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喻视角下中医典籍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典籍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古代文化的瑰宝,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中医语言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效果.隐喻是人类语言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中医学的思维特征为“取象比类”,中医典籍里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文章分析了中医典籍中的语言特征,特别是中医典籍中存在的隐喻现象,找出中医典籍汉英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能更好地促进中医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中医典籍兼具医学和文学双重价值,其书名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涉及到中医书名中的数字翻译时,本文认为可以遵循简洁性、准确性、统一性原则,对于含有数字的书名具体分析,首先辨清书名中数字的虚实,避免一概而论,其次要确保译名用词简洁准确,使其符合书名简洁的特点,还要尽量体现原作的主要内容,兼顾译名的统一。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三个版本的译文后,尝试提出修改译文,旨在体现中医典籍书名的文化内涵,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同行间的讨论,推动中医典籍翻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5.
中医典籍语言具有模糊性、偏义性、一词多义及隐喻性,其句式多变、结构复杂、内容层次较多及意合突出。本文结合中医典籍语言词汇、句法的语体特点,通过翻译实例,总结并探讨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评价者是否理解中医原文对中医经典英译质量评价的影响及读者对中医经典翻译的基本要求。方法:选取黄帝内经中5段经文的Ilza Veith英译本、李照国英译本和课题组英译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美国诊所的患者在通晓这五段经文含义的前后对这3个译本的评价,并用同样的方法考察他们对中医经典英译的基本要求。结果:被调查者在通晓原文含义前后对译文的评价差别悬殊。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经典著作的英译本不仅需要英语语言流畅,更需要知识信息准确。结论:在中医经典译文质量评价的研究中,问卷调查对象对原文的理解直接影响调查研究的结果。因此,这种研究必须在调查对象通晓原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知识信息翻译的准确性和英语水平是评价译文质量的2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中医典籍的翻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典籍都有了自己的英译本,对同一典籍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也随之开展起来。文章试图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以《伤寒论》两个英译本比较为例,探索中医典籍英译的比较研究,为更好地翻译中医典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难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承载着深厚的中医古典医学智慧和中华文化内涵,其对外译介对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文树德《难经》英译本为例,分析副文本元素在中医典籍丰厚翻译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副文本元素在中医典籍丰厚翻译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不仅有助于读者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促进读者对原始文本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还有助于保证翻译的准确性,提高译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经典中医书籍名称的一般原则。方法:以《黄帝内经》的英译名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中医典籍书名的一般翻译原则。结果与结论:中医典籍书名的一般英译原则应是以音译原则为主。 相似文献
12.
杨伊凡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6):471-471
笔者在澳大利亚担任中医经典著作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各家学说”等科目的教学已有数年时间,现就这些课程中出现的一些“中医术语”的英译谈点体会。 刚开始教授这些课程时只能参考一些原有的各种翻译版本,有点随文演义,照本宣科,学生的理解如坠五里云雾之中。根据学生提问比较多的问题和词语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都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根源于客观实在,在客观实在中,语词所指示的各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着过渡状态。当人们在认识这些客观实在时,由于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人们对这些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划分就带有一定的任意性或主观性,这样,语词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模糊。中医理论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下,通过长期临床医疗实践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由于受到古代哲学及文化的影响,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描述有其独特的视角,从总体和宏观上把握共性和规律,故而使用的语言也有其模糊性。本文先谈谈中医语言模糊性及其原因,然后探讨中医模糊性语言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兰凤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6):655-656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统称“八纲”,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就是通过四诊,掌握辨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证候的过程。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上都可用八纲加以归纳。如疾病的类别,可分阴证与阳证;病位的深浅,可分表证与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邪正的盛衰,邪盛为实证,正虚为虚证。 相似文献
15.
林嫔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10-11
本文从医院管理学的角度重温儒家经典,不仅阐述了儒家在中医院服务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还论述了构建这些文化具体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熟读中医经典在任何时代都是学习、研究和运用中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成为一个优秀中医的前提条件,更是中医药学几千年来赖以存续的根本。熟读中医经典的重要作用首先在于它是中医治学的根基,其次它是中医学不断发展的基石。此外,在熟读中医经典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三个问题,其一是理解和背诵的方法缺一不可,其二是中医经典对于中医药从业人员来说是需要反复重读和终身学习的,其三是在学习中医经典的过程中要避免受到"泛经典"里错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结合医学学报(英文版)》2014,12(4):394-396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ocument, Consideration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ublished in PDF form online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his 20-page document includes several sections describing why the Considerations is necessary, the specificity of texts in Chinese medicine;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who constitutes an ideal translator of Chinese medicine; what types of language exist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specific issu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domestication versus foreignization, technical terminology, period-specific language, style, polysemy, and etymological translation. The final section offers a brief advisory for consumers, and concludes with a call to further discussion, and action, specific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efforts towards the creation of more rigorous guideline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current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several of these sections, and includes links to the original docum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