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strepavidin-peroxidase,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组织、10例子宫腺肌病、23例子宫肌瘤在位内膜中微血管,通过计算机进行微血管密度测定与比较.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MVD为(160±53)条/平方毫米,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MVD(172±61)条/平方毫米,均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在位子宫内膜的(129±45)条/平方毫米,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分泌期与增殖期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与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VD均存在血管增生,但两者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中的MVD表达增高,并且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的MVD无差异,提示MVD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异位内膜中干细胞因子(SCF)及其C-Kit的表达,从而了解SCF及其受体C-Kit分别在子宫腺肌瘤和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SCF、C-Kit的表达。结果本研究各组均表达SCF和C-Kit,SCF的表达在研究组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腺肌瘤组P<0.01;内异症组P<0.05),在腺肌病患者中在位内膜分泌期的表达明显增高,分泌期>增生期(P<0.01),在位内膜>异位内膜(P<0.05);在巧克力囊肿患者中,在位内膜分泌期的表达较在位内膜增生期和异位内膜及对照组各期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较子宫腺肌瘤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it在腺肌病患者中的表达较巧克力囊肿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分泌期的表达较在位内膜增生期和异位内膜及对照组各期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F、C-Kit可能是子宫内膜腺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手术切除子宫患者80例,其中子宫腺肌病者40例(腺肌病组),宫颈癌前病变但子宫内膜正常者40例(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DM在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腺肌病在位内膜、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病组在位内膜ADM的表达,分泌期较增生期增强,P<0.05。无论是增生期还是分泌期,腺肌病组腺肌病病灶内ADM的表达较腺肌病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增强,P<0.01;无论是增生期还是分泌期,腺肌病组在位内膜ADM的表达较对照组子宫内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M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呈高表达,提示局部血供丰富和新生血管形成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及临床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4.
黄秋穗  林明  刘洋  胡越 《临床医学》2008,28(9):113-115
目的 检测不孕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P450)的表达,探讨P450在内异症的发病作用及用于不孕症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孕症中内异症和非内异症组在位内膜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结果 不孕症中内异症组和非内异症组在位内膜P45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50在内异症的增殖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与AFS分期无关.P450用于诊断不孕症中内异症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86%,阳性预测值为86.5%,阴性预测值为89.6%.结论 P450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450可用于不孕症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血流分布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51例正常对照者在增殖期或者分泌期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子宫在位内膜的内膜容积、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比较两组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增殖内膜VI为(5.499±5.153)%,FI为(28.832±4.279)dB,VFI为(1.769±1.981)dB,均高于对照组增殖期内膜VI[(1.135±1.333)%,P<0.001]、FI[(25.544±3.465) dB,P=0.006]、VFI[(0.321±0.397)dB,P=0.002].病例组分泌内膜VI为(8.693±5.940)%,FI为(30.689±3.632)dB,VFI为(2.753±2.044) dB,均高于对照组分泌期内膜VI[(1.014±0.968)%,P<0.001]、FI[(24.748±3.811)dB,p<0.001]、VFI[(0.27±0.293) dB,P=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增殖期内膜容积、分泌期内膜容积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108和0.068).结论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血流分布情况,为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30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浆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P<0.05);在位内膜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在分泌期高于增生期(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异位内膜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呈正相关(r=0.630,P<0.001)。结论: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表达可能相互促使异位内膜血管形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黏附、侵袭、生长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在异位、在位及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的特点,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图像分析,检测VEGF-165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异位内膜26例、在位子宫内膜15例及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 VEGF-165在正常及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异位内膜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在位内膜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VEGF-165于内异症在位内膜表达虽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VEGF-165在异位内膜组织中过度表达,提示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Fa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内异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5例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中Fas的表达,并与20例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在位内膜中Fas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内异症组在位内膜Fas的表达亦无周期性变化。且其分泌期Fas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分泌期Fas的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存在周期性的变化。【结论】Fas参与正常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调节;Fas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低表达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新生血管关系密切,抗血管生成有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手段.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观察异位病灶血管生成情况.方法:采用腹腔注射人子宫内膜碎屑的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光镜下观察异位病灶的形态学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裸鼠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结果与结论:实验裸鼠异位病灶在光镜下呈现增生期子宫内膜形态特点;异位内膜较在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增多趋势,并有大量微血管形成.结果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异位病灶中存在活跃的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癌抗原125(CA125)水平和子宫内膜细胞增生相关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探讨子宫腺肌病受子宫内膜增殖能力的影响情况。方法将70例经手术切除子宫病例纳入研究,包括38例子宫肌瘤,32例子宫腺肌病。检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CA125和ki67在子宫腺肌病病灶、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增生期病例与分泌期病例、在位内膜腺体与异位内膜腺体的CA125水平和ki67表达强度。结果与肌瘤组相比,腺肌病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两组患者血清CA125在增生期和分泌期的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74;P=0.811)。对腺肌病组和肌瘤组内膜的血清CA125水平表达,以及腺肌病组在位内膜腺上皮与异位内膜腺上皮的血清CA125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无周期性改变(P0.05)。与分泌期相比,两组患者增生期内在位内膜腺体ki67表达强度明显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其中腺肌病组异位内膜腺体表达ki67变化未表现出周期化;与自身在位内膜相比,腺肌病组异位内膜腺体分泌期内表达ki67明显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肌瘤组患者和腺肌病组患者子宫内膜ki67的表达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肌病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比肌瘤组患者高;腺肌病异位内膜ki67表达增多明显增强且程度较在位内膜高,即子宫肌层受子宫内膜入侵后,增殖能力增强,在疾病的发展有明确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