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层S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经膝关节常规X线平片检查后,采用16层SCT进行膝关节的多层面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就胫骨平台骨折的平片与16层SCT影像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39例胫骨平台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1例髁间隆突骨折、1例内髁骨折及1例双髁骨折,此3例(7.69%)平片漏诊的骨折均为16层SCT予以诊断。16层SCT的3-D影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胫骨平台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16层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于诊断的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3-D及MPR成像技术十分有利于全面观察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变化,是16层SCT横轴位扫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螺旋CT(spiral CT,SCT )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on,3D)成像,能直观、全面、精确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在骨关节外伤的诊疗过程中正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对2001-12~2003-11 78例骨关节外伤患者在普通X线摄片的基础上,进行SCT容积扫描及3D重建,并就SCT 3D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探讨肋骨疾病多种.影像学检查价值。方法:101例患者。进行X线平片;CR图像;SCT胸部扫描并薄层重建,薄层横断及倾斜扫描,薄层图像二维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MSCT扫描并薄层重建、MPR和三维容积(VR)及MIP成像。结果:CT扫描对肋骨疾病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及CR图像,后者利于定位:CT可清晰显示轻微病变,但定位不准;MPR可作为横断图像的补充:三维重建可立体显示病变,利于整体观察及定位。结论:SCT、MSCT扫描及其薄层图像的二维、三维重建对肋骨病变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及3D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螺旋CT及 3D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自 1998-0 6~ 2 0 0 0 -12我们对 2 5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普通X线摄片、螺旋CT及 3D重建检查 ,按Schatzker分类法 ,对X线摄片及 3D重建图像分型 ,且在胫骨平台俯视图上将平台骨折分为前外、后外、前内、后内象限骨折。结果  2 5例平台骨折 3D重建图像的胫骨平台分型和关节镜所见完全一致。在 3D重建图像的指导下 ,2 5例骨折进行手术 (其中 2 3例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 ) ,无 1例伤口感染 ,疗效肯定。结论 螺旋CT及 3D重建在助于胫骨平台正确分型 ,并补充了在三维空间上新的骨折分型 ,对手术入路 ,复位和内固定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早期腕舟骨骨折患者经腕关节常规X线检查后,采用SCT进行腕关节的螺旋扫描,并在工作站上作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影像后处理。60例舟骨骨折病例均按Herbert分型,并对X线平片与螺旋CT影像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 60例舟骨骨折病例中,A1型4例(6.6%),A2型5例(8.3%),B1型2例(3.3%),B2型29例(48.3%),B3型15例(25%),B4型5例(8.3%),X线平片漏诊12例,此12例X线平片漏诊的骨折均经螺旋CT确诊。结论螺旋CT能够明确腕舟骨骨折的诊断,多能清晰显示X线平片难以诊断的腕舟骨隐匿性骨折;SSD和MPR成像技术能立体直观观察腕舟骨的骨折线走行及移位情况,能对腕舟骨骨折作出准确的分型,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的不同成像方法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德国西门子螺旋机扫描仪,对5例鼻外伤患者用横断面扫描和三维重建,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1例普通X线侧位平片显示阴性,CT图像可显示有骨折线。单纯鼻骨骨折4例,合并鼻中隔骨折1例,鼻骨线形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2例。其中重建后冠状像显示鼻骨骨折全面,可靠,横断位像可以显示骨折线,矢状像上显示骨折线不嘏可靠,尤其对碎骨片的数目,来源分辨能力差,3D骨重建对微小的骨折分辨差,对骨折有明显移位或塌陷的情况显示清晰。结论:冠状面重建对卑骨骨折的诊断最可靠。  相似文献   

7.
