。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高钾血症1例。存活者出院时均脱离透析,血肌酐和血清酶恢复正常。结论RM-ARF时常表现为少尿型,高钾血症常见;血清酶学和血肌红蛋白检测可提高RM并ARF诊断率;早期综合治疗和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良好,存活者肾功能多可恢复。  相似文献   

8.
高钾血症是临床工作中较常遇到的重症电解质失调之一。其主要危害在于:当血钾水平超过6毫当量/升时可能发生传导障碍,严重时甚至出现心室颤动、心脏收缩不全(Asystole)而死亡。对于外源性钾摄入过量或静脉内输注过量高浓  相似文献   

9.
王洋帆  程军  曾强志 《现代保健》2009,(24):128-129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的高钾血症的心电图不同表现,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3例高钾血症患者的病因、心电图和血清钾浓度进行分析。结果由排钾障碍所致的高钾血症心电图改变与血清钾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因钾的细胞内外分布异常所致的高钾血症心电图无高钾改变。结论心电图对假性高钾血症鉴别比血清钾浓度测定更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5例心脏刀刺伤修补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更有效地对病人实施急救护理,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方法 及早手术,积极抗休克,快速气管插管,及时给氧,同时配合心、脑、肾功能保护措施。结果 5例病人术后一般情况尚可,15~20d均痊愈出院。结论 心脏刀刺伤修补术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及早手术、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入性硫酸二甲酯(Dimethylsulfate,DMS)急性中毒对心脏的损害。方法收集26例急性DMS吸入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心肌酶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对照分析入院初、出院时及出院后第3年、第6年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26例患者入院初均有心脏不适主诉,血常规异常5例,心肌酶谱异常9例,心电图异常11例,心彩超检查:心脏射血分数(EF)值均在正常范围;出院时复查各指标均恢复正常;3年及6年后做健康检查时复查各心脏指标均正常,无异常病例。结论临床对轻、中度急性DMS吸入者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其急性心脏毒性病变愈后可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心脏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应当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心脏是我们身体中最重要和最脆弱的器官之一,"心主血脉",我们全身的脉络都是与心脏相联系的。血液在脉络中运行不息,发挥濡养全身的作用,心脏的健康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早提高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肺部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调查微生物检测确定为S.m引起的肺部感染病例,分析临床表现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6例S.m引起肺部感染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对多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对多种抗生素治疗不敏感的肺部感染,需考虑到S.m感染的可能,应及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有效的心肺复苏术(CPR)是心搏呼吸骤停抢救的成功保证,而通气是关键.及早行气管插管对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减少复苏后神经后遗症有重要意义.总结100例心脏停搏后紧急气管插管患者,配合心脏按压、除颤等复苏措施,临床效果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和救治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年来住院的26例老年心脏性猝死和同期3例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心脏猝死患者均在出现症状后1小时内死亡,其中冠心病14例,占53.85%;风湿性心脏病5例占19.23%。尸检9例中5例为冠心病。猝死患者男女之比3.3:10,猝死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猝死前诱因18例(69.23%),猝死前一天有胸闷,胸痛加剧先兆症者16例(61.54%)。心脏骤停3例,经综合性救治复苏成功。进行及时(10分钟内)有效的气管插管和尽早开胸心脏按压能提高复苏成功率。结论 为了减少老年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改善心脏聚停的预后,对其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和原发病应予足够重视,并加以控制或消除。同时尽早发现,及时、正确、有效的救治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受到严重打击而突然停搏。如不及时救治,会造成脑及全身器官组织不可逆性损害。常见病因:①心脏本身病变以冠心病占绝大多数;②心外因素药物中毒或过敏、低钾或高钾血症、麻醉意外、心脏手术、触电、溺水等。按心电图表现分三类:①心室颤动最多见;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脏损害(HIM)早期诊断和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对HIM预后的影响,探讨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对63例窒息新生儿48 h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心电图QT间期弥散度(QTcd)明显异常的HIM患儿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1-2周后再复查并与32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比较。结果:HIM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发病48 h内CK-MB及QTcd均明显升高(P<0.001),经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等措施1-2周后HIM患儿CK-MB及QTcd均显著下降,而产后缺氧组较胎儿期缺氧组下降更明显(P<0.005),且胎儿期缺氧组并发症多,预后差(P<0.005)。结论:CK-MB及QTcd相结合可作为HIM早期诊断指标,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等措施,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高钾血症是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和死因。笔者在17例尿毒症合并重度高钾血症的护理中的体会到:①重度高钾血症病情危重、来势凶猛,应作好及时救治的心理和药品器械准备;②要充分认识有关的病理知识;③对病史不详,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梗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0例患者配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余下为观察组给予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心脏缺血性导致再入院、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减少心脏缺血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急慢性肾衰竭并高钾血症542例次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慢性肾衰竭并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抢救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用血液透析等抢救一组肾衰竭并高钾血症病人186例,共并发高钾血症542次的临床过程。结果540例次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钾浓度降至正常范围,心电图的高血钾图象消失,2病例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99.6%。结论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高钾血症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含钾3.0~3.5mmol/L浓度的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对降低高钾血症效果确切,可靠安全。血液透析治疗早期,不应作单纯超滤脱水治疗。透析早期仍有因高钾而致心跳骤停等危险,应随时准备心脏复苏等抢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