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基根  陈龙华 《人民军医》2008,51(8):535-536
目的:探讨IVa期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后切缘镜下阳性者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初步效果。方法:对IVa期肝门肝管癌43例实施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均为腺癌,切缘镜下阳性者29例,其中11例在根治术后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综合组),余18例根治术后未行其他治疗(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计算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生存状况。结果:对照组1例失访,余均获随访,其中术后15天因肝衰竭和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综合组和对照组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4.5%和43.75%,3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25.0%,综合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7.2个月和27.7个月。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能有效延长IVa期肝门肝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期,但对控制肿瘤远处转移无效。  相似文献   

2.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27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肿瘤大小5.4-11.0 cm,平均6.2 cm.单发病灶23例,2个病灶4例,共31个病灶.AFP阳性22例.术后通过增强CT及AFP检测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2~20个月.结果 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31个肿瘤中14个(45.2%)肿瘤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17个肿瘤部分坏死.22例AFP阳性患者,AFP明显降低15例(68.2%),不变3例(13.6%),升高4例(18.2%).并发症中3例出现表皮烫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内出血,1例肝脓肿,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术后2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9%.结论 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RFA是较有效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合理应用RFA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15例手术切除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2002年12月—2005年10月收治的15例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中期7例(BismuthⅢa型4例,Ⅲb型3例),晚期(Ⅳ型)8例。结果手术切除10例,非手术胆道支架内引流5例(Ⅳ型5例)。随访14例(14/15,93.3%),手术切除组随访10例,中位生存期14.2月(16d~32.3月);非手术胆道支架内引流组随访4例,中位生存期3.8月(1.3~7.2月),两组中位生存期差异显著(t=2.802,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切除的姑息性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必要时,辅以“架桥式”肝管空肠内引流对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术前CT可切除性分组胰腺癌患者的肿瘤边缘阴性(R0)切除率,并评估可切除组胰腺癌患者切缘阳性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根据其胰周血管侵犯情况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制定的胰腺癌可切除标准,分为可切除组、潜在可切除组和不可切除组;以手术和病理结果为参照,评估并对比各组R0切除率。可切除组胰腺癌患者,对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手术胰腺癌患者术后切缘阴性R0 74例,切缘阳性R1~2 46例。术前CT可切除性分组评估包括可切除组81例,潜在可切除组25例,不可切除组14例;各组R0切除率分别为72.8%、52.0%、14.3%,可切除组R0切除率最高(P<0.001);各组间年龄、性别、部位、分化程度、CA19-9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81例可切除组胰腺癌患者中,术后切缘阴性59例,切缘阳性2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PV)及肠系膜上静脉(SMV)毗邻、肿瘤最大径是影响可切除胰腺癌切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PV及SMV毗邻、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治疗阴茎癌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2009年2月至2015年12月阴茎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23例,淋巴结转移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转移淋巴结固定,不少于2个,单个直径>4 cm。行顺铂及氟尿嘧啶联合化疗,并同步放疗。放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分析其局部控制率及生存期,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中位时间为6.1个月,并且95%的患者在术后16个月内复发。复发患者放化疗后局部肿瘤缓解率分别为65.2%(15/23)。治疗后患者局部疼痛较前明显缓解,7例治疗前局部破溃出血患者治疗后出血缓解。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3%、5.1%,中位生存期为6.3个月(95%CI:3.4~8.1)。放疗剂量和局部肿瘤缓解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治疗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同步放化疗是阴茎癌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治疗的有效手段,然而总生存率仍较低。下肢水肿是其主要并发症,术后N分期偏晚及组织分化差是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联合支架植入与单纯支架植入治疗中晚期及复发性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患者在食管支架植入后行光动力治疗,24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术后对临床症状、生存时间、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联合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8.9(3~22)月,半年生存率83.3%(15/18),1年生存率61.1%(11/18);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1例术后3周出现光过敏,并发症发生率为5.56%(1/18);未见大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单纯支架组平均随访时间6.8(3~12)月,半年生存率45.8%(11/24),1年生存率29.2%(7/24);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两组相比,半年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支架植入对中晚期及复发性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有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动脉栓塞联合局部消融治疗复发性、难治性胸壁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术后复发、治疗后进展的胸壁肿瘤患者,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DSA引导下动脉栓塞和CT引导下局部消融治疗,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并评价治疗疗效。