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愈34例,好转3例,术后对侧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预后良好率达97.3%。结论采用骨瓣开颅术彻底清除血肿及血肿包膜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取得满意疗效,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学思  朱旗海  姚进  邓如明 《安徽医学》2014,(11):1509-1511
目的探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处理方法。结果 8例均行成形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包膜切除术,其中直接开颅手术2例,其余6例均是在钻孔探查发现为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后改为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均痊愈出院,随访1~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所有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应行开颅手术治疗,术中采取的处理策略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治疗46例病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切口,清除血肿、坏死脑组织,行脑疝复位,扩大修补硬脑膜,去除骨瓣。结果:康复良好18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6例,死亡率为34.8%。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暴露范围广,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止血彻底,有利于脑疝复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急性硬膜下血肿64例行大骨瓣开颅术.结果:随访3~6个月,恢复良好29例,中残10例,重残7例,死亡18例(28.1%).死亡原因:脑损伤严重、脑疝时间长8例,合并脑内多发性血肿、脑干损伤6例,及术中急性脑肿胀3例,继发肺部感染1例.结论:严格掌握好标准外伤大骨瓣...  相似文献   

5.
标准外伤性骨瓣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2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武祥  张义泉 《安徽医学》2008,29(4):439-440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2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对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3例患者中存活17例,其中恢复良好11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6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能明显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改善病人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冯广才  李东波 《现代医学》2021,(11):1334-1335
目的:探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处理方法.结果:4例均行神经内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均痊愈出院,随访1~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行神经内镜下小骨窗开颅治疗,该术式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  相似文献   

7.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通常是指初始受伤3 周以后出现的血液及其分解产物在硬脑膜和大脑表面之间积聚,并引起临床症状的颅内血肿[1],是神经系统中的常见疾病,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群,其发生率为1. 72~16. 3/100 000/年,65%~70%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钻孔引流术,但是对于对各种复发的、血肿内有凝固性血块或明显分隔的、血肿包膜明显激化厚韧等CSDH仍需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现将我院经骨板开颅手术治疗的8例CSDH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慢性硬膜下血肿35例,采用单孔式钻引流孔术33例,因血肿机化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术2例。结果:采用单孔式钻孔引流术33例,一次性治愈32例,复发仅1例,在同侧再给予钻孔引流后治愈。血肿机化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2例治愈。结论:钻孔引流是治疗CSDH的首选方法,治愈率高,手术效果好,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适用于血肿包膜厚,血肿内有分隔或机化的血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骨穿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为CT证实。病房床边手术,在血肿最厚度为穿刺点,局麻,进针约2.5cm。用16号骨穿针穿颅后,用5m1注射器抽吸3/4,再用0.9%氯化钠冲洗。结果30例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5天。无发生脑损伤、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 ,致残率高。对此症采用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手术 ,文献意见仍不统一。应用头颅 CT检查 ,对脑出血可早期确诊 ,为手术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目前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及其指征的认识已渐趋一致。我院于 1994年以来对 3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应用头颅 CT定位确诊 ,采用成形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0例 ,女 18例 ,年龄 4 2~70岁 ;其中 50岁以下 6例 ,51~ 60岁 15例 ,61~ 70岁 17例 ,死亡 8例 ,除 5例无高血压病史外 ,余均有5年以上高血压史。1.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诊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复查CT及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的GO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均在术后24 h内复查头部CT,其中完全清除血肿22例,部分清除血肿1例(血肿残余量<10%),术后1个月GOS:5分20人,4分3人;术后3个月GOS:5分22人,4分1人.结论: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愈后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骨孔与双骨孔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国市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CSDH患者96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双骨孔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骨孔技术治疗。