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二十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注重保健和养生之道。越来越多的人走户外,投入到大自然和山水的怀抱中,让身心得到充分的洗涤,体魄得到锻炼,其中“森林浴”已成为都市人亲近自然的最新时尚。  相似文献   

2.
风景秀丽的树林,流水潺潺的山间小溪;或者『那波浪翻滚的江河湖海,声势浩大的瀑布,都会使人感到空气格外清新,倍觉舒适。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这些地方空气离子化程度高,负离子数量多。空气里的负离子又叫负氧离子、阴离子。它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把它誉为“空气维生素”。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生需要消耗约33吨的食物,其中蔬菜类所占比重最大,约7.5吨,远远超过了大米等主食的分量。新鲜的蔬果带给人们味觉的享受,给我们增加各种“力量”,以对抗人体自身的衰老以及环境带来的压力。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感受大自然的伟大,研究一下她的神秘力量。  相似文献   

4.
邢梦秋 《河北中医》2004,26(11):868-868
柴胡劫肝阴之说,元明之后,论者颇多。人们对此早有不同的看法。当前,肝病较多,柴胡在临床应用广泛,因而“柴胡劫肝阴”问题仍为人们关注。自从《神农本草经》而后。论柴胡功能综合有:长于和解,能引邪外出,升阳举陷,引药上行,疏肝解郁,理气而和血,祛邪以养正。在临床运用时能入和、汗、下、补、泻火、滋阴诸剂。  相似文献   

5.
蒋洪耀 《国医论坛》2004,19(5):10-12
“心胃同治”之法源于《内经》胃与心的经络联系,其后人们多局限于单纯胃腑与心脏的关系,而使该治法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笔者认为此尚包含心与大、小肠的关系,尤其是心与大肠的生理病理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7,2(3):40-42
称人为“侬”,多见于南部吴语以及闽语,这在早期“吴声歌曲”中也有所反映。但因历来诗歌中多数是用“侬”作自称,用于称人者趋向减少,以致为人们所忽略。字书对“侬”,字的解释,一般只说是“吴人称我”而不说“称人”。考证吴语的实际情况,显然是有欠全面。  相似文献   

7.
胡元骏 《东方养生》2009,(11):76-77
提起老火靓汤。很多人一定会在心底升腾起一股暖意,尤其是在秋冬时节,一碗靓汤的温暖可以说能赛过餐桌上的任何美味。人们喜欢老火靓汤不仅在于它的美味,更多的是它具有滋补与调理身体的功效。老火靓汤的滋补状态与汤料和气候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在汤料的选择上要应季,对应四季,  相似文献   

8.
应用《黄帝内经》"阴阳相交"理论治疗失眠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中医献谓之“不寐”,也称“不得眠”、“目不瞑”等。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已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笔遵《黄帝内经》“阴阳相交”理论,抓住“阴阳失交”这一基本病机,以调和阴阳为基本大法治疗失眠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肖锋 《东方养生》2011,(4):56-57
这里自古有长寿岛之称。长寿的原因,是阳光沙滩、空气和水,但更是人们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用"未病"的观点对待乳腺增生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我健康保健的意识也日趋提升,疾病的预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医学关注的对象也将逐渐向健康人群扩展,"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符合当前关注亚健康的社会呼声.  相似文献   

11.
蒲昭和 《养生月刊》2007,28(11):991-991
有的人清晨醒来,不一会儿又感到睡意袭来,多数人靠硬挺过去的办法。其实,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人们不妨再睡一次"回笼觉"。特别是老年人,短时间的"回笼觉",能够满足生理需要,对健康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
这世上最有害神经,最催动灵感的几样东西,咖啡就占了其一。据说,喝咖啡最多的是法国人,巴尔扎克喝着咖啡。写出了人间喜剧?而坊间流传,在国外露天咖啡馆,当一个人走过来问你,要不要一起去喝杯咖啡,潜台词,就是邀请你上床一叙。咖啡是混淆日与夜的奇妙存在,有人喜欢下午慢饮,有人喜欢在午夜浅酌,午与夜。有时清醒,有时沉醉。  相似文献   

13.
那蒙汗药究竟是什么,自古以来,这似乎一直是一个不传之秘,江湖人士讳莫如深,三缄其口。其实很简单,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就是中药曼陀罗花。因为服用之后,有妨碍人体出汗的作用,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之为“蒙汗药”。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本刊的临床论箸化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基础情况时,常在列举了性别、年龄、病期、病程等一般情况后有这样的论述: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对此,我感到值得商榷。所谓“可比性”是指各组除了要比较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影响结果的因素基本相同。这个词不具有严格的统计学定义,用于临床试验时,  相似文献   

15.
唐初的政治家魏征是个十分孝顺的人。他母亲多年患咳嗽气喘病,魏征四处求医,但效果甚微,使魏征心里十分不安。这事不知怎的让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即派御医前往诊病。御医仔细地望、闻、问、切后,处方川贝、杏仁、陈皮、法夏等味中药。可这位老夫人的性情却有些古怪,她只喝了一小口药汁,就连声说药汁太苦.难以下咽,恁你磨破嘴皮子地劝说,可她就是不肯再吃药,魏征也拿她没办法,只好百般劝慰。  相似文献   

16.
说"魂"话"魄"     
“魂”与“魄”虽皆可用以表示精神、神志等,但就本义而言,有“阴”与“阳”之分。中医学中与之相关的许多名词术语及理念,既发端于先民对“魂”、“魄”不同初始义的认识,又促进了其词义的外延。  相似文献   

17.
生命,犹如一支散发光能和热能的蜡烛,燃烧得愈璀璨、延续时间愈短,蜡烛剩下灰烬时,亦不复存在。婴儿出生,充满能量,双手紧握,哭声震天。人离开世界时,能量丧失,撒手人寰,悄无声息。  相似文献   

18.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于言。”上面是孟子的喟叹,不论是观象、观变、观物、观生或观心.中国人的思维绕不开拥有超拔的儒家精神,今中见古,吉中示令。  相似文献   

19.
走出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有不少男性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良品.还有的中老年人,只要腰酸腿疼,就自行诊断为肾虚,服用六味地黄丸来"强身健体",并且"持之以恒".因为大家看到周围吃六味地黄丸的人越来越多,好像没什么副作用,也就认为没什么好担心的.其实,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还不够,从而走入了用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全国名老中医、大连市中医药学会门诊主任白长川指出要走出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释"营"与"荣"     
对中医的“营”、“荣”二字,从词义引申与语言文化角度进行阐释.说明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探讨所涉及的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