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按Evans-jensen分类,ⅡA型7例,ⅡB型9例,Ⅲ型6例,均为不稳定性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半髋关节置换16例。结果:21例随访3~18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负重行走,无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下沉松动,无脱位,未出现髋内翻,1例行走髋关节疼痛。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假体选择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置换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01/2006-12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其中EvansⅢ型13例、Ⅳ型19例、Ⅴ型4例。假体主要选择兰德尔公司的双动人工股骨关节假体。疗效标准:优:关节活动正常,无痛,完全恢复伤前生活自理能力;良:关节活动度达正常80%以上,轻微疼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中:关节活动受限,中度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差:关节活动严重受限,重度疼痛,内固定失败。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6个月随访8例,12个月随访17例,24个月随访7例,36个月随访4例。①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1个月,平均8.5个月。②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及关节疼痛等现象。③功能评定:优19例(52.8%),良13例(36.1%),中4例(11.1%)。总优良率88.9%。④术后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致切口渗出3例,低钾血症2例,均经静脉输血和人体白蛋白、补钾后痊愈。脑梗死2例,遗留一定的肢体功能障碍。无一例因手术或内科合并症死亡。结论:选择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在选择股骨头时,均应注意人工股骨头直径宜小于切除的股骨头1.0~2.0mm,不可过大或过小,以免术后活动疼痛。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成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新方法.以往学者多习惯先处理骨折后置入假体,或先处理小转子,置入假体后再修复大转子.对于加长柄与标准柄长的使用,争论较大.目的:验证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殷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置换过程中置入假体与固定大小转子骨折块的操作顺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12解放军第451医院骨科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28例的临床资料,2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人工关节置换后观察X射线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变化及其并发症.结果与结论:全组病例人工关节置换后随访1~4年,平均2.8年,疗效优良率为89.3%,未发现髋内翻、感染、松动、脱位者.人工关节置换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置换要点是大、小转子骨折与人工假体关系的处理,应先置入假体,后以假体为支撑、行骨折内固定;做到假体与股骨近段紧密压配,是置换后假体稳定性的保证,加长柄与标准柄长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假体材料的选择,以及人工股骨头假体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7/2009)和Medline database(1977/2009)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患者"和"femu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artificial femoral head arthroplasty;elderly patient",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83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4篇文献.分别以人工股骨头假体的材料学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和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等问题出发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结果:人工股骨头假体在治疗各种股骨转了间骨折中均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已有多种材料类型的人工股骨头假体如金属材料、高分子聚乙烯、陶瓷材料以及碳质材料等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人工股骨头假体的功能日趋完善,在临床应用中愈加广泛,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最有效方法,但此方法仍存在着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等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人工股骨头假体选择的材料有很多种,各有其优缺点,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复合型人工股骨头假体材料;人工股骨头假体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位于股骨干-颈的交界处,主要由松质骨构成,是承受剪切应力较大的部位,其机械强度受骨质疏松的影响较大,因此多见于老年人[1]。早期倾向于保守治疗,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保守治疗并发症多,护理困难及功能恢复差,且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人工关节选择与高龄股骨转子问骨折的置换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假体选择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置换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01/2006-12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其中EvansⅢ型13例、Ⅳ型19例、V型4例。假体主要选择兰德尔公司的双动人工股骨关节假体。疗效标准:优:关节活动正常,无痛,完全恢复伤前生活自理能力;良:关节活动度达正常80%以上,轻微疼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中:关节活动受限,中度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差:关节活动严重受限,重度疼痛,内固定失败。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6个月随访8例,12个月随访17例.24个月随访7例,36个月随访4例。①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1个月,平均8.5个月。②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及关节疼痛等现象。③功能评定:优19例(52.8%),良13例(36.1%),中4例(11.1%)。总优良率88_9%。④术后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致切口渗出3例,低钾血症2例,均经静脉输血和人体白蛋白、补钾后痊愈。脑梗死2例,遗留一定的肢体功能障碍。无一例因手术或内科合并症死亡。结论:选择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甚至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微创钢板固定,疗效肯定.但此类方法并非适应所有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年龄在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多为不稳定型,大多合并有内科疾病,内固定失败率较高.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84.6岁.采用髋关节后外侧改良Gibson入路,将大转子解剖复位,作为测量肢体长度和安装假体的一个重要标志.所有患者均使用骨水泥加长股骨假体柄,除2例合并有髋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置换外,其余患者均为双动股骨头置换.结果与结论:本组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置换后7-16 d.27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骨折有满意骨痂生长.