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两种静脉营养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该院从2008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静脉营养氨基酸和脂肪乳的首次量均为0.5g/(kg·d),此后每天增加0.5g/kg,均达到3.5~4.0g/(kg·d)。治疗组首次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的量为1g/(kg·d),此后给予的剂量同对照组。两组除静脉营养不同外,其余治疗方法均相同。观察两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较大剂量的静脉营养,体重增长速度快,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伟 《海南医学》2010,21(23):38-39
目的通过早产儿两种不同剂量氨基酸静脉输注,评价高剂量氨基酸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收治的接受静脉营养的早产儿85例(体重〈2500g)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于出生后24h内给予2.5g(/kg·d)的氨基酸,每日递增0.5g(/kg·d),预期峰值为3.5g(/kg·d),对照组于出生后24h内给予1g(/kg·d)的氨基酸,每日递增0.5g(/kg·d),预期峰值为3.0g(/kg·d)。结果两组资料比较,观察组的体重下降百分比、住院时间均有明显减少,P〈0.05,安全性比较,两组在BE值、BUN、血氨及胆红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氨基酸早期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可以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两种静脉营养方案对早产儿的治疗效果,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86例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定为强化组,观察组41例,定为对照组。除静脉营养方案不同外,其他治疗均相同。治疗组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应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3种营养液。氨基酸及脂肪乳第1天用量均为1.0g/kg;观察组生后24小时内应用葡萄糖,氨基酸生后第3天开始应用,开始剂量0.5g/(kg.日),每天增加0.5~2.5g/(kg.日),脂肪乳生后第4天开始应用,开始剂量0.5g/(kg.日),每天增加0.5g/kg至2.5g/(kg.日)。结果:强化组在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强化组体重增加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静脉炎、氮质血症及胆汁瘀积的发生,高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较大剂量静脉营养可以改善早产儿氮质平衡,体重增长速度快,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早产儿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生后第3 d开始应用氨基酸,开始剂量0.5 g/(kg.d),每日增加0.5~3.0 g/kg;生后第4 d开始应用脂肪乳,开始剂量每日0.5 g/kg,每日增加0.5~3.0 g/kg;生后第3 d开始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适量。静脉营养液采用"全合一"方式,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经外周静脉用微量输液泵在24 h内均匀输入,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结果:①两组间胆固醇、甘油三脂、胆红素、尿素氮、碱剩余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未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及肝肾功能损害。②体重增长比较:观察组生后5~7 d开始增长,住院期间体重平均每日增加(15.24±6.32)g。对照组存活32例,生后7~10 d体重开始增长,住院期间体重平均每日增加(9.87±3.03)g,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③治愈率比较:观察组32例治愈31例,自动出院1例,治愈率96.87%;对照组32例患儿,治愈24例,好转4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治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并发症比较:观察组32例中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18.75%,对照组32例中发生并发症14例,发生率43.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周围静脉营养能使早产儿更快更早地增加体重,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A正常对照组,B肝衰竭对照组,C精氨酸强化Ⅰ组[0.4g/(kg·d)],D精氨酸强化Ⅱ组[0.8g/(kg·d)],E精氨酸强化Ⅲ组[1.6g/(kg·d)],F精氨酸强化Ⅳ组(3.2g/(kg·d)],观察给药14d后不同剂量精氨酸对肝衰竭大鼠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肝衰竭大鼠肝功能明显下降,转氨酶升高、血浆蛋白合成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精氨酸强化后,各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肝衰竭对照组,其中以0.8g/(kg·d)和1.6g/(kg·d)较好。结论:精氨酸剂量为1.6g/(kg·d)时对肝衰竭大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出生后24 h内在成都玛丽亚妇产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每组40例。高剂量组静脉注射氨基酸3.0 g/kg,中剂量组静脉注射氨基酸2.0 g/kg,低剂量组静脉注射氨基酸1.0 g/kg。观察三组早产儿出生后1周时静脉氨基酸及肠内营养摄入量的情况、临床有效性、出生后7 d内体质量变化情况、7 d后实验室指标以及对耐受性。结果高剂量组早产儿总蛋白摄入量为(3.58±0.08)g/(kg·d),高于中剂量组[(2.52±0.10)g/(kg·d)]和低剂量组[(1.57±0.14)g/(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恢复出生质量时间、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2)d、(11±3)d、(20±6)d,均低于中剂量组[(11±3)d、(14±4)d、(24±7)d]和低剂量组[(14±3)d、(19±5)d,(29±8)d],头围增长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0.99±0.23)cm/周比(0.90±0.11)cm/周、(0.79±0.15)cm/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耐受率为90.0%(36/40),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65.0%(26/40)、57.5%(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剂量的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有显著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胎儿的生存发育情况,利于胎儿的远期成长,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燕 《西部医学》2009,21(1):27-27,29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分为两组,A组(大剂量组)50例,B(普通剂量组)组5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A组静脉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0g/kg·d,B组为0.5g/kg·d。结果治疗72小时后血清胆红素值A组低于B组(P〈0.05),A组患儿皮肤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8.
