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同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抽取冠t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进行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以促进冠心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贵州山区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特征。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置入支架72例(单支病变36例、多支病变3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未置入支架者为对照组69例,测定血脂及载脂蛋指标包括三酯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 B、载脂蛋白 AⅠ。结果:置入支架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9±0.99)高于对照组(2.54±0.73),呈正相关(P <0.01);置入支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3±0.37)低于对照组(1.31±0.61),呈负相关(P <0.05);置入支架组 Apo B /apo AI 比值(0.74±0.24)高于对照组(0.61±0.22),呈正相关(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中上述三项指标均进入模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OR 值(3.549)高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82)。结论:(1)本研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可用于评价患冠心病危险性。(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对冠心病的评估优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Apo B /apo AⅠ比值在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评估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CA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46例,测量胰岛素、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胰岛素抵抗用胰岛素抵抗指数表示。结果CAD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血糖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AD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赵东 《中外医疗》2012,31(19):172-17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脂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及9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测定。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载脂蛋白B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脂中的高密度脂蛋白-C和载脂蛋白A的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联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脂蛋白(a)与血脂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LP(a)与血脂相关指标的检测,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分析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结果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LP(a)、TC、TG、LDL-C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DL-C水平则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P(a)在动脉粥样硬化成因中被视为一项独立危险因子,高TC、高LDL-C、低HDL-C也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脑梗死32例、脑出血36例患者的血脂,并与健康人30例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显著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明显降低(P<0.01,P<0.05)。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明显增高(P<0.01,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质代谢紊乱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出血患者存在部分脂质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a)的浓度变化。方法:对55名单纯性肥胖患者和55名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浆载脂蛋白、脂蛋白(a)及血脂浓度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的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检测结果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的apoA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体内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患者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2011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9例,分为合并Ms组(53例)和未合并MS组(66例),比较两组相关危险因素,测定血清脂质水平和载脂蛋白谱,分析冠心病合并MS患者血脂的特点。结果与未合并MS组比较,冠心病合并MS组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C2(ApoC:)、载脂蛋白C3(ApoC3)水平均增高(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低于未合并MS组(P〈0.05~〈0.01);两组冠心病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2(ApoA2)、载脂蛋白E(ApoE)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合并MS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MS存在多种脂质代谢紊乱,并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调脂抑炎作用。方法对104例年龄大于60岁的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3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10:/d;B组(51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12周末分别采空腹静脉血测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0。结果(1)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12周末两组TC、LDL.C、TG均降低(P〈0.05,P〈0.01),HDL.C均升高(P均〈0.05),且A组LDL—C低于B组(P〈0.05),HDL-C高于B组(P〈0.05)。(3)12周末两组hs—CRP均下降(P均〈0.01)、IL-10升高(P均〈0.01),且A组hs—CRP低于B组(P〈0.05),IL.10高于B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有调脂抗炎作用;瑞舒伐他汀剂量10mg/d时其调脂作用大于辛伐他汀20mg/d;瑞舒伐他汀较辛他汀的抗炎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发生状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8例CHD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抗Hp抗体及抗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Hp.CagA)抗体水平,分析其阳性率与患者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抗Hp抗体及抗Hp.Cag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中Hp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包括载脂蛋白Al和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Hp抗体阴性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却低于Hp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Hp感染可能会通过影响机体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进而诱发CHD。  相似文献   

11.
背景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新的危险因素,国内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断切点尚有争议,本研究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比较不同切点引起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情况。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同诊断切点〔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Hcy≥15 μmol/L〕对高血压患者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健康中心新诊断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cy水平分为:A组50例(Hcy<10 μmol/L),B组52例(10 μmol/L≤Hcy<15 μmol/L),C组66例(Hcy≥15 μmol/L)。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叶酸、Hcy〕、超声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腔隙性脑梗死和冠心病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和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叶酸高于B组、C组,B组叶酸高于C组(P<0.05);A组Hcy低于B组、C组,B组Hcy低于C组(P<0.05)。C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B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A组(P<0.05)。C组冠心病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A组和B组冠心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cy≥10 μmol/L、IMT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Hcy≥15 μmol/L、EDD为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Hcy≥10 μmol/L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Hcy≥15 μmol/L为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袁宝鸿 《当代医师》2014,(6):780-783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有、无抑郁情绪的冠心病门诊或住院患者各40例;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无冠心病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测量比较三组血清CRP、LDL水平,并分析抑郁量表评分与CRP、LDL的相关性。