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观察MNNG诱发大鼠胃癌过程中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及大蒜对其的影响,发现癌前病变,粘膜内癌及浸润癌各组之间各各组与正常组之间淋巴细胞转化率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在MNNG诱癌过程中淋巴细胞功能的降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系。而大蒜预防组,治疗组与MNNG组之间淋巴细胞转化率差异有显著必(P〈0.01)。同时诱癌率明显下降,认为大蒜可抑制MNNG诱发实验性胃癌的发生,其机理与大蒜提高诱癌过程中机体细胞  相似文献   

2.
大鼠胃粘膜癌前病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100μg/ml致癌剂MNNG溶液,让大鼠自由饮用35周,同时每周灌胃1.5ml/只的60℃热糊2次,连续20周,以诱发大鼠的胃粘膜癌前病变,并以单纯应用MNNG溶液相比较,结果发现,MNNG加热损伤组胃粘膜异型增生发生率为65%,胃腺癌的发生率为10%,明显高于单纯自由饮用MNNG溶液组(P〈0.05),表明该模型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胃癌前病变的模型;同时也提示胃粘膜的反复损伤为致癌剂的致癌作用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蒜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诱发大鼠前胃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 MNNG组、预防组、治疗组分别给予MNNG(每天 5ml,含MNNG 1.2 5mg)诱发大鼠前胃鳞癌及癌前病变 ,预防组另给 10 %大蒜匀浆 10ml/d ,10个月后停药。预防组与治疗组继续给大蒜匀浆 ,至 16个月。结果 MNNG组、预防组、治疗组分别诱发大鼠不典型增生 2 4只 (96 .0 % )、16只 (53.3% )和 9只 (4 5.0 % ) ,癌变 15只 (6 0 .0 % )、7只 (2 3.3% )和 4只 (2 0 .0 % )。经统计学处理 ,加用大蒜的预防组、治疗组与MNNG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结论 表明大蒜对MNNG诱发大鼠前胃鳞癌及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告:(1)分别采用含0.03%雷尼替丁(R)的标准粉末状饲料、50μg/ml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溶液及两者联合(MNNG+R)喂饲大鼠共20周,于实验第43周末处死动物进行观察。MNNG+R组大鼠腺胃粘膜肠化生诱发率及平均肠化腺体数(100.0%,696.2±173.6)显著地高于MNNG组(86.5%,330.6±145.6)或R组(22.5%,75.2±30.9)(P<0.0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白鼠前胃鳞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理形态学动态观察,结果表明,~4月组前胃粘膜开始增厚、粗糙,出现颗粒状结节和乳头状肿瘤,9个月以后乳头状肿瘤达31.2%~80.0%;前胃鳞癌的癌变起始基底细胞增生,继而向粘膜上皮表面、上皮内和间质内生长,转变成乳头状瘤为主的癌前病变,随后发生癌变,由早期癌发展为浸润癌。首例癌变和浸润癌见于第178天,诱癌率分别高达58.3%(~12月)、86.7%(~14月)、86.7%(~20月).其中,乳头状瘤癌变30例,原位癌16例,浸润癌21例。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培养滤液诱癌和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iang H  Liu W  Fang D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485-487
目的观察大鼠胃粘膜在幽门螺杆菌(Hp)培养滤液长期作用下的组织学变化及其对大鼠实验性胃癌的促癌作用。方法分别以0.25%和0.5%的Hp培养滤液让大鼠自由饮用,观察不同时间大鼠胃粘膜厚度、表面粘液含量、DNA合成速率及组织学变化;并观察不同时相应用Hp培养滤液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癌的促癌作用。结果实验第5周时,实验组大鼠胃粘膜厚度明显变薄,表面粘液含量减少和DNA合成速率加快,随实验时间的延长,上述改变进一步加重。至52周实验结束时,0.5%Hp培养滤液组大鼠腺胃粘膜肠化生、硫酸粘液阳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57%、39%、18%)明显高于0.25%Hp培养滤液组(28%、10%、3%)和正常对照组(7%、0%、0%)。无论在给予MNNG以前、同时或以后饮用Hp培养滤液,大鼠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结论Hp的毒性产物可能具有直接的诱癌和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亚硒酸钠预防甲基硝基硝基胍(MNNG)所致胃粘膜细胞损伤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胃粘膜细胞先用1×10^-5mol/L或1×10^-6mol/L亚硒酸钠预处理4h,再给MNNG组细胞的增殖速率,软琼脂集形成能力,非程序DNA合成水平,质脂近氧化物和rasP21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MNNG组(P〈0.05~0.01),结果提示,一定剂量亚硒酸钠对MNNG诱导的胃粘膜细胞损伤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和苯并芘(B(a)P)诱导了中国仓鼠V79细胞毒性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GPRT)基因突变。结果表明,MNNG(0.735mg,L-1)和B(a)P(1mg·L-1)引起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4.1%和77.8%。阴性对照如空白对照、S9对照和溶剂对照的细胞自发突变频率低于0.43×10-5。MNNG和B(a)P+S9诱发V79细胞6-巯基鸟嘌呤抗性HGPRT突变频率分别为1.17×10-5和1.34×10-5,比溶剂对照高4.90和3.35倍(P<0.01和P<0.05)。