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红  王希利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89-1890
机体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黄帝内经》较系统地阐述了衰老产生的机理以及中医养生防病的原则与方法。《内经》中的养生理念,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魏红  王希利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89-1890
机体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黄帝内经》较系统地阐述了衰老产生的机理以及中医养生防病的原则与方法。《内经》中的养生理念 ,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以文献及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中肿瘤相关疾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进行阐述,认为《黄帝内经》对肿瘤疾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总结了《黄帝内经》中肿瘤治疗的优势,以期为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其理论特征、养生原则、养生方法都具有现实意义。《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强调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病;确立了养生思想的整体观,认为机体内各脏腑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机体与自然也是统一整体,提出"人与天地相应"观点;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哲学基础并规定其为理论阐释方法;以中医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作为养生学的生理学基础,以六淫七情和饮食劳倦内伤作为病理学基础,以四诊合参作为诊察方法,提出精气神三位一体、预防为主和动静结合的三大养生原则。根据保全真气的养生目标,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方法,并明确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实现养生目标的必备条件。生活习惯包括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重视保养真气,主张顺其自然,体现了自然而然的养生理念。  相似文献   

5.
谢惠玉 《中医研究》2008,21(12):10-12
当代人的养生意识越来越强,但通常的养生观念却总是将摄入补益之品作为延年益寿的首选措施,但养生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笔者注意到《黄帝内经》中大量出现的“荣泣”等词句,发现古人两千年前已经明确地提出“消积”的养生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喜补恶泻”的思维惯性影响下,这个精辟的观念一直不被人们重视。而在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今天,重申这一理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黄帝内经》中对老年颤证的相关论述,从生理、病理方面进一步探析老年颤证的病因病机,从而寻找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黄帝内经》蕴含的丰富深邃思想,为其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戚璐 《河南中医》2012,32(3):272-273
人们对“健康长寿、颐养天年”的向住是伴随着人类文明活动开始的,寻求延缓衰老的途径备受关注.《黄帝内经》认为肾精亏虚、阴阳失调是体质差异的重要原因,因而出现衰老的早与晚,为了保精全神、协调阴阳,提出因人制宜的养生原则——因人施养.  相似文献   

8.
姜玉宝 《光明中医》2011,26(4):648-650
本文对《内经》营卫不和致痹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结合《内经》的论述,参考其他医家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气血的功用即是营卫,营卫之体即是气血,《内经》强调风寒湿侵犯人体后,同营卫相搏,阻滞气血运行,才能引起痹病的发生;病因病机方面,在对《内经》相关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张仲景认为"身体痹不仁"的机理是营卫不和,气血不利,《圣济总录》论述痹病的发生重视营卫气血,朱丹溪论痛风重视气血瘀滞,明清以来的众多医家更是沿袭了由《内经》奠定、汉唐完善、宋金元进一步发挥而形成的学术思想,论痹病之因外邪强调风寒湿三气,内因重视营卫气血失调;治疗方面,古今医家在《内经》影响下,无不重视调和营卫气血。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养生 ,又称摄生 ,是保养、调摄生命的意思。养生学说是研究和讨论养生原则和方法的学说。食疗、药膳是通过食物或药物与食物结合 ,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和措施。《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内经》非常重视养生 ,其体系完整、内容广泛、方法具体 ,饮食养生是其重要方法之一。同时 ,《内经》还是最早记载食疗理论的书籍 ,一些药膳方剂也是其首创。从现代长寿老人调查资料和健康新兴理念来分析 ,《内经》的饮食养生与其颇相吻合。《内经》提出的食疗理论与药膳组方方法 ,对后世食疗…  相似文献   