结果抑郁冠心病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46.22±3.90)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39±3.08)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46±6.22)分、(10.36±4.22)分]及非抑郁冠心病组患者[(29.36±5.34)分、(10.30±4.11)分]( P <0.05),而对照组和非抑郁冠心病组间SDS、HAMD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抑郁冠心病患者CRP[(24.36±3.25)mg/L]、LDL[(2.85±1.42) m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抑郁冠心病组患者( P <0.05),非抑郁冠心病患者的CRP、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SDS、HAMD量表评分与CRP、LDL、心率呈正相关( 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对于改善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就其干预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纳入某社区2011年5月的更年期女性500例,经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进行筛选,确诊冠心病患者162例为冠心病组,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研究,并计算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未患冠心病的更年期女性为非冠心病组,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随访3年后对非冠心病组患者新发病率进行总结,并对比冠心病组新发病率,判定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有BMI(OR=1.499,P=0.032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012,P=0.026<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251,P=0.016 <0.05)、尿酸(OR=1.021,P=0.009<0.01)、高血压(OR =6.132,P=0.0075 <0.01)、糖尿病(OR =8.124,P=0.0082 <0.01).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后,非冠心病组随访结果显示其新发病率(1 3.9%)明显低于原发病率(32.4%),对比差异显著(P =0.001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及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雌激素、内皮功能、脂蛋白与冠脉严重程度的相互关系,分析雌激素对内皮功能、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4例绝经后女性,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和非CHD组。分析血糖、脂蛋白(a)、hs—CRP、ET-1及高血压病史、血糖、E2、NO、NOS和冠脉病变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糖、脂蛋白(a)、hs—CRP、ET-1及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升高,E2、NO、NOS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多支病变E:、NO、NOS、E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CHD发生上升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D患者92例为CHD组和健康成人4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清晨空腹血脂水平及TNF-α,根据血脂水平将CHD组分为血脂正常组37例和血脂异常组55例两个亚组,比较各组间TNF-α和血脂各项水平,并对CHD组和对照组TNF-α及血脂各项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及其两个亚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示冠心病组TNF-α和TC、TG、LDL-C、VLDL-C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0.01),而与HDL-C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TNF-α参与了CHD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TNF-α和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血脂的异常增强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冠心病、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1例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分为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n=158)、单纯冠心病组(n=62)、单纯脑卒中组(n=57)、冠心病+脑卒中组(n=24),分析4组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共4项指标入院值、最大值差异。结果①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和单纯脑卒中组入院时TC、最大TC、最大HDL、入院时LDL、最大L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和单纯冠心病组TG最大、最大HDL、人院时LDL、最大L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和冠心病+脑卒中组人院时TC、最大TC、TG入院、入院时LDL、最大LDL、最大HDL异常、入院时TC异常、最大TC异常、最大LDI,异常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脑卒中组在最大TC异常、TG最大异常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L、HDL与冠心病、脑卒中有关,TG与冠心病有关,TC与脑卒中有关,在存在冠心病的基础上TG与脑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泽丹  谭平  曾莉  包维为 《广西医学》2014,(2):219-221,22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A组患者加用5 mg瑞舒伐他汀钙口服,B组患者加用10 mg瑞舒伐他汀钙口服,C组患者加用20 mg瑞舒伐他汀钙口服,1次/d,晚餐后服用。治疗4个月后,对比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均<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显著高于 A组和B组( P均<0.05);C组患者治疗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86.67%、83.33%)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56.67%、53.33%,73.33%、73.33%)(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B组为6.67%;C组为10.00%,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脂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9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CHD组)及25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的LDL-C/HDL-C比值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CHD组的LDL-C/HDL-C比值水平及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LDL-C和HDL-C相比,该比值显示了更有意义的相关关系(β=0.346,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TG、Tch、LDL-C和HDL-C相比,该比值显示了更有意义的回归关系,标准化方程式为:Y(CHD)=0.337(糖尿病史)+0.267(LDL-C/HDL-C)+0.185(高血压史)(P<0.05,复相关系数为0.525)。结论:LDL-C/HDL-C比值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有临床使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冠心病疾病管理计划的可行性和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将39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疾病管理组203例,对照组194例。疾病管理组干预包括6次健康教育、电话随访、专科门诊等。对照组无上述干预,自行去专科门诊治疗。观察12月后两组患者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月,对照组吸烟率29.9%,体重指数(BMI)(23.7±1.34)kg/m^2,有氧运动比例31.9%。疾病管理组吸烟率3.4%,BM(I22.7±1.19)kg/m^2,有氧运动比例6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压达标率77.8%,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66.5%,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下降(-18.4±23.5)%。疾病管理组血压达标率88.2%),HbA1C达标率85.7%,和LDL水平下降(-24.1±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s)外,疾病管理组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疾病管理组总心血管病事件率20.2%显著低于对照组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疾病管理计划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血压、HbA1C、LDL达标率,增加服药依从性,显著降低远期心血管病事件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作为一种非酯化的脂肪酸对心肌是否存在损伤作用,以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胆固醇(high densis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胆固醇(low densisty lipoprotein,LDL)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抽取189例冠心病患者血样,根据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肌损伤组(心肌肌钙蛋白T〉0.08ng/L)88例与非心肌损伤组(心肌肌钙蛋白T正常)101例,抽取正常人群93例为对照组,利用酶终点法测FFA,酶法测TCHO,GPO—PAP法测TG,免疫比浊法测HDL和LDL。结果冠心病心肌损伤组冠心病心肌损伤组FFA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肌损伤组和对照组(P〈0.05),而血样中其他指标如TCHO、TG、HDL、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发现FFA曲线下面积为0.89。以0.65作为Cutoff值时,FFA诊断灵敏度可达71%,特异度达90%。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正常组较血脂异常组的心肌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FFA、TCHO、TG、LDL、HDL无相关性。结论血清FFA水平与心肌损伤明显相关,可作为冠心痛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指标,而TCHO、TG、HDL、LDL与心肌损伤关系较小。FFA可成为监测心肌损伤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