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手术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2月~2002年11月期间,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症患儿34例,年龄范围介于7d~4个月,其中2例伴有大小便失禁和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术前均摄取腰骶椎x线片,19例曾做了MRI检查,17例表现为脊髓圆锥低位或膨出于囊内。手术方法为单纯脊膜修补术18例和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栓系松解、脊膜修补术16例。对大、小便失禁者分别采用Kelly评分法及Bruskewize评分法。结果 34例患儿术后平均随访3年,原有大小便失禁和双下肢弛缓性瘫痪的2例患儿无明显恢复。单纯脊膜修补手术者,术后4例发生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cordsyndrome。TCS).MRI显示脊髓圆锥在原位粘连。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栓系松解、脊膜修补术后未发生TCS病例。结论 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栓系松解、脊膜修补术,是治疗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的一种较为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不正确的手术方法是导致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术后发生TCS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小儿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小儿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对1986年6月~1994年6月手术治疗的46例患儿进行分析。临床凡有排尿、排便障碍,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足畸形等症,体检发现隐性脊柱裂、显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或曾行脊膜膨出手术的患儿均可疑为该病。磁共振(MRI)和Metrizamlue脊髓造影CT检查可确定诊断。本组术后随访1~8年,手术有效率52%。该病一经确诊即应尽早行脊髓拴系松解术,以缓解症状,减少神经系统病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探讨其发生机制和处理措施,以指导手术.方法 对2006年2月-200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13例TCS患儿在显微操作下行脊髓探查松解术.对脊髓外翻、脊膜膨出破损患儿入院即予抗生素治疗.按年龄分为A组(1 d~3个月)82例、B组(>3个月~3岁)104例、C组(>3~7岁)60例、D组(>7~14岁)67例;按病理类型分为E组(椎管内脂肪瘤)77例、F组(椎管内囊肿)39例、G组(单纯脊髓栓系)113例、H组(脊膜膨出修补术后)84例.术后随访8~30个月,总结分析各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TCS手术并发症主要有下肢疼痛/腹胀(62例,19.8%)、排尿异常(65例,20.8%)、颅压升高(26例,8.3%)、脑脊液漏(18例,5.8%)、神经损伤(12例,3.8%)、术后黏连(13例,4.2%)等.另有2例(0.64%)因脑膜炎死亡,5例(1.6%)出现浅表褥疮.排尿异常、颅压升高、神经损伤、术后黏连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a<0.05);不同病理类型组中,G组神经损伤和术后黏连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 早期诊断和术中显微操作是治疗TCS的关键;新生儿和单纯脊髓栓系患儿术后并发症少;脊髓外翻、脊髓脊膜膨出破损患儿术前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能降低脑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脊髓脊膜膨出的婴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术前尿动力学检查,评估其膀胱功能。方法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脊髓脊膜膨出患儿25例,年龄45d至1个月,平均4个月,术前应用加拿大莱博瑞(Laborie)尿动力检查系统,慢速灌注充盈膀胱进行膀胱测压。结果术前尿动力检查结果:尿动力表现完全正常13例(52%);膀胱活动活跃6例(24%);间断排尿4例(16%);逼尿肌不稳定2例,其中1例膀胱顺应性3 mL/cmH2 O。所有患儿膀胱容量正常,(48.3±19.8)mL。残余尿均未见明显增加,平均(3.2±4.5)mL。因膀胱活动活跃、间断排尿多见于正常婴儿,本组23例被认为尿动力结果正常,占92%。所有患儿均经手术确定脊髓脊膜膨出及脊髓栓系诊断,其中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5例(占60%)。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术前脊髓脊膜膨出的婴儿,其膀胱功能多为正常,其神经源性膀胱的损害在1岁以内多未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性手术治疗脊神经管畸形并脊髓栓系及其随诊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的300例脊神经管畸形并脊髓栓系婴儿,根据住院时间顺序、年龄、手术方式,选手术组60例为实验对象;观察组60例作为对照。