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内缺氧缺血是造成胎儿及新生儿脑白质损害的常见原因,近年来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Culhane等[1]发现,成年大鼠小脑、海马、丘脑下部、大脑皮质及纹状体中皆有IL-18表达,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神经元亦可检测到IL-18受体的表达[2].  相似文献   

2.
子(癎)前期是人类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是导致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至今有关子(癎)前期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有研究显示子(癎)前期时存在以Th1细胞为主导的系统免疫功能增强的特征性改变[1-2],并有报道发现子(癎)前期患者外周循环血中存在着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增高现象.IL-15是T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在结构上与IL-2具有高度同源性,参与调节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B淋巴细胞成熟[3],尤其对NK细胞的发育和细胞毒性起着必不可少的调节作用[4].在机体多种炎症性疾病中都存在血清IL-15升高的现象睁[5-6],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炎性肠病等.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子(癎)前期患者血清IL-15水平,探讨其与子(癎)前期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住院新生儿弓形虫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住院新生儿弓形虫 (TOX)与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发生率与危害性。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符试验 (EL ISA)方法检测新生儿血清 CMV- Ig G/Ig M抗体与 TOX- Ig G/Ig M抗体。 结果 住院新生儿 CMV- Ig G阳性率 86 .7% ,CMV- Ig M阳性率 5 .2 % ,TOX- Ig G阳性率13.9% ,TOX- Ig M阳性率 0 .4%。CMV/TOX- Ig G(Ig M)阳性患儿临床以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脑病、肝炎综合征等为主要表现 ,且患儿母亲妊娠期间有不同程度发热、异常饮食史、宠物接触史。 结论 住院新生儿 TOX与 CMV感染发生率较高 ,新生儿 TOX和 CMV感染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IL-18对Th1/Th2类细胞免疫平衡的作用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BsAg、HBeAg双阳性但肝功能正常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157例,以其中胎儿宫内感染21例为研究组,无宫内感染136例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脐血白细胞介素-18(IL-18)、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水平。结果:(1)研究组IL-18及IFN-γ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研究组IL-4表达水平百分数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IFN-γ/IL-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研究组IL-18与IFN-γ、IL-4、IFN-γ/IL-4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IL-18是Th1/Th2网络平衡的更高层次的调控者;IL-18水平下调,导致新生儿Th1/Th2细胞因子比例下降,以致不利于HBV的清除,IL-18水平下调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是许多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的下游信号分子,参与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迁移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等过程,其异常改变常出现在一些恶性肿瘤组织中[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血清CMV抗体,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尿CMV-DNA,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共确诊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145例,其中的101例症状性感染患儿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各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症状性CMV感染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异常为:病理性黄疸、肝脾肿大、间质性肺炎、皮肤瘀点、吸吮力差、血小板下降、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等.尿CMV-DNA阳性87例(60.0%),血清CMV-IgM阳性43例(29.7%),生后2周内血清IgG增高4倍21例(14.5%);13例(9.0%)患儿尿CMV-DNA阳性或血清CMV-IgM阳性,其血清IgG也比母亲高1倍以上.更昔洛韦治疗后,CMV感染的相关症状及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期间副作用较少,主要有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但未见肝肾功能损害. 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可造成多器官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依据包括尿CMV-DNA阳性,检测阳性率高;其他依次为血清CMV-IgM阳性及CMV-IgG4倍增高;患儿CMV-IgG比母亲增高1倍以上可能是诊断CMV感染实验室依据之一;更昔洛韦治疗症状性CMV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血清CMV抗体,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尿CMV-DNA,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共确诊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145例,其中的101例症状性感染患儿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各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症状性CMV感染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异常为:病理性黄疸、肝脾肿大、间质性肺炎、皮肤瘀点、吸吮力差、血小板下降、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等.