结果 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为18.5个月。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DSA引导下动脉栓塞术,7例患者9个病灶首程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2例患者复发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4例患者5个病灶首程行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1例患者复发再次行微波消融治疗。根据mRECIST评价标准,6、12、18个月有效率(ORR)分别为72.7%(8/11)、45.5%(5/11)、18.2%(2/11),6、12、18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81.8%(9/11)、63.6%(7/11)、27.3%(3/11),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术后1、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42±1.25)分、(1.91±1.24)分,明显低于术前(6.78±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给予穿刺引流后,胸腔积液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10年3月58例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33例(56.9%),腹痛21例(36.2%),腹胀13例(22.4%);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39例;肿瘤完整切除41例,姑息性切除16例,剖腹探查肿瘤活检术1例。58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肿瘤完全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59个月,其l、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68.7%、35.8%;肿瘤姑息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35.3个月,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53.8%、9.2%。结论手术切除是腹膜后肿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积极的外科治疗、争取完整切除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对于复发患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术前和术后同步放化疗在接受D2根治术的Ⅲ-ⅣA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9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D2根治术R0切除的47例Ⅲ-ⅣA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 放疗剂量为45~50.4 Gy/ 1.8~2.0 Gy/ 25~28次/5~6周, 比较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A组, 25例)和术后同步放化疗(B组, 22例)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72个月)。A组1年OS显著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vs. 54.5%, χ2=5.68, P=0.017);3年OS和DFS分别为56%vs. 40.9%(P>0.05)和51.4%vs. 31.8%(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相当,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远处转移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 P=0.014)。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2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1986年1月-2006年12月共行直肠癌Miles手术218例.对其中术后局部复发35例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35例中男26例,平均年龄比首次手术组低5岁,DukesC期25例,组织学高度恶性19例,22例肿瘤距肛门3-6cm。复发再手术14例,5年生存率为27.2%(4/14),中位生存期25.4个月(5—144个月);单纯放化疗21例,中位生存期11.7个月(3—29个月),未手术者均在3年内死亡。结论术后局部复发与年龄、性别、病期、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及根治是否彻底密切相关。预防复发宜做好首次手术。对复发病例力争早发现,并予再次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白大应  刘杰 《西南军医》2011,13(1):21-23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诊疗方法,提高肾盂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肾盂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提示移行细胞癌19例,其中Gl级5例,G2级8例,G3级6例,低分化鳞癌2例;Ruben-stein分期:T1期8例,T2期7例,T3期4例,T4期2例。随防6月-7年,1年生存率80.9%,5年生存率61.9%,平均生存4.2年。结论 肾孟癌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放射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时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HRCT征象在鉴别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胸部HRCT征象在鉴别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具有完整胸部HRCT资料并经病理学证实的 12 1例周围型肺癌 (鳞癌 5 4例 ,腺癌 6 7例 ) ,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全面回顾分析 ,以进一步认识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的CT表现。结果  (1)周围型肺鳞癌的平均直径大于周围型肺腺癌 ,其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 .0 0 0 ) ;(2 )深分叶征、灶状坏死及病灶广基与胸膜相连征在周围型肺鳞癌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腺癌 (分别为P =0 .0 0 0 ,P =0 .0 0 0 ,P =0 .0 0 5 ) ;(3)胸膜凹陷征在周围型肺腺癌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鳞癌 (P =0 .0 0 6 ) ;(4 )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毛刺征、棘突征在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中的出现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别 (P值均 >0 .0 5 )。结论 HRCT观察肺癌征象更为细致可靠。