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建立常春油麻藤中刺芒柄花素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刺芒柄花素的提取条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40(g:mL),85℃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常春油麻藤中刺芒柄花素含量为0.03812%。结论本研究优化确定了常春油麻藤中刺芒柄花素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RP-HPLC法测定鸡血藤合剂中芒柄花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鸡血藤合剂中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为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乙腈(70∶3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3 nm。理论塔板数按芒柄花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结果:芒柄花素在1-6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加样回收率为98.57%,RSD%=0.1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鸡血藤合剂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周广为  慕慧  李岳锋  杨芸 《中药材》2007,30(1):54-56
目的:建立了一种用同步荧光测定红车轴草中刺芒柄花素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研究了检测条件对刺芒柄花素荧光强度的影响,以及实验的准确性、重现性和回收率。结果:该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440x-0.263,r=0.999,检出限为1.50×10-9mol/L。本方法测得红车轴草中刺芒柄花素的含量与HPLC法的结果相对偏差为1.65%。结论:说明本方法结果准确,可以满足科研和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余燕影  章丽华  曹树稳 《中草药》2006,37(11):1655-1656
目的研究RP-HPLC法分离丰城鸡血藤提取物的条件并建立其中4种异黄酮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方法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采用Spherisord ODS柱(250mm×4mm,5μm),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mL/min,检测波长260nm,研究流动相组成和梯度变化对丰城鸡血藤提取物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大豆黄素、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和美皂异黄酮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和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6.24~31.2μg/mL、r=0.9999、99.32%;10.00~130.0μg/mL、r=0.9997、102.20%;5.99~125.9μg/mL、r=0.9999、100.08%和6.96~34.8μg/mL、r=0.9993、99.52%。各组分的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79%、1.51%、1.54%和2.01%(n=5)。结论该法可用于丰城鸡血藤提取物中成分的分离及其中4种异黄酮活性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微波法提取红车轴草中染料木素和刺芒柄花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清泉  刘家琴  杨振萍 《中成药》2005,27(9):1015-1017
目的:优化微波辐照法从红车轴草中提取、纯化染料木素和刺芒柄花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红车轴草为原料,甲醇为溶剂,利用微波辐射,回流、水解提取染料木素和刺芒柄花素.结果:在微波功率25~30 W的条件下,红车轴草粉末(60目),液料比V/W(5:1),回流提取时间(30 min×2),目标组分收率0.41%,含量分别为14.3%、53.6%.结论:微波辐照法提取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方法简便、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6.
马永贵  袁龙  王文清  方建国  施春阳 《中草药》2017,48(9):1820-1824
目的比较盐酸小檗碱(BBH)及其磷脂固体分散体(BBH-PSD)的肠吸收特点,探讨磷脂固体分散体技术提高小檗碱生物利用度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向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在体灌流液中小檗碱的质量浓度变化,分别考察不同部位、不同灌流体积流量、不同质量浓度对BBH和BBH-PSD肠吸收特性的影响,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为指标。结果 BBH和BBH-PSD在空肠吸收最快,BBH-PSD在空肠的K_a和P_(app)显著高于BBH(P0.05);BBH-PSD在体积流量为0.2、0.4、0.8 mL/min下的K_a和P_(app)均显著高于BBH(P0.05);质量浓度的增加对BBH肠吸收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随着BBH-PSD质量浓度的增加可显著增加BBH的肠吸收(P0.05)。结论磷脂固体分散体技术可促进小檗碱在各个肠段的吸收,尤其是空肠,其促进吸收机制与提高小檗碱渗透性、增强单纯扩散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刺芒柄花素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椎板切除脊髓夹伤模型,造模手术后次日腹腔注射刺芒柄花素75 mg/kg和150 mg/kg,用旷厂实验及Ba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通过观察大鼠的躯干、尾巴和后肢的运动状况,评估脊髓损伤三个阶段的恢复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脊髓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观察刺芒柄花素对脊髓损伤后外周及损伤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对脊髓损伤节段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7、14 d,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8.7±0.6和17.3±0.5)的评分明显高于对应时间点的溶媒对照组(3.7±0.5和7.5±0.6)。