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温郁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温郁金研究的文献检索,总结了温郁金的采收加工、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表明温郁金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青天葵是我国传统出口名贵药材,值得深入的研究与开发.该文通过查阅全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按照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对青天葵植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总结.青天葵植物化学成分主要含有萜类、黄酮类、氨基酸类以及挥发油等化合物种类,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病毒、镇痛、镇咳、平喘、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3.
杨美珍  王晓琴  刘勇  杜月 《中成药》2015,(3):611-618
祁州漏芦根为常用中药,花入蒙药。本文经检索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Sci Finder)以及中文CNKI、万方等数据库,查阅到近百条国内外文献,整理了近二十年来祁州漏芦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从本植物中共分离得到包括植物蜕皮激素、萜类、噻吩在内的79个化合物;研究证明其具有抗氧化、调血脂、抗肿瘤、抗炎、镇痛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对祁州漏芦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相关的中蒙药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总结有关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文献57篇,对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种类、结构进行综述.至今已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81个,萜类化合物18个,黄酮类化合物4个,其他类型化合物2个,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多样,而且大部分具有生物活性.我国鳞毛蕨属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化学的研究工作应与生物活性的研究工作相结合,对鳞毛蕨属植物的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对该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多都集中在提取物的活性研究上,如能把化合物的筛选和其药理活性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将能很好地促进鳞毛蕨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温郁金作为传统中药材“浙八味”之一,为浙江省道地药材,应用广泛,具有消淤散结、行气活血和清心解郁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和保肝等药理作用,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单萜类、二萜类和姜黄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该文对温郁金近十年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传统功效探讨现代临床应用,并以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概念为理论依据,从植物亲缘、药性、药效、炮制和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未来建立更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及其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槿为《全国中草药汇编》收载的两种半红树植物之一,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海南黎族聚集地区作为药物使用.有关黄槿的化学成分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从中分离得到了大量的三萜、黄酮、倍半萜和酰胺类化合物,其中木栓烷型三萜和高度氧化的倍半萜类成分是该药用植物的特征性成分.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现就该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石斛为常用滋补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压、调节血糖等作用,其活性成分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该文对迄今为止报道的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倍半萜类、黄酮类、芴酮类、香豆素类、联苄类、菲类、木脂素类、甾体类、酚类、多糖类等。该文为石斛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郁金的植物资源、饮片炮制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讨论郁金与姜黄、莪术的品种关系,为郁金饮片炮制规范化及建立质量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缬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该属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缬草属植物除含有一定的挥发油外,化学成分主要集中于单萜类、倍半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其中单萜类成分主要以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为主,根据其结构是否裂环分为环戊烷环环烯醚萜和裂环环烯醚萜。药理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镇静、解痉、抗抑郁、抗肿瘤、抗A1阿糖腺苷受体性和细胞毒性,并对心血管有一定作用。鉴于目前缺少对缬草属研究的系统回顾和综述,该文对近年来发表的缬草属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7,(4)
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在国内外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醌类、环烯醚萜类、脂肪类、黄酮类等,该属植物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系统综述巴戟天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新进展,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面总结近几十年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白花蛇舌草临床应用及合理开发提供比较全面的参考依据。系统查阅中国知网、万方、PubMed、SpringerLink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集白花蛇舌草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文献,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形成综述。目前为止,该植物中已经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萜类、黄酮类、蒽醌类、甾醇类等,其中萜类主要有三萜类和环烯醚萜类。药理研究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最主要的活性是抗癌、抗氧化和抗炎等作用。白花蛇舌草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尤其对食道癌,乳腺疾病作用明显,其主要活性部位为水提物和醇提物,主要有效成分为萜类等成分。本论文数据全面详实可靠,为进一步开展该植物的研究提供了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松萝属地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方法:通过系统地文献调研,对松萝属地衣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归纳,并对该属地衣的主要药理活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果:松萝属地农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单取代苯环类、缩酚类、蒽醌类、二苯并呋喃类、甾体类、萜类、脂肪酸类等成分以及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血栓等生物活性.结论:为松萝属地衣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乌骨藤脂溶性成分抗肿瘤活性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乌骨藤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中药乌骨藤的脂溶性成分,采用MTT法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乌骨藤脂溶性成分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同时分析了其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24个化合物,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论:乌骨藤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其药理活性与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相关。  相似文献   

14.
豆科Leguminosae山蚂蝗属Desmodium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黄酮类、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保肝,解热镇痛、利胆利尿等药理活性。该文综述了2003年来山蚂蟥属20余种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龙眼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综述国内外学者对龙眼肉药材的研究近况。 方法: 通过检索近几年的国内及国外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有关龙眼肉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结果与结论: 龙眼肉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为龙眼肉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散沫花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沫花Lawsonia inermis,千屈菜科Lythtaceae散沫花属植物,其叶、花、果实、种子都可以作为传统中药使用.现代研究发现散沫花含有醌、苯丙素、黄酮、三萜、酚酸和脂肪酸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并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寄生虫等广泛的药理活性,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对散沫花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其深入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了哥王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有关了哥王的文献资料,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毒副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香豆素类、黄酮类和木脂素类等,且多具生理活性;药理作用主要有抑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抗肿瘤作用等;了哥王作为一种有毒中药,其毒副作用方面也应引起足够重视,服用剂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近年来报道证实了哥王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使该药成为研究热点。建议深入系统地开展其化学成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勇  唐方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3):3526-3530
厚朴酚是常用传统中药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既往研究证实其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厚朴酚的研究与日俱增,该研究综述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Hypericum perforatum L. (Hypericaceae) is a perennial herb that is commonly known as St. John's Wort. The plant has been valued for its important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perspectives and its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has been documented in ethnobotanical reports. Most recent interest in H. perforatum has focused on its antidepressant effects, and only recently has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been evaluated against a number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strains. The present review giv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ethnobotanical us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logical effects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of this species. A comprehensive account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cluding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naphthodianthrones), flavonoids, prenylated phloroglucinols, tannins and volatile oils is also included. Various types of preparations, ointments, creams and extracts prepared with and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this species have been found to possess a broad spectrum of b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antidepressant effects, wound-healing, antiviral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rude extracts can be related to the use of the herb as a wound healer in ancient times. The sole antibacterial principle isolated to date is a tetraketone, hyperforin, also thought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ntidepressant activity of the herb.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indicates that it has a high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than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alcoholic extracts (methanolic/ethanolic) were shown to possess more pronounced activity than aqueous extracts. Based on the 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 perforatum, we concluded that this species has beneficial therapeutic properties and has the potential for use as an effective adaptogenic herbal remedy.  相似文献   

20.
姚立娟  石林平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3):3129-3130
目的:探索蒲黄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转移率为指标,考察超临界萃取中压力、温度、夹带剂用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压力20 MPa,温度40℃,夹带剂为药材2.0倍量的95%乙醇.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可用于蒲黄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