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心脏性猝死的病因与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的病因、诱因和临床特点,以预防和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方法]对34例心脏性猝死病例病因诱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心脏性猝死患者中,50~6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53%为冠心病患者,44%患者有情绪不稳。[结论]及早并长期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有望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老年心脏性猝死是指平常似乎健康的老年人 ,或明确有心脏病、临床无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电解质紊乱、感染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突然发生心脏呼吸骤停 ,随即丧失意识 ,临床死亡者。发生时间为即刻至 1h ,最长不超过 6h[1] 。为发现和减少猝死的诱发因素 ,我们对 1970年至 2 0 0 1年间在我院住院病人中发生猝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索老年心脏性猝死的诱因及发生规律 ,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1 老年心脏性猝死的病因造成老年心脏性猝死最多见于冠心病患者 ,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2 ] ,引起老年心脏性猝死有多种病因 ,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18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猝死诱发因素、生活习惯、先兆、发生时间及辅助检查结果.并分析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对策.结果:心脏性猝死(SCD)病发的高危因素有冠心病(46.10%)、心肌病(18.89%)、心肌炎(13.89%),且病发的高危人群为60岁以上具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83例冠心病患者中有51例男性,32例女性,并且随着年龄升高、冠脉狭窄程度就越高.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过干预前.结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高危因素,并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相应的早期并且长期干预有利于心脏性猝死亡的预防,并有望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造成心脏性猝死的诱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对策。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的52例猝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疾病情况、猝死的诱发因素、季节特征及时间段等。结果合并病更以造成患者心脏性猝死,且其具有一定季节和时间段特征。结论在预防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方面,我们可以从避免诱发因素、治疗合并症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承军  吴同果 《医学综述》2007,13(24):2023-2024
<正>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的、未能预料的自然死亡。绝大多数SCD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SCD中约80%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引起[1]。本实验通过对46例SC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CD发生的病因、诱因及预防SCD的对策,以减少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心脏性猝死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日渐增多,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较前也大大增加。心脏性猝死多发生在院外,健全院前急救机制,提高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显得越来越重要。我科自2005年6月-2006年6月共院前抢救心脏性猝死患者17例,成功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鼓楼区1255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福州市鼓楼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福建省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福州市鼓楼区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49±0.72、13.55±5.82、12.83±6.29 (min),院前死亡患者分别为1.53±0.69、14.19±6.37、26.91±11.65 (min),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分别为1.47±0.71、13.97±5.84、25.58±12.31(min),三者在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的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但院前急救患者的现场时间明显少于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P<0.01)。(2) 院前急救与院前死亡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均以第一季度为最多。(3)在1255例院前急救中,创伤类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年龄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其余依次是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4) 创伤类的死亡位居第一;其他类的死亡位居第二;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均以51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中心脏性猝死又是循环系统类的死亡中最多的。(5)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总死亡量及院前心脏性猝死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1) 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2)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8.
