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吉林省砷中毒病区范围及饮水高砷的分布规律.方法采取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半定量检测饮水含砷量,对超标(≥0.05mg/L)水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进行复检。结果对9个县(市、区)的2063个自然村进行了筛查工作.其检测水样40536份,检出超标水样2598份,超标率为6.41%,其筛查出有超标水源的县(市)6个.占所筛查县的66.67%:高砷自然村283个,占所筛查自然村的13.72%:高砷暴露人口近13万人,其中儿童近3万人结论.吉林省西部平原地区高砷水源分布较广,且部分地区已有砷中毒的病情流行.需尽早开展全面的高砷水源筛查及病情普查工作,以便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山东省饮用水砷含量背景值及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情况,我们对38个县(市,区)的832个自然村庄和12个矿区,工厂进行了调查,并取了1573份饮用水进行砷,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全部水样砷含量在0.05mg/L以下,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人,对土壤及饮用水中的砷,氟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之间无相关关系,因此,山东省无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3.
由于饮水中砷含量过高所致的地方性砷中毒在国内新疆、内蒙古、山西等省份有报道。吉林省于1994年对通榆县进行了环境砷含量调查,发现通榆县部分地区的饮水含砷量不同程度地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超标率占调查总井数的39.06%,含砷量最高值为0.362mg/L,超出国家规定标准7倍。调查结果证实了通榆县高砷区的存在,为此,我们选择了饮水含砷量超标的地区开展了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现的疑似患者采集尿样、发样进行砷含量测定。为查清地方性砷中毒病在吉林省是否存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采集尿样13…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进一步查清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及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洮南市重点砷中毒疑似病区开展了工作。结果 通过对2个县的5个乡(镇)32个行政村的137个自然村的调查,在32个行政村中,有24个行政村有饮水砷含量超标的井存在,占75%;在所调查的137个自然村中,有27个自然村可定为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占19.71%。另有47个自然村可定为高砷区,占34.31%,高砷区总人口为30709人。2县总的砷暴露人口为3779人。结论 根据环境地理及病情调查结果,可确认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西部平原,致病因子是饮水中砷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环境地理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吉林省环境地理特征与砷中毒病区的成因,以便科学的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水地质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调查区第四纪下更新统承压水是主要富砷含水层,是潜水砷含量的4.89-22.02倍,岩石中砷含量偏高是病区主要砷源,饮水中NO2、NH4、COD含量偏高是高砷富集区的主要特征。结论:建议病区改水应开采第三系承压水,可达到控制砷、氟2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6.
<正>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砷中毒”)主要是因病区居民长期饮用浅层地下中的砷含量超标,导致的饮水型砷中毒[1]。当前采取以寻找低砷水源为主,降低饮用水中砷含量为辅的综合性预防地方性砷中毒的措施。1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现与病区的确定1.1饮水性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现与调查自1994年吉林省开始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于1995年报道了吉林省发现砷中毒病区,开展了病区流行因素及分布范围的调查研究工作,确认在本省的西部平原地区有砷中毒形成的环境因素存在[2],并在西部的通榆县发现有砷中毒病区以及饮水高砷地区。  相似文献   

7.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砷含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渝东南地区地方性环境砷含量的变化,及时为防制慢性地方性砷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渝东南地区的南川、武隆、彭水以及对照区涪陵等区市县的环境砷含量进行调查。结果:各监测点一次性采样室内空气含砷量平均超标6-13倍,各监测点玉米、辣椒、茶叶砷含量均值分别超标1.44-1.74、2.41-5.10和1.34-3.84倍;南川市土壤含砷量超标1.15倍;各监测点其余环境及食品含砷量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结论:燃煤是造成该地区部分环境及食品砷污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大改炉灶力度,巩固改炉灶效果,控制室内空气污染,防制慢性地方性砷中毒流行。  相似文献   

8.
山阴县饮水砷含量及砷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搞清山阴县高砷水和砷中毒病情的分布及危害程度。方法:水砷检测用快速试剂盒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高砷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调查3个乡(镇)36个自然村,测定井水样3083份,水砷超标率为54.40%;砷中毒患病率为16.85%,患病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结论:山阴县水砷浓度高、病情重,砷中毒病区的形成与该地区地质环境及居民饮水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查清吉林省饮水高砷区成人砷中毒的病情状况。方法对饮水含砷量、饮高砷水年限、临床症状等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吉林省西部发现有饮水高砷区的通榆县、洮南市、双辽市3个县(市)中,选择8个乡20个自然村的18岁以上成人,进行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调查的2 589人中,砷中毒患者为129人,患病率为4.98%;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手脚掌跖部角化皲裂。、结论吉林省西部地区饮水含砷量超标不严重且饮用时间较短,地方性砷中毒呈轻度流行。  相似文献   

10.