提示MNNG和B(a)P对V79细胞呈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药胃尔康对大鼠实验性胃粘膜异型增生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MNNG加热损伤诱发大鼠胃粘膜异型增生,并运用具有益气健脾、滋肝补肾、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胃尔康进行预防性治疗,结果发现,胃尔康能明显降低大鼠胃粘膜异型增生的发生率(P〈0.01,P〈0.05),且随剂量的增加这种作用更加明显,提示胃尔康能预防大鼠胃粘膜异型增生的发生,对致癌剂MNNG的致变作用有明显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100μg/ml/d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喂养50只Wistar大鼠,连续9个月,并在前6周内,每周一次1ml饱和氯化钠溶液灌胃,结果发现,大鼠自然死亡11只(22.0%),其中喂MNNG6个月内死亡7只,无胃癌发生,7~9月内死亡4只,胃癌1只。第9个月后39只存活的大鼠全部处死,剖腹检查,胃癌23只(58.9%)。癌肿位于胃窦小弯侧19只,大弯侧2只,全胃2只,十二指肠癌5只(12.7%),病理切片诊断高分化腺癌9只,中分化腺癌5只,低分化腺癌4只,未分化腺癌3只及粘液腺癌2只,十二指肠中腺癌2只,粘液腺癌2只和囊腺癌1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鼠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方法 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给断乳1wk 的雄性Wistar 大鼠,连续灌胃10 d 制成胃癌模型。用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肾上腺皮质的变化。结果 胃粘膜癌变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细胞内脂滴含量降低( P< 0.01) ,3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 HSD) 的活性增强(P<0 .01)。结论 在MNNG诱发大鼠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增强。  相似文献   

12.
刘卫  房殿春 《四川医学》1997,18(6):350-351
为探讨硒化学诱癌剂所致胃粘膜上皮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本文应用液闪法观察了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MNNG诱导的胎胃粘膜上皮细胞非程序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亚硒酸钠10-5M和10M-6浓度组由MNNG诱导的非程序DNA合成水平(81.7±8.5,51.0±6.0)显著低于对照组(179.0±12.8)(P<0.05~0.01),而10-7M浓度组(125.0±11.9)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则无显著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一定浓度的亚硒酸钠对MNNG诱导的胃粘膜上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化学致癌原N-二乙基亚硝胺(DEN)诱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肝癌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 SD大鼠 75只分成 7组,每天 DEN 8mg/kg i.g 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分别不同途径预防性给予GSH。结果:对照组16w后大鼠的肝脏癌变率为76.5%,伴有镜检典型的弥漫性癌结节、畸型核分裂和重度肝硬化及胆管炎,于 12w及 16w AKP及 γ-GT明显增高;同剂量 DEN 16w伴以 GSH 150mg/kg、300mg/kg、 1000mg/k(ip)及 1000mg/kg( ig) 16w,明显降低癌变率,分别降为11.1%、16.7%、16.7%及18.2%;GSH大剂量组大鼠未癌变,肝组织仅见少量纤维增生,AKT及γ-GT值与正常大鼠无显著差异;DEN诱癌12w后用GSH治疗4w对大鼠肝脏癌变率无明显防治效果。结论:早期用外源性 GSH对 DEN诱发大鼠肝癌有预防作用,DEN诱发肝癌形成后用CSH无效。  相似文献   

14.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在诱发体外培养的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MNNG处理组各时相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速率,非程序DNA合成水平,脂质过氧化物和rasp21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果提示,MNNG可诱发胃粘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胞DNA,诱发脂质过氧化或导致rasp21异常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中药消痞灵冲剂对胃癌前病变DNA含量和细胞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消痞灵冲剂预防和治疗组的DNA指数、S期和G2/M期细胞数、细胞增殖指数,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病变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药消痞灵冲剂对大鼠胃癌前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用6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10)、急性胃炎组(n=12)、预防组(n=15)、治疗组(n=15)及对照组(n=10)。观察麦滋林-S颗粒对急性胃炎大鼠胃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变化、前列腺素E_2(PGE_2)、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血栓素B_2(TXB_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观察麦滋林-S颗粒(M-S)对照组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及炎性细胞浸润无明显改善,而治疗组炎性改变基本恢复正常。