朱兵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3):323-324,33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SCD)预防的关键环节。方法回顾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分析其原因或诱因、发病季节与发病时间、溶栓治疗与SCD的关系、致命性心律失常与SCD的相关性与预后等。结果严重心律失常为SCD的主要诱因,冬秋季多于春夏季,白天多于晚上,上午多于下午;住院治疗1周后、出院1周后为SCD的高发期,血钾偏低者多见,前壁多于下壁,未溶栓及溶栓未再通者SCD死亡率高。结论综合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管理,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统计分析 12 0例心脏性猝死者的性别、年龄、死因、诱因及心脏大体测量。结果 心脏性猝死者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 7 5∶1,高发年龄段在 4 1~ 6 0岁 ;冠心病猝死者发生率居首位 ,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脂肪心次之 ;猝死诱因以撕打损伤、争吵、情绪缴动多见 ;心脏性猝死患者心脏普遍肥大。结论 本次统计结果对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120例心脏性猝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统计分析120例心脏性猝死者的性别、年龄、死因、诱因及心脏大体测量。结果 心脏性猝死者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7.5:1,高发年龄段在41-60岁。冠心病猝死者发生率居首位,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脂肪心次之;猝死诱因以撕打损伤,争吵、情绪激动多见;心脏性猝死患者心脏普遍肥大。结论 本次统计结果对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心脏性猝死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应对措施。方法分析10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原发疾病类型、心脏性猝死发生至实施心肺复苏间隔时间、心肺复苏实施场所等,记录相关数据并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 10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中仅28例心肺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成功率26.42%);院外实施、实施心肺复苏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心脏性猝死发生至实施心肺复苏间隔时间较长、未使用急救药物、年龄较大、女性、存在除心脏以外其他重要脏器病变及未使用除颤器等因素降低了心肺复苏成功率(P0.05)。结论抢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接诊心脏性猝死患者后尽快给予心肺复苏处理,采取多种方式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心脏性猝死(SCD)是突然发生、意料不到而又无法预测的死亡.笔者对1995年3月~2002年5月收治的中老年猝死患者21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诱因、临床先兆及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3.
赵晖 《中国伤残医学》2009,17(5):113-114
本文对48例住院期间发生心脏性猝死(SCD)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究其易发因素、危险因素、先兆症状、诱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总结并分析心脏介入术(PTCA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并发症的诱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TCA联合支架置入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总结分析其发病的诱因,并针对性进行相应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5例患者因不同原因死亡,91例患者针对并发症诱因进行护理后,均顺利康复,手术成功率达98.7%。结论:针对PTCA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并发症诱因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也可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非常值得在临床界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86例心脏性猝死资料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诱因在心脏性猝死中有着重要的始动作用,其死因可分为心脏骤停、急性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相关诱因和护理方法,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发生SCD心血管疾病患者2例,对2例猝死病例的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低钾血症,负面情绪刺激、不合理的活动、各种诊疗护理活动时患者恐慌心理等.结论 针对诱发因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并积极配合抢救是心源性猝死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永新  黄达 《右江医学》2011,39(5):568-57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预防(SCD)的关键环节。方法回顾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分析其原因或诱因、发病季节与发病时间、溶栓治疗与SCD的关系、致命性心律失常与SCD的相关性与预后等。结果严重心律失常为SCD的主要诱因,冬秋季多于春夏季,白天多于晚上,上午多于下午;住院治疗1周后、出院1周后为SCD的高发期,血钾偏低者多见,前壁多于下壁,未溶栓及溶栓未再通者SCD死亡率高。结论综合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管理,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及危险诱发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心内科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50例,对他们生前各项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进行各项身体检查,详细检查血管心脏等与猝死关系密切部位,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了解有无吸烟,喝酒,用力排便,情绪波动较大等状况出现,探讨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诱发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包括肺源性心脏病(14.00%)、心肌肥厚病(24.00%)、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54.00%)、急性心肌梗死(8.00%),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最为常见,所有患者心源性猝死诱发因素主要有吸烟(10.00%)、饮酒(22.00%)、用力排便(14.00%)、剧烈运动(40.00%)、情绪波动(10.00%)、无明显诱因(2.00%),其中剧烈运动为主要诱因。结论:临床预防老年人心源性猝死可以通过对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调节,通过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引起冠心病猝死的诱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9年1月-12月,22例冠心病猝死患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2例冠心病猝死患者中有明显诱因的15例,占68%.结论 分析引起冠心病猝死的诱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和减少猝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洁 《吉林医学》2012,33(23):5150
目的:探讨心血管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的病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突发心脏骤停86例进行相关分析,以了解其病因及讨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情绪、饮食和排便因素是绝大多数诱因,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抓住重点制定护理对策。结论:明确了心血管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的病因后,再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排便护理等护理对策后能减少心血管患者突发心脏骤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