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肥厚性心肌病在不同的医学中心,其各型发生率各异。在多伦多总医院左室非对称性肥厚性心肌病占95%、其中室间隔肥厚90%,心室中部肥厚1%,心尖部肥厚3%,后壁或/和侧壁肥厚1%。对称性肥厚性心肌病5%。肥厚的部位和范围:肥厚的部位和范围决定本病临床表现.基部的(主动脉瓣下)室间隔肥厚导致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而孤立的心尖部或侧壁的肥厚则不致引起梗阻。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杂志》2005,13(11):734-735
问:什么叫肥厚性心肌病? 答:肥厚性心肌病(HCM)是心肌原发性病变,表现心肌异常肥厚,LV不能舒张,原因不是高血压或主动脉瓣肥厚.心肌肥厚最常累及室间隔(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并有左室流出道阻塞.  相似文献   

3.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11):734-735
问:什么叫肥厚性心肌病? 答:肥厚性心肌病(HCM)是心肌原发性病变,表现心肌异常肥厚,LV不能舒张,原因不是高血压或主动脉瓣肥厚.心肌肥厚最常累及室间隔(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并有左室流出道阻塞.  相似文献   

4.
心肌肥厚可见于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主要表现有室间隔肥厚,左室后壁肥厚等。本文分析了我院近期住院心脏彩超确诊的心肌肥厚32例的心电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肥厚性心肌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通常具有家族性,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评价患肥厚性心肌病的单卵双生子的机会极其难得.查阅文献发现1972-2003年关于双生子患该病的报道仅9篇.现在报道一对男性单卵双生子共患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孤立性室间隔肥厚患者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以每小时房性早搏数(PAC/h)和室性早搏数(VPC/h)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作为指标,对22例高血压病孤立性室间隔肥厚患者、20例高血压病向心型肥厚患者、24例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高血压病孤立性室间隔肥厚组与向心型肥厚组VPC/h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加(P<0.05~0.01);而PAC/h的增加仅见于高血压病孤立性室间隔肥厚组(P<0.01)。表明:高血压病孤立性室间隔肥厚与向心型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增高,前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7.
探讨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及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 10 5例患者作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监测分析。结果 :左室肥厚组 (n =5 5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非肥厚组 (n =5 0 )明显增多 ( 67.3 %vs 2 8.0 %,P <0 .0 1)。结论 :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正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约有50%左右有家族聚集性,又称"家族聚集性心肌病(Familial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FHC)。根据肥厚的部位不同,Maron~([1])将HCM分为:(1)前室间隔肥厚;(2)前间隔、后间隔均肥厚;(3)室间隔与左室前侧壁均增厚,可累及后间壁和/或左室侧壁;(4)仅累及心尖部。按血流动力学分型分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与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由于心室肌肥厚的部位及程  相似文献   

9.
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法很多,现就肥厚性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瓣下弥漫性狭窄或称左窒流出道管型狭窄、主动脉瓣下肥厚性梗阻、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至今国内报道甚少。主动脉瓣下弥漫性狭窄并非罕见。其主要病变是左室流出道弥漫性肌壁肥厚,特别是室间隔部肌肉肥厚更为明显。肥厚心肌组织学检查可见肌束排列紊乱,肌束之间可有  相似文献   

11.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是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一个亚型,中国人发生率较高,占肥厚性心肌病的2%~5%,其肥厚心肌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本文选择53例AHCM患者的心率震荡的检测,探讨AHCM患者的心率震荡的特征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部分左室肥厚心脏结构的变化主要在室间隔,称为孤立性室间隔肥厚(IVSH)[1]。以往,关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增加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和猝死危险性的报道较多,但有关孤立性室间隔肥厚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对54例IVSH及86例室间隔正常的高...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Q-T离散度对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观察心尖肥厚性心肌病(n=10)和高血压伴左室肥大患者(n=20)并与健康成人(n=25)对比,结果显示:心尖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Q-Td无显著差异(P>0.05),Q-Tc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Q-Td,Q-Tcd增加可能对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及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黄云翠  宋霄 《高血压杂志》1995,3(4):295-297
根据Topol提出老年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的概述报道一组具有高血压病史且有严重的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左室腔径缩小,收缩功能增加,舒张功能受损等特点崦不同于一般的高心病和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的老年患者。患者究竟属高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还是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伴有高血压,上前尚未定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患者 6 3例 ,着重探讨了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年龄与左心室壁肥厚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系住院及专科门诊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并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 6 3例。年龄 2 3~ 77(平均 4 7)岁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2 5例。临床症  相似文献   

16.
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提出高血压病的左室肥厚是一项独立于血压之外的新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率较无肥厚者增加8倍,冠心病死亡率增加6倍;其主要原因是并发左室肥厚后产生严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导致的猝死。本文就左室肥厚与定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其发生机理作一综述。 一、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应用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左室肥厚者,起源于左室的早搏明显多于未治疗的单纯性高血压和血压正常者。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者发生室性心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方法:以体表心电图描测15例肥厚性心肌病及42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经校正的QTd(QTCd),并与高血压无左室肥厚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心室肥厚患者的QTd和QTcd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元左室肥厚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2)两组心室肥厚者间以上诸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QTd>60ms的患者中,两组心室肥厚患者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发生率间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者。结论: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左室肥厚均与QT离散度的增加相关,并可能为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潜在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肥厚性心肌病并不少见,Brock 首先描写其临床表现。该病常并发左心室流出道受阻,一旦出现梗阻,即称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或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本文报告68例的临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血液动力学作对比分析,强调临床与无创伤性检查对诊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与辽宁省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研讨会暨第六届北方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于2001-02-24~25在沈阳万豪酒店召开,来自国内外31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1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本次会议收到关于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的论文20余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已开展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单位近30余家,总例数约150例,其中辽宁省人民医院牵头的辽宁省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协作组收治72例,居亚太地区之首。本次会议由中华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常有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率增高。作者用4种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评价抗心律失常作用。 31例受试者为轻中度高血压(舒张压12.0~15.2kPa),超声心动图示左室中重度肥厚(室间隔厚15.8±2mm,左室后壁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