彭军  张惠明 《四川医学》2011,32(9):1438-1440
目的评价早期高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接受静脉营养的早产儿95例随机分成3组,高剂量组于生后24h内给予3g/(kg.d),每日递增0.5g/(kg.d),预期峰值为3.5g/(kg.d),中剂量组于生后24h内给予2g/(kg.d),每日递增0.5g/(kg.d),预期峰值为3.5g/(kg.d),低剂量组于生后24h内给予1g/(kg.d),每日递增0.5g/(kg.d),预期峰值为3g/(kg.d)。比较3组患儿的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尿素值、血氨值、三酰甘油值及生后28d内发生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结果 3组资料比较,高剂量组的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3组各项血清学指标及生后28d内发生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高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孙琦  张亚明  徐凤玲  薛梅 《当代医学》2009,15(34):14-15
目的回顾分析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静脉营养治疗。分析两组患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率、静脉营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相关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24.6±4.3)g,对照组为(18.3±3.9)g。静脉营养时间:治疗组为(12.8±2.6)d,对照组为(16.9±3.1)d。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18.6±5.7)d,对照组(26.9±4.2)d。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儿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葡萄糖、尿素氮检查数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早期静脉营养治疗促进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无明显副作用发生,是安全可行的静脉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玉惠 《吉林医学》2014,(25):5624-5626
目的:探讨早产儿对早期肠外营养的耐受情况和对生长发育及代谢影响。方法: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传统肠外营养组和早期肠外营养组各30例。传统肠外营养组出生24 h后开始给予6%小儿氨基酸0.5~1.0 g/(kg·d),每日增加0.5~1.0 g/(kg·d),直至3.0~3.5 g/(kg·d),脂肪乳选用中长链脂肪酸,从0.5 g/(kg·d)开始,每日增加0.5 g/(kg·d),直至3.0 g/(kg·d)。早期肠外营养组生后24 h内即给予6%小儿氨基酸2.2 g/(kg·d)和脂肪乳2.2 g/(kg·d),72 h均增至3.0~3.5 g/(kg·d),达到足量静脉营养,观察两组小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开始增加体重情况、在院时间、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并发症情况,治疗1周后的脂代谢、胆红素、肾功能、碳酸盐、血糖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早期肠外营养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在院时间、到全胃肠喂养时间,短于传统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体重明显高于传统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率降低,且未增加代谢性酸中毒例数、脂代谢紊乱、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外营养可耐受较大剂量的静脉营养,更好地满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热量需求,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张定芬 《医学综述》2014,(16):3072-3072
目的分析早期不同初始剂量氨基酸的应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湛江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监护的12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氨基酸等静脉营养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60例,高剂量组在出生24 h内输入至少2.0 g/kg的氨基酸,之后每日以1.0 g/kg递增,直至达到3.6 g/kg;低剂量组出生后先不输入氨基酸类药物,24 h后开始输入1.0 g/kg的氨基酸,之后每日以0.5 g/kg递增,同样直至达到3.6 g/kg。对两组患儿进行有效性评估和生化、血气指标检测比较。结果高剂量组头围增长[(0.94±0.13)cm/周vs(0.82±0.12)cm/周]高于低剂量组,体质量下降百分数[(5.03±0.09)%vs(5.65±0.25)%]、达出生体质量时天数[(10.5±3.7)d vs(15.3±4.8)d]、体质量达2000 g天数[(35.1±11.5)d vs(42.4±8.3)d]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后1周,高剂量组前白蛋白[(198.2±11.5)g vs(170.0±10.5)g],血尿素氮[(5.6±0.5)mmol/L vs(4.3±0.4)mmol/L]较低剂量组升高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氨基酸的应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较低剂量氨基酸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应在早期对早产儿进行大剂量的氨基酸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的营养治疗支持方式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后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择可切除的肝癌肝硬化患者212例术后随机分成常规热量肠外营养组(traditional parenteral nutrition,PN)77例、低热量肠外营养组(hypocaloric parenteral nutrition,HPN)70例和低热量肠内营养组(hypocaloric enteral nutrition,HEN)65例3组,PN组和HPN组术后营养支持能量需求分别为(25~30)kcal/(kg·d)和(16 ~20) kcal/(kg·d),经中心静脉输注;HEN组术后能量需求为20kcal/(kg·d),术后早期(术后24h)经鼻肠营养管加营养泵控制输注;比较3组患者在术后5天短期内经过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态、胃肠道功能、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营养支持治疗费用的差别.