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方式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及电极移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住院并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58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传统护理方式组36例和优化护理方式组22例,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囊袋出血及电极移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优化护理方式组与传统护理方式组患者心脏起搏器电极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护理方式组比较,优化护理方式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术后囊袋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制背心配合早期活动方案预防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的效果及对电极安全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各50例。实验1组术后穿特制背心,遵循早期活动方案活动;实验2组采用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常规,术后增加穿特制背心,72h后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常规,不穿背心,72h后下床活动。评价并比较3组患者UEDVT及电极脱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UEDVT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1组的发生率最低;3组患者均未发生电极脱位。结论特制背心配合早期活动方案能有效降低UEDVT的发生率,且并不增加电极脱位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起搏器胸带联合早期活动方案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8月在我科行永久起搏器被动电极植入术患者120例,按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起搏器胸带联合早期活动方案,24h取坐位或下床活动,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联合早期活动方案,72h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渗血、囊袋积血、上肢深静脉血栓、导尿、肠梗阻和电极脱位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渗血、囊袋积血、上肢深静脉血栓、导尿、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电极脱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搏器胸带能减少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生理舒适度,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用传统的起搏电极和应用主动电极在植入永久起搏器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住院在右室部位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100例,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应用主动电极植入永久起搏器,B组应用传统电极植入永久起搏器。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电极脱位、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发生电极脱位、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应用主动电极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方法明显优于应用传统起搏电极的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54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11例次),发生率为20.4%(11/54),其中电极脱位5例次(45.4%),囊袋积血3例次(27.3%),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2例次(18.2%),起搏器综合征1例次(9.1%);所有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以电极脱位和囊袋积血为多见;熟悉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相关理论知识、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对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PMR)改善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身心症状的作用。方法将113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5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PMR,2次/d。结果(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后,其术前晚及术后8h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患者接受PMR后,其术后腰背疼痛、伤口疼痛程度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睡眠质量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PMR可明显改善永久起博器植入术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应用于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6例首次单腔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模式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早期下床对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术后6h下床活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228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按手术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植入起搏器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术后卧床24h;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卧6h后在护士的指导、协助下,下床活动。结果 患者电极脱位、囊袋血肿、伤口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腰背酸痛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轻(P〈0.05),排尿、排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术后6h下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能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李娥  严秋萍 《护理学报》2021,28(10):72-74
目的 总结68例儿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要点。结果 68例儿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出现并发症有17例,包括囊袋感染2例、手术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电极功能异常12例,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症状较术前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 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儿容易发生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及电极故障等术后并发症,及时发现并通过积极治疗,加强术后观察,做好预防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人运用永久起搏器术预见性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科行永久起搏器241例患者中80岁以上患者,共7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干预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老年人永久起搏器术后电极导线脱位、囊袋血肿、囊袋感染、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显示,干预组较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永久起搏器术的80岁以上老人进行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提高了老年危重患者的救治率,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时的肩关节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降低术后肩部疼痛及活动障碍的程度,且不会增加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围术期的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促进病人康复。[方法]选择食管癌病人1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实验组给予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d的生活质量(SF-36)及营养状况。[结果]两组病人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d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结论]正确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能改善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明显提高病人术后早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综述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包括囊袋感染、囊袋积液、起搏器电极脱位或断裂、起搏器工作障碍及综合征等的护理.认为通过术前预防、术后对症治疗及运动指导等对症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永久性起搏器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金婷 《当代护士》2016,(4):42-43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使用弹力胶布与沙袋交替压迫的方法,及其在降低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沙袋压迫法进行伤口处理,观察组采用弹力胶布与沙袋交替压迫进行伤口处理。结果两组均未发生电极脱位。观察组伤口出血、囊袋血肿、伤口疼痛及肩背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采用弹力胶布与沙袋交替压迫的方法进行伤口处理不影响电极位置,同时可降低伤口出血、囊袋血肿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常规护理方案对妇科腹腔镜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人,实验组采取快速外科康复理念,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医疗负担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干预组在术后平均住院天数、首次排气时间及SAS评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外科康复理念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焦虑程度,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癌TACE术后早期离床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肝癌患者48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普通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普通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肝癌术后早期离床活动不会增加穿刺点出血率,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操在心脏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4年4月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操训练指导。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现血肿和最大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康复操的实施可防止或减少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早期活动对起搏电极脱位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曾桂英  林丰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822-1823
电极脱位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早期报道高达20%[1]。由于近年来电极结构的改进,其电极脱位的发生率已降至2%[2]。为了防止起搏电极脱位,传统的护理方法是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一周(平卧或左侧卧位),术侧上肢绝对制动,同时持续心电监护一周。实践证明,大多数患者长时间卧床与肢体制动后,引起肩肘关节韧带粘连,上肢麻木、肿胀,上肢抬举、伸屈活动受限等不适;老年患者容易引起便秘和静脉血栓形成。为此,我科从2001年11月开始,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改进了护理方法,缩短卧位和监护时间,指导患者早期、适当活动术肢肘肩关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5-05-2009-12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对82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结果 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5例发生囊袋血肿,1例电极脱位,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运用前瞻性思维从术前展开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护理模式不同将31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观察组20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体温升高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9%比4.9%,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控制剖宫产术后切VI感染的关健,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