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应用改进的肠胃切开术于肖大部切除、小肠和结肠切开吻合术52例,效果良好,报告于下。一、方法切开肠腔不用肠钳夹,在两端的系膜无血管区钳穿带过橡皮条,轻轻拉紧用蚊钳固定阻止肠内容通过。浆肌层用刀切开,粘膜下血管及粘膜用电刀切开。胃侧粘膜下血管缝扎之后也用电刀离断。胃腔及  相似文献   

2.
我院外科自 1996年为了解决肠管端对端吻合时的口径大小不等 ,吻合困难 ,易缺血引起肠瘘等问题 ,采取了侧侧吻合术。到 2 0 0 2年底已施行 13 6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资料 本组共 13 6例 ,男 83例 ,女 53例 ,平均 1~ 82岁 ,因外伤切除部分肠管吻合者 11例 ,回盲部切除回肠 升结肠吻合 9例 ,结肠肿瘤 8例 ,肠套迭肠管切除吻合 17例 ,其它原因切除肠管 80例 ,回肠与结肠吻合 77例 ,结肠与结肠吻合 9例 ,小肠与小肠吻合 50例。1 2 方法 根据手术需要切除肠管后分别用细丝线双层内翻缝合关闭用两肠管断端 ,然后将两断…  相似文献   

3.
重度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重度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切除直肠前壁异位病灶时出血多、肠吻合口狭窄及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的新术式。方法:新术式组82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采用直肠前壁病灶切除,直肠后壁剔除黏膜层,保留完整直肠后壁肌层,将直肠后壁肌层行1~2个折叠缝合,使肠管两断端拉近,最后将直肠端一端吻合。传统术式组54例采用直肠切除及直肠套式吻合术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新术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保留肠系膜、直肠上动脉及直肠后壁肌层,保证了肠吻合口血运;保留的直肠后壁肌层折叠缝合,加固了肠吻合口后壁,防止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术后随访两组均无肠吻合口瘘发生,新术式组无直肠狭窄发生,传统术式有3例发生轻度直肠狭窄。结论:新术式切除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病变,操作简单,病灶清除广泛、彻底,降低了复发率。杜绝了肠管狭窄及肠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秦建国  陈旭 《贵州医药》2016,(6):673-673
(接上期)4小肠重建的技术要点(1)根据病变的性质,精准判断需要切除的肠段范围,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肠管。(2)无论采用手工或是器械重建,在行病变肠段切除过程中应注意保留肠管残端的血供,确保吻合口部位肠管的血液供应,若肠壁断端渗血则用纱布压迫止血或电凝止血来预防术后吻合口出血。(3)使用肠钳时不宜夹紧,以免造成小肠肠壁损伤,继发血栓形成,影响术后吻合口愈合。(4)手工重建时,建议选用可吸收缝线进行精准吻合[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肠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5例成人急性肠扭转的诊疗过程。结果:35例成人急性肠扭转通过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25例,其中,顺时针扭转16例,占64%;逆时针扭转3例,占12%。全小肠扭转6例,占24%,其中肠坏死20例,占80%。乙状结肠扭转9例,均为逆时针扭转,其中肠坏死6例。盲肠扭转1例。本组患者中3例合并中毒性休克;手术方式为单纯小肠复位、肠减压5例;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19例,肠切除合并回肠造瘘1例,乙状结肠单纯切除4例,切除加造瘘2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乙状结肠系膜关闭1例,右半结肠切除1例。转归,治愈33例,占94.3%。结论: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急性肠扭转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口服法小肠造影(MSCTE)检查对小肠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确诊为小肠病变的CTE影像资料,评估患者肠壁异常增厚,肠壁分层(靶征),肠黏膜异常强化,肠腔狭窄,木梳征、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和数量及肠外并发症如瘘道、溃疡、脓肿等情况,并进行CTE综合评价。结果 100例患者中未发现异常10例,小肠肿瘤40例,小肠间质瘤20例,其中良性15例、恶性5例,十二指肠腺瘤5例,回肠淋巴瘤10例,回肠系膜淋巴管瘤2例,卵巢癌小肠转移1例,回盲部黏液癌1例,乙状结肠癌并穿孔、脓肿、溃疡1例;炎症性病变或小肠其他病变50例,克隆恩病(CD)16例,溃疡性结肠炎(UC)10例,回肠及肠系膜结核10例,十二指肠球部植物性粪石5例,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并小肠缺血坏死,7例回肠憩室并脓肿形成。100例患者中外科手术、内镜检查或穿刺活检90例,10例影像检查患者为内镜检查并随访以上证实。结论多层螺旋CT口服法小肠造影检查是诊断小肠病变的重要手段,有着高度的准确性,此项检查提供内镜所不能提供的优势,包括观察黏膜等全层肠壁的结构和肠外并发症病变,也可透过近端肠腔扩张的表现以提示肠道狭窄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杜向阳 《中国当代医药》2011,(31):36+38-36,38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导致的外科急腹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6例由克罗恩病引起的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10例患者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4例患者表现为肠穿孔,2例患者表现为消化道出血。术前仅诊断5例,误诊率为68.8%。手术方法主要有病变部位肠切除,肠切除+造瘘术,肠切除加小肠旷置术。治疗后15例痊愈出院,1例围术期死亡。结论:克罗恩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常以急腹症出血,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手术方式以切除病变肠管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肠镜、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小肠Crohn病病例,全部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9例行三期增强扫描,并用ADW4.4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成像(VR)重建成像。结果16例中,表现为肠壁增厚47个节段,28个节段均匀强化,12个节段分层强化;7个节段强化不明显。肠腔狭窄20节段,12例系膜缘肠壁增厚大于对侧。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及“梳样征”17个节段,肠系膜淋巴结肿大8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6例,瘘管形成4例,腹腔脓肿6例,炎性包块4例,消化道穿孔2例。MPR、MIP技术有助于对病变的全面显示。结论小肠Crohn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件.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槔供依根.  相似文献   

