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中医证候基础持续50 多年的研究,使“证候问题”变成了“证候难题”,中医证候成了制约中医理论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关键的“科学问题”。探析“证候难题”症结所在,证候是具有“功能性结构”和“实质性结构”双重结构特性的独特复合体。揭秘中医理论体系固有规律蕴藏的数学科学内涵,探寻证候客观量化表征的方法,破译出证候的“功能性结构”,打通中医学理论体系知识创新的关键技术线路,为揭示证候的“实质性结构”奠定基础,才能有希望重新开启中医学理论创新与伟大实践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从研究中医证候的发生规律入手,发现了中医证候内蕴的拓扑结构,形成了挖掘中医证候结构的拓扑学方法。这一方法学的优势体现在,可以实现中医证候信息完整保留基础上的分析运算,使证候结构拓扑分析结果的自然性与病机演变规律相吻合。运用拓扑学的方法,可以破解出中医证候的复杂结构,阐释中医证候判定标准的科学内涵,建立中医证候的判定诊断标准,形成"四特征五阶段"新辨证方法,并为探索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提供理论依据;可以阐释中医理法方药精准对应的规律,建立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可视化系统,形成辨证论治水平的评价体系;可以还原中医诊疗原型的基本结构,阐释中医诊疗原型系统,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随着中医证候复杂结构的破解和释译,找到了中医证候理论的数学科学基础,使中医证候理论与现代科学有了对话与交流的结合点,有希望开启中医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中医证候调控规律研究是中医证候信息学的核心。中医体质辨识作为最具临床操作性的健康状态评价方法,被认为是绘制证候状态标准曲线的基础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建立中医体质状态标准曲线,将证候调控规律研究确立的状态演变曲线与之拟合并综合分析,明确体质对中医证候的干预方法与影响因素,从而实现中医临床疗效的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基础,而证候则是辨证论治的前提和基础。传统中医理论对证候缺乏客观化的认识,致使中医文献中证候的名称、类型、诊断特征复杂多样,没有统一标准,这为中医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极大不便,阻碍了中医理论的发展。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在中医证候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挖掘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发现中医证候内蕴点集拓扑结构。运用这一理论和方法,可以使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降阶降维成为一阶一维线性结构,从而展现出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可以开展证候的发生规律研究,呈现出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不同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来阐释中医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的科学内涵;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的结构表征研究,实现证候“数学结构—物理结构—生物结构”的3个层面客观量化表征;可以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结构进行研究,实现证候不同形式的理法方药精准对应;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建立中医证候治法与方药的仿真数据平台;运用临证数据,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可以实现单一证候、复合证候及其证候群理法方药知识的创新;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研究,明确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在多层面多维度的指标体系,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中医学理论的现代语言诠释提供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病证结合证候模型研究基本思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特色和中医临床医学的精华,证候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础与依据。因此,证候的研究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核心与关键问题。但是,证候研究经历大约50年后仍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证候的本质规律没有被揭示,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是证候研究缺乏基础到临床的桥梁,而从基础到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桥梁就是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证候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是中医临床研究的基础,证候的变化与转归又是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评价指标,中医临床诊治基于整体观念,实施个体化辨证论治,注重改善患者的各类临床症状和体征,而手术为西方医学的治疗手段,中医药联合手术为患者提供综合性治疗,观察疾病围手术期证候变化,不仅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能够切实评价临床干预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判断疾病预后。现以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骨伤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疾病五个方向,分别论述疾病围手术期证候的虚实变化情况,对手术干预方式与证候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启发,为中西医结合证候研究提供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的演进过程,产生并发展了数学;同时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又离不开数学基础。中医理论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自然应该有其数学科学基础,其发展同样离不开对其理论体系数学内涵的挖掘与应用。对中医理论体系核心内容证候理论的数学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证候复杂结构呈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彰显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数学科学基础,这为中医理论的现代语言阐释提供了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刘红亮  张琳琪 《河南中医》2020,40(5):807-810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内容较多,除了对中医证候概念标准化分类外,在临床实验室指标、临床证候分型、证候分布规律以及系统生物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有效的研究工作,并且使用数学、蛋白组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开展了全面详实的研究工作,对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学研究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为了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尝试将中医证候分类研究的内涵和外延,赋予创新、发展、科学、规范的思维方法。使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更加详尽、真实、可信,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中医西医相结合,优势互补,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及证候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是近30年来中医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证候学研究涉及到复杂科学,证本身具有"组学"特征,不是某一个微观指标所能表征。近年来由于多学科的介入,DME测量方法引入,以及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中医证候的复杂性科学问题提供了可能。证候规范和测量涉及到多指标的量化测量和降维等多元统计学方法,高级统计方法引入深化了证候研究。文章系统回顾了聚类分析、探索性和证实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数据挖掘等统计学方法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中医“证的构成”与“证的表现形式”,阐述临床上证候表现之所以错纵复杂、变化多端的关键所在,意为临床辨证的灵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阳明病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而言:阳明经以阳热燥气为用、多气多血,阳明从化以中见为常;从病机而论: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气亢旺,邪热最盛的极期阶段,按证候性质来说多属于里热实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实热证和虚寒证两大类,而实热又分为邪热、湿热、血热三大类。  相似文献   

13.
