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瘦素基因型与回族及维吾尔族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乌鲁木齐周边地区6所小学选取68例肥胖儿童(回族35例,维吾尔族33例)及69例非肥胖儿童(回族36例,维吾尔族33例),共137例儿童纳入该研究。空腹12 h后抽取2组儿童外周静脉血5 mL,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其C2549A瘦素基因型,同时检测各组儿童空腹血脂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空腹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137例受试儿童中,瘦素基因C2549A 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33.6%、56.9%。A等位基因频率在回族及维吾尔族儿童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频率、AA+AC基因型频率在回族及维吾尔族肥胖组和非肥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含有AA+AC、CC基因型的回族和维吾尔族儿童肥胖组及非肥胖组间血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回族与维吾尔族儿童存在瘦素基因C2549A多态性;单个瘦素基因多态性与回族及维吾尔族儿童肥胖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LPL)基因中常见多态位点HindⅢ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92 例单纯肥胖儿童和80 例正常儿童的HindⅢ-LPL基因多态性,测定血脂、脂蛋白含量及体块指数(BMI)、血压、皮褶厚度等。结果 肥胖组H H -LPL基因型频率及H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9.78% 和79.35%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肥胖组H H -LPL基因型亚组的TG、TC、LDL-C、ApoB含量以及BMI、舒张压、肱二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等,均明显高于H H- -LPL基因型亚组。结论 H H 与儿童单纯肥胖相关,等位基因H 可能是儿童单纯肥胖的一种遗传易感标志  相似文献   

3.
肥胖儿童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沙市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与骨密度(BMD)、身体成分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及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长沙市5所小学随机抽取119例肥胖儿童和103例正常儿童,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进行全身扫描,测定骨密度及身体成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结果:①肥胖儿童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和腰臀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②肥胖儿童的全身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瘦组织含量、脂肪组织含量、体脂百分比(%BF)及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③血清瘦素水平与儿童全身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瘦组织含量、脂肪组织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528~0.903),其中瘦素水平与脂肪组织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男:r=0.883,女:r=0.9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及%BF是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及身体成分显著相关,BMI、%BF是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45-748]  相似文献   

4.
儿童单纯性肥胖血清瘦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目的:比较单纯性肥胖儿童与正常健康儿童血清瘦素的水平,分析血清瘦素与空腹胰岛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儿童30例,健康非肥胖儿童30例作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空腹胰岛素与瘦素水平。结果:单纯性肥胖组血清瘦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瘦素与空腹胰岛素呈显著性相关(r=0.854,P<0.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同时存在瘦素抵抗,胰岛素与瘦素的调控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5.
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产物,主要通过瘦素受体这一中介来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及脂肪沉积。瘦素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其基因存在多种基因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研究较多的为Lys 109 Arg、Gln223Ser、Lys656Asn这3种多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速度(FMPV)变化,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与Fg及其Bβ448 G/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组)与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各106例,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mL,采用辅助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测定系统测定各组血Fg和FMPV;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酶切方法测定其FgBβ448 G/A位点的基因型。结果肥胖组血浆Fg和FMPV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1),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肥胖组Fg和FMPV逐渐增高,但均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Pa>0.05)。肥胖组FgBβ448G/A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人群中AA和GA基因型个体的血浆FMPV高于GG基因型组(P<0.01)。AA与GA基因型个体的Fg与GG基因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儿童肥胖均能引起血浆Fg及FMPV的异常,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Fg Bβ448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FMPV可能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一个累效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基因外显子突变与瘦素抵抗对单纯性肥胖患儿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6~14岁单纯性肥胖患儿102例(肥胖组)及非肥胖儿童83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空腹12 h后抽取2组儿童外周静脉血,常规抽提基因DNA,用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组儿童LEPR基因的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频率进行分析,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及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2组儿童身高和体质量。