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口腔鳞癌nm23—H1基因存在状态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nm23-H1基因结构变化和表达水平及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扩增了30例入口腔鳞癌,7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及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人口腔转移癌细胞系GNM nm23-H1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SSCP分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鳞癌组织及两组细胞株nm23-H1mRNA水平,对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1例口腔鳞癌外,所有标本均无nm23-H1结构变化。9例有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中有7例nm23-H1mRNA表达阴性,而1例无转移患者只有5例表达阴性,且GNM nm23-H1阳性率低于TSCCa(41.2%对63.1%),nm23-H1表达与癌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1),nm23-H1表达和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nm23-H1 mRNA水平的变化不是由基因结构变化导致;nm23-H1基因产物对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称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m23-H1基因在口腔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调控作用及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结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浸润分型的资料,分组对照研究nm23-H1基因在200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nm23-H1基因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N1期、转移仅累及1个淋巴结、Ⅳc型浸润,以及低分化肿瘤的患者,均有比其它患者明显增高的 nm23-H1基因的阴性表达率(P<0·01);转移至颌下或颌下-颈深上淋巴结平面者的阴性表达率,也高于转移到其它平面者(P<0·05)。结论 nm23-H1基因主要是通过干扰肿瘤实体内高转移细胞亚群的形成和初始转移的发生来调控口腔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肿瘤抑制基因nm23-H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nm2 3 H1 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 ,并探讨它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75例口腔鳞癌、19例癌旁粘膜、8例正常口腔粘膜及 9例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nm2 3 H1 蛋白染色 ,利用 χ2 检验及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χ2 检验发现 ,nm2 3 H1 蛋白表达水平在生存期小于 3年组和大于 7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单因素Cox模型分析发现nm2 3 H1 蛋白表达水平等因素与预后有关 ;多因素Cox分析未发现nm2 3 H1 蛋白表达水平等因素与预后有关。结论 nm2 3 H1 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不是影响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nm2 3 H1 蛋白可能通过对转移的作用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与舌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舌鳞癌原发灶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分布,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其中20例舌鳞癌新鲜标本中nm23-H1mRNA的表达。结果:nm23-H1蛋白和nm23-H1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27.8%(5/18)、42.9%(3/7),在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86.0%(49/57)、92.3%(12/13)。nm23-H1蛋白和nm23-H1mRNA的表达呈显著相关(P<0.05),两者与舌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皆呈负相关(P<0.05)。结论:nm23-H1蛋白和nm23-H1mRNA的阴性表达减弱了抑制舌鳞癌转移的能力,联合检测可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了解该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nm23-H1基因可作为评估舌鳞癌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鳞癌抑癌基因nm23-H1的表达、DNA倍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NSCC)nm2 3 H1基因的表达、DNA含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 3 0例未经治疗的HNSCC患者术后新鲜肿瘤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ABC技术和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瘤细胞nm 2 3 -H1基因表达、异倍体 (aneuploid)和S期细胞比例 (S phasefraction ,SPF) ,探索这 3个参数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nm 2 3 H1的阳性率为 60 % ,异倍体检出率为 66.7%。nm 2 3 H1表达、DNA倍体和SPF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均为P <0 .0 1)。nm 2 3 H1表达与DNA倍体无关 (P >0 .0 5 ) ,nm 2 3 H1表达与SPF有关 (P <0 .0 5 )。结论 :对nm2 3 H1表达、DNA倍体和SPF的检测可预测HNSCC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 ,是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出nm23-H1(185bp)和nm23-H2(145bp)特异性DNA片段,与载体pGEM-3zf(+)平端连接,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宿主菌JM109,在含X-gal和IPTG的平板上直接筛选阳性克隆,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及PCR扩增鉴定,确定pGEM-H1和pGEM-H2重组体。为nm23基因与肿瘤转移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K及nm23-H1在舌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K及nm23-H1在74例舌癌中的表达。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ERK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m23-H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ERK表达与nm23-H1表达呈负相关。ERK阳性同时nm23-H1阴性表达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ERK阴性同时nm23-H1阳性表达者,舌癌中ERK及nm23-H1的表达率呈负相关。结论:ERK及nm23-H1的表达与舌癌的侵袭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望成为判断侵袭、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肿瘤细胞内nm23-H,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高温治癌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H_1之间的关系,以期阐明高温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的机理。方法:将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细胞分为37℃对照组和43℃实验组,43℃组又分为10、20、30和40min共4个时间亚组。经相应的温度和时间处理后,通过MTT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RT-PCR等方法对细胞进行观察、分析,以研究加热后舌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nm23-H_1表达量的改变。结果:加温能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在43℃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细胞中nm23-H_1表达量增加,并且在加热30min时达到最高.而在加热40min时有所下降.