治疗组PGE_2、6-keto-PGF_(1a)、TXB_2、5O0和MDA分别为582.06±169.14、372.21±259.85、129.69±104.10pg/mg湿重;490.96±130.60、2.157±0.486d/ml10Vol上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M-S促进大鼠胃粘膜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PGE_2、PGI_2的合成,抑制TXA_2的产生,抑制自由基的形成,降低LPO水平,对胃粘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74例肺心病患者的血镁(SMg)含量、SMg与快速心律失常(TA)的关系以及含镁极化液(GIKMg)防治TA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74例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有低Mg血症者45例(60.8%);低Mg组各种TA发病率明显高于SMg正常组。将入院时有TA的48例分为GIKMg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GIKMg治疗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51.1%),P<0.01;对低SMg的TA疗效(94.3%)略优于正常SMg(80.0%),P>0.05。无TA的26例分为GIKMg预防组12例和对照组14例,预防用GIKMg组TA发病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64.3%),P<0.01。提示:肺心病TA的发生与低Mg有关,用Mg预防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特异性转移因子(STF)对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的治疗作用。②方法以孕妇血清HCMV特异性IgM阳性做为HCMV活动性感染的指标,应用普通转移因子(TF)、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IG)及STF分别对57例、18例及46例感染孕妇进行治疗,以血清HCMV-IgM转阴作为有效的指标。③结果TF组的HCMV-IgM转阴率为28.1%(16/57);HIG组的转阴率为55.5%(10/18);STF组的转阴率为56.5%(26/46)。STF的治疗作用优于TF(χ2=9.780,P<0.01);而STF与HIG对感染孕妇的治疗作用无显著性差异(χ2=0.01,P>0.05)。④结论STF对活动性HCMV感染孕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谷氨酸单钠对大鼠睾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新生期Wistar大鼠皮下注射10%谷氨酸单钠(MSG),观察其青春期(52日龄)及成年期(100日龄)的睾丸。结果:各期给药组睾丸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睾酮(T)浓度给药组各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期给药组睾丸发育停滞,生精细胞停留于精原细胞、精母细胞阶段、曲细精管内未见精子细胞,无精子形成。结果表明:新生期注射MSG的大鼠睾丸的生精过程受到阻滞。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 为了寻找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有效方法,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WJMSC)治疗输卵管炎的应用前景。【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模型组大鼠双侧输卵管注入混合菌后,再随机分成5组;急性治疗前组(5只)于造模后第20天取材;急性治疗组(10只)于造模第20天,给予腹腔注射WJMSC(1 × 106/mL), 7 d一次,共3次,疗程结束1周后5只取材;慢性治疗前组(5只)于造模后30 d 取材;慢性治疗组(10只)于造模第30日开始上述治疗,1 周后5只取材;慢性模型组(10只): 造模第51天5只取材,余下鼠与雄鼠同笼。比较各组输卵管形态、上皮分泌输卵管特异性糖蛋白(OVGP)、血清INF-α和TNF-?酌水平、受孕率和妊娠数。【结果】 急性期输卵管水肿,上皮坏死,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慢性期上皮扁平上皮化生,管壁纤维化,治疗后无明显改善。血清TNF-ɑ、INF-r在急性输卵管炎治疗前〔(1358.75 ± 134.05) pg/mL, (1280.38 ± 240.69 )pg/mL〕、慢性输卵管炎治疗前〔(1335.33 ± 60.35 )pg/mL, (1041.02 ± 146.25) pg/mL〕明显增高,急性治疗后明显下降〔(579.44 ± 47.44 )pg/mL,(843.29 ± 312.42) pg/mL〕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组治疗后不能恢复正常。OVGP的分泌在急性输卵管炎治疗前(5.92 ± 3.74)、治疗后(3.15 ± 2.20)与正常组(4 .40 ± 3.84)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OVGP在慢性输卵管炎治疗前(1.77 ± 1.55)、后(0.41 ± 0.54)和慢性模型组(0.37 ± 0.22)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 0.05)。受孕率和产仔数在急性治疗组 (100%, (11 ± 3.87)与正常组(100%,10 ± 2.7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慢性治疗组(20%,2.2 ± 4.92)、慢性模型组(40%,2 ± 2.83)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WJMSC腹腔注射治疗大鼠急性输卵管炎能恢复输卵管的功能,但对慢性输卵管炎疗效差。对输卵管炎的及时治疗是保存生育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