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脑出血血浆神经肽Y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出血过程中血浆神经肽Y (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大鼠尾状核的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 ,测定出血前、出血后 0 5、6、12、2 4、48及 72h血浆NPY的活性。结果 :造型后 6h血肿开始形成阶段 ,血浆NPY的含量开始升高 (2 .2 3± 0 .2 4) μg/L,2 4h血肿高峰期时达峰值 (2 .84± 0 .2 4) μg/L ,48~ 72h开始回落 (2 .18± 0 .11) μg/L ,但仍显著高于出血前 (P <0 .0 1)。结论 :脑出血过程中血浆NPY活性增强 ,并参与脑出血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血浆及脑匀浆神经肽Y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血浆及脑匀浆中神经肽 Y (NPY)活性的动态变化 ,探讨 NPY在脑出血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70只 ,随机抽签法分为脑出血组及假手术对照组 ,每组各 35只 ;每组再按出血前及出血后 0 .5、6、12、2 4、4 8和 72 h分为 7个亚组 ,每亚组 5只。分别于各时间点测定血浆和血肿周边脑组织 NPY含量 ,并观察血肿病灶区的组织形态学病理改变。结果 脑出血后 6 h血浆和血肿周边脑组织 NPY的含量开始同步升高 ,并于 2 4 h达峰值 ,4 8h开始回落 ,但至 72 h时 NPY的含量仍显著高于出血前 (P<0 .0 5或 P<0 .0 1)。光镜和电镜下脑组织也发生相应的病理损害。结论  NPY可能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测脑出血过程中大鼠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含量的变化,探讨脑出血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肽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尾状核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测定出血前、出血后30min,6,12,24,48及72h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的活性。NPY活性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脑出血后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的含量同步升高,并于24h达峰值,分别为[(4.37&;#177;0.14),(9.06&;#177;0.15),(7.22&;#177;0.26)μg/g protein],48—72h开始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出血前(t=31.3216,12.57l5.11.6487,P&;lt;0.01)。结论 脑出血过程中,脑组织NPY活性增强,导致局部脑血流量减少,最终加重神经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5例脑出血患者和30例同期就诊的健康查体者进行血浆NPY的动态检测及血脂检验,两组对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NPY水平在发病后12h内就明显上升,24、72h逐渐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7d血浆NPY水平又上升。血浆NPY水平和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NPY参与了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动态观测脑出血过程中大鼠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含量的变化,探讨脑出血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肽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尾状核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测定出血前、出血后30min,6,12,24,48及72h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的活性。NPY活性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脑出血后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的含量同步升高,并于24h达峰值,分别为犤(4.37±0.14),(9.06±0.15),(7.22±0.26)μg/gprotein犦,48~72h开始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出血前(t=31.3216,12.5715,11.6487,P<0.01)。结论脑出血过程中,脑组织NPY活性增强,导致局部脑血流量减少,最终加重神经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6.
醒脑静对脑出血患者S100B、神经肽Y和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神经肽Y(NPY)和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及醒脑静对其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出血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20例健康人静脉血S100B和NPY的含量,同时计算脑出血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继发性脑水肿的体积;另外将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醒脑静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100B、NPY和脑水肿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S100B和NPY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B在入院第1天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Y在第7天时最高,第14天时较入院时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NPY的动态变化与脑水肿体积变化一致,而S100B的变化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不一致.脑出血患者治疗后醒脑静组患者第7天和第14天时NPY和脑水肿体积均低于普通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醒脑静组患者S100B亦低于普通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和NPY均明显增高,NPY含量的变化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密切相关,醒脑静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血NPY和脑水肿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监测实验性脑出血条件下中枢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的自身规律和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尾状核的方法建立大量脑出血模型,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出血前及出血后0.5、6、12、24、48和72h各个时相点血肿周边以及下丘脑NPY的含量。结果:脑出血后6h血肿周边及下丘脑NPY的含量开始同步升高,并于24h达峰值,48h,72h开始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出血产(P<0.01)。结论:脑出血过程中,脑内各部位NPY活性增强,使局部脑血流进一步减少并影响了内分泌功能,最终加重神经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内皮素(endothelin,ET)及甲襞微循环在原发性高血压和有原发性高血压史的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分别测定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中NPY、ET的含量及使用微循环测定仪观察以上各组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中NPY、ET的含量增高,微循环异常积分增高(P均&;lt;0.01),但患者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gt;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微循环障碍,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这两类疾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出血(ACH)是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具有高发病率与死亡率、致残程度重的特点,探讨ACH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有效的预后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研究发现,ACH患者发病后常伴发血糖升高,并影响病隋的进展与预后。本文通过血糖水平对ACH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分析,旨在为ACH的临床诊治与预后判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变化的影响。方法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组。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发病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时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患者血浆NT、CGRP和ET在第7天、第14天时下降,局部亚低温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常规治疗组血浆NPY在第7天、第14天时升高。