9.
肠积气囊肿为一少见外科疾病,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溃疡病,胃癌侵犯胃粘膜下,同时幽门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亦有人认为肠粘膜破裂气体进入粘膜下等张力性原因,致使气体沿粘膜下,循系膜根部弥散达小肠,和/或结肠。多数病人常没有症状,故临床因此就诊者较少。兹将我院1963~1975年间七例,经手术证实者六例作一介绍。六例中男1例,女5例,均系青壮年。4例为妇产科输卵管结扎术、卵巢囊肿摘除术术中发现,2例因粘连  相似文献   

10.
程广林  刘勇  张清 《医药世界》2010,(7):700-700
目的总结肠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3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结肠扭转为结肠臃长所致,19例小肠扭转多因小肠肿物、肠粘连所致。根据典型临床特征结合腹部X线及CT检查多可确诊,部分小肠扭转术中确诊。治疗采用急诊手术行扭转肠管复位或病变肠管切除吻合。结论 X线平片及CT检查对本病确诊率较高,但检查阴性征象不能轻易除外本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1.
秦建国  陈旭 《贵州医药》2016,(5):559-560
(接上期)
  1 概 述
  小肠切除和重建在消化道外科各类术式中占据重要地位。肠段切除的多少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如果涉及到切除大段小肠,必须慎重处理。小肠切除的适应证包括:小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家族性多发息肉等先天性疾病;腺癌、肉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病变。进行病变肠段切除后,术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小肠吻合重建方式,实施规范的小肠吻合技术对于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肠发生恶性肿瘤很少见,王荣升等收集20年小肠肿瘤27例,其中迴肠平滑肌肉瘤仅占2例。近几年,我们遇到2例男性老年迴肠平滑肌肉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疼,类似阑尾炎症状。由于其恶性程度较低,行单纯切除术后预后尚好。其中1例肿瘤在肠系膜对侧肠壁上,呈游离状,且无淋巴结转移,术后配合中药治疗,生存期达7年8个月。一般经充分切除病变及其系膜,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预后较肠癌为佳。另外1例术后出院失访。  相似文献   

13.
小肠双重造影,使其在低张静止状态下,由于肠管扩张粘膜展平,更易早期发现病变。能在短时间内透视全部充分扩张的小肠。双重对比的存在,使互相重叠的肠曲易为 x 线穿透而显示清楚。小肠灌肠病人稍有不适,有时钡剂返流入胃,如无恶心呕吐不影响检查进行。导管头放置蔡氏韧带处,则钡剂不易返流及恶心呕吐。我们认为目前小肠造影是一种检查小肠病变的好方法。小肠造影一定要检查到回盲部,否则会遗漏病变。  相似文献   

