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年来已考虑到虫媒病毒可能持续存在于越冬蚊中,但由于对病毒生态学和蚊媒生态学的现有知识,不足以证实或排除这种可能性。自1976~1977年冬季,从越冬尖音库蚊分离到2株圣路易脑炎后,促使作者摸拟了秋季可短暂出现的25℃温暖时期,导致越  相似文献   

2.
从70年代后期以来,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医学昆虫表皮烃类碳的波形,能有效地鉴别复组成员(Si-bling species of complex),包括蚊、蚋、采采蝇等重要传病媒介,已成为昆虫的化学分类法(Chemicaltaxonomy)。本文试用气相色谱法鉴别尖音库蚊复组(Culex pipiens complex)的淡色库蚊(Culex-pipiens pallens)北京株,致倦库蚊(Culex quin-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室内饲育的C.pipiens quinquefasciatus蚊蛹和成虫作实验。蚊蛹放在玻皿内的少量水中或湿布上,成蚊经冷处理制动后放在干燥的玻皿中,以~60钴射线照射。照射过的蚊虫放在20×20×30厘米的笼内饲养,在笼内放入石同比例的异性正常蚊,喂以1%葡萄糖水,第4天停喂一天使蚊饥饿,第5天饲以鸡血,次晨再喂以葡萄糖水,而后将盛有1%酵母液的产卵器放入笼内,让雌蚊产卵。将每个卵块分开放入盛有5毫升水的指管中,48小时后观察孵化情况。为了研究雄蚊的交配力,在照射过的雄蚊笼内放入6倍数量的正常雌蚊,另在相等数量的正常雄蚊笼中亦放入6倍数量的正常雌蚊作对照。5天后,解剖雌蚊贮精囊,检查有无精子,判断射  相似文献   

4.
以往形态学研究认为在埃及仅有温带型的尖音库蚊,而无热带型的致倦库蚊。在尼罗河的峡谷地带可采集到自殖和非自殖的尖音库蚊。作者选择埃及南北4个地区10个点多次采集污水中孳生的尖音库蚊幼虫或蛹,带至实验室羽化至成蚊,-70℃冰冻保存以备电泳分析。采用淀粉胶电泳方法,分析该种蚊虫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差异程度。共进行10种酶位点的研究,包括α-磷酸甘油脱氢酶(α-GPD)、腺苷酸激酶(AK-1,AK-2)、酯酶、苹果酸脱氢酶(MDH-1,MDH-2)、  相似文献   

5.
1977年首次在埃及发现裂谷热(Riftvalley fever)病毒,它导致了大量动物和人的死亡。该病毒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受蚊选择宿主吸血的影响。本文作者研究了与裂谷热流行有关的蚊对吸血宿主的选择行为。 在距开罗西北约70公里的Abu Heif村,从94户村民中随机选10户,每户都有一个卧室和畜厩,或有夜间圈养家畜的庭院。从1983年8月到1984年7月,在这10户居民  相似文献   

6.
尖音库蚊指名亚种Culex pipiens pipiens(以下简称尖音库蚊)为古北界广布种,在我国它主要分布于新疆。国外已有研究证实它可传播鸟疟、西方马脑炎和北美圣路易斯脑炎等,但该亚种在实验条件下的养殖及生活史等迄今尚少报道。因此,我们对此做了初步研究,获得了有关实验养殖及个体生态学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尖音库蚊淡色亚种细胞系的建立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尖音库蚊淡色亚种(Culer pipiens pallens)新孵Ⅰ龄幼虫建成蚊细胞系Cpp512.取蚊卵消毒,孵出幼虫,剪成碎片,接种于含15%FBS的改良TC199培养基中,2周左右由幼虫组织长出的细胞形成单层。现已传至53代。细胞形态以梭形为主。细胞对数期群体倍增时间(PDT)为21h。BrdU掺入法测得细胞周期时间为18h。透射电镜检查未见病毒或支原体污染。染色体检查以二倍体核型为主,多倍体亦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淡色库蚊越冬蚊体内海藻糖和海藻糖酶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ELISA法测定不同越冬时期淡色库蚊雌成蚊体内海藻糖和海藻糖酶的含量。结果越冬期淡色库蚊滞育蚊所占百分比先增加后减少,越冬中期淡色库蚊全部为滞育蚊。淡色库蚊体内海藻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到1月份时达最大值,为(225.77±7.461)ng/ml,3月份降至最小值(132.41±2.37)ng/ml。不同越冬时期越冬蚊体内海藻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59,df=150,P0.05);海藻糖酶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至1月份达最大值,为(9.32±0.23)ng/ml,到越冬末期含量持续减少。不同越冬期淡色库蚊体内海藻糖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1,df=150,P0.05)。结论越冬淡色库蚊体内海藻糖和海藻糖酶含量变化较大,在气温最低的1月份含量达最大值,由此推断,海藻糖和海藻糖酶在淡色库蚊越冬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国自1969年起用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chlorpyrifos)处理尖音库蚊(Cx.pipiens)孳生地,1980年后又用杀螟松(fenitrothion)和双硫磷(temephos)。1972年在Montpellier发现低度(5—10倍)的毒死蜱抗性,1974—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不同温度下每2毫升水内放150条索科的奈氏线虫(Reesimermis nielseni)感染期幼虫,半数致死时间在15℃时为5.33天,25℃时为1.79天。但对蚊类幼虫的寄生率,25℃时高于15℃。如果线虫感染期幼虫和库蚊二龄幼虫的比例超过3:1,可以得到100%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记录了首次采集到的越冬蚊和新生蚊的出现日期(以下称初发日),分析了其各个不同时期与温度的关系。日落后1小时分别在三林镇水田中用干冰收集器、在黑乌镇牛棚内则采用吸蚊管和网采集标本。对越冬  相似文献   

