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中成药安全用药通则规律,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8月医院创伤骨科使用中成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43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对中成药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基础资料及给药途径、临床特征等信息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以此总结创伤骨科中成药安全用药通则规律与护理对策。结果:各年龄阶段中60岁及以上患者使用中成药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1~19岁患者发生率最低,与其他年龄段比较,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男女性别方面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注射中成药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外用,三组两两相比,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特征及分布方面,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神经系统损伤、消化系统损伤等发生率较高,精神与行为障碍、听觉及前庭功能损害发生率偏低。结论:创伤骨科中成药使用中仍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患者表现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提醒临床在预防及控制用药安全管理中,应注意此类安全用药通则规律,并加强创伤骨科中成药使用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骨科中成药多含有毒性中药饮片,且使用量大、用药人群特殊,一直是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的热点和难点。该文切入医院药学工作实际和中医药基本理论,提出骨科中成药"辨证辨量辨毒"的合理用药模式,拟定相关参考规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首先,梳理骨科中成药临床应用特点,提出"证"、"量"、"毒"三位一体的用药核心监护点;接着,以常见81个同类品种为示例,建立说明书信息库,并以2 000张回顾性处方点评分析结果圈定高频药物和常见不合理因素;同时,从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系统搜集汇总不良反应案例文献,辅以问卷调研形式,明确了各药品的核心监护点信息。整合以上信息,拟定《骨科中成药临床用药参考》并经专家讨论后完善修订。初步预实践2个月后效果显示,该模式符合临床用药实际,能够提供实用有效的合理用药信息,效果良好。综上,"辨证辨量辨毒"是骨科中成药临床用药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监护点,该模式立足临床实际,为合理用药研究提供思路创新、理论保障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中成药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风险因素及风险控制措施,从药品本身及临床应用两大方面,在综合文献资料基础上,对中成药进行安全性风险因素的归纳、总结和分析,提出合理规避中成药安全性风险因素的具体措施。实践证明中成药在中药材本身、饮片炮制方法、制备工艺、药品质控标准以及说明书安全信息等许多方面的风险因素都客观存在,尤其在“中药无毒,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不良观念影响下,过度使用(或滥用)中成药,致使相关不良反应/事件频繁发生,甚至发生死亡事件。因此,临床使用中成药风险客观存在,加强风险管理任重道远,中成药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才能减少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骨科中成药使用情况及用药通则规律及其管理对策。方法:将医院2016年3月~2020年3月接诊的80例骨科使用中成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研究,对其中成药使用类型、中成药使用不良反应特点予以分析,为骨科中成药使用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80例患者治疗期间使用的中成药包括:接骨丸、七厘散、云南白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其中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较其他药物使用率较高(P<0.05);男与女不良反应发生差异较小(P>0.05);60岁以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11~19岁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口服、外敷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成药注射剂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以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累及神经系统、累及消化系统的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骨科中成药注射剂药物在使用期间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以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骨科中成药使用期间需重视用药通则规律,并加强中成药使用管理,兼顾用药疗效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药物警戒思想建立的含肝肾毒性成分中成药数据库效果.方法 检索2005年1月-2019年5月发表于中国知网、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关于中药肝肾毒性风险物质、不良反应报道的文献数据,参考药品说明书和2015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中药成方制剂卷,梳理肝肾毒性成分的中成药品种并纳入药品信息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加强骨科护理人员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对中药药学服务水平的作用效果。方法:自2022年1月起,医院骨科开展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强化学习培训,并以科室13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开展前(2021年)和开展后(2022年)的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和安全用药能力变化;同时开展前后随机抽取84例和85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水平。结果:开展后科室中药药学服务的“人员管理、用药管理、管理制度、药物宣教”维度及护理人员安全用药能力的“用药途径、用药禁忌、用药风险管控、风险处理能力”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科室“用药错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开展前(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加强对骨科护理人员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科室的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及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从而降低临床中成药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合理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由临床医师、护士及临床药师填写的5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中成药联合用药率高(77.2%),有不合理联用情况发生;注射剂引起的ADR最多(64.9l%);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40.35%).结论:临床工作者应加强了解中成药的组成及有关临床资料.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应用,并主动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科学、合理的用药.  相似文献   

8.