冯松杰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病病机重在分虚实,虚以脾肾虚衰为主,实以湿热、湿浊、瘀血为多,有时虚实并见,病机错综复杂,辨证治疗以补益脾肾、清利湿热、行气利水、活血化瘀等为主。湿热证采用柴苓汤联合黄葵胶囊;瘀血证选用桃红四物汤;湿浊证多为兼证,湿邪偏胜引起下肢水肿明显者,常配伍车前草、玉米须、大腹皮、泽兰、泽泻等行气利水消肿;肾功能减退的氮质血症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制大黄、六月雪、叶下珠等泄浊解毒;肾气虚以自拟补肾气方为主;肾阴虚者以知柏地黄汤加减;肾阳虚则在大队补肾阴药中佐以少量肉桂、仙茅、淫羊藿等;脾虚证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肺气虚选人参败毒散或玉屏风散;肺阴虚者选玄麦甘桔汤,且冯松杰教授在临床中对雷公藤的应用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千余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证候进行逐一分析,总结其证候分布规律,提出病毒性心肌炎可见8个证候类型,分别是热毒侵心证、痰阻心络证、心血瘀阻证、大气下陷证、气血两虚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归纳出每一证型的辨证要点,并确立相应治法及其方药,旨在提高中医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个体化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阳明热证、实证的发病过程中血浆内毒素(ET)水平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方法:选择具阳明热证患者25例,具阳明实证患者15例,在针对原发病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服白虎汤、复方大承气汤,并另设健康对照组12名,各组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ET、血清IL-6、TNF-α、IL-10等水平的变化。结果:入院时,阳明热证、实证血浆ET、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均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ET、IL-6、TNF-α、IL-10水平在阳明实证患者中高于阳明热证(P<0.05),经分别治疗3天后,阳明实证患者TNF-α、IL-6水平仍高于阳明热证(P<0.05),而ET、IL-10水平在两证型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阳明热证、实证与血浆ET水平及其介导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居多,肾虚是致病之本。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教育程度相关;与月经紊乱时间相关;与年龄、职业、孕产次数、初潮年龄、崩漏等相关。指出:肝郁为标,肾虚为本,肝郁气滞可见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中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及证侯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在对近20余年经前期综合征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的基础上,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证候及证侯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候67个,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依次是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和阴虚火旺证;将证候拆分为病位类、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肝、肾和脾,病性类证候要素21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气滞、火和阴虚.[结论]目前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辨证分型仍比较繁杂,引入"证候要素"这一概念能够更好地规范、统一该疾病的临床辨证诊疗.  相似文献   

18.
姜德友  曲晓雪 《河南中医》2016,(7):1237-1239
瘿病形如缨络,由此得名,瘿病之状如缨络,在颈绕喉,以地理环境和精神因素为发病原因,其病机不外乎气滞、痰凝,血瘀、肝火郁结。临床治疗采用辨证分型,痰浊阻滞证治法为化痰软坚,消瘿散结,首选软坚散结类药物如海藻、昆布、海带等;肝郁气滞证治法为疏肝理气消瘿,当用陈皮、柴胡、槟榔、青皮、香附、木香等疏肝理气药;痰结血瘀证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方中多用当归、川芎、青皮、陈皮等理气活血化痰药物;肝火旺盛证治法为清肝泻火,消瘿散结,古代医家喜用苦寒药物如龙胆草、黄芩、栀子、夏枯草等以泻其火,同时配用清热解毒药如白蔹、白头翁、连翘、水牛角、松萝等来消痈散结;心肝阴虚证治法为滋阴降火,宁心柔肝,选药多为滋阴降火散结类;气阴两虚证治法为益气养阴,用药多为人参、黄芪、茯苓。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历代医家也将针灸运用于治疗瘿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证型证候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其证型、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1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类,观察PCOS患者证型、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证型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肝郁化火型,占47.46%,痰湿型占21.19%,肾虚型占11.02%,血瘀型占8.47%,其他兼证占11.86%。证候分布研究结果显示,月经稀发者占83.05%;闭经者占11.02%;月经先期和紊乱者占5.93%;不孕者占29.66%。结论:肝火型及痰湿型是PCOS的主要证型,月经稀发和闭经是PCOS月经异常的最常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肥胖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病症,现代学者将肥胖分为痰湿内盛证、脾虚湿胜证、脾肾阳虚证、胃热滞脾证4个证型,采取利湿化痰、健脾渗湿、温补脾肾、理气化痰、清胃泻热等方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值得参考。临床上,除了通过归纳与综合,还应通过扩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更好地探讨、归纳肥胖病的证候特点及配伍选方用药,针对性地治疗,指导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