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 探讨NYGGF4基因过表达对成熟3T3-L1脂肪细胞线粒体形态及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为载体,建立NYGGF4基因稳定过表达细胞株,以空载质粒转染的细胞为对照,将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熟脂肪细胞的线粒体形态,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成熟脂肪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 mRNA、Mfn2 mRNA、线粒体动态相关基因(Drp)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fn1蛋白、Mfn2蛋白、Dr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电镜观察发现NYGGF4基因过表达的成熟脂肪细胞线粒体体积变小、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嵴断裂、减少、消失,部分线粒体肿胀,甚至呈空泡状;对照组成熟脂肪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基本正常,线粒体嵴清晰可见,线粒体无明显肿胀、皱缩.2.NYGGF4基因过表达成熟脂肪细胞Mfn1 mRNA及Mf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NYGGF4基因过表达成熟脂肪细胞的Mfn2 mRNA、Drp1 mRNA及相应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3T3-L1成熟脂肪细胞中,NYGGF4基因过表达可导致线粒体形态发生变化、数量减少,同时上调Mfn1 mRNA和Mfn1蛋白表达水平,提示NYGGF4基因在成熟脂肪细胞中过表达能影响细胞线粒体形态及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NYGGF4(又称PID1)基因沉默对脂肪细胞线粒体代谢的影响.方法 以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稳定转染NYGGF4基因沉默载体(pGPU6/GFP/Neo-shRNA,NYGGF4-RNAi)的3T3-L1前体脂肪细胞,以转染空载体(pG-PU6/GFP/Neo-shRNA,NCshRNA)的3T3-L1前体脂肪细胞作为对照,经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加地塞米松、胰岛素方案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采用实时定量RCR技术检测成熟脂肪细胞中线粒体代谢酶指标:己糖激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柠檬酸合成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细胞色素C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NYGGF4表达沉默与NYGGF4基因过表达相比,可以部分逆转3T3-L1脂肪细胞中已糖激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柠檬酸合成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细胞色素C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YGGF4基因过表达,下调3T3-L1脂肪细胞中定位于线粒体的代谢关键酶,提示NYGGF4基因的动态平衡对维持3T3-L1脂肪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基因(SPHK)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RT-PCR技术检测细胞分化不同阶段脂肪细胞中SPHK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SPHK基因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初期表达呈明显上调趋势;2.随着脂肪前体细胞分化成熟,该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诱导分化初期的基因表达水平。结论 SPHK基因可能参与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过程,与肥胖发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取LYRM1重组蛋白。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网膜脂肪组织中扩增出LYRM1基因的完整编码框,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板乳糖苷(IPTG)诱导LYRM1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鉴定其表达。结果PCR、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LYRM1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经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000,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沉淀中,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结论成功扩增和克隆了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并通过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使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肥胖相关新基因NYGGF4过表达对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稳定转染NYGGF4基因(NYGGF4-pcDNA3.1)的3T3-L1前体脂肪细胞,以转染空载体(pcDNA 3.1)的3T3-L1细胞为对照,胰岛素加地塞米松加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MDI)方案诱导细胞分化成熟,液闪仪测定3H标记的葡萄糖摄取率,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表达及转位;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IL-6、脂联素、抵抗素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NYGGF4过表达显著降低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率(P<0.05)。NYGGF4过表达对总的GLUT4的表达量没有影响,但明显降低胰岛素刺激的GLUT4由细胞浆向细胞膜的转位(P<0.05)。过表达NYGGF4的脂肪细胞其培养上清中TNF-α、IL-6、脂联素及抵抗素的分泌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YGGF4基因过表达通过下调胰岛素刺激的GLUT4的转位而减少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提示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对脂肪细胞的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46-849]  相似文献   

6.