结果共检出3种LEPR基因第20外显子的基因型:AA型、AG型、GG型;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单纯性肥胖患儿LEPR基因第3 057位核苷酸G→A突变率增高。AA基因型的肥胖患儿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GG型者,而HDL-C水平低于后者。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患儿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血清瘦素水平增高,79%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组患儿血清TC、TG、LDL-C显著高于瘦素敏感组,HDL-C低于瘦素敏感组。基因型为AA的瘦素抵抗者与基因型为GG的瘦素抵抗者比较,血清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Pa<0.05)。结论单纯性肥胖患儿存在瘦素抵抗及LEPR基因第20外显子基因突变,二者可影响儿童脂质代谢,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临床表现为LEPR基因第20外显子AA基因型的瘦素抵抗个体更易发生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浆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质量浓度的变化,探讨其相互之间及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 方法于2005-06北京儿童医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0例3~6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按性别、年龄1∶1配对的4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血浆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质量浓度的检测。 结果肥胖儿童血浆瘦素质量浓度(2226±230)μg/L较正常儿童(336±023)μg/L明显升高,可溶性瘦素受体质量浓度(10010±2460)μg/L较正常儿童(13231±3017)μg/L则明显降低(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瘦素与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之间呈负相关;BMI与瘦素呈正相关,而与可溶性瘦素受体呈负相关(P<005)。 结论学龄前肥胖儿童已存在明显的瘦素抵抗现象,而可溶性瘦素受体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瘦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小儿单纯性肥胖脂蛋白脂酶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测分析肥胖儿童脂蛋白脂酶(LPI)基因多态及其与脂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肥胖组较对照组LPL PvuⅡ酶切点+/+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5);肥胖组PvuⅡ+/+基因型者较-/-基因型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HindⅡ+/+基因型者较-/-和+/-基因型者血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5);有Ser^447-Stop突变产无此突变者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提示肥胖儿童脂代谢异常有遗传倾向,LPL基因PvuⅡ+/+、HindⅡ+/+、无Ser^447-Stop突变基因型肥胖儿童较其它基因型者成人后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外显子突变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联合作用对肥胖儿童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肥胖儿童116例(肥胖组)和非肥胖的健康儿童78例(健康组)为研究对象。空腹12 h后抽取静脉血。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及聚丙烯凝胶电泳分析瘦素受体第20外显子的基因频率及其突变频率,对ACE基因型进行分析。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于相同条件下测身高、体质量,计算BMI。结果瘦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检出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G/A型、G/G型。肥胖儿童较健康儿童LEPR基因第20外显子第3057位G→A突变频率增高;ACE基因共检出3种基因型,分别为DD、DI、II。肥胖组比健康组D等位基因检出率高;两者对肥胖儿童脂质代谢均有影响,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表现为LEPR基因型为A/A的肥胖个体中携带D等位基因的儿童更易发生血脂代谢异常。结论肥胖儿童较健康儿童LEPR基因第20外显子第3057位G→A突变频率增高,且D等位基因检出率高;两者对肥胖儿童脂质代谢均有影响,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瘦素在经利培酮治疗致肥胖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患儿经利培酮单药治疗10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周进行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浆瘦素检测与身高、体质量测量,并对瘦素与上述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选择在本院行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儿体质量指数(BMI)、血浆瘦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后BMI、血糖、胰岛素、血浆瘦素、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0.05)。瘦素与BMI、空腹血糖、胰岛素、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儿致肥胖与瘦素抵抗密切相关,瘦素在利培酮致肥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677位点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体内排泄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本院儿科中心和血液内科住院的完全缓解并接受HDMTX治疗的40例ALL患儿,在接受HDMTX治疗前应用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在HDMTX静脉输注开始后24 h、48 h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其血浆MTX水平,密切观察ALL患儿HDMTX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对化疗不良反应进行分级。对MTHFR677的基因多态性与MTX不良反应及HDMTX 48 h的MTX水平(MTX-48 h)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有HDMTX相关不良反应的ALL患儿中,肝损害和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MTHFR C677T有肝脏损害的基因型分布频率由低到高为CC型40.0%,TT型60.0%,CT型80.0%,CT基因型者肝脏损害发生的风险是CC基因型者的6倍(OR=6.00,95%CI:1.05~34.32,P=0.044);677CT+TT基因型者肝脏损害发生的风险是CC基因型者的4.13倍(OR=4.13,95%CI:1.02~16.67,P=0.047)。MTHFR C677T基因型与骨髓抑制无明显相关性。携有MTHFR突变基因型(CT+TT)患者的48 hMTX血药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携带MTHFR野生型基因CC者(P=0.006)。结论 MTHFR 677位基因型可作为ALL患儿HDMTX化疗不良反应和药物体内排泄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分析,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CHD的关系,寻找与CHD发病有关的易感基因。