置换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8-94分,平均达85.4分,优良率达78%.1例因护理不当发生髋关节后脱位,2例在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提示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能早期负重行走,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佳等优点,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8例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Harris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0min,出血量400ml,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储留、电解质紊乱、血糖增高等,无一例临床并发症及人工关节置换特异性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假体松动、脱位,Harris评分平均87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早期行功能锻炼,避免卧床并发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以"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或"artificial femoral head prosthetic,replace,elderly patients,femur intertrochanteric comminuted fractur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与检索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结果:人工股骨头假体在治疗各种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均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已有多种材料类型的人工股骨头假体如金属材料、高分子聚乙烯、陶瓷材料以及碳质材料等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人工股骨头假体的功能日趋完善,在临床应用中愈加广泛,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最有效方法,但此方法仍存在着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等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人工股骨头假体选择的材料有很多种,各有其优缺点,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复合型人工股骨头假体材料;人工股骨头假体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2005-12/2008-10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81~97岁;均为急性摔伤,其中左侧8例,右侧9例.按照Evans-Jensen分型:ⅡA型2例,ⅡB型10例,Ⅲ型5列.全部患者均实施了人工股骨头置换,假体采用Depuy提供的S-ROM人工髋关节系统.记录置换时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及置换后住院天数,观察围置换期并发症及髋关节活动度.仃例患者置换均顺利完成,置换时间平均61 min,置换过程中出血量平均435 mL.3d内离床者2例,7d内离床者13例,余2例于置换后2周离床.住院时间平均19d.全部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4.5~36.0个月,平均13.7个月,住院期间无死亡及严重的并发症,15例日常活动接近受伤前,1例持续低热,考虑有泌尿系感染,没有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例因心肌梗死于置换后4.5个月死亡.关节屈曲90°~110°,所有患者除2例在助行器辅助下室内活动,3例因脑梗死住院外,其余置换后生活均可自理.提示S-ROM型组配式股骨假体显著缩短了置换时间,减少置换中出血,尤其对于高龄患者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和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28±11.02)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9.38±12.22) min(P 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28.36±14.98) 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7.27±10.28) mL(P 0.05);试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为(13.20±4.87) 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39.01±8.27) d(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67%。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P手术时间〈0.001,P术中出血量〈0.000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0.000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 (P手术时间 < 0.001,P术中出血量< 0.000 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 < 0.000 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生物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生物型组(采用生物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9例、骨水泥型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30例和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61例,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生物型组、骨水泥型组的术中出血量大于PFNA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住院费用高于PFNA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时,生物型组、骨水泥型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PFNA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型组、骨水泥型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与骨水泥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PFNA内固定治疗,但PFNA内固定治疗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且治疗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5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时辅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进行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价手术的优良率.结果 55例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后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住院时间(14.0-±3.1)d,术后共有5例占9.09%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术后随访3~36个月,除2例死于脑血管意外,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Harris评分为(84.45±9.38)分,手术优良率达78.18%.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明显,但由于手术并发症的存在,需注意其特殊的护理方法和及时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探讨其临床适应证.方法:以"人工髋关节,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为中文关键词;"Hip replacement,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69-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材料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10篇文献为重点进行了讨论.临床验证选择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68例75岁以上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方法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上多以采用内固定为主,对是否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仍存在争议.目前,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主要有钴合金和钛合金、聚乙烯、多孔聚砜类物、多缩醛类树脂、碳素等材料.主要采取的固定方式有:骨水泥型假体、生物型假体、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互补及现代骨水泥技术.经临床验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手术时间、置换后并发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好于内固定方法(P < 0.05);置换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内固定方法(P < 0.05),置换后12个月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置换后恢复好、能早期负重、并发症少等近期疗效好的优点,其远期并发症有待观察和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