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自1994年起,吉林省经过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位于西北部的通榆县和洮南市存在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及高砷区,为进一步明确砷中毒病区及高砷区分布范围,2003年大安市开展了高砷水源筛查工作,确定叉干乡庆发村叉干挠屯等5个自然屯为高砷区。为了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应县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查清应县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流行范围、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方法采用拉网调查方式对应县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定饮水中含砷量、含氟量、临床砷中毒患者尿砷以及当地自产粮食中含砷量。结果经检测有197眼饮水井砷超标,超标率达16.49%,不同含砷量的水中含氟量不同(F=21.83,P<0.01),水砷有随井深增加而增高(F=187.53,P<0.01),水氟有随井深增加而降低(F=27.98,P<0.01)。居民尿砷超标率达26.37%,粮食砷均低于国家限量卫生标准,查出临床砷中毒患者216人。确定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村18个,均为轻病区,病区人口16482人。结论应县高砷暴露区域广,居民饮用高砷水时间短,病情轻,低氟低砷水源多埋深于50m左右,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水源,以保证综合的降氟除砷改水工程防治措施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土右旗缸房营村环境砷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缸房营村砷中毒的原因,方法:采集该村饮用井水,粮食,土壤,灌溉水测定其水砷含量。结果:260眼饮用水井有160眼井的水砷含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超标率61.54%,且患病率与饮水时间,水砷浓度呈正相关,粮食,土壤,灌溉水中的砷含量均未超标,结论:确认了该村的砷中毒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居民饮用水含砷量情况,调查饮高砷水地区受威胁人口数量及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情.方法 对黄河下游郓城、嘉祥、东昌府和博兴4个县(区)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水砷筛查,水砷测定采用半定量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检出的含砷水样采用原子荧光法进行定量测定:并对饮高砷水地区人群受危害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个县(区)共筛查水样4765份,检出含砷水样303份,含砷量≥0.030 mg/L的水样35份;其中12份水样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0.050 mg/L),主要分布在东昌府、郓城、嘉祥3个县(区);对水砷≥0.030 mg/L的28个村庄 13 032名居民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健康状况调查,检出可疑地砷病患者11人.结论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存在含砷量超标水井;对可疑地砷病患者需进一步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06和2007年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全国重点监测县(通榆)和所属监测点(白音吐海村)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现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方法 2006和2007年,按照<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调查通榆县的防砷改水进度、改水工程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及饮水含砷量.在监测点普查居民砷中毒患病情况,检测改水后的饮水含砷量、8~12岁儿童及18岁以上成人尿砷,调查监测点年内居民死亡原因.水砷和尿砷测定采用AFS-93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法.结果 通榆县共有地砷病病区30个,高砷区157个,总人口为57 576人.2006年有已改水病区6个,改水率为20.0%(6/30),6个改水工程均可正常使用,受益人口1670人;有已改水高砷区8个,改水率为5.09%(8/157),8个改水工程均正常使用,受益人口4350人.2007年有已改水病区28个,改水率为93.33%(28/30),28个改水工程均可正常使用,受益人口7980人:有已改水高砷区共148个,改水率为94.27%(148/157),148个改水工程均正常使用,受益人口46 214人.监测点2006年水砷在0.004~0.005 mg/L;2007年在0.010~0.021 mg/L,均在正常范围之内.2006年8~12岁儿童尿砷均值为0.024 mg/L,波动范围为0.005~0.048 mg/L.2007年成人尿砷均值为0.019 mg/L,波动范围为0.005~0.087 mg/L,尿砷均在正常范围之内.2006年查出砷中毒患者14例,均为轻度患者,检出率6.19%(14/226);2007年查出砷中毒患者17例,均为轻度患者,检出率6.94%(17/245).两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9,P>0.05).2006和2007年监测点各死亡2例,死亡原因分别是肝癌、脑出血和尿毒症,死亡病例无饮高砷水历史.结论 通榆县降砷改水防治措施落实较好,且改水工程均可正常使用;监测点砷中毒病情较轻,两年监测检出率无明显变化,儿童及成人尿砷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改水降砷可控制地砷病病情的发展,达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5、2006年青海省饮水含氟、砷量,为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疾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青海省18个县、市采集饮用水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含氟量,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含砷量。