螺旋CT扫描后图像重建在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椎病螺旋CT(SCT)容积扫描后图像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颈椎病患者的SCT扫描图像及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3D)重建立体图像的CT表现,并与X线平片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根据颈椎病的SCT表现及有关文献,可将其分为颈型(8例)、根型(11例)、脊髓型(12例)、椎动脉型(8例)、食管压迫型(1例)、混合型(16例)共6型。SCT容积扫描对颈椎病的诊断比X线平片能提供更多的信息(v=9,X^2=l7.9,P<0.05)。结论:SCT容积扫描后图像重建对诊断颈椎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朱晓昆  徐建  刘刚 《西南军医》2012,14(3):465-466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后重建技术对髋臼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确诊的3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骨盆前后位普通X线平片检查,然后行SCT骨盆扫描,并应用后处理软件MPR、SSD及VRT分别对髋关节进行成像,其中5例进行了术后的重建。结果 X线平片确诊24例,可疑诊断4例,漏诊2例,SCT通过后重建技术在术前对临床怀疑髋臼骨折而普通X线不能确诊为骨折以及漏诊病例全部能准确地作出诊断,并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骨折类型、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碎片情况,术后5例经VRT技术立体显示手术后髋臼治疗情况及内固定器的形态、结构、位置。结论 S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髋臼骨折、制定手术方案以及术后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摄影在四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3例四肢骨折患者分别采用X线摄影、CT薄层扫描及CT三维重建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图像阳性率。结果 423例患者经X线摄影、CT薄层扫描及CT三维重建检查后,CT三维重建检查的总阳性率(97.48%)明显高于X线摄影(82.60%)或CT薄层扫描(91.1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采用VR和MPR的三维CT检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四肢骨折的诊断阳性率,尤其是对存在关节损伤或者胫骨平台骨折。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整体、直观地显示四肢骨关节骨折和脱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行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多排螺旋CT扫描的患者资料,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2例患者中有骨折25例,X线检查显示仅10例,CT横断位图像显示22例,三维体积重建显示25例。结论:下颌骨的多排螺旋CT扫描在患者的舒适度,患者的X线吸收量,患者的扫描时间及显示病变等各方面均优于普通CT扫描,应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均接受X线检查,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比较三的检查结果并与术中对照。结果 根据螺旋CT及三维重建图像的资料,平片漏诊2例,更正骨折分型2例,纠正误诊1例。三维重建图像在空间关系的显示上有明显优势。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能为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对四种重建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30例髋关节外伤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和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技术(4D)四种重建方法。结果:1.SSD、VR、和4D重建方法,对髋关节的骨折情况及相关位置显示较好,图像立体感强。2.MPR显示图像更加细致,骨折线、移位情况较为清晰。3.本组30例患者的髋关节三维重建的CT图像均清晰、直观、真实地显示了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的移位情况及关节诸骨的相关位置。4.将髋臼和股骨头分离重建,可更加直观的观察髋臼内部的骨折线和骨折组成情况,对髋关节的后缘骨折及股骨头颈的内旋折清晰地显示。结论:恰当地选择扫描参数,行髋关节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髋关节的空间解剖关系,较为真实地、全面准确地显示骨折情况,为临床科室拟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高速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高速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髁状突骨折中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外伤病人进行常规X线检查及电子束CT扫描和三维重建检查.研究骨折的类型、骨折移位程度,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超高速CT具有扫描速度快,层次薄,图像清晰的特点,其三维影像可任意旋转和切割,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病变情况,准确显示骨折类型。结论:超高速CT平扫及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髁状突骨折中,能客观地提供骨折的所有特征,将二维和三维重建方法互相弥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碎骨的移位,提示颌面部髁状突骨折诊断的正确率、显示率、降低漏诊和误诊率,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螺旋CT三维重建(3D-CT)在外伤性髋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外伤性髋关节损伤的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等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外伤性髋关节骨折中,11例复合型骨折经3D-CT检查证实X线片检查漏诊4例;合并股骨头脱位及骨折5例中3D-CT 发现X线片漏诊股骨头骨折2例.结论 3D-CT在外伤性髋关节损伤的诊断中,与普通的X线片和CT扫描相比,显示了其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斜伴多平面重建诊断鼻骨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用应16排螺旋 CT,对18例鼻外伤患者行横断面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并分析结果。结果:18例中,3例X线侧位片显示阴性,CT图像显示山骨折线。单纯鼻骨骨折12例,合并鼻中隔骨折3例,合并上颌内折3例,鼻骨线形骨折3例,粉碎性内折5例。显示鼻骨骨折线全面,可靠,对碎内片的数目、来源、移位或塌陷的情况显示清晰。结论:斜位多平面重建诊断鼻骨骨折优于X线片和常规CT轴位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取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X线检查,同时结合手术过程中对骨折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8层螺旋CT重建检查后病例均可准确判断分型,三维重建CT能清晰显示胫骨平台这一特殊解剖结构的整体以及细节角度.结论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多角度、形象地展现胫骨平台骨折方面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细微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收治的45例踝部及足部外伤患者分别进行X线平片、64排螺旋CT MPR和VR重建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对踝关节细微骨折的检出情况。结果本组45例踝部及足部外伤患者中踝关节损伤27例,共计78处,其中外踝骨折31处,内踝骨折27处,后踝骨折20处;跗骨骨折24例,共计32处,其中跟骨粉碎性骨折18例,楔骨骨折8例,骰骨骨折6例;跖骨骨折4例,共计10处;关节脱位10例。X线、MPR及VR等三种检查方法对上述骨折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其中MRP对关节骨折检出情况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VR,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PR尤其可以显示关节细微骨折。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显示踝关节细微骨折,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影像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探讨鼻骨骨折的最佳显示方法。材料和方法:对90例鼻外伤患者进行X线侧位摄影和CT扫描.其中54例行双侧摄影,所有CT扫描图像都经过三维重建同时应用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冠状位及水平位图像。结果:X线发现鼻骨骨折74例(82.2%),螺旋CT90例均有骨折,伴有其他部位骨折39例。结论:X线是鼻骨骨折重要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漏诊率较高,螺旋CT冠状位加水平位扫描能很好的显示骨折,而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临床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结合M 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8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螺旋CT三维重建、MRI影像检查资料,比较分析MRI结合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结果在诊断正确率及分型符合率上,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结合M RI均优于X线平片,并且M RI能明确显示韧带、关节软骨受损伤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 T 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M RI能明确显示韧带、关节软骨受损伤情况。两者结合,有助于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方式的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在VITREA2医学影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及MPR重建。结果:28例胫骨平台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程度及关节面塌陷等空间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3D和MPR重建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诊断和分型,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