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患共同参与康复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患共同参与康复护理模式;分别于病人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58.17分±15.95分,对照组为38.67分±7.0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患共同参与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脊髓损伤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SCI)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105例SCI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入院和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院和入院时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SCI积分,对影响患者出院时ADL能力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出院时,SCI患者ASIA运动评分、ASIA针刺觉评分、ASIA轻触觉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改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CI分级、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入院时ASIA针刺觉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院时MBI评分密切相关,康复介入时间、康复疗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入院MBI差值密切相关。 结论通过康复训练,各年龄阶段、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SCI患者的ADL能力都可得到改善。入院时运动能力较好、康复疗程足够长、康复介入时间早的患者改善幅度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早期康复的意义。方法:选择108例脊髓损伤患者于早期和中晚期接受康复治疗进行回顾性对照比较。3个月内就诊为早期,定为观察组68例;3个月后就诊为中、晚期,定为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系统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B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MBI(观察组80.21±3.12;对照组:49.72±3.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76.5%达到生活基本自理;而对照组仅有20%达到生活基本自理。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脊髓损伤(SCI)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5例SCI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入院和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院和入院时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SCI积分,对影响患者出院时ADL能力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出院时,SCI患者ASIA运动评分、ASIA针刺觉评分、ASIA轻触觉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改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CI分级、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入院时ASIA针刺觉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院时MBI评分密切相关,康复介入时间、康复疗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入院MBI差值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康复训练,各年龄阶段、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SCI患者的ADL能力都可得到改善.入院时运动能力较好、康复疗程足够长、康复介入时间早的患者改善幅度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脊髓损伤(SCI)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5例SCI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入院和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院和入院时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SCI积分,对影响患者出院时ADL能力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出院时,SCI患者ASIA运动评分、ASIA针刺觉评分、ASIA轻触觉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改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CI分级、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入院时ASIA针刺觉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院时MBI评分密切相关,康复介入时间、康复疗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入院MBI差值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康复训练,各年龄阶段、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SCI患者的ADL能力都可得到改善.入院时运动能力较好、康复疗程足够长、康复介入时间早的患者改善幅度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早期康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对50例SCI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ADL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2个月康复治疗,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测评(FIM)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ADL提高。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SCI患者的ADI。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装配不同下肢矫形器在脊髓损伤中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2/2004-12在十堰市中医院假肢矫形康复中心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17例.在装配下肢矫形器前进行康复强化训练与治疗,包括肌力、心肺功能、转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根据损伤平面,损伤程度类型及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状况不同,装配不同下肢矫形器.装配后进行站立及行走能力强化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治疗.患者训练2次/d,50~60 min/次,训练4~8周,训练前后用改良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测评.结果:17例脊髓损伤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装配下肢矫形器后改良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分均高于装配前[(84.852&;#177;16.124),(61.122&;#177;21.615)分;(109.316&;#177;16.156),(87.982&;#177;17.148)分,P<0.01],装配矫形器后改良Barthel指数中的床椅转移和平地行走能力评分均高于装配前[(15.457&;#177;1.59),(8.857&;#177;3.126)分;(14.832&;#177;2.427),(6.121&;#177;3.052)分,P<0.05~0.01].装配矫形器后功能独立性评定中的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能力评分均高于装配前[(6.958&;#177;0.237),(3.829&;#177;1.452)分;(6.214&;#177;0.566),(2.482&;#177;1.014)分;(4.161&;#177;1.674),(1.263&;#177;0.561)分,P<0.05~0.01].②17例中4例达到治疗性步态(借助双腋拐可以在室内行走),6例达到了家庭功能性步态(在室内独立行走,一次连续行走距离为400~800m),7例达到了社区性步态(一次连续性行走>900m,可以上下楼梯2层以上). 结论: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装配不同下肢矫形器结合站立及行走能力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胸腰段脊髓肿瘤病人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胸腰段脊髓肿瘤术后病人88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43例)和常规护理组(45例);ADL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分别于两组护理前、后3个月进行.[结果]护理后3个月两组病人的FIM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FIM评分提高20.08分, 而实验组则提高27.83分,两组FIM评分提高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24.35 d±6.36 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9.33 d±6.43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胸腰段脊髓肿瘤病人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能有效地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降纤酶治疗脊髓损伤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脊髓损伤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两组病人均给予椎管减压内固定加植骨术重建脊柱稳定,术后1周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于术后第1天即开始实施早期功能锻炼系列措施;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时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干预前后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试验组病人MBI评分和改善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脊髓损伤病人术后功能的恢复,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及时正确的早期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独立性评估量表III(SCIM-III)在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选取94例脊髓损伤患者。