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不全的常见眼病之一,如果在学龄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患儿小,表达能力差且弱视眼无明显的器质性疾病,往往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特别是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弱视的概念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了患儿视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影响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有针对性的对患儿家属进行弱视概念的宣传教育及有效的干预,是改善患儿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弱视儿童家长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弱视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以弱视健康知识为内容,采用问卷形式对246例弱视患儿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86.17%弱视患儿的家长不知道散瞳注意事项,有61.48%患儿家长对弱视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41.06%的患儿家长不了解怎样正确配合和引导弱视患儿的康复治疗。82.81%弱视患儿的家长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论对弱视患儿的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是弱视患儿坚持治疗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崔娟 《工企医刊》2011,24(5):20-21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弱视患儿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近几年眼科门诊诊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0例(160眼),行弱视综合治疗(验光配镜、遮盖疗法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弱视治疗仪等),同时由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各方面的家庭训练指导、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结果 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基层医院中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2年11月期间诊治的弱视患儿167例,对患儿的疗效进行分类评价并对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67例弱视患儿中痊愈数为35(20.96%),基本痊愈数为55(32.93%),进步数为46(27.54%),无效率为31(18.56%)。不同程度的弱视眼的平均视力,治疗后平均视力均有了显著的提升(P0.05);以弱视患儿达到基本痊愈标准为阳性,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年龄、弱视程度,家长的文化程度,患者的依从性均是影响弱视患儿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基层医院中5~12岁弱视患儿治疗效果的保证需要家长及患儿对治疗的积极配合,并同时秉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在弱视程度较轻的情况下进行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视觉诱发电位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铭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808-4808
弱视是儿童时期的高发病,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正常发育。目前治疗弱视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是配镜加遮盖治疗及视觉刺激。传统弱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提高弱视治疗速度,缩短疗程可明显减轻患儿及家长的负担,视觉诱发电位的发展和应用为弱视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联合胞二磷胆碱对大龄弱视患儿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将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弱视治疗的大龄患儿30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儿家长选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n=100)和对照组A(n=100)、对照组B(n=100),分别给予左旋多巴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单纯左旋多巴治疗以及单纯胞二磷胆碱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弱视眼的视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A与对照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敏感度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A、对照组B敏感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左旋多巴联合胞二磷胆碱为大龄弱视患儿提供治疗服务可以有效的改善其视功能,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多媒体自律空间频率综合治疗与传统疗法治疗小儿弱视的疗效.方法 选择110例弱视患儿(试验组),应用多媒体自律空间频率治疗系统,根据弱视儿童的病理特点制订治疗方案,随着治疗效果的提高,随时更改治疗方案,再辅助配镜、遮盖疗法等其他方法综合治疗弱视.另选择30例弱视患儿(对照组),在治疗性配镜基础上采用传统弱视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随访1年,试验组110例(185眼)总治愈率92.43%(171/185),对照组30例(60眼)总治愈率56.67%(34/60),试验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同弱视程度的总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媒体自律空间频率综合治疗小儿弱视,见效快,趣味性强,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易被家长和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8.
弱视是危害少年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之一。由于条件限制,导致学龄前期的儿童不能及时做视力检查或检查不准确,家长很难发现孩子的单眼或双眼有弱视,因而错过了孩子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双眼视发育一般在6—8岁基本趋于完善,因此在幼儿时期家长应该为孩子进行准确的视力检查。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剥夺性弱视、遮盖性弱视。患儿被确诊为弱视后,应佩戴矫正镜,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弱视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弱视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家长要关心孩子的视力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存在的视力异常,及早治疗,以恢复患儿一双明亮清晰的眼睛。