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在孕妇科学补钙行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计划行为理论设计影响孕妇科学补钙行为因素问卷,找出孕妇该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此发展干预方案。对照组(83人)接受常规孕妇学校教育,干预组(85人)在孕妇学校的基础上接受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个体化干预,包括作用于主体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结果两组干预前后孕妇膳食钙摄入量组内比较和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计划行为理论能提取影响孕妇科学补钙行为的主要因素,针对性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提高孕妇膳食钙摄入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饮食行为干预方案在血脂异常护士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名血脂异常护士按医院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名。对照组给予2次健康讲座,干预组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设计饮食行为干预方案并实施,共干预6个月。结果干预4个月及6个月时,干预组护士的饮食行为倾向总分、膳食知识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护士腰围、BMI呈现持续下降趋势(P0.05,P0.01),对照组基本无变化(均P0.05)。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饮食行为干预方案有助于护士饮食行为的改善和膳食知识的掌握,并能有效控制腰围和BMI。 相似文献
3.
4.
计划行为理论是分析影响行为因素、预测行为意向并试图解释人类行为决策过程的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由行为意向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者来决定,同时知觉行为控制也可直接作用于行为;其结构分解及其测量方法均有明确的定义和严格的操作方法。本文通过举例说明该理论可作为健康相关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对行为干预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新入职护士拖延行为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014~2016年连续3年新入职护士共24人,在入科时采用一般拖延问卷评价其拖延行为,并实施为期3个月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拖延行为干预,干预后再次测评新入职护士的拖延行为.结果 干预前新入职护士拖延行为评分为59.83±3.22,拖延率66.67%(16/24),为低拖延状态;干预后得分53.76±3.52,拖延率29.17%(7/24);干预前后拖延得分及拖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新入职护士拖延行为不容忽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能有效帮助新入职护士克服拖延行为,尽快转化角色,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报告用药错误行为意向,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计划行为理论-用药安全问卷调查来自9所医学院校的1 173名护理本科实习生。结果 护理本科实习生报告用药错误行为意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得分分别为5.23±0.92,5.01±0.58,4.98±0.63和4.78±0.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安全相关知识学习/实践经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与报告用药错误行为意向相关(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行为态度是影响护理本科实习生报告用药错误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调整R2=0.335,P<0.05)。结论 护理本科实习生报告用药错误行为意向积极正向,且行为态度越积极者其报告用药错误行为意向越强烈。护理教育者需发展实习护生报告用药错误的积极态度,促进其形成积极的报告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中的应用初期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1年6月拟行全膝置换的患者123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初次全膝置换手术,63例给予TTM干预,60例常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膝关节功能、生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TTM)的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保守治疗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预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接受常规护理的膝骨关节炎保守治疗患者45例,作为常规护理组;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接受基于TTM的护理干预的膝骨关节炎保守治疗患者55例,作为TTM护理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情况、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后的康复积极性及干预6个月后的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HAMD、HAMA、睡眠情况各项评分均降低,TTM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TTM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单项评分及总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TTM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TTM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TM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膝骨关节炎保守治疗患者能有效减轻其负性情绪,改善睡眠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及康复积极性,整体满意度较高,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抽取心内科2个病区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入住1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入住2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分别于出院前1 d、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1个月、3个月两组久坐行为总时间、久坐行为最长持续时间、每日总步数、6 min步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久坐行为干预方案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久坐行为水平,增加身体活动,提高运动耐力,提升运动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教育方案对口腔黏膜纤维性变患者戒槟榔的态度和行为意愿的影响。方法从湖南省3所三甲医院的口腔门诊招募有嚼槟榔习惯的口腔黏膜纤维性变患者,随机分配到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6)。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发放宣传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戒槟榔教育方案。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评价两组戒槟榔行为评分及每日嚼槟榔数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嚼槟榔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实际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每日嚼槟榔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戒槟榔干预有助于口腔黏膜纤维性变患者态度和行为意向的改善,从而防控口腔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防范妇科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12月(实施前)采用常规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2012年1~12月(实施后)依据行为转变理论针对不同阶段的行为转变策略制定干预计划,在意图期和意图前期、准备期和行动期、维持期等采取不同措施,督促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 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可提高护士识别与处理护理风险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行为转变理论在培养护生预防医院感染行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护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知,强化其行为,探索临床带教中有关医院感染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50名护生,根据行为转变理论在不同行为阶段设计相应干预策略,干预计划分为4步,持续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预防医院感染认知调查问卷和行为观察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护生预防医院感染认知水平和行为执行率、执行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护生在不同行为阶段进行针对性干预,能增强护生对医院感染监测、控制、防护的意识,促进护生养成正确的预防医院感染行为,并有助于探索新的医院感染教学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护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知,强化其行为,探索临床带教中有关医院感染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50名护生,根据行为转变理论在不同行为阶段设计相应干预策略,干预计划分为4步,持续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预防医院感染认知调查问卷和行为观察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护生预防医院感染认知水平和行为执行率、执行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护生在不同行为阶段进行针对性干预,能增强护生对医院感染监测、控制、防护的意识,促进护生养成正确的预防医院感染行为,并有助于探索新的医院感染教学方法 。 相似文献
16.
对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基本概念及其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处于不同行为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针对性的实施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干预的能力和建立和谐、互动式护患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适合的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为患者约束提供安全保障。方法 在查阅文献、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模型,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3个省、直辖市的20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立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的条目。进而请6名专家对评估表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价。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08、0.950,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57、0.238(均P<0.05)。最终确立了5个一级指标(情绪情感、行为、合作程度、对约束健康教育的认知、意识状况),20个二级指标的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该评估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62。结论 初步建立的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较科学、可靠,可以作为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的评估工具,以规范临床约束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出院计划在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制订规范化的出院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4月至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的68例老年病人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出院计划。观察两组病人主要照顾者干预前后的准备度、照顾能力及疾病获益感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的准备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出院1个月、3个月,两组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组间=29.79,P组间<0.001),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交互=2.20,P交互=0.14);疾病获益感的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组间=232.91,P组间<0.001;Wald χ2交互=113.42,P交互<0.001)。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出院计划可以提高照顾者准备度及照顾能力,减轻出院照护压力,提升照顾者疾病获益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线上孕妇学校在围生期保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8月的首次产检孕妇58例纳入对照组,应用传统孕妇学校开展围生期保健管理;2018年9~12月的首次产检孕妇60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线上孕妇学校平台开展围生期保健管理。比较两组孕妇的围生保健依从性、围生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围生期保健管理中整体就医体验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孕妇围生保健依从性、围生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及整体就医体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线上孕妇学校能提高围生期保健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呼吸训练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指导,干预组实施行为转变理论的呼吸训练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呼吸训练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