结果有10个县水含氟量为1.00~4.91mg/L,〉1.00mg/L的水样均值为1.61mg/L;有11个县、市水含砷量〉0.mmg/L(国际标准),水含砷量为0.01~1.07mg/L,其中〉0.05mg/L(国内标准)的水样有16份,均值为0.30mg/L。结论青海省目前仍有不少饮水型高氟、砷地区,地方性氟、砷中毒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的病情分布,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根据《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在已确定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周围选择10个县的37个村进行水砷含量和病情调查;水砷含量检测采用原子荧光法,砷中毒病情诊断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进行诊断。结果 37个村中,未改水村12个、已改水村25个,未改水村水砷超标现象比较严重,最高的达到了0.498 0 mg/L,已改水村中,水砷含量最高的为0.043 2 mg/L,最低的为0.000 1 mg/L,符合国家饮用水水砷卫生标准(〈0.05 mg/L);未改水村共调查了13 332人,查出砷中毒患者155人,患病率1.16%(155/13 332),其中轻度患者104人,占0.78%(104/13 332),中度患者51人,占0.38%(51/13 332),无重度患者;根据病区判定标准,这12个村均为新发现的砷中毒病区。已改水村共调查19 603人,查出砷中毒患者260人,患病率1.33%(260/19 603),其中轻度患者223人,占1.14%(223/19 603),中度患者36人,占0.18%(36/19 603),重度患者1人,占0.005%(1/19 603)。本次调查的37个村病情较轻。结论在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周围仍然有新病区出现,今后应注重在病区邻近地区进行水砷和病情的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山西省的地方性砷中毒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7.
2005年陕西省饮用高砷水筛查和砷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筛查陕西省饮用水含砷量,调查砷中毒病情。方法在存在高砷水成因的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采集20份水源水,水砷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或砷化氢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在水砷超过0.05mg/L的村,进行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对人群中砷中毒病人的调查,按国家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在1893份水源水中,有12份含砷量超过0,05mg/L,分布于商洛市所属3个村,暴露人口3148人。饮用高砷水人群砷中毒的临床检出率为37.0%。结论矿物冶炼和开采引起水砷污染,导致砷中毒在陕西省商洛市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查清湖北省仙桃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和高砷水源的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围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与<湖北省高砷水源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并结合仙桃市的地域特点,选择7个镇(区、场),采取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试剂盒半定量法筛检居民饮水砷,超标水样再用国标法复核.利用已发现病Ⅸ和本次筛查出的高砷井居民户资料开展线索调查,筛查地砷病病人.结果 仙桃市7个镇(区、场)均存在高砷水源.在81个自然村中水砷超标的有35个村.超标率为43.21%(35/81).共筛查水井4020眼,筛查出超标井269眼,超标井(>0.05 mg/L)检出率为6.69%(269/4020),其中沙湖原种场超标井检出率最高为13.56%(115/848).高砷暴露总人口 1091人,暴露率为5.75%(1091/18 975),儿童高砷暴露人口281人,暴露率为5.82%(281/4826),其中沙湖原种场的高砷暴露总人口为467人,暴露率为13.26%(467/3522),儿童高砷暴露人13为129人,暴露率为12.91%(129/999).结论 仙桃市广泛存在高砷水源,且以沙湖原种场为中心的东南部高砷水源检出率、人口暴露率、儿童暴露率相对较高,防治工作重点应在这一地区尽快落实改水这一根本措施.其他检出率较低的地区也不可忽视,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做好相应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甘肃省合作市饮水高砷水源的分布和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不同类型的饮水水源进行采样检测,同时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合作市的砷超标水样分布在4个乡19个自然村,呈点状分布,覆盖范围约700km^2,受威胁人群约1万人。在调查的987人中,检出地砷病可疑病例61例.检出率6.18%;高砷水源区人群尿砷平均值为0.0834mg/L,低砷水源区人群尿砷均值为0.0396mg/L,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省合作市部分地区饮水含砷量超标.并存在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高砷区水砷筛查报告   总被引:34,自引:14,他引:34  
目的查清中国饮水型地方性砷巾毒病区和高砷区的分布,为防治与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试剂盒半定量法进行筛检居民饮水砷。结果调查覆盖面为11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9个县和12个师.水砷超标有43个县和3个师。共筛查水井208830眼,高砷井检出率为2.62%,内蒙古自治区检出率最高为8.05%,黑龙江省最低为0.09%。高砷暴露人口110612人,其中儿童19961人。结论西部地区高砷井分布范嗣较广,且地方性砷中毒流行较重,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