方法68例CHD患儿为观察组,64例非CHD患儿为对照组。应用饱和酚-氯仿法提取白细胞DNA,应用PCR技术对标本ACE基因进行扩增,扩增产物采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紫外光下根据迁移率判定ACE不同基因型。结果观察组ACE基因为插入纯合型(II)12例,占17.65%;缺失纯合型(DD)32例,占47.06%;杂合子(ID)24例,占35.29%。对照组ACE基因为20例,占31.25%;DD型10例,占15.63%;ID 34例,占53.12%。结论CHD发病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密切相关性,DD基因型发病相对危险度高,DD基因型可能为CHD易患基因型,D等位基因可能为CHD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水平与瘦素(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肥胖儿童47例依据空腹血清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高胰岛素血症组(HIG)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1.3±2.0)岁。正常胰岛素水平组(NIG)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1.8±2.7)岁。并选取同年龄段非肥胖正常儿童10例为健康对照组(NCG)。测量各组身高、体质量、腰围等,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LP及TNF-α水平,并计算相关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1.HIG组BMI、腰围、臀围、腰臂比(WHR)、LP、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NIG组及NCG组(Pa〈0.05,0.01);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低于NIG和NCG组(P〈0.05,0.01);2.与NCG组比较,NIG组BMI、腰围、臀围、WHR、LP、HOMA-IR明显增高(Pa〈0.05,0.01),HOMA-IAI显著降低(P〈0.05),TNF-α、空腹血糖(FBG)比较差异不显著(Pa〉0.05);3.HIG组FINS与LP、TNF-α、HOMA-IR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560,0.413,0.846 P〈0.01,0.05,0.01),与HOMA-IAI呈显著负相关(r=-0.823P〈0.01),与血糖无相关性。LP、TNF-α与IR独立相关。结论肥胖患儿血清胰岛素水平与LP、TNF-α密切相关,LP、TNF-α致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肥胖患儿高胰岛素血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T)系统5-HT2A受体基因(HTR2A)-1438A/G和色氨酸羟化酶基因(TPH1)-6526A/G多态性及其他相关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智商的影响.方法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4版(DSM-Ⅳ)中ADHD诊断标准,共入组366例汉族ADHD患儿,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定ADHD患儿的智商(IQ),应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检测HTR2A的-1438A/G和TPHI的-6526A/G的多态性,收集家庭一般情况(包括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按照基因型将患儿分为GG、GA和AA 3组,同时按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和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将患儿分为3组.结果 HTR2A的-1438A/G的GG、GA和AA 3个基因型组患儿全量表智商(FIQ)和言语智商(VIQ)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38 P=0.006)(F=6.052 P=0.003);经两两比较,GG和GA基因型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IQ)=0.003,0.042:P(VIQ)=0.001,0.032],GG基因型得分明显高于GA和AA组.TPH1的-6526A/G各基因型组间IQ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分组时,3组患儿FIQ及VIQ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4 P=0.027;P=5.261 P=0.006);按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分组时,3组患儿FIQ及VIQ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94 P=0.008;F=5.043 P=0.007).经多因素分析,HTR2A基因型和母亲受教育程度进入回归方程,二者均对患儿的FIQ和VIQ有影响.结论 HTR2A的-1438A/G多态性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中国汉族ADHD患儿的智商相关.  相似文献   

16.
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越来越高,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关注焦点是心血管疾病.现阐述单纯性肥胖患儿心血管结构和心功能改变及血压、血脂和心律失常等,重点介绍儿童单纯性肥胖与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单纯性肥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促发性以及单纯性肥胖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OBR)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血脂升高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3例未经治疗的PNS患儿空腹血清血脂、血浆清蛋白、Leptin、sOBR、胰岛素及尿Leptin、sOBR水平,并与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均匹配的15例正常儿童比较。结果肾病组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增高,血浆清蛋白、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空腹血清总Leptin水平肾病组与对照组相当,而尿Leptin水平肾病组高于对照组;血清sOBR水平肾病组降低,尿sOBR水平二者无差异;血清游离Leptin指数(FLI)肾病组高于对照组。肾病组游离Leptin指数(FLI)与血浆清蛋白、HDL、apoA呈正相关,与LDL、胰岛素呈负相关。结论PNS患儿血清sOBR减少,游离瘦素增多可能为一抗高脂血症的代偿机制,但其纠正PNS脂代谢紊乱的能力并不完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天津地区汉族儿童Graves病(GD)人群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基因,分析其易感基因,并观察家族性GD与散发性GD之间HLA-DQB1基因的差异.方法 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检测天津地区40例汉族GD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HLA-DQB1基因型,计算和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并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GD组HLA-DQB1*0303基因分布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χ2=9.097,P=0.003);2.家族性GD组HLA-DQB1*0301基因频率分布与散发性GD组比较明显升高(χ2=9.724,P=0.002);3.DQB1*02、DQB1*0302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53,0.414,0.902).结论 DQB1*0303基因是天津地区汉族儿童GD的易感基因,具有此基因者易患GD,而有GD家族史的儿童具有DQB1*0301基因也易患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