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脂肪肝的超声直方图像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利用B超直方图功能,对503例正常人及321例脂肪肝患者进行灰阶值的测量,获得正常人及不同程度脂肪肝的肝脏灰阶值,为脂肪肝准确分型及对疗效的观察,提供了客观依据及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LOG IQ 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58例脂肪肝患者超声声像图总结分析。结果:轻度138例,占53.49%,中度73例占28.29%,重度47例,占18.21%。结论:超声检查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在脂肪肝分度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方法在脂肪肝分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轻度、中度、重度3组合计77例,设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常规超声扫查后,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扫查,并按照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给患者评分。结果:①超声弹性成像评分随脂肪肝程度的加重而增加。②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方法与传统超声方法在脂肪肝分度上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833)。③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脂肪肝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1%、93.3%。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作为较客观评价脂肪肝分度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均匀弥漫性脂肪肝的超声图像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B超直方图功能,对503例正常人及321例脂肪肝患者进行灰阶值的测量,获得正常人及不同程度脂肪肝的肝脏灰阶值,为脂肪肝准确分型及对疗效的观察,提供了客观依据及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超声诊断Ⅱ型非均匀性脂肪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型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表现多变,误诊率很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Ⅱ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2010年1月经肝组织穿刺活检或手术确诊的Ⅱ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18~69岁,中位年龄45.1岁.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出凝血时间正常,无肝炎病史.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分为均匀性和非均匀性两种,前者在临床上多见,超声图像具有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后者发病率较低,也称局灶性脂肪肝或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是脂肪肝的一种特殊类型,超声虽然为这种病变诊断提供了手段,但由于这类病变声像图特殊,超声检查常易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内占位病变。为了总结经验,笔者对165例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来做B超声检查的脂肪肝患者68例,将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进行对比和分析,进而探讨超声诊断脂肝的价值。结果经病理结果比较,超声检查诊断的脂肪肝准确率约为91.18%左右,准确率较高。B超检查目前在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中已被列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经济且无创伤等优势,超声诊断敏感性极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肪肝程度与血脂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超“灰阶直方图”的平均灰阶值客观指标,结合二维图像将78例脂肪肝患分为轻、中、重度,然后检测其血脂浓度;检测50例健康人相关指标为对照组。结果:血脂浓度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与发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脂肪肝患的血脂浓度一般均升高,故当超声发现脂肪肝患时,应建议其详查血脂,并积极预防与高血脂相关类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肝超声定量诊断及与肝功能指标和脂肪肝分度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脂肪肝患者163例,根据肝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结果分为轻度组62例、中度组44例和重度组57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行超声定量诊断,并分析回声强度(EI)值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值(FBG)及脂肪肝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间左肝、右肝近场、右肝中场EI值及ALT、AST水平呈递增趋势,右肝远场EI值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水平与左肝、右肝近场、右肝中场EI值呈正相关(r=0.384,P0.01;r=0.392,P0.01;r=0.369,P0.01),与右肝远场EI值呈负相关(r=-0.351,P0.01);脂肪肝分度与左肝、右肝近场、右肝中场EI值呈显著正相关(r=0.959,P0.01;r=0.963,P0.01;r=0.867,P0.01),与右肝远场EI值呈显著负相关(r=-0.833,P0.01)。结论超声定量诊断可通过提供量化数据来直接反映脂肪肝病变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脂肪肝与高血脂、肥胖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关系,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2、5、8月份3个月的41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并结合血脂情况、体质量指数及生活方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根据空腹腹部B超检查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脂肪肝组150例,非脂肪肝组260例,B超检出率36.6%。与非脂肪肝组比较,脂肪肝组的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生活方式指数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血脂、肥胖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维持正常血脂水平,保持正常体重,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而脂肪肝患者时肝细胞内脂肪的聚集以及细胞体积的增加会引起肝微循环的损害.超声作为脂肪肝首先进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简便、易行、无创.本文总结了脂肪肝患者肝静脉频谱、门静脉及肝动脉的超声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超声造影对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在脂肪肝分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的肝组织标本按脂肪变程度分度,所有患者肝穿前常规超声扫查后,使用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扫查,作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测量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并对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按肝组织脂肪变分度:12例为肝细胞脂肪变<30%(正常对照组),9例为肝细胞脂肪变30%~50%(轻度脂肪肝组),8例为肝细胞脂肪变50%~75%(中度脂肪肝组),7例为>75%(重度脂肪肝组)。