血清学结果显示,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在术后3、7 d(41.94±3.62、32.96±2.08)可以明显降低对应时间点溶媒对照组(75.02±3.28、60.35±5.35)血清中TNF-α的浓度;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在术后14 d可以降低溶媒对照组(26.39±1.30)血清中IL-1β的浓度。在脊髓组织中,在术后3、14 d,相比于溶媒对照组(81.55±5.72、46.03±4.19),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44.44±2.75、27.31±3.35)中的IL-1β浓度明显下降;与溶媒对照组(193.5±9.7、169.1±6.1)相比,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168.6±10.4、142.1±4.3)在术后7、14 d可以降低脊髓组织中TNF-a的浓度。HE染色可见刺芒柄花素处理组脊髓组织出血、坏死程度较轻,形成囊腔少,神经细胞肿胀不明显,白质轴突水肿、空泡变性较轻。Nissl染色可见刺芒柄花素处理组神经元形态显示较溶媒对照组较清晰,术后14 d刺芒柄花素150 mg/kg组光镜下可见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神经元胞体形态趋于正常。结论:刺芒柄花素可能通过抑制外周及损伤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汉防己甲素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  蒋学华 《中草药》2007,38(2):224-228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在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汉防己甲素的量,分别研究药物质量浓度和吸收部位对汉防己甲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在5.4~21.8μg/mL药物质量浓度对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无影响;各肠段的Ka回肠〉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分别为0.1686、0.1260、0.1254、0.1109h^-1。结论汉防己甲素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汉防己甲素在各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黄芪类中药中芒柄花素和毛蕊异黄酮的HPLC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馓伟文  王宝琴 《中成药》1991,13(9):32-3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玉郎伞药材中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乙腈-0.5%磷酸(35:65)为流动相,ZorbaxXDB—C18色谱柱,流速1ml/min,在250nm处进行芒柄花素的HPLC测定。结果:芒柄花素在HPLC进样0.0204~0.255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7%,RSD为0.8%(n=5)。结论:本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玉郎伞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诗雨  柏希慧  董林娟  王昌利  宋逍 《中草药》2016,47(14):2488-2491
目的考察葛根素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以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量,分别考察不同灌流体积流量、药物质量浓度、肠段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并对比了葛根素原料药及载药微球的吸收特性。结果灌流体积流量对葛根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P0.05);葛根素的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P0.05);葛根素在空肠和回肠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大于在十二指肠处的值(P0.05);载药微球在空肠的Ka和Papp值显著高于葛根素原料药(P0.05)。结论葛根素羧甲基微球中葛根素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其在空肠和回肠段吸收较好,羧甲基壳聚糖作为载体能显著提高葛根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朱君君  沈成英  王镜  戴博  袁海龙 《中草药》2020,51(7):1845-1851
目的制备甘草酸(GL)-普朗尼克F127(F127)/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混合纳米胶束(MMs)(GL-F127/TPGS-MMs),以改善GL的口服吸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GL-F127/TPGS-MMs,以胶束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及工艺,包括F127与TPGS的比例、聚合物的质量浓度、GL的用量、水化温度、水化时间;采用透射电镜考察胶束形态;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考察GL-F127/TPGS-MMs的肠吸收特性。结果优化得到处方和工艺为TPGS 180 mg、F127 270 mg、GL 70 mg、水化温度50℃、水化时间3 h。所制备GL-F127/TPGS-MMs澄明度好,平均粒径为(28.20±5.63)nm,多分散系数为0.20±0.06,Zeta电位为(-5.24±1.55)m V,包封率为(97.57±5.29)%,载药量为(13.13±0.71)%;胶束呈球形,可见明显的囊泡结构。与回肠段比较,GL在空肠段吸收较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L原料药比较,GL-F127/TPGS-MMs的肠吸收较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制备的GL-F127/TPGS-MMs显著地提高了GL的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13.