传统的弱视诊断标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引起的视力障碍,其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由于不同年龄儿童的视觉发育不同,新的弱视诊断标准对老的标准进行了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因素下患儿疗效及依从性的结果,探究综合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年龄依从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弱视儿童患者,均行眼部常规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验光后,并给予他们综合法治疗,观察不同年龄和不同家长因素下患儿的治疗效果,探究患儿的治疗效果与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结果 36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性好,其次是76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性好,其次是79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性好,109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性好,1012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性很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家长监督的天数越多,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越好,患儿的依从性越好,其疗效也越好,可见依从性与疗效是正相关的关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儿童弱视效果良好,其疗效与患儿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有很大关系,临床上要尽早治疗儿童弱视,尽可能提高患儿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弱视的家庭治疗中国医科大学副教授王振平我国儿童弱视的发病率很高,弱视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8-10岁视力发育期结束,弱视就会成为不治之症,造成终生视力低下。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弱视的治疗中,首先必须明确弱视不是不治之症,家长必须有信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筛查小学一年级学生弱视的有效方法,为开展小学生视力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对4 326名北京市西城区小学一年级学生筛查远视力.对视力不良者采用小瞳孔下电脑验光来筛查弱视.结果 北京市西城区小学一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11.07%;78人单眼或双眼怀疑为弱视;疑似为弱视和已诊断为弱视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3.84%,占视力不良学生的34.65%.疑似弱视学生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68.19%的已确诊为弱视的学生中断治疗,31.81%的已确诊为弱视的学生正在治疗.结论 远视力配合小瞳孔屈光检查值得在小学生弱视筛查中推广.应对弱视学生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促进家长对弱视治疗的配合,从而提高弱视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谢明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081-5082
[目的]评价视觉虚拟现实训练软件治疗弱视的效果及特点.[方法]用视觉虚拟现实训练软件对172例248眼3种类型的弱视进行治疗,对弱视的类型、弱视的程度、患者的年龄与疗效的关系及弱视治愈的时间进行观察. [结果]基本治愈率为68.1%,进步率23.8%,无效率8.1%.屈光不正性弱视、轻度弱视、~8岁组治愈率最高.[结论]视觉虚拟现实训练软件治疗弱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8岁患儿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疗期、疗效,为进一步完善眼保健工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前来就诊接受综合治疗的138例患儿进行相关问题和临床资料统计。结果138例患儿中32例占2319%是由患儿家长发觉的,106例占7681%是通过组织的体检被发现的。在诊治过程中存在着心气偏高的现象和相关知识的缺乏性,家庭职业状况的不同,就诊构成比存在不同。138例弱视类型前后排位分别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除2例先天性弱视外其余136例基本治愈。屈光程度与弱视程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疗程与就诊年龄段(小于9岁)。单眼弱视、双眼弱视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弱视综合治疗在缩短疗期、提高疗效的探讨过程中不失为现阶段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并对有关眼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关的对策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穴位针刺配合弱视治疗仪治疗儿童弱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针刺法配合弱视治疗仪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76眼),对照组40例(75眼)。对照组采用弱视治疗仪治疗,治疗组在弱视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穴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总疗效和针对不同弱视程度的疗效。结果:对于中重度弱视患儿穴位针刺法配合弱视治疗仪综合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优于单纯弱视治疗仪治疗的效果,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轻度弱视患儿,两者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穴位针刺法配合弱视治疗仪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弱视治疗仪。结论:穴位针刺法配合弱视治疗仪综合治疗儿童弱视,特别是中重度患儿,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弱视作为主要视觉障碍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约为4%。弱视是儿童很常见的一种眼病,据保守估计,我国弱视儿童已超1000万。虽然弱视也表现为视力低下,但弱视与近视、散光等情况不同,多数弱视患儿如果能及早发现并积极正规治疗,其视力完全可以恢复正常。但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家长对弱视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很大误区,使得孩子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从而造成孩子终身视力残障,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日后职业工种的选择,抱憾终生。  相似文献   

17.
弱视和近视都表现为视力低,孩子看东西不清楚,所以我们经常遇到有家长把弱视与近视搞混,导致很多弱视孩子最初被家长误当成"近视",从而治疗走了弯路. 其实,无论是病症表现、危害程度,还是治疗方法,弱视和近视之间都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多媒体自律空间频率综合治疗与传统疗法治疗小儿弱视的疗效。方法选择110例弱视患儿(试验组),应用多媒体自律空间频率治疗系统,根据弱视儿童的病理特点制订治疗方案,随着治疗效果的提高,随时更改治疗方案,再辅助配镜、遮盖疗法等其他方法综合治疗弱视。另选择30例弱视患儿(对照组),在治疗性配镜基础上采用传统弱视综合治疗方法。结果随访1年,试验组110例(185眼)总治愈率92.43%(171/185),对照组30例(60眼)总治愈率56.67%(34160),试验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同弱视程度的总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自律空间频率综合治疗小儿弱视,见效快,趣味性强,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易被家长和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前,儿童弱视的治疗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弱视治疗的效果,弱视儿童的家长感到压力很大,精力、时间、财力花费了不少,可就是效果不大。有的家长甚至失去了信心,放弃了治疗。其实,弱视虽然治疗较困难,所需疗程长,但只要能早期发现,及早进行正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下面谈一谈在儿童弱视治疗中普通存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4~11岁儿童弱视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预防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于幼儿园及低年级学校内普查筛选且同时接受弱视治疗的儿童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患儿治疗遵医行为评分为(6.34±1.56),遵医行为好的占53.33%,遵医行为差的占46.67%;影响弱视治疗遵医行为的因素有弱视治疗知识缺乏、男童、学校未参管理、家庭经济收入低(OR值分别为3.98,3.33,2.96,2.72).结论 应对家长实施健康宣教、加强男童管理、让学校教师参与治疗过程并根据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儿童弱视治疗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