临床症状的比较采用Mar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残余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①观察组血肿完全清除率[91.67%(44/48)]高于对照组[79.17%(38/48)],观察组病死率[0.00%(0/48)]及术后残余量[(18.9±4.6)mL]均低于对照组[4.16%(38/48)、(18.9±4.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Mar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0.37±0.17)、(0.48±0.21)分]均低于治疗前[(1.45±0.23)、(1.48±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ar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住院天数[(6.8±3.4)d]、并发症发生率[8.33%(4/48)]、复发率[4.16%(2/48)]均低于对照组[(10.5±3.9)d、25.00%(12/48)、16.67%(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骨孔技术治疗CSDH疗效显著,血肿清除率高,损伤小且并发症少,可作为外科治疗CSDH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李立强 《甘肃医药》2014,(7):507-510
目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单孔开颅引流术和双孔开颅引流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纳入比较单孔开颅引流术和双孔开颅引流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应用的研究,数据分析采取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单孔开颅手术与双孔开颅手术在复发率(RR 1.68,95%CI 1.162.43,P=0.006)和手术时间(MD,-29.33,95%CI-33.28-25.37,P〈0.00001)上有统计学差异,两者在术后并发症(RR 0.92,95%CI 0.451.89,P=0.82)、治愈率(RR 0.83,95%CI 0.481.42,P=0.49)和术后住院时间(MD 6.65,95%CI,-4.3617.65,P=0.24)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发表偏倚分析显示,本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单孔开颅手术的术后复发率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双孔开颅手术,两者在术后并发症、治愈率和术后住院时间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左方林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71-172,175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该院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3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标准(GOS)对预后进行评估,全组35例中,治愈16例,中残7例,重残4例,死亡8例。术后并发症:迟发性血肿3例,外伤性脑梗塞1例,硬膜下积液3例,皮片坏死1例,减压区脑软化灶2例,颅内感染2例,外伤性癫痫3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暴露良好、止血方便,能迅速清除血肿、缓解颅压,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3种微创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骨孔、双骨孔及小骨窗技术外科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25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单骨孔组31例,骨孔直径1 cm;双骨孔组50例,骨孔直径1 cm,分别于血肿前后各钻骨孔1个;小骨窗组44例,术中将骨孔扩大成直径2~3 cm的骨窗。结果 3组患者术后7 d的残存血肿量及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单骨孔组的手术时间较双骨孔组及小骨窗组明显缩短(P<0.05)。单骨孔及双骨孔组在住院天数、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较小骨窗组明显增高(P<0.05)。单骨孔组的复发率较双骨孔组及小骨窗组明显增高(P<0.05),后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相对于单骨孔技术,双骨孔技术复发率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OR=0.148,95%CI 0.026~0.847,P=0.032)。结论小骨窗技术可作为治疗CSDH首选的治疗方法,双骨孔技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尤其适用于术后复发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41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年龄段分成3组:0~39岁组、40~59岁组和60岁以上组,从性别、外伤史、潜在出血因素、受伤至就诊时间、脑萎缩、首发症状和血肿量等方面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加,外伤史、潜在出血因素、脑萎缩、首发精神意识障碍、偏瘫症状出现概率增加,而首发颅高压、癫痫症状出现概率减少(P<0.001)。60岁以上组受伤至就诊时间长于其他两组(P<0.05),随年龄的增加血肿量有加大的趋势(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首发症状、外伤史、潜在出血因素、是否合并脑萎缩、受伤至就诊时间、血肿量等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脑血管病为表现的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男性2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6.8岁,入院时诊断为脑梗塞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1例,脑出血2例,脑动脉硬化(CAS)7例。提示临床诊断脑血管病(CVD)时,应警惕CSDH的可能,头颅CT检查为本病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本组病人因及时CT检查并接受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其中30例住院7~23d痊愈出院,2例因脑疝时间太长,无好转趋势,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8.
王敬典 《中原医刊》2009,(13):30-31
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单纯穿刺或钻孔引流与骨窗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治疗的效果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82例患者中,79例恢复良好,1例轻残,2例死亡。并发症有颅内积气6例,脑积液漏4例,低颅压头痛2例,血肿复发3例,癫痫发作1例。死亡2例中分别死于大面积脑梗死和肺部感染并心力衰竭。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多系轻微外伤造成,临床表现多以高颅压及意识障碍为主,CT及MRI可明确诊断。本组68例患者通过锥颅或钻孔引流治愈,14例(包括血肿复发3例)包膜增厚、钙化、多房分隔或血肿复发者可行骨窗或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并切除包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年采用单孔或双孔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28例老年CSDH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分级:术前:Ⅰ级0例,Ⅱ级4例,Ⅲ级18例,Ⅳ级6例,V级0例。术后1周:Ⅰ级9例,Ⅱ级14例,Ⅲ级5例。术后1月:Ⅰ级26例,Ⅱ级2例。结论重视老年CSDH的及时诊治,采取简单易行的颅骨钻孔引流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