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性因素对3个脂代谢相关基因突变小鼠血脂代谢及动脉内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分析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的3基因突变(ApoE-/-/LDLR-/-/Leprdb/db)小鼠血脂、血糖水平和主动脉内膜病变的特点。结果: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的3基因突变小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该饮食喂养2周和5周龄小鼠血浆TC、TG的浓度分别达(106.75±3.40) mmol/L和(9.12±1.35) mmol/L,高出普通饮食组4.33和2.36倍。主动脉内膜出现灶状内皮肿胀、脱落、单核/淋巴细胞黏附以及泡沫细胞形成。随喂养周数的增加出现内弹力板排列不整、部分断裂、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内脂质沉积,并发生内膜增生型病变增多、范围扩大。血脂紊乱的加重与动脉内膜的损伤呈正相关。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小鼠的血脂紊乱和动脉内膜损伤均较普通饮食组严重,并伴有明显的肝细胞脂肪病变。结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促进了3基因突变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及主动脉内膜损伤的发生,提前并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肝脏PPARα基因表达及机体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方法:7-8周龄健康C57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以相应配方饲料。 结果:与胆固醇膳食(Chol)相比,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Chol+PUFA)可增加(P<0.01)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增加的部分主要集中在HDL-C,降低肝脏胆固醇含量(P<0.01);胆固醇+单不饱和脂肪酸膳食(Chol+MUFA)小鼠血清TC不变,肝脏胆固醇含量降低(P<0.01);胆固醇+饱和脂肪酸(Chol+SFA)膳食可明显增加(P<0.01)小鼠血清TC,增加的部分主要集中在LDL-C,增加肝脏胆固醇含量(P<0.01);此外,Chol+PUFA 膳食组小鼠肝脏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Chol组(P<0.01),Chol+MUFA和Chol+SFA膳食组小鼠肝脏PPARα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Chol组(P<0.01)。 结论:在胆固醇基础上添加PUFA可诱导PPARα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添加MUFA、SFA则抑制PPARα mRNA的表达;PPARα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进一步影响机体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3.
脂代谢相关三基因突变小鼠肝组织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3个脂代谢相关基因联合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肝脏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与血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BiostarM-40S型小鼠cDNA表达谱芯片检测不同基因型小鼠肝脏基因表达的差异,并观察不同年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浓度以及主动脉内膜形态变化。结果在被测的4000条基因中,与野生型小鼠比较,5周龄三基因突变小鼠肝脏基因表达上调92条,下调105条,脂代谢相关基因中与胆固醇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与甘油三脂代谢相关的肝脂肪酶基因表达水平上调。糖代谢、细胞骨架蛋白和免疫等相关的基因表达也有明显差异。5周龄的三基因突变小鼠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伴有主动脉内膜损伤,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结论三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与脂类、糖类以及免疫等相关的多种基因表达改变,可能共同参与了血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诱发db/db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探索甜菜碱对遗传性小鼠脂肪肝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50只7月龄db/db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阳性药物组。所有小鼠均饲以高脂饲料, 以诱发NAFLD 模型。 小鼠分别以200 mg/kg(低剂量组)、400 mg/kg(中剂量组)和800 mg/kg(高剂量组)甜菜碱溶液灌胃,连续6周。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并行葡萄糖耐量测定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甜菜碱可显著降低血清ALT、TC和LDL的水平(P<0.05或P<0.01)。组织学结果表明甜菜碱可显著减少小鼠肝细胞的脂肪样变性。结论: 甜菜碱可以显著改善老龄db/db小鼠的脂类代谢紊乱和肝功能,明显降低脂肪在肝细胞中的积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母体孕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子代成年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影响。方法ApoE^-/-孕鼠分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G组)和普通饮食组(P组),G组雄性子代成年鼠分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G—G)和普通饮食组(G—P),P组子代雄性成年鼠继续喂养普通饲料(P—P),60d后检测子代成年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形成情况。结果G—G组和G—P组的TC、TG、LDL和HDL浓度较P—P组明显升高,且与P—P组相比Tc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G、LDL和HDL浓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P—P组无AS斑块形成,G—G组与G.P组均有AS斑块形成,前者斑块形成率及斑块面积与血管管腔面积之比(PA/LA)都高于后者,两组PA/LA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母体孕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子代成年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断剂(CCB)非洛地平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ApoE KO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非洛地平组(n=15),分别予蒸馏水或非洛地平 5 mg·kg-1·d-1灌胃12周。无创血压系统测小鼠血压;内眦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冰冻切片光镜下定位主动脉根部,油红O染色评估斑块大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主动脉中炎症因子表达。结果:高胆固醇饮食组小鼠血脂明显升高(P<0.01),且斑块面积明显高于普食组(P<0.01);非洛地平可以明显减小斑块面积(P<0.01),同时还可以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CP-1)和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的表达。结论:钙通道阻断剂非洛地平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表达,从而达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贵州小香猪,探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小香猪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贵州小香猪,每2个月末称体重并从禁食过夜的小香猪眶静脉窦采集血样,检测血脂浓度。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均用酶法测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CD3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结果:喂养2个月后,实验组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甘油三酯水平从第4个月末开始升高, 在第7个月末明显增加;肝组织、胸主动脉和肾脏组织CD36表达上调,同时观察到高脂高胆固醇小型猪胸主动脉PPARγ的表达上调。 结论:提示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可引起贵州小型猪的脂质代谢紊乱,并导致肝组织、胸主动脉和肾脏组织的CD36表达上调以及胸主动脉PPARγ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8.