结论局部亚低温可调节脑出血后血浆NPY、NT、CGRP和ET的浓度,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脑出血 (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的脑脊液中一氧化氮 (N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的变化与脑血管损伤的关系。方法 测定并比较 NO和 GSH- PX在 8例对照组的 CSF与 15例 ACH和 15例SAH患者的 CSF的含量变化。结果  ACH组和 SAH组的 CSF中的 NO浓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而 GSH- PX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脑出血组的 NO高于 SAH组 ,NO与 GSH- PX呈负相关。结论  NO、GSH- PX与脑损伤的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 (ACH)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激素与出血量大小及中风证型间的关系 ,以阐明其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和免疫放射分析法 (IMRA)分别对 10 9例 ACH患者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皮质醇 (CS)血浆含量进行测定 ,分析其与出血量大小及中风中脏腑或中经络变化的关系 ,并与 30位年龄相仿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ACH者 HPA轴激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中脏腑者显著高于中经络者 (P均 <0 .0 1) ;且与出血量大小密切相关。结论 :HPA轴中的 CRH、ACTH和 CS参与了 ACH病理发生发展过程 ,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中脏腑、中经络患者微观辨证、病情程度、预后及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氨酸加压素 (AVP)又称抗利尿激素 ,是发现最早的神经内分泌激素之一 〔1〕。几年来在脑出血急性期血浆 AVP含量变化与病程关系方面报道较少。我们对 37例脑出血患者血浆 AVP含量及其中 15例患者血浆 AVP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7年 10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7例,头穴透刺组32例及联合治疗组49例。3组患者均予以基本支持治疗;头穴透刺组加用针刺法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加用NGF,同时辅以头穴针刺法治疗;疗程为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血清S100B蛋白及NPY水平,并分析3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及NPY差值与NIHSS评分差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血清S100B蛋白和NPY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头穴透刺组的NIHSS评分、血清S100B蛋白和NPY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则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3组S100B蛋白治疗前后差值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482,P<0.01);NPY差值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437,P<0.01);S100B蛋白差值与NPY差值呈正相关(r=0.568,P<0.01)。结论:NGF联合头穴透刺治疗能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推测可能与其抗脑组织缺血损伤和抗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ACH)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13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60例)及对照组(53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比较1月后临床疗效.结果 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达86.7%,显效率为36.7%,而对照组分别为71.9%和2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30 d依达拉奉组C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出血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6.
于梅花 《临床荟萃》2000,15(18):838-839
内皮素 (endothelin ,ET)是 1988年由Yanagisawa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所发现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1] ,内皮素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共测定了 10 9例脑梗死 (CI) ,脑出血 (CH)以及偏头痛患者的血浆ET水平 ,并加以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分组 脑梗死 (CI)组 30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10例 ,年龄5 3~ 74岁。脑出血 (CH)组 2 9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7例 ,年龄5 0~ 78岁。分 3次抽血 ,第 1次为发病后 3日内、第 2次为发病后第 10~ 13天、第 3次为发…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犬血浆及胃液中胃动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胃动素 (motilin,MTL )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 ,具有影响胃肠道运动的生理作用。有报道在应激状态下 MTL水平升高〔1〕,重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MTL 持续升高 2周以上 ,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 MTL 升高不明显〔2〕 ;也有动物实验报道脑损伤后血浆 MTL 含量无明显变化 〔3〕。但关于脑损伤后胃液中 MTL含量变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利用脑出血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脑出血不同时期血浆及胃液 MTL 含量变化 ,探讨脑出血后胃肠动力学变化规律 ,以期对临床病情观察及营养护理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杂种犬 10只 ,雌雄不拘 …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出血患者脑脊液IL—6和CRP的不同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ACH)后脑脊液〈CSF〉中IL-6和CRP的变化与急性脑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和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20例对照组、15例脑出血患者CSF中IL-6和CRP含量,并分析IL-6和CRP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脑出血IL-6含量分别为23.33±10.73、427.03±596.31pg/ml;CRP含量分别为1.46±0.47、1.39±0.58ng/ml;脑出血患者IL-6明显高于对照组(Z=4.90,P<0.01),而CRP无明显变化(t=0.63,P>0.05);脑室出血者IL-6(n=7,839.13±612.33pg/ml)较无脑室出血者(n=8,212.85±201.82pg/ml)显著增高(Z=3.24,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CSF中IL-6显著升高,应是脑组织局部合成和分泌所致,并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P-selectin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00例(高血压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脑出血组)及健康人员100例(对照组),均检测血浆P-selectin表达水平并比较。脑出血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的血浆P-selectin水平具有组间差异(P<0.05),其中脑出血组的血浆P-selectin水平高于高血压组,高血压组的血浆P-selectin水平高于对照组。预后不良亚组的P-selectin表达水平、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并发脑疝比例、发生肺内感染比例、消化道出血比例及合并糖尿病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P-selectin表达水平高、入院GCS评分低、出血量大、并发脑疝及合并糖尿病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selectin表达水平可能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ACH)患者开颅术后ET、NO含量和SOD活力的影响。方法:测定40例ACH患者手术前后ET、NO含量及SOD活力。结果:ACH患者术前ET及N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开颅手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A组给予依达拉奉后,ET及NO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而SOD活力较治疗前升高,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临床治疗剂量的依达拉奉可明显提高ACH患者体内SOD活力,降低ET及NO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