收集其背景资料并分别进行SCIM-III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年龄、性别、病程、SCIM-III、MBI等定性及定量变量分别采用描述性分析。对SCIM-III及MBI总得分及各亚项目的相关性分析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SCIM-III与MBI总得分呈高度相关(r=0.97,P<0.01);SCIM-III各亚项目与MBI对应的各亚项目均为高度相关,进食(r=0.93,P<0.01)、洗浴(r=0.90,P<0.01)、梳洗(r=0.95,P<0.01)、穿衣(r=0.92,P<0.01)、入厕(r=0.93,P<0.01)、转移(r=0.95,P<0.01)、步行(r=0.94,P<0.01)、上下楼梯(r=0.94,P<0.01)。结论:SCIM-III适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SCIM-III与MBI在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中临床效度高度相关;SCIM-III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中更有针对性及更全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装配不同下肢矫形器在脊髓损伤中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2/2004-12在十堰市中医院假肢矫形康复中心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17例。在装配下肢矫形器前进行康复强化训练与治疗,包括肌力、心肺功能、转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根据损伤平面,损伤程度类型及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状况不同,装配不同下肢矫形器。装配后进行站立及行走能力强化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治疗。患者训练2次/d,50~60min/次,训练4~8周,训练前后用改良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测评。结果:17例脊髓损伤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装配下肢矫形器后改良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分均高于装配前[(84.852±16.124),(61.122±21.615)分;(109.316±16.156),(87.982±17.148)分,P<0.01],装配矫形器后改良Barthel指数中的床椅转移和平地行走能力评分均高于装配前[(15.457±1.59),(8.857±3.126)分;(14.832±2.427),(6.121±3.052)分,P<0.05~0.01]。装配矫形器后功能独立性评定中的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能力评分均高于装配前[(6.958±0.237),(3.829±1.452)分;(6.214±0.566),(2.482±1.014)分;(4.161±1.674),(1.263±0.561)分,P<0.05~0.01]。②17例中4例达到治疗性步态(借助双腋拐可以在室内行走),6例达到了家庭功能性步态(在室内独立行走,一次连续行走距离为400~800m),7例达到了社区性步态(一次连续性行走>900m,可以上下楼梯2层以上)。结论: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装配不同下肢矫形器结合站立及行走能力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估,观察不同程度胸腰段脊髓损伤(SCI)的康复效果,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19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程度的分级(ASIA)对患者进行分类.所有患者都进行为期1个月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支具和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ADL评定及SEPs检查.结果:A、B、C、D级脊髓损伤患者ADL评分和SEPs相关指标,康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病程康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ADL评分和SEPs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结论:SEPs和ADL是两种不同而又互补的评估方法,两者结合,能够准确评估康复效果,对不同类型脊髓损伤的康复价值不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上肢和肩周肌肉力量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转移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肩周肌肉力量训练。2组患者均从第四周开始进行为期2周的转移训练,教习患者在两张可设置不等高度的治疗床之间进行转移,在最后1周进行2次轮椅与马桶或轮椅与床面之间的转移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主动转移高度差、肩前屈肌力训练负荷等指标对2组患者则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6周后,2组患者左、右侧肩前屈训练负荷、主动垂直转移高度差和MBI得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左、右侧肩前屈训练负荷、主动垂直转移高度差和MBI得分分别为(14.49±3.39)kg、(15.17±3.78)kg、(8.64±4.19)cm和(76.46±10.97)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上肢和肩周肌力训练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平面间的转移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联合针刺疗法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联合针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脊髓独立功能评分、脊髓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能力、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居环境改造对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5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其中31例进行了家居环境改造(观察组),34例未进行家居环境改造(对照组)。两组出院后均按常规定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B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 QOL-BRIEF)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QOL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家居环境改造,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残存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器(AFO)对下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29例L3节段以下(含L3)脊髓损伤患者,经系统康复训练后,再根据患者功能情况分别装配静态或动态AFO,训练前后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独立性评测(FIM)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测定行走距离。结果配戴矫形器后,患者的ADL明显提高,尤其是行走能力,较配戴前提高(P<0.05);29例患者有26例可达社区功能性步行,3例达家庭功能性步行。结论根据功能情况选用不同的AFO,可帮助下腰段脊髓损伤患者重建步行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对C6~T6节段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20例SCI患者(按ASIA标准损伤程度均为A-B型,损伤节段C6~T6)在装配步行矫形器前进行强化康复治疗(包括肌力、心肺功能、转移、ADL、膀胱功能等),矫形器装配后配合步态步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进行评定,并测定行走距离(包括6 min步行评测和10 m步行时间评测).结果 装配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后,患者的ADL能力提高( P<0.05),10 m步行时间(99.21±75.24)s,6 min步行距离(41.71±29.38)m,其中6例达到室内治疗性步行,14例达到室内实用性步行.结论 往复式步行矫形器配合系统康复治疗对改善C6~T6节段SCI患者步行及ADL能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倪荣福  方倩  戢彬  杨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0-121,12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教育介入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教育组和对照组,康复教育组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前进行科学的康复教育,而对照组只做康复训练。用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各评定1次。结果出院时康复教育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和FIM评分分别是81.16±10.56、99.86±11.23和68.42±11.55、89.95±10.64,两组患者的功能均有提高,但康复教育组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教育介入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络导平仪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术后的疗效。方法:观察40例截瘫术后患经过经络导平仪治疗后生活自立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显效22例(55%),有效14例(35%),总有效率为90%。结论:经络导平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截瘫疗效显,是一种有效的物理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影响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可能对脊髓损伤患者临床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以入院康复治疗2个月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为预后指标,进行回顾性和多因素分析。入选病例为35例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结果:经康复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MBI从治疗前的15.17提高到58.71。治疗后的ADL能力与年龄、康复介入时机、治疗前ADL评分不相关;与ASIA损伤等级、神经平面呈正相关;与受压时间、并发症数呈负相关。结论: ASIA损伤等级、神经平面、受压时间、并发症数都是影响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ADL能力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