两组术前均无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手术组患儿均在显微镜下行脊髓栓系松解手术;观察组均为家属不同意行栓系松解术,只做脊膜膨出切除修补、藏毛窦、血管痣、皮赘、多毛及皮下脂肪瘤等切除手术。两组各选终丝型脊髓栓系20例;脊髓脊膜膨出型脊髓栓系20例;脂肪瘤型脊髓栓系20例。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通过脊髓圆锥位置来判定两组脊髓栓系严重程度。术前术后均行膀胱容量及膀胱残余尿量超声、双下肢肌电图检查(新生儿不做肌电图检查)。两组术后随访1~6年,每3个月行膀胱容量及膀胱残余尿量检查。结果术前两组脊髓栓系严重程度(MR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类型间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多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不同类型TCS随访不同时间点出现症状的例数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3岁、6岁为TCS病情进展变化显著期。结论脊神经管畸形并脊髓栓系婴儿行预防性栓系松解术可阻断神经功能及膀胱、直肠功能的恶化,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闭锁性脊膜膨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手术治疗7例闭锁性脊膜膨出患儿。结果7例患儿手术效果满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术前诊断。结论闭锁性脊膜膨出是一种在胚胎期脊髓脊膜向椎板缺损处膨出过程中异常的停顿,是一种未发展的脊膜(脊髓)膨出,初步诊断通过病史和检查,确诊依赖手术所见及病理,通过手术治疗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脂肪脊髓脊膜膨出(LMMC)患儿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UDS)和体感诱发电位(SEPs)监测评估的意义。方法 LMMC患儿31例,早期行显微手术并重建硬脊膜,手术前后进行UDS和SEPs检查,测定膀胱容量、剩余尿量、顺应性、灌注末期最大逼尿肌压、SEPs潜伏期及波幅等数据。结果 UDS和SEPs相关指标术前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手术前后及术后临床改善组与无效果组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UDS和SEPs检查是指导LMMC治疗和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术前UDS/SEPs检查异常较明显病例应避免手术中过多操作。 志。2007,22口JJ:827—828  相似文献   

8.
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关系及诊断。方法1986年10月~2004年7月对810例脊膜膨出和TCS患儿,予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并行MRI检查,比较两组MRI特征性改变。结果MRI在手术前有助于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和TCS的诊断,脊膜膨出手术后部分可成为TCS。结论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和TCS是不同概念而有相互关联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小儿腰骶部脊膜膨出手术方式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儿腰骶部脊膜膨出手术方式与最佳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对濮阳市人民医院自1997—2005收治的211例腰骶部脊膜膨出患儿进行分析,对1997年以前行单纯脊膜膨出切除修补术和1997年以后的脊膜膨出切除+椎管扩大神经松解+脊膜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对伴有大小便控制不良和(或)下肢弛缓性瘫痪等神经症状者进行评估。 结果单纯脊膜膨出切除修补术患儿术后原有神经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有部分加重。部分患儿术后再发脊髓栓系综合征(TCS)。部分患儿因年龄较小术后并发脑积水或死亡而失访。脊膜膨出切除+椎管扩大神经松解+脊膜修补术术后患儿未见再发TCS,但MRI示有椎管内神经粘连。部分患儿原有大小便失禁或下肢弛缓性瘫痪等神经症状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或未再加重。 结论单纯脊膜膨出切除修补术是患儿再发TCS的重要原因,脊膜膨出切除+椎管扩大神经松解+脊膜修补术是治疗小儿腰骶部脊膜膨出的较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显性脊柱裂术后脊髓再栓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囊性脊柱裂手术后,脊髓因纤维瘢痕粘连而造成脊髓栓系,使得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或产生新的症状。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对14例脊髓脊膜膨出或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再手术时年龄2~12岁,术后随访3~12个月,对大小便失禁分别采用Kelly评分法及Bruskewize评分法。结果 第一次术后10例原有的神经损害症状进一步加重,4例无神经损害症状者术后产生新的症状。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