解偶联蛋白4基因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中的表达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3T3 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解偶联蛋白 4 (UCP4 )基因表达水平变化 ,探讨UCP4基因与肥胖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 3T3 L1细胞 ,诱导细胞分化 ,采用RT PCR技术在细胞分化成熟的不同时段检测脂肪细胞中UCP4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UCP4基因高表达于 3T3 L1脂肪前体细胞中 ,随细胞分化成熟该基因表达水平渐下调。UCP4基因表达水平在诱导分化前 (d - 1)至d0、d0~ 3、d4~6、d7~ 8、d9~ 10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余各时段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1)。结论 UCP4基因与肥胖发生相关 ,其在 3T3 L1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逐渐下调可能有利于脂肪细胞的脂质积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肪因子肾上腺髓质索(AM)mRNA表达变化及促酰化蛋白(ASP)对细胞分化过程中AM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ASP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1.应用反转录(RT) -PCR法检测诱导分化4个时点(0d、1d、2d、3d)的3T3-L1脂肪细胞中AM mRNA的表达水平;2.对诱导分化过程中不同时间点(0h、12 h、24h、48 h)的3T3-L1脂肪细胞给予适合浓度的ASP处理,并设立相应空白对照,应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AM mRNA的表达.结果 (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各时间点(0d、1d、2d、3 d)AM mRNA均明显表达,且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递减;(2)0 h、12 h和24h3个时点ASP组细胞中AM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0.01),而48 h时间点ASP组细胞中AM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P促成脂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肪因子AM mRNA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沉默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分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IRS-1沉默后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能力的改变,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IRSs)是否作为C/EBPα、PPARγ的上游调节信号在前脂肪细胞分化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方法合成4条IRS-1 shRNA,Western blotting筛选出沉默效率最高的1条。3T3-L1前脂肪细胞分为IRS-1沉默组和对照组。IRS-1沉默组细胞用沉默效率最高的IRS-1 shRNA质粒转染3T3-L1前脂肪细胞,沉默细胞中的IRS-1分子;对照组采用无意义IRS-1 shRNA质粒转染3T3-L1前脂肪细胞。转染24 h后诱导其分化成熟,分化72 h后检测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键分子C/EBPα、PPARγ的表达。继续诱导分化至第7天,油红O染色观察IRS-1沉默后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比例,检测其分化能力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S-1沉默组在诱导分化72 h后,Real-time PCR结果显示3T3-L1前脂肪细胞中C/EBPαmRNA、PPARγmRNA表达明显下降(Pa<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EBPα、PPARγ蛋白水平也同样显著下降(Pa<0.05);细胞继续分化至第7天,油红O染色显示,IRS-1沉默组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胰岛素可能通过IRS-1刺激C/EBPα、PPARγ的表达促进前脂肪组织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基因在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TNF-α,对成熟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分析MAPK8基因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形成及肥胖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在诱导其分化成熟的基础上,采用RT-PCR技术检测诱导分化不同时段(0~10 d)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重组TNF-α(0.1,1.0,10.0μg/L)干预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采用RT-PCR技术检测TNF-α干预后不同时间(0.5,2,6,12,24 h)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应用地塞米松(DEX)、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MIX)、胰岛素后脂肪细胞逐渐分化成熟,MAPK8基因mRNA表达水平逐渐减低。MAPK8基因表达水平除在诱导分化前至d4、d2~5、d6~10时段内无显著性差异外(P均>0.05),余各时段间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2.不同浓度重组TNF-α干预成熟脂肪细胞,均能显著上调MAPK8基因的表达,并呈现随TNF-α浓度增加、刺激时间延长,表达调控作用逐渐增强的总体趋势。TNF-α浓度为0.1μg/L时,MAPK8基因的表达水平于干预12 h时间点开始出现明显上调;浓度增加至1.0μg/L时,MAPK8基因表达水平开始显著上调的时间点提前至干预2 h时,但24 h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未见继续上调;TNF-α浓度为10.0μg/L时,除2 h时间点MAPK8基因表达开始显著上调外,12~24 h时段的表达也呈上调趋势。结论1.MAPK8基因在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逐渐下调,其机制可能有利于脂肪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脂质积聚,与肥胖发生有关;2.TNF-α能够上调成熟脂肪细胞中MAPK8基因的表达,其效应总体趋势上呈现剂量及时间反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3T3-L1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是否有胆碱能系统物质mRNA的表达,及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AChR)α7功能状态对脂肪因子肾上腺髓质素(AM)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阐明脂肪细胞中非神经胆碱能系统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其他脂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以3T3-L1前脂肪细胞和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是否有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nAChR α7三种胆碱能系统主要组分的mRNA表达;对前脂肪细胞及成熟脂肪细胞分别予不同水平的广谱nAChR激动剂尼古丁、特异性nAChR α7激动剂氯化胆碱及特异性nAChRα7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处理12、24、36h,并设立相应处理时间的空白对照组,应用RT-PCR方法检测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AM mRNA的表达。结果1.RT-PCR方法证实在3T3-L1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均有AChE、ChAT、AChR α7的mRNA表达。2.给予不同剂量的尼古丁和氯化胆碱,干预作用不同时间,3T3-L1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AM mRNA表达水平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或P<0.01),但随干预作用时间延长,这种剂量依赖性上调效应减弱。二种激动剂以氯化胆碱的剂量依赖性上调效应更明显。而相同剂量下不同作用时间的处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a>0.05)。3.拮抗剂甲基牛扁亭碱对3T3-L1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AM mRNA表达则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3T3-L1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存在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其中nAChR α7调节脂肪因子AM mRNA的表达,脂肪组织中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的重要组分nAChR α7可能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其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Mitochondrial myopathy (MM) is reported in a 5-year-old girl with short stature, hypotonia, ptosis, retinal pigmentation, and Fanconi's syndrome. A muscle biopsy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MM, and a renal biopsy revealed abnormal mitochondria in tubular cells that were similar to those seen in the muscl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such findings in association with MM.  相似文献   

12.