尿CMV-DNA阳性87例(60.0%),血清CMV-IgM阳性43例(29.7%),生后2周内血清IgG增高4倍21例(14.5%);13例(9.0%)患儿尿CMV-DNA阳性或血清CMV-IgM阳性,其血清IgG也比母亲高1倍以上.更昔洛韦治疗后,CMV感染的相关症状及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期间副作用较少,主要有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但未见肝肾功能损害. 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可造成多器官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依据包括尿CMV-DNA阳性,检测阳性率高;其他依次为血清CMV-IgM阳性及CMV-IgG4倍增高;患儿CMV-IgG比母亲增高1倍以上可能是诊断CMV感染实验室依据之一;更昔洛韦治疗症状性CMV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β及C-反应蛋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有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在其内膜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在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妇产科就诊的Ⅲ~Ⅳ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组)20例及对照组17例(同龄、因其它原因需行子宫内膜诊刮或子宫切除的患者),获取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及患者空腹血,用RT-PCR检测IL-1β mRNA在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RP值.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IL-1βmRNA表达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增生期1.21±0.33和分泌期1.43±0.34对0.54±0.12,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分泌期内膜组织IL-1β mRNA表达与增生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43±0.34对1.21±0.33,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C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增生期(5.23±1.72)mg/L和分泌期(6.76±2.23)mg/L对(1.58±0.74)mg/L,P<0.05].结论 IL-1作为前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内膜组织的局部免疫调控,减低腹膜清除异位内膜细胞的能力,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黏附和转移;IL-1β和雌二醇有协同上调作用,促使形成异位内膜的趋化因子增加,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CRP的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辅助诊断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抗原(即刻早期抗原和早期抗原)检测、唾液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MV DNA和血清学检测CMV IgM三种实验方法在诊断和监测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 对98 例患儿之母在孕期血CMV IgM阳性的高危新生儿出生后14 d 内检查血CMV IgM、外周血白细胞CMV抗原和唾液PCR CMV DNA,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 结果 (1)98 例中,48 例诊断先天性CMV感染。症状性感染7 例,无症状性感染41 例;无一例CMV IgM阳性。症状性感染组CMV抗原、PC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5/7;无症状性感染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29/41)、46%(19/41)。CMV抗原检测法、PCR检测法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5%、54%。症状性感染儿每5 万白细胞中CMV阳性细胞数16~52个,无症状性感染儿3~31个,症状性感染儿CMV抗原指数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儿(P<0.05)。(2)随访10例患儿,2 例症状性感染儿CMV抗原和PCR转阴,症状消失;1例CMV肝炎治疗后CMV抗原和PCR检测仍阳性,最后发展为肝硬化。7 例无症状性感染儿,CMV抗原在6个月内转阴或减少至低水平;2 例伴唾液PCR阳性,复查时1 例转阴,1 例仍阳性。 结论 CMV抗原检测法具有早期、敏感、量化的特点,PCR法能发现潜伏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手术可引起细胞因子的释放,这些促炎细胞因子进而可促使其他炎性介质的释放,并刺激外周前列腺素(PG)的合成,创伤部位局部也释放PGE2,这些炎性介质的释放可抑制细胞免疫功能[1-2].临床中常用阿片类物质缓解手术疼痛,其本身也可导致细胞免疫抑制[3].研究表明,PGE2参与了肿瘤细胞转化和生殖道肿瘤的形成[1].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是听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巨细胞病毒感染检出困难,导致许多有CMV相关听力丧失风险的婴儿难以在生后早期得到诊断.目前,新生儿CMV筛查的标准方法是在其出生时收集唾液标本进行CMV的快速培养,但该方法不能实现自动化,难以进行大规模筛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唾液液体标本或干燥标本进行的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应运而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1年6月发表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显示,这种新的CMV感染筛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  相似文献   

12.