NGF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 方法 引进日本C5 7BL ksj db m表型正常隐性基因小鼠 ,近亲交配 ,其纯合子后代 ,即为db 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 )糖尿病小鼠。取 3、4、6、8、10月龄db 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 m正常小鼠颌下腺。HE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行图像分析 ,统计NGF阳性表达的细胞数。 结果 随着糖尿病发展 ,颌下腺组织萎缩 ,细胞缩小 ,形态不规则 ,排列不整齐。不同月龄糖尿病小鼠NGF阳性细胞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 (P <0 0 1) ,且逐渐减少 ,呈下降趋势。 结论 NGF阳性细胞数的减少说明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合成和分泌NGF功能降低 ,而NGF缺乏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谷胱甘肽对酵母多糖诱导的小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影响。腹腔注射(ip)谷胱甘肽(20mg/kg),然后ip酵母多糖(0.5g/kg)。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mRNA水平,放射免疫地检测TNF-α蛋白水平及DTNB显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发现损伤组肝组织TNF-αmRNA,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组肝组织TNF-αmRNA,蛋白水平都低于损伤组。谷胱甘肽组肝组织谷胱甘须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其他各组(P<0.05)。谷胱甘肽抑制了由酵母多糖诱导的小鼠肝组织TNF-αmRNA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大量证据显示,胰岛的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是db/db小鼠发生2型糖尿病(DM2)的两个主要因素。甜菊糖甙是一种从菊科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对于糖尿病病人有许多益处。本实验试图观察甜菊糖甙是否能够改善db/db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糖代谢。方法:给予db/db小鼠甜菊糖甙或者空白溶剂处理2个月。在处理结束时观察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耐量,同时分离胰岛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试验,并行胰腺组织免疫荧光观察胰岛内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甜菊糖甙干预2个月不影响db/db小鼠体重,但显著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试验结果提示,甜菊糖甙可显著提高db/db小鼠胰岛在体外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此外,免疫荧光提示,甜菊糖甙能显著减轻db/db小鼠胰岛内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和改善胰岛炎症反应。结论:甜菊糖甙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炎症反应来改善db/db小鼠的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低压缺氧延迟预适应小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 方法: 将近交系Babl/c小鼠放入减压舱,模拟海拔 7 000 m高度减压2.5 h/d,连续3 d。第3次减压毕36 h后,提取海马总RNA,SMART PCR合成cDNA,经抑制消减杂交,建立消减cDNA文库。随机挑取文库单克隆,用反向Northern杂交,分别对来自于正、反向文库的452个和74个克隆进行了筛选。 结果: 用消减探针筛选时,217个基因片段的杂交信号在延迟预适应海马增加2倍以上,85个基因片段的杂交信号则降低66%以下。用未消减探针筛选时,135个基因片段的杂交信号在延迟预适应海马增加2倍以上,44个基因片段的杂交信号则降低66%以下。对部分基因片段测序显示,小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1、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1和6、小鼠DSS1和克隆号为IMAGE:3582855的基因在延迟预适应海马表达增加。克隆号为IMAGE: 3593193的基因、与成年雄性小鼠嗅脑的一个cDNA高度相似的基因及与小鼠bladder RCB-0544 MBT-2 cDNA高度相似的基因在延迟预适应海马表达降低。 结论: 小鼠海马低压缺氧延迟预适应多种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它们可能是产生低压缺氧延迟预适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cDNA芯片观察lovastatin作用前后HepG2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 方法: 20 μmol/L的lovastatin作用于HepG2细胞18 h,各提取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总RNA,用cDNA直接标记法制备探针,进行杂交,杂交信号经扫描后,用软件分析基因表达情况。应用RT-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 结果: Lovastatin作用后表达上调的基因有30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1个,涉及信号转导、肿瘤免疫、细胞周期等方面,RT-PCR结果符合基因芯片结果。 结论: 用基因芯片筛选出的lovastatin作用后的肝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研究他汀类药物的抗肿瘤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新的肝癌相关基因并对其作用进行研究,探讨肝癌的发生机制,从而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应用限制性酶切片段差异显示技术对比研究手术切除的新鲜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及其周围相对正常的肝组织,通过放射自显影显示结果并筛选差异条带。