各组间超声弹性成像图像表现有不同特点。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在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与肝组织脂肪变性病理分度的相关系数r=0.832(P=0.000),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随脂肪肝程度的上升而增高。结论: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有助于脂肪肝分度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二维超声图像定量诊断脂肪肝病变程度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初步探讨二维超声图像定量诊断脂肪肝病变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和TOSHIBAPV 80 0 0型彩超对病理确诊的脂肪肝实质回声强度 (echointensity ,EI)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近场肝实质EI值随脂肪肝病变程度加重而变大 ,远场EI值随病变加重而变小 ;脂肪肝病变越重 ,近场与远场EI值及其比值差别越大 (P <0 .0 5 )。结论 脂肪肝实质EI值能够反映脂肪肝病变程度 ,可为临床分级诊断提供量化的客观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不同回声型小血管瘤的灌注及其回声变化规律,探讨超声造影对重度脂肪肝患者伴发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常规超声不能明确定性或CT检查漏诊的典型脂肪肝伴疑诊肝小血管瘤患者的27个病灶,采用超声造影进一步检查,并与增强CT或MRI结果 比较.结果 注射造影剂后平均(17.0±4.4)s病灶开始出现回声增强,12个(12/17)直径≤2 cm的病灶呈现整体均匀或不均匀增强,边界较清晰,回声明显强于周围脂肪肝组织背景或呈现强回声"淹没征";8个(8/10)直径>2.0 cm的病灶表现由周边向中心呈"片状"或"环状"不规则增强;1例CT未显示的直径1.3 cm的弱回声病灶注射造影剂后12 s出现边缘增强,持续至6 min肝实质期开始消退.直径>2 cm与≤2 cm病灶超声造影剂增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脂肪肝背景下伴发肝小血管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肝内低回声病灶(HFHLFL)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率,并与灰阶超声作比较。方法选取68个进行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成像的HFHLFL,2位医师分析图像,诊断其良恶性。对超声造影与灰阶超声分别统计诊断正确率,绘制ROC曲线,计算观察一致率Kappa值。结果2位医师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82.4%和85.3%)较灰阶超声提高(P〈0.01),ROC曲线下面积(0.881和0.873)较灰阶超声(0.635和0.720)增大,观察一致率(Kappa=0.675)较灰阶超声(Kappa=0.382)提高。结论超声造影是用于HFHLFL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正常肝内VX2移植瘤常规超声特征,对比分析两种肝背景及其内VX2移植瘤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建立兔脂肪肝与正常肝内VX2移植瘤并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应用QontraXt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兔脂肪肝内VX2移植瘤结节20个,正常肝内VX2移植瘤结节23个.两组肝内等、低回声肿瘤结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内高回声VX2移植瘤结节较正常肝内少(P=0.008).脂肪肝背景造影始增时间晚于正常肝(P<0.05),峰值强度低于正常肝(P<0.05).脂肪肝内VX2移植瘤造影始增时间、峰值强度、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与正常肝内VX2移植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脂肪肝内VX2移植瘤常规超声回声与正常肝内有所差异;脂肪肝背景造影剂灌注效应低于正常肝.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VX2移植瘤及脂肪肝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脂肪肝中圆形低回声病灶的超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组25例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行CT检查,同时查AFP,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超声检出正常肝组织残留21例(84%),声像图表现为无球体感、边界欠清晰、大小在1.8-2.5cm之间,内无血流信号、周围组织及管道无受压、破坏现明;血管瘤2例(8%),声像图表现为圆形,边界清晰,低回声内有网状回声;转移性肿瘤2例(8%),肿块的周边可见低-无回声的细带。CT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基本一致。结论:脂肪肝内圆形低回声病灶以正常肝组织残留多见,超声可以做出基本诊断,CT可以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18.
肝局部脂肪缺失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局部脂肪缺失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疑诊为肝局灶性脂肪缺失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在超声造影检查前或检查后进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二维超声均显示为在脂肪肝基础上的低回声病灶,最大为50 mm×39 mm,最小为17 mm×14 mm。所有病灶在动脉相均无明显增强,在门脉相及实质相均增强呈等回声,在造影模式下均未显示明显占位性病灶。所有病例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提示正常肝或脂肪肝,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1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正常肝组织。结论肝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局部脂肪缺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是肝局部脂肪缺失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分度与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超声诊断均匀性脂肪肝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方法 60例均匀性脂肪肝患者根据其超声分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分别进行血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酸转移酶(GGT)在轻、中、重度组中逐渐升高。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TC、TG、ALT、AST及GGT均增高,但仅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TC、GG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ALT及AST有显著差异(P﹤0.01)。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及GGT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声检查结合血生化指标可为临床对脂肪肝进行分度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高校教职工的脂肪肝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某高校1 766人进行体格检查,将超声检查发现的脂肪肝进行年龄、性别、血脂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 766人中脂肪肝80人,患病率4.5%,40岁以下人群发生率高达31.3%。高脂血症者168人,占体检人数的9.5%。脂肪肝组高脂血症者42人,占脂肪肝人数的52.5%。结论西安地区高校教职工脂肪肝发生率,青年人较中老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