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顾殿华  王绍闯  陆军  常新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3139-3141
目的:评价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EMI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行EMIC(EMIC组)和45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对比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总管结石发生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消化不良、腹胀和腹泻发生率方面,EMIC组低于LC组;在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情况、切口感染、住院时间及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方面,EMIC组与LC组差异无显著性。EMIC组随访期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保证手术彻底性的前提下,EMIC是一种安全且值得推广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年中36例LRCL和30例LC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手术情况和近远期生存质量.结果 保胆组完成LRCL33例,手术成功率92%(33/36).结石取净率100%.术后无出血、胆漏、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当日均可下床,次日进流食,3~7d可出院.术后随访1年,B超检查胆囊壁光整无增厚(2mm),胆囊收缩率>30%,符合正常胆囊超声表现.无结石复发;无消化不良、腹胀及腹泻发生,无胆囊癌发生.术中3例改行LC.分别为1倒胆囊床撕裂出血和2例胆囊网膜广泛粘连.LC组30例均采用传统三孔穿刺法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亦随访1年,14例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结论 恰当的适应证、确切的胆道镜检查和可靠的胆囊底切口缝合是施行LRCL安全有效的保;LRCL较LC操作简便,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消化、腹胀、腹泻发生方面要优于LC,生活质量优于LC组.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年间360例LRCL和300例LC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手术情况和远期生活质量。结果保胆组完成LRCL 357例,结石取净率100%。术后无出血、胆瘘、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当日均可下床,次日进流食,3~7 d可出院。术后随访1年,B超检查胆囊壁光整无增厚(2 mm),胆囊收缩率>30%,符合正常胆囊超声表现。无结石复发,无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发生,无胆囊癌发生。术中3例改行LC,分别为1例胆囊床撕裂出血和2例胆囊网膜广泛粘连。LC组300例均采用传统三孔穿刺法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亦随访1年,14例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的症状。结论恰当的适应证、确切的胆道镜检查和可靠的胆囊底切口缝合是施行LRCL安全有效的保证;LRCL较LC操作简便,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发生方面要优于LC,生活质量优于LC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病人中,成功行微创保胆取石术54例,2例病人由于慢性炎症较重,中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54例,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52min,住院时间2~6d,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病人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1.9%).结论 选择合适病人,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外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63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外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保胆取石手术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对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既能取尽结石,又能保留胆囊,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透明帽辅助胆道镜在内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9月因胆囊结石于该院住院行内镜保胆取石术的100例患者,按是否应用透明帽分为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与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治疗手术组,对比两组在胆囊探查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结石复发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保胆取石手术,其中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组出现1例患者术后胆漏。两组均未发现因胆道镜操作引起胆囊、胆囊管出血和胆总管损伤等并发症。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患者,平均胆囊探查时间为(27.96±12.24)min,术后出现不良反应2例,术后3个月内随访B超检查胆囊结石患者8例;接受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治疗的患者,平均胆囊探查时间为(12.04±6.01)min,术后出现不良反应2例,术后3个月内随访B超检查胆囊结石患者1例。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组的胆囊探查时间及术后3个月内胆囊结石患者人数均明显低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实施保胆取石术中,透明帽辅助胆道镜具有明显优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外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外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临床症状消除,结石取净率100%,未出现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量泥沙样结石,复发率为4.8%.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外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不仅可保留胆囊功能,而且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的优点,较腹腔内保胆术更易施行.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80例胆结石患者纳入研究,按照不同的术式进行分组,保胆取石术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胆囊切除术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保胆取石术组手术时间大于胆囊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大于胆囊切除术组(P<0.05)。(2)保胆取石术组胆瘘2.5%,脂肪液化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疗效更为明显,安全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65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均成功取尽结石.行腹腔镜下腹腔外胆道镜保胆取石术46例,平均手术时间65 min,平均住院时间5 d;行腹腔镜下腹腔内胆道镜取石术17例,平均手术时间96min,平均住院时间6.5 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结石最大直径约3 cm,无出血、胆漏、伤口感染、脂肪液化及心肺等并发症发生.对56例患者随访1~30个月,2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对各种保胆取石术式取长补短,尽最大可能既使手术安全、操作简单、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又尽可能保留了胆囊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窦道胆道镜联合肾镜保胆取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19例保胆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皮经肝胆囊窦道胆道镜联合肾镜保胆取石术57例做为治疗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62例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结石复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镜联合肾镜经皮经肝窦道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相比,同样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结石复发率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性高,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保胆术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扩张取石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先在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扩张取石,第3天实施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统计两镜联合治疗成功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53例成功地在十二指肠镜下取出胆总管结石,EST处理胆总管结石并放置鼻胆引流管,在保胆术中经管行胆道造影,8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淀粉酶升高,经抑酶治疗3~5d后恢复正常,无胆管炎、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第3天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了腹腔镜保胆取石,无1例发生并发症,住院时间5~8d,术后随访未见胆管结石及胆管炎发生。