结果 三组患者在手术之前机能状况无统计学差异,术后7天HEN组患者血清总胆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值明显低于PN组和HPN组(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组患者分别是56.4h、78.8h和74.4h(P <0.05);营养支持治疗的相关费用分别是412元、977元和714元(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10.1天、13.4天和11.1天(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7.4%、12.2%和11.7% (P <0.05).结论 肝癌肝硬化患者术后采用HEN支持的治疗方式,在恢复患者胃肠道功能、提升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和改善淤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式;同时HEN治疗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时间;低热量的营养支持更加符合肝癌肝硬化患者术后的生理代谢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刘博 《安徽医学》2014,(2):209-2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TPN组)各24例。所有患者在术后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3天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肝脏功能恢复、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老年胃癌术后的价值。方法:将4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和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PN-EN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血清水平、留取24 h尿计算氮平衡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N-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负氮平衡得到纠正。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需求,具有安全、有效、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刺梨提取物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100只健康昆明种小白鼠,按雌雄、体重随机分为空白、高、中和低剂量组4组,每组25只;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高、中及低剂量3个组分别给予1 g/(kg·d)、2 g/(kg·d)及3 g/(kg·d)刺梨提取物灌胃;连续灌服25 d后采用小鼠游泳耐力和小鼠低压缺氧实验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及低压耐氧的死亡数;并测定运动后小鼠的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和肝糖原.结果:经灌胃小鼠不同剂量刺梨提取物25 d后,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高、中剂量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长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小白鼠死亡只数少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死亡数量随灌服刺梨提取物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刺梨提取物可显著增强小鼠低压耐氧时间,降低运动时血清尿素氮水平,对小鼠运动后血乳酸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小鼠体内肝糖原的储备量增加.结论:刺梨提取物能对抗小白鼠疲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43例肺结核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分为肠外营养组(n=22)和对照组(n=21),疗程21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红蛋白浓度(Hb)、血淋巴细胞总数(TLC)、血清白蛋白浓度(ALB)及T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21 d后,肠外营养组患者BMI、MAM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BMI:(20.4±3.8)比(16.3±2.5)kg/m2,P﹤0.01;MAMC:(19.5±2.9)比(17.2±3.7)cm,P﹤0.0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BMI:(20.4±3.8)比(17.5±4.4)kg/m2,P﹤0.05;MAMC:(19.5±2.9)比(17.1±2.6)cm,P﹤0.05];肠外营养组患者TSF较治疗前也有显著升高[(8.8±3.2)比(6.9±2.5)cm,P﹤0.05]。②治疗后肠外营养组患者的Hb、ALB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20.1±16.3)比(105.2±17.4)g/L,P﹤0.01;(34.5±3.9)比(30.7±3.3)g/L,P﹤0.01]。③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肠外营养组患者血清CD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肠外营养组患者血清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肺结核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及时合理的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曾福仁 《当代医学》2010,16(16):87-88
目的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营养支持临床效果。方法共110例恶性肿瘤患者,50例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40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20例同时接受了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营养支持平均(31.34±16.78)d;入院实施营养支持前血清白蛋白水平(27.27±2.91)g/L、血红蛋白浓度水平(92.45±13.56)g/L、体质量指数(21.23±1.34)Kg/m2、KPS评分(56.23±12.78);实施营养支持后出院时上述指标分别为(31.34±3.78)g/L、(97.54±18.78)g/L、(22.67±1.89)Kg/m2、(68.89±13.56);实施营养支持后均提高(P〈0.05)。肠外营养并发症6.0%(3/50),肠内营养并发症15.0%(6/40),均治愈。结论营养支持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