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迈瑞血细胞分析仪及BD流式细胞仪, 对采集过程的参数、血常规指标及产品的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计数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共72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常规指标、采集循环量与采集物MNC和CD34+计数相关性以及各因素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的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采集物的MNC与采集循环量(r = 0.33, P<0.001)、动员后白细胞计数(r = 0.41, P<0.001)呈正相关, CD34+计数与动员后MNC计数(r = 0.38, P<0.001)和收集白膜量(r = 0.48, P<0.001)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动员后MNC计数[P<0.001, 95%CI 0.07(0.05 ~ 0.09)]、采集循环量[(P<0.001, 95%CI 0.00(0.00 ~ 0.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集异基因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相关因素对干细胞得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供者 2 1例 ,分析供者每次采集前后外周血WBC、有核细胞数 (NC)、单个核细胞比例 (MNC)等参数对干细胞采集得率的影响。选用不同剂量的G -CSF动员供者所采出CD3 4 + 细胞数量进行比较。结果  2 1例供者的外周血均值变化为WBC( 4 1± 7 7)× 10 9/L ,MNC( 12± 2 9) % ,此时采集到的有核细胞数为 ( 2 7± 0 8)× 10 8/L ,而且得率较高。通过相关多元统计分析2 1例供者后得出NC对采集的单个核细胞得率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 (r =0 87,P <0 0 0 0 1)。结论 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异基因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得率高 ,供者痛苦小 ,红细胞混杂率少、移植后成活率高。该方法目前仍是一种较为安全、快捷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健康人及处于完全缓解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CD+34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12例健康人和16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以G-CSF 150 μg/12 h,皮下注射,连用6 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4和T细胞亚群.结果 (1)应用G-CSF前,两者的外周血CD+34细胞分别为(0.39±0.27)%和(0.47±0.25)%,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72 h后,CD+34细胞分别达(1.29±0.64)%和(1.47±0.95)%,较前均有明显增加(P<0.01),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96 h后,CD+34细胞达高峰,分别为(1.41±0.73)%和(1.58±0.83)%,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应用G-CSF前差异显著(P<0.01).(2)无论是否应用G-CSF,恶性血液病患者的T细胞亚群比例均处于倒置状态,而健康人T细胞亚群则比例正常.随两者应用G-CSF后CD+34细胞逐渐增加,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结论健康人及处于完全缓解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应用G-CSF后,外周血CD+34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并于96 h后达到高峰,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清髓性化疗结合CD34+细胞分选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在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RSLE)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例,采用异环磷酰胺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百特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通过CD34+细胞分选仪分别得到了2.6×106/kg、2.1×106/kg CD34+细胞;预处理回输前6 d每日应用氟达拉滨50 mg/d(共5 d)+回输前3 d始每日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80 mg/(kg·d),共5 d.结果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异常免疫学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抗体全部阴转,肾功能、尿常规恢复正常.结论非清髓性化疗结合CD34+细胞分选的APBSCT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MNC)体外扩增及裸鼠体内重建造血情况,探讨IL-3在细胞因子组合中促进脐血扩增的作用.[方法]对同一份脐血采用两种细胞因子组合(TPO+FL+IL-6、TPO+FL+IL-6+IL-3)体外短期扩增9 d,采用流武细胞技术检测MNC及CD34+细胞数量变化.将扩增后MNC经尾静脉注入亚致死量照射的BABL/c裸鼠体内,观察裸鼠外周血象恢复情况,并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植入指标.[结果]含IL-3的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MNC及CD34+细胞的扩增效果(8.96±0.52倍)优于不含IL-3的细胞因子组合(6.28±0.16倍)(P<0.01),扩增后的MNC在裸鼠体内可以重建造血并且形成植入,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3加入细胞因子组合可促进MNC体外增殖,且在裸鼠体内形成植入,重建造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骨髓干细胞(CD34阳性细胞)动员入血及定向归巢于梗死心肌的影响。方法 实验用SD大鼠48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中药+G-CSF组、G-CSF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各组均于造模3 h后给于对应药物,1次/d,连续6 d给药。7 d后,检测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数,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心肌CD34阳性细胞校正吸光度(IOD)值、及Ki-67阳性细胞数。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药物组较模型组CD34阳性细胞校正光密度明显增高,中药+G-CSF组G-CSF组CD34阳性细胞校正光密度明显增高,中药+G-CSF组比西药组Ki-67阳性细胞数的表达高(P<0.05)。结论 活血化瘀法能促进骨髓干细胞细胞动员入血,并定向归巢于梗死心肌,并能影响心肌组织细胞的新生,是一种良好的骨髓干细胞动员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前采用MAG方案动员干细胞的疗效.方法对进行APBSCT的1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移植前动员均采用MAG方案,具体为阿糖胞苷(Ara-C)2g/m2每12h 1次,第1、2天;米托蒽醌(MTZ) 10 mg/m2,第2、3天.白细胞(WBC)计数<1.0×109/L时开始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150μg/d,WBC 计数<0.5×109/L时采用rhG-CSF 300μg/d,WBC计数开始回升时,每日检测血常规和观察外周血涂片,当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时给予rhG-CSF 300μg,每12h 1次,使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连续2d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并冻存备用.结果12例患者经MAG方案动员后,并发症主要为轻度感染.经两次采集,共采集到单个核细胞(MNC)(5.24±0.81)×108/kg,CD34+细胞(8.16±2.25)× 106/kg,均达到采集要求.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MAG方案进行干细胞动员、采集,结果稳定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殷国美  沈卓岚  徐健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492-1493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2007~2008年,浙江省血液中心74例自体PBSC供者,应用COBE Spectra与CS-3000PLUS血液成分分离机105次采集自体PBSC,评价产品得率与采集速度、采集前WBC/MN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成品中CD34^+平均得率与采集速度之间无相关(R=0.137,P〉0.05);与采集前WBC(R=0.594,P〈0.05)和MNC(R=0.704,P〈0.05)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为避免枸橼酸盐输入过快引起的中毒反应、预防低钙血症、获得高浓度产品,建议最佳采集速度是40~50ml/min,最好将采集前白细胞浓度控制在40×10^9/L以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分离纯化、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鉴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扩增MSCs,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44、CD105. [结果]培养48 h后即可见呈集落生长的细胞,72 h后可见少量贴壁MSCs细胞,7 d后贴壁细胞明显增多,梭形栅栏样分布,融合度达70%以上.第3代原代培养细胞表面标志CD44+、CD105+在95%左右,CD34的表达率甚低.[结论]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骨髓MSC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首次干细胞捐献者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捐献干细胞的供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首次捐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供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供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供者的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供者干预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9个测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供者干预后的心理适应量表4个测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供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供者的干细胞采集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单个核细胞数目、CD34+细胞数目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首次捐献干细胞的供者心理障碍,改善供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供者的心理适应性,有效预防干细胞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干细胞采集质量,有利于保障干细胞的顺利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