深分叶征、灶状坏死及病灶广基与胸膜相连征三者两两组合或三者同时组合时对诊断周围型肺鳞癌的特异性高达 90 %~ 10 0 % ,在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联合序列检查在壶腹周围癌(VP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VPC患者的MRI资料(壶腹癌17例、胰头癌1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11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上腹部MRI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重点观察分析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动态强化特点、胰胆管形态学改变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4组VPC在大小、中心位置及信号均匀性方面总体存在差异性(P<0.05),其动态强化特点也存在差别;VPC最常出现“双管征”(26/53),胰头癌易出现“四管征”(8/15),胆总管下段癌易出现“三管征”(8/11);“鸟嘴征”多见于壶腹癌(10/17),“鼠尾征”多见于胰头癌(7/15),“截断征”多见于胆总管下段癌(10/11);胰头癌组主胰管直径最大、胆总管下段癌组最小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癌组和胆总管下段癌组的胆总管梗阻末端及主胰管梗阻末端到十二指肠主乳头的距离、胰胆管汇合角度均大于壶腹癌组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结论 MRI联合序列检查能较好显示不同组织学来源VPC的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胰头壶腹区肿瘤组织学类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张华伟  张志文  梁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0):1644-1647,1669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83个PTC和526个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超声表现,对2组结节的各项超声表现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别计算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边缘毛糙(敏感性65.3%、特异性91.4%、准确性82.3%)、形态不规则(敏感性61.8%、特异性93.3%、准确性82.3%)、结节纵横比≥1(敏感性65.7%、特异性95.4%、准确性85.0%)、结节内部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敏感性79.5%、特异性.93.0%、准确性88.3%)、结节内部含微钙化(敏感性69.3%、特异性97.5%、准确性87.6%)、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敏感性20.1%、特异性96.0%、准确性69.5%)以及结节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敏感性26.1%、特异性93.3%、准确性69.8%)在恶性组中的检出率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合并正常甲状腺者32例(17.9%),合并甲状腺腺瘤者12例(6.7%),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者58例(32.4%),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者77例(43.0%),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者最多.结论 边缘毛糙、形态不规则,结节纵横比≥1、结节内部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及结节内部含微钙化等指标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是诊断PTC的重要指标,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及结节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的敏感性、准确性低但特异性较高,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当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可疑结节时更应警惕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胃癌术后残胃复发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诊断胃癌术后残胃复发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胃癌根治术后1个月~10年采用水或微粒声学造影超声检查残胃的资料。结果:残胃和吻合口总体显示满意率85.3%(359/421)。其中远端胃次全切除后残胃的显示满意率93.4%(211/226),近端胃次全切除后残胃的显示满意率75.9%(148/195)。超声检出残胃复发癌56例,其中肿块型21例,胃壁局部增厚型16例,胃壁弥漫增厚型14例,溃疡型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3.6%(56/67),误诊7例(12.5%),漏诊4例(7.1%)。结论:残胃声学造影超声检查能够良好显示残胃和吻合口,有助于胃癌术后残胃复发的早期检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平片X线特征,达到及时诊断。方法:通过已确诊的43 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漏病例进行X线分析。结果:术侧新出现大量气胸、液气胸26例(60.5% ),吻合口部出现圆形、椭圆形密度增高影和气液平面9例(21% ),吻合口区附近纵隔增宽、积气5例(11.5% ),胸腔胃“月晕征”3 例(7% )。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漏有明确的平片X线特征,据此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癌术前介入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6例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癌的患者进行术前肝脏及直肠局部介入化疗,其中6例对肝脏转移灶进行栓塞。术后3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局部化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手术安全进行,有5例进行了根治性治疗,切除直肠及肝脏转移灶,14例原发灶完整切除。手术中出血减少,肿瘤易于剥离。结论:术前进行介入治疗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扩散。在综合治疗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癌术前介入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 16例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癌的患者进行术前肝脏及直肠局部介入化疗 ,其中 6例对肝脏转移灶进行栓塞。术后 3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进行局部化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手术安全进行 ,有 5例进行了根治性治疗 ,切除直肠及肝脏转移灶 ,14例原发灶完整切除。手术中出血减少 ,肿瘤易于剥离。结论 术前进行介入治疗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可减少术中出血 ,提高手术切除率 ,减少术中扩散。在综合治疗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经病理确诊的527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BC)(1972~1987)中,PBC伴其它部位多原发癌(MPC)25例(4.7%)。其中双原发肺癌(DPBC)、12例(2.3%),PBC伴消化道癌6例(1.14%)。25例中共有原发癌灶52个,其中2例为3原发癌;同期组6例(其中DPBC 4例),后期组19例(其中14例间隔3年以上,内2例分别间隔14年及25年)。组织类型相同者8例,不同者4例。 25例MPC特点如下:1.55岁以上20例(80%);2.24例(96%)第2原发癌为1980年后发现;3.第2原发癌为肺癌者23例(92%);4.双原发肺癌12例(48%)。上述特点说明80年代老年人中MPC,尤其是肺癌发病率增高。 本文着重对第2原发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