早产的病因中10%~30%是感染因素.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和早产过程.实验证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妊娠组织合成花生四烯酸增加,合成前列腺素E2,激活子宫肌层,引起子宫收缩,早产.细胞因子基因的多态性亦与早产相关:胎儿携带IL-1B+3953-2和IL-1RN-2、母体或胎儿的TNFA-308(TNFA-2)的多态性、母体TNF-863AA基因型、母体或胎儿携带IL-4-T都会增加早产的风险;而携带IL-10-A基因型与早产无明显相关性.对感染致早产的细胞因子和相关基因的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IL-22、IL-23在人孕早期不明原因的自发性流产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以10例正常人工流产患者为正常早孕组,收集18例染色体正常自发性流产患者为自然流产组。分离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蜕膜组织免疫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其与自发性流产的关系。结果:自然流产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早孕组(P<0.05),IL-23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P<0.01),但两组IL-22无显著差异;自然流产组蜕膜局部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早孕组(P<0.01),IL-23亦显著高于正常早孕组(P<0.01),IL-22则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P<0.01)。结论:Th17细胞在孕早期蜕膜局部及外周血中的数量增多可能导致母胎免疫耐受失衡,在早期自然流产中发挥重要的正诱导作用,而IL-22、IL-23等细胞因子在其中的调控效应则具有明显的微环境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以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的危重症[1-2].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影响ALI预后的重要因素[3].新生儿肺发育欠成熟,对内源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易感,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及小胎龄的早产儿更容易发生炎症介导的ALI[4].炎性介质网络的平衡以及转录因子的调控,目前已经成为ALI发病机制的研究重点.现就炎性介质与新生儿ALI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7%~17%,且呈上升趋势[1].胎膜早破与羊膜腔感染密切相关,然而感染早期大都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无良好的监测指标,临床早期诊断困难.近年来,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作为新近发现的诊断炎症性疾病的重要标志物得到学者们的重视.TREM-1在体内以可溶性TREM-1(soluble TREM-1,sTREM-1)的形式存在,感染过程中sTREM-1可以释放入体液且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诊断炎症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拟对胎膜早破孕妇血清和羊水中sTREM-1水平进行测定,探讨其早期识别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以及血清/羊水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关系密切,是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统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最重要原因。机体通过增强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可使绝大多数妇女清除病毒和病变细胞,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10是由免疫原或其他因子刺激免疫细胞后所产生并分泌的低分子质量的可溶性蛋白质,且与受体的亲和力极高,为其发挥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结构基础。IL-2、IL-10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及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尚存争议。本文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对细胞因子IL-2、IL-10与HR-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母婴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foxoplasma)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感染人和牲畜,引起人和牲畜弓形虫病.所以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孕妇感染弓形虫除自身患病外,还能通过胎盘将弓形虫垂直传给胎儿,引起胎儿畸形或造成早产、流产、死产.新生儿先天性感染的约有12%,大多生后死亡,20%能活到4岁[1].崔君兆[2]按1986年孕妇分娩出畸形儿达8%推算,全国约有百余万名孕妇感染了弓形虫和出生了四万余名弓形虫损害的婴儿.因此,做好孕妇弓形虫病的防治,对优生优育有现实意义.我们为了解我区母婴弓形虫感染情况,于1996年1月~1997年10月,在南宁地区部分医院对孕妇及其新生儿做了血清弓形虫抗体(IgM)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感染是早产的一个主要原因。与宫内感染有关的早产妇女羊水中细胞因子增加,其机理可能是细胞因子诱导羊膜细胞前列腺素类物质产生。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对羊膜组织环氧化酶-2(COX-2)活性和 PGE_2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癎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浆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0例PE患者[PE组,其中子癎前期轻度(mild preeclampsea,MPE)及子癎前期重度(severe preeclampsia,SPE)各25例]及25例同期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浆中oxLDL和sICAM-1的水平变化。结果PE患者血浆中oxLDL和sICAM-1水平[分别为(30.56±10.29)μg/dl和(703.25±184.21)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48±10.41)μg/dl和(258.07±67.45)μg/L,P均<0.01]。PE组中,SPE组oxLDL和sICAM-1的水平[分别为(33.74±9.57)μg/dl和(820.02±173.47)μg/L]均显著高于MPE组[分别为(27.39±10.18)μg/dl和(586.48±103.85)μg/L,P<0.05和<0.01]。PE组血浆oxLDL与sICAM-1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75,P<0.01)。结论PE的发病与血清中oxLDL和sICAM-1的水平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定位和表达及caspase-1的生物学活性,探讨其与ICP发病的关系。方法 2011年3月至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选择ICP孕妇4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ICP轻度组(20例),ICP重度组(20例),以同期行择期剖宫产术的2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IL-18和caspase-1的表达。结果 ICP重度组孕妇血清中IL-18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重度组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中IL-18和caspase-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和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的免疫损伤可能参与了ICP孕妇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