10.
尹先达 《中医研究》2011,24(7):13-15
养生又称摄生,是保养机体生命的意思,是研究机体寿夭衰老的原因,及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以达到"尽终其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为目的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1.
养生,即保养生命,颐养天年。《内经》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医学专著,在养生方面论述较多,其内容广泛,方法具体,行之有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对健康及寿命的期望在提高,传统的治疗医学逐步转向预防、康复医学。《内经》的养生学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中医饮食养生方论,奠定了中医饮食养生的理论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明确提出中医养生基本原则和方法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饮食养生在诸多养生方法中居于首位。《黄帝内经》是以“中和”思想为核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理论为根本,以饮食的作用、饮食养生基本原则、饮食养生主要方法及病家饮食禁忌等为框架,构建的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体系,对后世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舒友艺 《河北中医》2001,23(9):712-713
中医学生产生于古代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 ,古代易学的哲理及其象数思维模式为中医学提供了立论的基础和支柱 ,使中医学形成了独特的整体观念思想 ,融汇了多学科知识于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之中 ,建立起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体系。而预防医学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预防医学思想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之上 ,认识到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人体要适应自然变化 ,才能达到预防疾病 ,保持健康的目的。而自然界的变化随时随地可影响到人的生命活动 ,甚至发生各种病变而危及生命。为了保护生命 ,严格防御…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养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下称《内经》)作为祖国医学最重要、最古老的典藉 ,是后世各学科的发端。它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年间 ,是众多医家经验著述的汇集。《内经》中关于养生的内容颇多 ,所以后世李中梓著《内经知要》以“道生”开篇。《道德经》(下称《道经》)是春秋晚期大思想家老子学说的实录与发挥 ,其书雏型形成于春秋末年 ,而基本定型于战国初年。老子是春秋晚期楚国人 ,其生活年代基本与孔子相同而稍早 ,被认为是传统养生学的发凡者。从孔子曾向其学“礼” ,并折服其学问而赞其为“龙”看 ,当时的老子已经是极负盛名的大学问家 ,其学说和思想应该…  相似文献   

15.
咳喘为肺系疾病之一,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喘证不只因肺导致,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经整理《黄帝内经》相关条文发现,外感六淫中,湿邪、暑邪、火邪、寒邪最易引起咳喘.肺、脾胃与肾是影响人体气机正常升降的重要脏腑.文章主要从外感六淫、脾胃失职、肾不纳气三种病因论述肺、脾胃、肾的气机升降失常导致的咳喘证.从病因病机角...  相似文献   

16.
试论《黄帝内经》对血瘀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红颖  陈利国 《四川中医》2003,21(12):14-15
《黄帝内经》对血瘀证有较丰富的认识,其中对血液正常流动的意义,及血瘀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等皆有论述,为“瘀血”及血瘀证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华  董雪峰  李云英 《新中医》2007,39(5):100-100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鼻部疾病及多种全身性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属中医学鼻衄范畴。早在《内经》就对此病有所论述,有衄、衄血、鼽衄、惊衄等称谓,并对鼻衄的病因病机、治则都有阐述,反映了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及天人相应理论的丰富内涵。笔者就《内经》中对鼻出血辨治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从8个方面探讨《黄帝内经》寒热理论。《黄帝内经》寒热概念涉及病、证、症和病因层面,寒热病性则是基于五行属性,创立了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著名的病机学说。寒热致病特点包括影响体温、影响腠理开阖、影响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运行、影响经脉功能和影响脏腑功能。可通过触扪皮肤寒温、审查皮肤及血络颜色和审切脉象变化来诊察寒热。《黄帝内经》辨寒热包括内伤热病和外感热病,为后世外感病诊治构筑了基本理论框架,所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治则至今仍是中医临床之准绳,在针灸治疗方面还具有审证用针、明确腧穴、辨证施术、补泻有法和刺有宜忌等特点。用寒热理论指导养生,则强调顺四时而适寒暑。  相似文献   

20.
郑建功 《养生月刊》2006,27(3):201-203
五味是古人对食物与药物从“味”的角度进行概括与分类,以说明其功用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藉此指导人们养生与防病。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五类,实际上还有淡味。《黄帝内经》在叙述五味的功用的同时,常按五行学说将五味分属五脏,进一步说明五味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黄帝内经》中关于五味的论述十分丰富,涉及面也十分广泛,今对其相关论述,尤其是在养生防病方面的论述,作如下探析。《黄帝内经》中关于五味的论述,最先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其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说味相对于气(性),主要作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