此变化不随加热后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结论:高温治疗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_1表达量来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43℃加热30min可能是临床治疗的理想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中nm23-H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8例口腔鳞癌,2例正常口腔粘膜中nm23-H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2例正常口腔粘膜中nm23-H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高;4例手术时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中3例nm23-H1mRNA呈相对高表达,1例表达水平较低;而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4例口腔鳞癌组织中nm23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检测6个口腔鳞癌细胞系中nm23.h1的表达水平;挑选nm23-h1表达量最少、绿色荧光报告基因质粒转染效率最高的细胞系,瞬时转染pCMV—nm23.hl质粒,MTT法检测转染的细胞增殖活性;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m23-h1功能相关基因PKC-α的表达。结果在Tca8113、Tb、Tca8113M、TSCC、OSC-4、Tca8113/CDDP6个口腔鳞癌细胞系中,高转移细胞系Th、Tca8113M的nm23-h1表达量最低。Th细胞转染pCMV—nm23-h1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为对照组的79.69%(P〈0.01);过表达nm23-h1的Th细胞PKC-α的mRNA表达量增加,为对照组的1.52倍(P〈0.01)。结论nm23-h1基因过表达能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该作用可能与PKC-α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和抑癌基因nm23-H1的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OSCC60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C、VEGFR-3和nm23-H1的表达,计数肿瘤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s density,LVD),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OSCC中VEGF-C蛋白阳性率为58.3%,LVD为(8.43±2.64)个/高倍镜下和nm23-H。阳性表达,三者均明显差异于癌前病变和良性病变(P〈0.05),VEGF-C表达和LVD、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nm23-H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结论在OSCC淋巴转移中VEGF-C、VEGFR-3高表达和nm23-H1蛋白缺失起重要作用,三者的检测结果对深入探讨肿瘤淋巴转移机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表达入nm23-H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人胚肾293细胞中进行鉴定.方法:以重组质粒pcDNA3.1-nm23-H1中提取的nm23-H1基因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基因片段.将扩增的基因片段插入穿梭质粒pShuttle-CMV,并转化大肠肝菌DH5α.筛选重组质粒pShuttle-C MV-nm23-H1,电转化已转化了pAdEasy-1的BJ5183细胞.筛选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nm23-H1,用Lipofectamine转染293细胞,制备携带人全长nm23-H1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nm23-H1.大量扩增Ad-nm23-H1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采用RT-PCR法检测nm23-H1基因在293细胞中的转录.结果:经PCR、酶切鉴定及DNA测序结果证实pShuttleCMV-nm23-H1及pAdEasy-nm23-H1质粒正确构建,纯化后的Ad-nm23-H1病毒颗粒感染性滴度为109.5(3.4×109)CCIDs/ml,经RT-PCR扩增出的基因片段,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结论:已成功构建了表达nm23-H1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Wnt信号传导通路中Wnt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Wnt1在OSCC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OSCC中Wnt1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对OSCC临床标本和配对癌周组织中Wnt1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高、低转移潜能的HN-12和HN-4口腔鳞癌细胞系中Wnt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生长曲线、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重组蛋白Wnt1对2种细胞的生长情况、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24例淋巴结转移的OSCC中高表达Wnt1,16例未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中低表达Wnt1,Wnt1的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转移细胞系HN-12较低转移细胞系HN-4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Wnt1表达显著增高;重组蛋白Wnt1,能够提高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Wn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Wnt1在OSCC中有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为进一步探讨Wnt信号通路影响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nm2 3-H1的转化及导入Tca81 1 3细胞株 ,建立稳定、高效、低毒的转染方法 ,观察nm2 3-H1对Tca81 1 3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转化技术 ,制备高纯度的nm2 3-H1真核表达质粒。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 ,完成转染方法的建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转染前后的nm2 3-H1的蛋白产物核苷二磷酸激酶A (NDPKA)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和冲刷实验 ,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侵袭、粘附、趋化运动能力的变化。MTT法观察nm2 3-H1对Tca81 1 3化疗敏感性影响。结果 使用重组的pCMV-Neo-Bam真核表达载体 ,将nm2 3-H1转染口腔癌细胞 ,并获得稳定表达。Tca81 1 3细胞株nm2 3-H1基因转染前后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 ,转染后Tca81 1 3细胞侵袭、粘附、趋化运动能力均显著降低 ,转染前后Tca81 1 3细胞株对阿霉素 (ADM)、5-氟尿嘧啶 (5-FU)、甲氨喋呤 (MTX)的化疗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转染后Tca81 1 3细胞株对顺铂 (CDDP)明显增敏。结论 nm2 3-H1对Tca81 1 3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nm2 3-H1可能通过特异性地影响细胞内的能量交换过程来达到对CDDP化疗增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肿瘤抑制基因nm23—H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nm23-H1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5例口腔鳞癌、19例癌旁粘膜、8例正常口腔粘膜及9例颈淋巴结转移灶中nm23-H1蛋白染色,利用X^2检验及单因素、多因素Cox比较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X^2检验发现,nm23-H1蛋白表达水平在生存期小于3年组和大于7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Cox模型 相似文献
18.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宏男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7,7(1):34-37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研究进展STUDYPROGRESSOFTUMORSUPPRESSORGENENM23史宏男综述何荣根审校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11)(史宏男现在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 相似文献
19.
20.
龚莉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5,22(6):332-335
nm23是引人注目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分为nm23-H1和nm23-H2两个亚型,编码具有NDPK活性的蛋白。nm23基因的mRNA、蛋白质表达下降,等位基因缺失或基因突变与恶性肿瘤的高转移潜力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