12.
摘要 近年来,有关微小按蚊复合体的研究相继开展,尽管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按蚊复合体研究中日渐重要,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在微小按蚊复合体近缘种鉴别研究中仍占主导地位。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蚊虫血食行为资料对了解蚊媒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以色列不同地区,用Magoon诱蚊笼以仔牛、羊、鸡(或火鸡)等三种动物单独或不同组合置于笼内作诱饵,观察它们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和黑海伊蚊(Aedes caspius)的诱引力。诱蚊笼置于离牲畜群50米的空旷地,每天早上从笼的上角吸出饱血和未饱血蚊虫。作者还加用CO_2干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察有机氯和有机磷杀虫剂对本地区蚊虫的杀灭效果。1985年7~10月巴库地区卫生防疫站在巴库市尼札明斯基、纳西明斯基和26委区测定了尖音库蚊对马拉硫磷、杀螟松和DDT的敏感性。试验用蚊虫系采自上述居民区的雌性尖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彭亨丝虫及罗阿丝虫的微丝蚴(mf)被蚊摄入后,立即在胃内脱鞘。也有人报告:彭亨丝虫mf被四斑按蚊摄入后,立即在血块中脱鞘。Yamamoto等(1983)报道,彭亨丝虫在骚扰阿蚊的胃及腹部血腔内脱鞘。从而认为,鞘可能起着保护幼虫的作用。为了了解mf脱鞘是否常在蚊血腔中进行,作者采用感染丝虫的长爪沙鼠作蚊血源进行实验。感染彭亨丝虫的鼠血mf平均密度为73.5条/cmm和2.6条/cmm;感染马来丝虫的为1.5条/cmm,均以40mg/kg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山东省淡色库蚊冬季生态习性。方法 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山东省选取调查点进行淡色库蚊越冬情况的调查。结果 淡色库蚊在山东省以成蚊越冬,越冬场所在农村主要为地窖、水井、山洞等;在城市则以防空洞、城墙洞、下水道、花窖等处为主,在人房内和牲畜房内均较少。结论 山东省淡色库蚊越冬处所多为高温高湿且避光的地窖和坑洞为主,且其幼虫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17.
至今尚不知雄蚊是否具有雌蚊那样对疟原虫的敏感性。曾有报告将感染鸡疟原虫的血液接种至埃及伊蚊的血腔内,能够异位发育成卵囊和子孢子。而且发现混悬在培养基199中的体外受精的鸡疟原虫合子成功地接种给雌蚊。作者应用同样方法将1.4×10~4个鸡疟原虫的合子—小配子接种给埃及伊蚊雌蚊和雄蚊  相似文献   

18.
多斑按蚊复合体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其中的部分成员种是马来西亚、泰国、老挝和我国云南等地传疟媒介.该文对多斑按蚊复合体的形态与分子鉴别、地理分布、生态习性与传疟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致倦库蚊为我国南方传播班氏丝虫病的重要媒介,亦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近年来在海南岛已从致倦库蚊体内分离出Ⅲ型登革热病毒。我们于1987年冬在四川省宜宾地区进行了幼虫越冬生态的观察。 观察方法:在入冬前选择自然孳生地若干处作为观察点,选择1.5m~2和6.24m~2二处水坑作为固定观察点。由于种群数量大,观  相似文献   

20.
白踝按蚊(Anopheles Zeucosphycus Donitz,1901)最早采集于苏门答腊,以后东南亚各国和地区陆续发现了形态相似的蚊虫都沿用白踝按蚊的名称。Christophers综合前人的资料将该蚊种的形态学、生物学和地理分布写入《不列颠印度按蚊相(Vol.Ⅳ)》一书中,并且提到由于地理分布不同这种按蚊的形态上存在一些变异。近年来随着疟疾防治科研的不断发展,有关白踝按蚊在疟疾流行病学上重要性的知识日益增多,证明它是孳生于东南亚很多地区的丛林山区的常见按蚊,具有嗜吸人血、强野栖性、对人体疟原虫极敏感的特点,是该类地形区重要的传疟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