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将我科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资料完整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结果与2000年12月至2001年10月未行机械通气治疗GCS<8分的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报告。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治疗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18~73岁,平均42.5岁。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22~64岁,平均39岁。2.临床表现:二组病人均为颅脑外伤。治疗组GCS3~5分16例,5~8分26例。对照组GCS3~5分18例,5~8分16例。3.影像学检查:二组病人均行头颅CT检查。治疗组脑弥漫性轴索伤全脑肿胀14例,半球脑肿胀10例,手术减压后脑肿胀4例,复合血肿6例,多发…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其病理生理变化尤为复杂。目前对于通常采用人工过度通气以降低颅内压(ICP)的方法提出了质疑,为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急性期PaCO2与ICP的相关变化,我们对64例该类病人伤后第3d进行了监测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4例均为伤后8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4例患经吸氧不能改善缺氧且ALI指数<300,行机械通气治疗3-7d;机械通气前后行GCS评分,LIS评分,ALI指数及氧分压比较,结果:治疗后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改善。本组恢复良好及轻残2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6例,结论:对吸氧不能改善缺氧的患尽早采用机械通气,有利于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ICP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ICP监护组和常规治疗组,ICP监护组根据ICP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根据经验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结果ICP监护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预后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持续ICP监护有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方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0-01~2005-12收治的25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患者救治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患者中,174例患者GCS评分6~8分,8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3~5分),恢复良好148例(57.8%),中残57例(22.3%),重残以及植物状态13例(5.1%),死亡38例(14.9%)。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应加强院前急救处理.早期明确诊断,手术中应充分减压以减轻对脑干的压迫,早期行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和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昏迷时间较长者行高压氧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颅内压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俞率、改善预后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颅内压监护仪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对颅内压的变化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CP 5~15 mmHg 5例,16~20 mmHg 14例,21~40 mmHg 17例,40 mmHg 6例。ICP初值与患者病死率有关,且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ICP监测对及早判断病情、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早期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PaCO2、SaO2、PaO2/FiO2均有显著改变(P<0.05),临床生命体征亦有明显好转。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7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及相应手术治疗外.对照组35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吸衰竭时使用机械通气;观察组39例伤后即刻应用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常规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影响预后的因素和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11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预后 及影响因素。结果 影响预后因素主要为受伤的部位及严重性、病情发展速度、现场急救、血氧血压、手术时机、治疗方法及并 发症的防治、病情的观察。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高。影响预后因素多,救治困难,及时手术、严密观察病情及防治各种并 发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NSE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含量变化以及亚低温治疗(HT)对血清NSE含量的影响,探讨HT的脑保护机制。方法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温治疗(NT)和HT。两组均于伤后6h及1、3、5、7d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测定其NSE含量,分析各时间点两组血清NSE含量与预后的关系。同时取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伤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NSE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各时间点HT组NSE含量均低于NT组(P〈0.01)。③与NT组比较,出院时HT组患者预后较好,但相差无显著性(P〉0.05)。④NT组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HT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哮NSE含量,并提示颅脑损伤后有较高水平血清NSE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62例(监测组)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术后行ICP监测,根据ICP值调整治疗方案,并与同期未行ICP监测的46例(常规组)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甘露醇应用的时间和计量作比较。结果监测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及剂量较未监测组低,监测组急性肾功能损伤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未监测组低,而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三种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组预后优于常规组。结论动态ICP监测能较好地反应sTBI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ICP的变化,通过个体化治疗能有效控制ICP,维持脑灌注压,减少并发症,降低sTBI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分析(附73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组及死亡组中各种因素的构成比,确定其对预后的影响。统计方法使用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生存30例,其中恢复良好5例,轻中残9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3例,死亡率为58.9%。结论老年重型颅脑外伤(TBI)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原发性昏迷时间等指标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术(DC)对重度颅脑损伤(STBI)的治疗价值.方法 纳入132例STBI患者,分两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或常规骨瓣开颅,每组各66人.随访6个月,首要结局评价指标为临床疗效,次要结局评价指标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6个月时,大骨瓣减压术组死亡10例(15.2%)、长期昏迷2例(3.0%)、重等残疾13例(19.7%)、中等残疾6例(9.1%)、良好35例(53.0%);常规骨瓣开颅组分别为14例(21.2%)、4例(6.1%)、20例(30.3%)、18例(27.3%)、10例(15.2%).大骨瓣减压术组疗效好于常规骨瓣开颅组(,=37.998,P=0.000).6个月内,大骨瓣减压术组发生急性脑膨出7例(10.6%)、迟发性血肿5例(7.6%)、外伤癫痫6例(9.1%)、颅内感染3例(4.5%)、切口脑脊液漏3例(4.5%),总共并发症24例(36.4%);常规骨瓣开颅组分别为20例(30.3%)、5例(7.6%)、7例(10.6%)、2例(3.0%)、2例(3.0%)和36例(54.5%).大骨瓣减压术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常规骨瓣开颅组(x2=4.400,P=0.036).经多因素凋整后,大骨瓣减压术疗效良好的机会是常规骨瓣开颅的2.173倍(p=0.011).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开颅,预后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07例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法,总结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经验以及疗效。结果预后按格拉斯哥结果评分法(GOS评分),恢复良好70例(33.8%),轻残42例(20.2%),重残29例(14%),植物生存10例(4.8%),死亡56例(27.2%)。结论早期诊断,尽早判断伤情,合理把握抢救顺序,及时抢救危及生命的器官损伤,重视术后的综合治疗,则可提高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机理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在颅脑手术过程中发生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应对措施,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过度通气、咬除颅底骨质、阶梯性减压、及时复查颅脑CT等综合措施。结果术后随访三月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9例、轻残11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2例。迟发性血肿(63.8%),弥漫性脑肿胀(27.6%)及脑梗死(8.6%)是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患者要正确判断,区别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插管及纤支镜下肺泡灌洗救治重型颅脑伤呼吸障碍患者替代气管切开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分析43例经鼻气管插管与55例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伤患者氧代谢情况、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人工气道放置、住院日期长短及预后情况。结果经鼻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均能够满足呼吸障碍患者的基本氧代谢或施行机械通气的需要,二者问无明显差异P>0.05;经鼻插管组肺部感染及双重感染的并发症低于气管切开组.P<0.01,尤其在GCS≥6分患者中其差异更具显著性P<0.01,住院时间短.预后优于气管切开组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特别是GCS≤6~8分的患者可先考虑经鼻气管插管取代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室外引流术(EVD)闭管试验中的颅内压(ICP)相关参数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行EVD并脑室型ICP探头置入术治疗的急性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是否死亡、是否合并脑积水行分流手术、是否持续植物状态,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1例)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STBI患者血钠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STBI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A组、B组和C组,观察以上各组患者住院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钠水平的变化;并依据患者就诊时血钠水平将以上患者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探讨STBI患者的血钠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后第1d各组患者血钠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不同GCS评分患者间血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诊时患者血钠水平与病死率呈正相关性,不同血钠水平患者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就诊时STBI患者血钠水平与其病程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应重视患者血钠水平的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