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胃粘膜感染及其对消化性溃疡(PU)愈合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2例PU病人胃粘膜组织的HBVDNA检出17例(27.41%),HP检出35例(56。45%)。HBV感染组PU治愈率47.06%(8/17),无HBV感染组PU治愈率82.22%(37/45),两组疗效比较(X^2检验)P〈0.05。结论:HBV可侵犯胃粘膜,对PU的愈合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胃粘膜微循环灌注与消化性溃疡(PU)的发生与愈合密切相关,而胃粘膜血流(GMBF)直接反映胃粘膜的微循环状态,是胃粘膜最重要的防御因子。近二十年来,国外先后建立了一些GMBF测定方法,如氨基比林清除法、放射性微球法、~(133)氙廓  相似文献   

3.
作者选择2005年7月-2006年4月间乙肝病毒感染并作胃镜检查患者102例与其余25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它的关系和可能病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本文对溃疡愈合质量的概念、如何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和溃疡复发的预防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1~2]。发病因素常常与遗传、HP感染、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诊断消  相似文献   

6.
曹萍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9):674-674
研究已证实幽门螺杆菌 (HP)是消化性溃疡 (PU )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近年来报告 HP感染可引起血清胃泌素 (Gas)水平的增高 [1 ,2 ] 。本研究旨在对 HP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与血清胃泌素释放的关系 ,以及根除 HP治疗对血清胃泌素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 6 3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其中男 5 6例 ,女 7例 ;年龄 2 1~ 6 4岁 ,平均 39岁 ;胃溃疡 (GU) 18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 4 5例。治疗前 1月内使用过抗生素、铋剂 ,质子泵抑制剂者均不列入本研究。1.2 标本采集 全部病例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但是其确切的致病机理目前尚未明了。然而HP感染导致部分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在其致病中起一定作用。本文检测了HP感染者血清及胃粘膜内胃沙素(GAS)含量,以探讨HP感染在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中的致病作用。1材料与方法1.1患者与分组:(1)对照组:对例,为HP阴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5(18~63)岁。(2)HP阳性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35.6(16~72)岁,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大众对胃镜检查的普遍接受,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为及早规律、有效地予以治疗创造了条件,大大减少了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及手术率。但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严重干扰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笔选择1994年12月~2003年12月本院胃镜检查中发现的消化性溃疡72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不良生活方式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以明确消化性溃疡在药物合理治疗的同时,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溃疡愈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探索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和前景。方法:将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奥美拉唑20mg/d口服,连用4周,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剂溃疡愈散。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溃疡的愈合质量。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88.57%,且S2期获得率、溃疡直径缩小率分别为51.43%、66.30%,而对照组为73.33%、36.67%、60.1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明显提高,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是胃癌和胃淋巴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Hp感染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成年人群的感染率>50%,WHO已将Hp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Hp的发现极大推动了胃肠病学的研究,Hp对很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对于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应采用根除疗法,抗生素、制酸和保护黏膜的药和联合应用,能取得良好疗效。口服疫苗正在研制中,疫苗用于预防和治疗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770-77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以期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三联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次,2次/d,阿莫西林0.5g/次,3次/d,甲硝唑0.4g/次,3次/d。中药组在三联组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方,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3.6%,三联组总有效率88.4%,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三联组(P<0.05);中药组Hp清除率是85.9%,三联组Hp清除率是70.5%,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应用自拟中药方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Hp清除率。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的常见病 ,而消化性溃疡及急性胃粘膜病变伴出血是其主要原因 ,控制胃酸分泌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用国产泮立苏注射剂治疗30例此类病人 ,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1.1入选标准 :(1)年龄18~65岁 ,男女均可。(2)就诊的近2d内有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出现柏油样便和/或呕血 ,并经急诊胃镜检查证实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或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1.1.2排除标准 :(1)合并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贲门粘膜撕裂出血等其他非溃…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阳性的胃溃疡病人在溃疡愈合前后胃上皮细胞凋亡及HP检测的情况。方法采用检测DNA裂解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在原位标记凋亡的胃上皮细胞。结果溃疡愈合后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下降,与愈合前相比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愈合后HP全部阴转,HP的检出密度与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之间呈正相关性(r=0.80P<0.05)。结论HP在体内能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导致溃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991-99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并Hp感染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7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是否合并Hp感染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Hp感染发病状况与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溃疡类型患者中Hp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年龄、吸烟、喝酒、个人卫生、暴饮暴食、喜辛辣食物、喜喝酸奶、既往史、家族史均为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危险因素(P0.05)。年龄、喜辛辣食物、吸烟、喝酒、暴饮暴食、既往史、家族史为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促进因素,喜喝酸奶、个人卫生习惯为保护因素。结论 Hp感染在不同类型溃疡中分布无特异性,年龄、喜辛辣食物、吸烟、喝酒、暴饮暴食、既往史、家族史可消化性溃疡并Hp感染危险因素,而喜喝酸奶、个人卫生习惯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病患者HBV与HCV重叠感染的调查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我国HBV与HCV重叠感染及其与三种慢性肝病的关系,本文以天津地区患者为对象,选择119例慢性肝病患者,用ELISA检测HBsAg和抗-HCV,巢式PCR检测HCVRNA,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和肿瘤医院1992年6月~1993年10月临床确诊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选择2005年7月~2006年4月间乙肝病毒感染并作胃镜检查患者102例与其余25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它的关系和可能病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200例患者活检标本的对比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与活动期慢性胃炎中有较高的感染率,分别为68% ̄92%和62.9% ̄92.6%;而非活动期慢性胃炎仅为36.6% ̄39.8%。同时证明,用pH试纸检测尿素酶的存在是一个经济、简易、快速、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健红  陈春华 《临床荟萃》1995,10(10):465-466
乙肝病毒(HBV)虽是一种嗜肝病毒,但随着各种检测技术的发展,肝外多脏器感染的报告已遂渐增多。本文旨在探讨以PCR技术检测胃粘膜组织中特异性乙肝病毒基因片断,以探讨乙肝病毒与胃病的关系,更好地指导阻断乙肝病毒医源性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