对差异表达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和GenBank同源性比对,进一步分析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 结果:筛选出18条表达有差异的条带,其中肝癌组织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6条,肝癌组织低表达或缺失,正常组织高表达的基因有2条。二次PCR扩增出3条差异条带,进行克隆、鉴定和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其中1条基因与已知基因无明显同源性,可能为新的基因;1条基因序列与编码人类核糖体蛋白基因的cDNA同源性较高(86%);另有1条基因序列与编码P选择蛋白的基因高度同源(98%)。 结论:共克隆鉴定了3条肝癌相关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功能,为进一步探讨肝癌的发生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脂代谢相关双基因突变(apoE-/-/LDLR-/-)小鼠肝脏蛋白质表达特点,研究差异表达蛋白与基因突变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应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对5周龄双基因突变和野生型小鼠肝组织差异蛋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双基因突变和野生型小鼠肝脏中分别检测到(928±15)和(1 017±50)个蛋白点(n=3),两者之间的平均匹配率分别为78.7%和83.2%。双基因突变小鼠有108个蛋白点未能与野生型小鼠匹配,相差5倍以上的上调点和下调点分别为10个和45个,取其中6个点做质谱分析,鉴定为endoplasmin precursor,acidic leucin-rich nuclear phosphoprotein 32 family member A,serotransferrin precursor,stress-70 protein precursor,fibronectin precursor,complement C3 precursor,fibrinogen gamma polypeptide 7种蛋白质。 结论: 双基因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肝脏蛋白表达谱有明显差异,推测这些蛋白在脂代谢相关双基因突变引发的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非病毒载体介导Mn-SOD基因在小鼠肝脏的转染效率。方法:构建Mn-SOD真核表达质粒gWiz/Mn-SOD,通过肠系膜上静脉分支注射阳离子脂质体/质粒混合物,采用RT-PCR、Westernblot、SOD活力测定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小鼠肝脏Mn-SOD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经肠系膜上静脉分支注射质粒/脂质体混合物几乎不对肝脏造成损伤,注射后8h即可检测到小鼠肝脏有明显的外源性Mn-SODmRNA和蛋白表达;转染前及转染后72h肝细胞线粒体SOD活性分别是(29±17)U/g和(272±56)U/g(P<0.01);免疫组化显示小鼠肝细胞转染率达70%。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介导非病毒载体gWiz/Mn-SOD在小鼠肝脏高效安全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组织PTEN的动态表达。方法: 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HE及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肝脏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的PTEN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建立,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造模不同时间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而导致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大鼠肝组织中PTEN广泛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浆,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PTEN阳性表达细胞逐渐减少(P<0.01);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造模1周、2周、3周及4周不同时间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PTEN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并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逐渐降低(P<0.01)。结论: 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PTEN蛋白及mRNA表达均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逐渐降低,其下降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在脓毒症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术(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检测肝脏和脾脏组织的SOCS3 mRNA及蛋门表达,采用RT-PCR检测组织中SOCS3 mRNA的相对含量,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组织中SOCS3相对蛋白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指标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脓毒症手术后SOCS3在肝脏内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CS3在脾脏内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在术后2 h迅速升高.至12 h达峰值.在肝脏和脾脏中SOCS3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正相关(r=0.353、0.731,P均<0.05).结论 CLP导致的脓毒症可以诱导SOCS3在小鼠肝脏和脾脏中表达增多,提示SOCS3在脓毒症后的免疫变化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