14.
陈晨  高群  卢贤映 《安徽医药》2015,36(6):731-732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孔腹腔镜辅助经脐孔切口对5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治疗, 于脐孔置入单孔腹腔镜 Trocar, 探查肠管, 找到憩室或重复畸形肠段后, 行憩室楔形切除术、肠重复畸形囊肿剥离或病变肠管切除及肠吻合术。结果 50例患儿的手术中, 48例发现小肠畸形, 行腹腔镜手术均获得成功, 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0 min;平均住院天数为5 d。术中发现并病理检查证实为梅克尔憩室45例、小肠重复畸形3例、2例未发现病变肠管。术后24 h进流质饮食, 术后3天换药, 切口无红肿出院。无脐疝、肠瘘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孔腹腔镜对因梅克尔憩室或肠重复畸形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具有诊断与治疗价值, 且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外形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短肠综合征系指小肠广泛切除后(保留的小肠长75cm以下)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营养需要所引起的营养吸收不良综合征。我科于2000年6月至今收治5例因消化道疾病行肠切除术后剩余肠管约50cm(保留回盲瓣)的患儿,针对术后出现的短肠综合征,施行全肠外营养(TPN)疗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先行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炎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尽量松解粘连,有粘连成团时最好作肠切除吻合,达到充分显露空肠起始段到回盲部肠管的畅通。结果 24例病人中,有3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其余21例中有9例作了粘连松解术,12例作了肠切除吻合术。经1至8年随访除保守治疗的3例有2例复发外,其余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 初次发病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可能有效,但粘连致肠管成角、肠管变窄或索带压迫肠管或反复粘连的严重病例,应把握好手术时机与方法,行有效的松解粘连,必要的肠切除吻合术,使全部小肠畅通是治疗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科自1980年以来,共行6例粘膜下阑尾切除术。手术均为右下腹马氏点切口。术中见阑尾与小肠、盲肠有广泛粘连,阑尾与阑尾系膜分辨不清,手术视野狭小,即将原切口向上或下,纵行扩大2~3cm。沿结肠带向盲肠末端寻找阑尾,可见炎性增粗的阑尾根部,游离其根部,切开阑尾浆肌层,钳夹阑尾粘膜,切断近端,荷包缝合。钳夹阑  相似文献   

18.
全结肠切除后早期常并发严重腹泻,治疗棘手。笔者对3例全结肠切除者施行了逥循环肠襻的肠道重建,在防止术后早期腹泻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3例均为男性,年龄23~26 y,系家族性肠息肉病。手术常规切除全部结肠后,①保留一段直肠,游离至齿线平面,扩肛后直肠经肛门翻出,暴露整个直肠粘膜,在直视下于齿线上1cm处开始剥脱直肠粘膜,保留5~8 cm的直肠肌鞘(见图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扭转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其中l5例得到确诊,诊断率71.4%(15/21),CT表现肠系膜血管扭曲3例、漩涡征5例,肠管鸟嘴征1例、C形征11例、靶环征9例;26例患者治疗后好转,占96.3%(26/27),其中非手术内科保守治疗成功3例;23例行剖腹探查术,6例行肠粘连松解术、肠扭转复位术,1例行系膜折叠术、肠扭转复位术,10例行小肠切除术,6例行乙状结肠切除、缩短术;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3.7%(1/27)。结论腹部CT检查对肠扭转有一定诊断价值,对有绞窄性肠梗阻征象的患者应及时行剖腹探查术,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肠扭转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生物可分解肠吻合环在急性梗阻性大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物可分解肠吻合环在急性梗阻性大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SDG公司生产的Vakrac生物可分解肠吻合环,对32例急性梗阻性大肠癌行肠切除手术病人行肠肠吻合。结果 无吻合口漏,无术后出血。2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的病人由于对于肠腔大小估计错误,1例造成小肠浆肌层撕裂,改用端、斜面吻合后成功吻合;另1例换用较小型号的吻合环后成功吻合。结论 在大肠癌手术病人,梗阻段肠管有瘀血、水肿、管径大小不一的情况下,采用无缝线缝合的肠吻合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