肾母细胞瘤相关基因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肾母细胞瘤相关的基因和染色体位点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包括WT1、WT2、染色体16q FWT1和FWT2、P53、βcatenin和1p和7p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对这些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其与肾母细胞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铁剥夺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 探讨去铁胺 (DFO)对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T PCR法分析Rb及c myc基因在RNA水平变化。结果 DFO 50 μmol/L及 1 0 0 μmol/L作用于K562细胞 2 4h及 48h ,Rb及c mycmRNA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增加 (P <0 .0 5) ,且以 1 0 0 μmol/L组增加明显。 结论 铁剥夺剂使K562细胞Rb及c mycmRNA表达增加可能是其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去铁胺(DFO)对白血病细胞K562动态铁池(LIP)、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DFO组、DFO 三氯化铁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钙黄绿素检测K562细胞LIP改变、流式细胞术观察K562细胞凋亡和RT-PCR测定K562细胞c-myc、Rbb、ax mRNA表达。结果1.不同浓度的DFO作用于K562细胞后,随培养时间延长及DFO浓度增加,LIP降低,细胞生存率逐渐下降,显示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2.不同浓度的DFO作用于K562不同时间后,细胞凋亡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3.RT-PCR结果显示,DFO能明显上调c-myc、Rb和bax mRNA表达(P<0.05)。结论DFO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诱导K562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其螯合细胞内铁,降低细胞LIP,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myc、Rb、bax mRNA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分子水平研究脑缺氧缺血 (HI)损伤后脑内能量衰竭的发病机制 ,为今后建立安全有效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SD新生大鼠 1 0 0只 ,分为HI组及正常组 ,各组新生大鼠分别于HI后 2、2 4、48、72h及 7d在无菌操作下断头取脑 ,分取右侧脑组织、皮质及海马组织 ,应用RT PCR方法 ,探讨各组各时段新生大鼠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 1 (GLUT1 )和葡萄糖转运蛋白 3(GLUT3)基因表达情况 ,以研究脑HI对GLUT1基因和GLUT3基因表达影响。结果 正常情况下GLUT1和GLUT3基因均随日龄增加而表达增高 ,海马部位表达普遍高于皮质部位。HI可致GLUT基因表达明显增高 ,皮质部位表达普遍高于海马部位。HI后 2 4h达高峰 ,至HI后 7d则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 GLUT基因表达上调对于维持脑组织能量供给、延迟由能量衰竭引起的级联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柯萨奇病毒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组织微小RNA1初始体(pri-miRNA-1)和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变化,探讨VMC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 4周龄雄性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VMC组40只(14 d和28 d2个亚组各20只)和对照组30只(14 d和28 d2个亚组各15只).VMC组腹腔注射CVB3Nancy株悬液0.1 mL,对照组腹腔注射不含病毒的RPMI 1640培养基0.1 mL.2组小鼠分别在接种第14、28天无痛苦处死,取心室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心室肌组织pri-miRNA-1、dicer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Cx43的表达.结果 1. VMC组14 d和28 d小鼠心室肌组织pri-miRNA-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82±0.04 vs 0.64±0.01,0.79±0.03 vs 0.62±0.01 Pa<0.01);2.VMC组14 d和28 d小鼠心室肌组织dicer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91±0.03 vs 0.72±0.02,0.87±0.02 vs 0.71±0.02 Pa<0.01);3.VMC组小鼠心室肌组织炎性病灶中变性、坏死周围心肌细胞Cx43表达明显减弱,甚至阴性,分布不规则,VMC组14 d和28 d亚组Cx43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27±0.01 vs 0.42±0.02,0.22±0.02 vs 0.44±0.02 P.<0.01);4.VMC组小鼠心室肌组织pri-miRNA-1表达水平与Cx43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98 P<0.01),与dicerl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28 P<0.01).结论 VMC小鼠心肌组织pri-miRNA-1和dicer1参与了CVB3的发生机制,dicer1表达升高可能通过促进miRNA-1生成、抑制Cx43的表达促进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54-75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惊厥患儿血清β-内啡肽(β-E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及纳络酮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5例惊厥发作患儿随机分为惊厥治疗组(Ⅰ组)和惊厥对照组(Ⅱ组),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用国产盐酸纳络酮针剂,0.08 mg/(kg.d),连用3 d;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Ⅲ组)。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儿血浆β-EP、CGRP和采用生物化学法测定NO、SOD;治疗前做正常儿童同期对照。结果治疗前β-EP、CGRP、NO、SODⅠ组与Ⅱ组无显著差异,Ⅰ、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均<0.01),治疗后Ⅰ、Ⅱ组相比,NO、β-EP、CGRP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Ⅰ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Ⅱ组惊厥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GRP、β-EP、NO和SOD与脑损伤有关。纳络酮对惊厥患儿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