大鼠单向灌流模型研究田蓟苷的在体肠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田蓟苷的大鼠小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向灌流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体肠灌流田蓟苷的浓度变化,考察加入维拉帕米、利血平、根皮苷及利福平对田蓟苷在大鼠空肠段的K2,papp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维拉帕米、利血平后,田蓟苷在大鼠空肠段的Ka,Papp有显著性增加(P<0.05);加入根皮苷后,田蓟苷在大鼠空肠段的Papp显著性降低(P<0.05);加入利福平,田蓟苷在大鼠空肠段的Ka,Papp没有显著性增加.结论:田蓟苷是P-糖蛋白(P-gp)、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BCRP)及Na+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1(SCLT1)的底物,P-gp与BCRP外排作用是田蓟苷小肠吸收的主要外排机制,田蓟苷能够依赖SGLT1实现在小肠的吸收转运;田蓟苷不是胆盐转运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14.
建立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葛根素的浓度,考察葛根、葛根-穿山龙、葛根-川芎和复方龙脉宁4种汤剂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葛根素的吸收情况。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葛根-穿山龙组与复方龙脉宁组葛根素的吸收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葛根和葛根-川芎组的吸收(P0.05);在空肠和结肠中,3个配伍组中葛根素的吸收参数与葛根单药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复方龙脉宁组中葛根素的吸收参数与葛根-穿山龙和葛根-川芎组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大鼠全肠段中,复方龙脉宁汤剂对葛根素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复方中穿山龙对葛根素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空肠和结肠中,穿山龙和川芎能协同促进葛根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尼群地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尼群地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尼群地平的含量。结果 尼群地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61 2,0.047 7,0.041 1,0.035 8 h-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不同药物浓度5,10,15 μg·mL-1时分别为0.101 1,0.108 6,0.108 5 h-1;不同pH值6.4,6.9,7.4,7.9时分别为0.101 0,0.118 5,0.108 6,0.141 7 h-1;增溶剂聚山梨酯80浓度0.3%,0.5%,1.0%时分别为0.107 8,0.108 6,0.102 3 h-1。结论 不同的药物浓度、pH值和聚山梨酯80的浓度对尼群地平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尼群地平在各肠道均有较好的吸收,提示适于制备日服一次的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丁香苦苷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pH以P-糖蛋白抑制剂对丁香苦苷吸收的影响。结果:丁香苦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2 55,0.006 30,0.009 00,0.007 99 min-1;不同的药物质量浓度0.090,0.180,0.360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3 70,0.007 08,0.006 94 min-1;不同的pH 7.4,6.8,5.0时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7 33,0.007 47,0.003 62 min-1。P-糖蛋白抑制剂对丁香苦苷肠吸收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丁香苦苷在肠道下部吸收较好;药物浓度低时,吸收速率常数小,中、高浓度时,吸收速率常数增大;在pH 5.0~7.4,pH 5.0吸收速率常数较小,pH 6.8,7.4吸收速率常数增大,丁香苦苷为P-糖蛋白底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根皮苷的含量,研究根皮苷在小肠段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根皮苷吸收的影响,得出根皮苷在体大鼠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在空肠段和结肠段吸收较完全,在十二指肠段和回肠段难以吸收;其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从大到小依次为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回肠;不同质量浓度的根皮苷(5.14,10.28,20.56 mg·L~(-1)),其Ka和P_(app)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的吸收没有浓度依赖性,吸收机制可能属于被动扩散;含P-gp抑制剂组和不含P-gp抑制剂组比较,根皮苷的Ka和P_(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根皮苷可能是P-gp底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胡黄连总苷中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草夹竹桃苷共4个成分在大鼠体内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阐明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胡黄连总苷肠灌流液中4个成分的浓度,以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评价指标,考察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分别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特性。[结果] 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均Ka>1.65×10-2/min,Peff>2.0×10-5cm/min,表明这4个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度及吸收能力均良好,但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度及吸收能力存在一定差异。胡黄连苷Ⅰ在不同肠段的KaPe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胡黄连苷Ⅰ无主要吸收部位;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和草夹竹桃苷在不同肠段的KaPef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和草夹竹桃苷主要吸收部位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此外,草夹竹桃苷与其他3个成分比较,KaPef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在不同肠段中吸收均最佳。[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在不同肠段中吸收特性,为胡黄连总苷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