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调查临床助产工作岗位现状,分析我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岗位需求、岗位任务、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探索与构建以岗位为靶向的助产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助产教育特色,实现助产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岗位需求的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目前助产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及人才培养存在的相关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目前,中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结论对我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如下改革:提高生源质量,尝试"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结构,"工学结合"开发校本教材;构建"院校合作"机制,凸显我校助产专业特色;加强医学人文渗透,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为进一步实现"订单式"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护士核心能力出发,构建以核心能力为本位的助产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助产专业实训课程进行设计,从而将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韦振飞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130-131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中心环节,从教学内容、方法、保障与评价诸因素入手,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通过实施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努力提高我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专家对我校助产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以及实习生对助产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的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助产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我院2016级助产专业实习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我院助产专业毕业生各项能力给予高度评价,学生对学校教学整体满意。结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助产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总和,从其构成要素来看,可划分为目标、制度和过程三个维度。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两方面,结合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办学实践,对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基础性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我校依托省财政资金投入、学校各专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建设创新型助产专业实训基地。其核心是建设一个集教学、培训、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助产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此我校助产专业全面展开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建设,本文首先分别从国家层面和地域层面分析了该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建设现状;然后,以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医学院校为例,介绍安徽医科大学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相关筹建工作;最后,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安徽医科大学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面的探索工作。文章重点阐述了涵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突出体现医、工、管学科交叉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课内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包含基础实践层次——认知实践层次——综合实践层次——创新实践层次,各层次逐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希望能为新医科背景下的医疗大数据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专业建设与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建设的有效对接,从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工作能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四方面,探讨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建设过程。确立了面向生物医药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着重分析核心岗位工作群的素质能力要求,探讨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院校合作”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助产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教学效果和实习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校2014级、2015级参加院校合作教学的47名助产专业学生为试验组,未参加院校合作教学的51名助产专业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1.5+1.5”的基于“院校合作”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照组实施“2+1”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专业认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及临床实习表现。结果试验组专业认同的总得分及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三个维度得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实习表现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院校合作”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提高其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核心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端正职业态度,提升职业情感,改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助产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对2006、2007级高职助产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及经济发展需要,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在器官系统改革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构建符合我国护理专业质量认证标准的护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采用文献查阅法、走访调查法、专家咨询法与座谈法等方法,在器官系统改革背景下,以我校2017年护理专业认证为导向,构建护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果构建包括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结论基于器官系统改革的护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符合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依托1+X证书制度和岗课赛证融通,以助产岗位群为基础进行校企合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式课程体系、课证融通课程标准和专业教材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赛教融合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提升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医学检验实验室是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实践的重要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检验人才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特色检验专业建设,提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9A"人才培养新模式。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实验室的跟进建设与探索成为我校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医学检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新时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为建设和管理好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更好培养医学检验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云  齐永长 《安徽医学》2017,38(5):655-657
特色专业建设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从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总结了在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经验,为兄弟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西北医学教育》2017,(6):854-857
为满足社会对"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培养研究型本科人才为出发点,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内涵建设、教研与教改、实验实践教学、科研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药物制剂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的探索,供同类院校专业建设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卫生信息管理人才需求的增加,我校就卫生信息(病案)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强调实践,院校合作培养模式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实习就业后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本文结合本专业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调研医学院校康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与模式进行探索。分析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师资体系、强化实践体系、塑造文化体系等建设策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孵化方案,优化康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应成为口腔人才培养的核心。现结合本专业特点,从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化实践教学考试改革、加强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旨在突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口腔专业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职高专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其根源是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没有突出职业特色,学生也并没有因此而获得职业技能,导致职业教育处于"不职业"的尴尬境地。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药学职业能力素质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我校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已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基于"职业化"策略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