毒性药材及其制剂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但也是导致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毒性药材在心脑血管科、骨伤科、消化科、耳鼻喉科中成药中应用比例大。我院为三级甲等骨科医院,骨科中成药品种多,用量大。本文对毒性药材在常用骨科中成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常用骨科中成药含毒性药材的品种及特点,并初步制定含毒性药材骨科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原则,以提高骨科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苍耳子的功效、古今文献毒性记载及近年来相关毒性实验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初步总结了与苍耳子安全性相关病例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苍耳子肝肾损伤是其主要安全风险,神经毒性及心脏毒性临床不良事件亦有报道但目前动物实验研究较少;外用或者内服自采未经炮制的苍耳子导致皮肤反应病例时有发生,严重者引起剥脱皮炎。笔者建议规范临床用药,避免患者轻信偏方使用未经炮制的药材,临床医师严格按照药典推荐用法用量处方,并注重安全信号积累,同时加强毒性物质基础、毒性机制和增效减毒等研究,充分发挥疗效同时减少苍耳子临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障用药安全,防止进一步损害的发生,为新药研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5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临床ADR病历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通过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以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作为考查项,对重庆市2008年1月—2014年6月天麻素所致的315例ADR/ADE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分析其ADR/ADE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发现在315例发生ADR/ADE的患者中,男性143例(45.4%),女性172例(54.6%),主要发生于45岁以上年龄段患者(74.9%);60例ADE(19.0%)为超适应证用药引起,66例ADE(21.0%)为超剂量用药引起;静脉滴注致ADR/ADE多发生于30 min内(85.5%),口服给药致ADR/ADE多发生于口服后2 h内(74.4%),肌内注射致ADR/ADE均发生于10 min内。共发生ADR/ADE 593例次,以胃肠系统(30.9%)、皮肤及其附件(26.5%)损害为主,61.9%为新的ADR/ADE。提示医务人员应了解天麻素所致ADR/ADE的规律和特点,临床上规范化应用,并密切关注患者变化,重视ADR/ADE的监测工作,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梳理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及SPSS 17.0全面汇总分析中成药ADR监测情况,并与非中成药对比评价.结果与结论:中成药与非中成药ADR不同状态报告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成药严重ADR与非中成药相比安全风险比例为1.057(95%CI:0.915,1.221),中成药安全性并不比非中成药高;清开灵、血塞通、香丹等品种ADR及严重ADR排名多年一直位居前5,药监卫生体系应采取更为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合理用药监控;中成药严重ADR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所占比例最大,目前皮试等手段不能有效预测和监控,应该加强临床用药前的风险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2013年中成药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医用药合理化、有效化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部ADR报告中,筛选出全部中成药相关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我院中成药用药ADR多发于注射剂,ADR高发于原患疾病为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患,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居多。结论:合理使用中成药应该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申请现状、用药规律等。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区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以“股骨头坏死”和“中药”为关键词检索治疗股骨头坏死中药复方专利,对专利申请情况、复方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总结和归纳分析。结果:近10年申请专利以个人名义申报为主,其中山东省数量最多,大多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中药复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味有当归、熟地黄、三七、骨碎补、红花等补虚类、活血化瘀类药材,主入肝经、肾经。结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专利申请有明显的地域性,申报质量有待提高,所涉及中药复方,临床疗效较好但缺乏安全性数据。临床用药注重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与目前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相呼应。  相似文献   

15.
安全性及有效性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前提及首要目标。中药配伍及配伍禁忌研究与中药安全及有效性密切相关,是中药临床应用需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中药临床应用出现诸多问题,使中药监管体系面临挑战,监管科学的兴起为促进中药合理用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聚焦中药配伍理论的传统阐释与现代机制的研究进展,围绕效应成分的相互作用,从中药体外效应成分相互作用、体内药动学相互作用和体内生物效应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中药配伍及配伍禁忌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同时,总结中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并提出监管建议,以期为促进中药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和改善监管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科中成药说明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中儿科专用药仅22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5个品种,中成药17个品种(13种组方)。临床常使用中成药治疗儿科疾病,中成药的组方多来源于古代经典方剂,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中成药说明书作为指导药品正确使用的文书,其规范性、完整性直接影响药物是否被安全、有效地使用。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中儿科使用的中成药说明书进行研究,并对比美国、日本说明书的相关要求,分析儿科中成药毒性、禁忌,概括儿科中成药说明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结果显示儿科专用中成药品种较少,儿科中成药说明书普遍存在成分含量未标示,功能主治不规范,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不明确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中成药说明书提供依据,有助于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赵宁  郑光  谭勇  郭洪涛  姜淼  吕爱平 《中医杂志》2012,53(6):513-515
目的 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总结中成药和西药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的基本用药规律. 方法 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治疗脑梗死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结构化查询语言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运用数据分层算法分析中成药和西药及其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的基本用药规律.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0 286篇,其中治疗脑梗死所用西药频数最高的是尿激酶(1241),其次是低分子肝素(980)、依达拉奉(867);所用中成药频数最高的是丹参注射液(1063),其次是川芎嗪(431)、葛根素(294);西药和中成药联合应用频数最高的是奥扎格雷联合丹参注射液(84),其次是阿司匹林联合丹参注射液(57)、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55).结论 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可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分析中成药、西药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用药规律,并为研究疾病用药规律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iabetes chronic complications,DCC)的专利情况,并应用关联规则、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防治DCC的中药专利复方配伍规律。方法:在SOOIP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检索防治DCC的中药专利复方,对入选的中药专利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抽查我院门诊不合理中成药处方,对中成药使用方法错误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提高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月至12月门诊处551200张,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合理用药表现在:辨析病证不明确,临床诊断与药物适应症不符,配伍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当,超疗程用药。结论:中成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医院应该加强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