1例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插管困难取石失败而改腹腔镜保胆取石、胆总管切口取石术。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内镜括约肌扩张取石术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胆囊结石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胆囊最小剩余容积、胆囊最大收缩率及空腹时胆囊的容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86%)明显高于观察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在保留胆囊的同时恢复了胆囊收缩功能,其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和评价微创内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腹腔镜下腹腔内使用胆道镜取尽胆囊内结石,同时腹腔内完成胆囊切口缝合.结果 53例患者中4例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9例成功施行保胆手术,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并发症发生,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式内镜保胆取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保胆取石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饮食恢复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心理健康状况等临床资料。结果保胆取石组手术顺利,无一例并发症;LC组术中出现出血不止及胆管损伤各1例。术后随访3~18个月,保胆取石组无并发症及结石复发。LC组术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5例。保胆取石组住院时间、费用低于LC组。两组饮食恢复时间、下地活动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40例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患者因术中探查发现胆囊壁厚,周围明显粘连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例因泥沙样结石术中冲洗取石不满意改行LC;其余38例均成功完成保胆取石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6个月,无再发结石,胆囊功能良好,饮食可。结论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可行、微创,既可保留胆道系统的完整性,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须把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3种不同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对比分析多项指标,评价3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233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制定的人选标准,共分成3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50例,对照Ⅰ组91例,对照Ⅱ组92例.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行内镜微创取石保胆术,对照Ⅱ组在对照Ⅰ组基础上,术后第2日起加用自制的中药利胆护胆汤.3组术后均给予消炎、对症治疗,术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漏、胆总管损伤、反流性胃炎食管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等10项指标.结果 LC组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均未发现胆总管损伤且在手术时间上没差异.但在手术出血量、胆漏、术后患者的消化功能、反流性食管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5个指标上,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优于LC;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2年后,对照Ⅱ组的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胆囊结石复发率优于对照Ⅰ组.结论 内镜微创取石保胆手术治疗胆裳结石,其手术出血量、术后消化道症状和并发症较LC少.术后加用中药护胆治疗,能降低胆囊结石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随访已满2年及以上的由本中心同组医师在单盲随机对照下分别施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100例(保胆组)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0例(LC组),观察术前、术中、术后各种指标以及短中期疗效。结果该组10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保胆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情况比较,手术时间长于LC组(86.01±21.21)vs(52±19.55)min,术中出血量略多于LC组(34.33±11.03)vs(18±12.55)mL,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评价术后恢复的指标中,保胆取石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胆漏发生率均高于LC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手术后的6个月及2年的随访中,保胆组腹胀、腹泻的发生率低于LC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在熊去氧胆酸预防结石复发的研究中,药物组半年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vs 8%),2年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vs 17%),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两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可行性强、创伤小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3年3月期间139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者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术,均采用4孔法,手术时间76~124 min,平均手术时间86 min,术中出血量为5~30 mL,平均出血量10 mL,术后无出血、胆漏、急性胆管炎、胰腺炎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6~10 d,平均8 d。术后随访3~25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保胆取石术后7个月及13个月复发胆囊泥沙样结石,其余136例均无结石复发,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无明显消化道症状。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规范手术操作,完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优势明显,效果理想,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完全腹腔镜结合胆道硬镜保胆取石术和取息肉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结合胆道硬镜保胆取石和取息肉的手术方法 和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2009年1月~2009年4月91例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或息肉)术的经验,其中胆囊结石67例,胆色素结石36例,胆固醇结石26例,混合性结石5例.在胆囊结石中合并有胆囊壁问结石23例,占34.33%,行胆囊切开胆道硬镜取石术;胆囊息肉24例患者中,22例胆固醇性息肉,2例为胆囊腺瘤样息肉,用胆道镜取尽息肉.结果 91例保胆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190(109±33)min,术后住院4~7(6.0±0.8)d,术后排气时间6~30(14.3±4.2)h,所有患者均治愈.因术后时间短,无随访结论 .结论 完全腹腔镜结合胆道硬镜保胆取石(或息肉)术对于保留胆囊及胆囊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