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三苯氧胺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及孕酮(P)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6%,对照组6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能降低E2、PRL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孕酮的影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助阳通络方不同剂量组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以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的激素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结果:在助阳通络方对乳腺增生病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中,助阳通络方高剂量组(E组)与正常对照组(A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疾病模型组(B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助阳通络方中剂量组(F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助阳通络方低剂量组(G组)与A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B组比较E2、P、PR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助阳通络方对乳腺增生病大鼠ER、PR的影响实验中,E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ER、PR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G组与A组比较,ER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PR阳性表达升高(P0.05);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助阳通络方可降低造模大鼠乳腺组织中升高的E2、PRL的含量,升高造模大鼠乳腺组织中降低的P含量,与三苯氧胺作用类似。可使造模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受抑制,且作用与三苯氧胺类似。  相似文献   

3.
Yang JJ  Wang LN  Xiao HL  Zhang SC  She YF  Bian WJ  Guo S 《针刺研究》2012,37(3):173-178
目的:探讨围刺配合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肉注射的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针刺组在大鼠第2对左右乳房进行围刺后,电针30min,并针刺"膻中"穴,留针30min,1次/d,共治疗30d;药物组每日予以三苯氧胺(1.8mg/kg)灌胃。于治疗前,治疗10、20、30d测量各组大鼠第2对乳头高度、直径;于末次治疗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含量;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乳头高度、直径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药物组乳头高度、直径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E2、PRL、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E2、PRL、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P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P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乳腺组织形态比较,乳腺小叶、腺泡、腺导管数目明显较多,腺泡腔和腺导管明显扩张;针刺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乳腺小叶、腺泡、腺导管数均减少,腺泡腔及腺导管萎缩。模型组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围刺配合电针能够改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其作用与调节血清性激素含量及降低乳腺组织E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消瘀通络散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形态与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消瘀通络散对乳腺增生大鼠乳头直径、高度,血清E2/P、PRL、T水平以及乳腺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4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进行造模。中药组给予自拟消瘀通络散50mg/d,西药组予三苯氧胺1.8mg/kg,均灌胃治疗,1次/d,共30d。于治疗前后测量各组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高度,测定血清E2、P、PRL、T水平,计算E2/P数值,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结果:治疗后乳头直径、高度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2组之间比较,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血清各激素水平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血清E2/P、PRL、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学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表现相似,与模型组比较改善明显,与正常组相近。结论:自拟消瘀通络散具有缩小模型大鼠乳头直径、高度,改善内分泌紊乱状态和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瘀通络散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瘀通络散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泌乳素(PRL)、睾酮(T)水平及血清雌孕激素比值(E2/P)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4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进行造模。中药组予消瘀通络散50mg/d,西药组予三苯氧胺1.8mg/kg,均灌胃治疗,日1次,共30 d。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E2、P、PRL、T水平,计算E2/P比值。结果 :E2、PRL、T、E2/P含量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含量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瘀通络散具有改善血清中E2、P、PRL、T及E2/P紊乱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散结乳癖贴膏组、乳宁霜小剂量组、乳宁霜中剂量组和乳宁霜大剂量组。通过雌孕激素联合制造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干预。1月后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性激素。结果:各药物均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乳腺增生的程度(P<0.01),乳宁霜大剂量组疗效优于散结乳癖贴膏组(P<0.05),与三苯氧胺软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宁霜中、小剂量组疗效低于三苯氧胺软膏组(P<0.01或0.05),与散结乳癖贴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宁霜能显著降低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的雌激素(E2)、泌乳素(PRL)和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升高孕激素(P)、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P<0.05或0.01)。结论: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的疗效,并能调节体内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解毒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VEGF和b 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12周龄SD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方药组、三苯氧胺组、乳癖消组),每组各10只。对于模型组和3个治疗组进行乳腺增生模型的复制,造模成功后,方药组、三苯氧胺组、乳癖组分别给予解毒胶囊、三苯氧胺、乳癖消的水溶液灌胃。治疗4周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和QPCR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VEGF和b FGF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可见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且解毒胶囊有治疗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乳腺组织内VEGF、b FGF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模型组的VEGF、b FGF呈强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治疗三组的VEGF、b FGF阳性表达明显减轻,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方药组乳腺组织内VEGF、b FGF的表达要明显低于乳癖消组(P0.01、P0.05),与三苯氧胺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QPCR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VEGF和b FGF呈现高表达(P0.01);治疗组(方药组、三苯氧胺组、乳癖消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和b FGF表达均减弱(P0.01);其中方药组及三苯氧胺组比乳癖消组减弱明显(P0.01),其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而方药组与三苯氧胺组相比,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解毒胶囊能够干预乳腺增生大鼠的乳腺组织VEGF和b FGF的表达情况,对乳腺增生有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疏肝健脾解毒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大鼠模型乳腺组织中性激素受体和子宫、卵巢系数的影响,探讨其防治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苯蒽灌胃及夹尾法制备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三苯氧胺组,分别用药4周后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并剪取各大鼠子宫及卵巢,称取重量,计各组子宫及卵巢系数。结果免疫组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R、PR水平均较高,而大鼠体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苯氧胺组及中药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苯氧胺组及中药组ER、PR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ER水平稍低于三苯氧胺组,PR水平稍高于三苯氧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R、PR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苯氧胺组及中药组ER、PR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ER水平稍高于三苯氧胺组,PR水平稍低于三苯氧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子宫、卵巢系数均较高,而大鼠体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苯氧胺组及中药组子宫、卵巢系数低于模型组,大鼠体重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大鼠体重稍高于三苯氧胺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解毒方可有效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大鼠模型乳腺组织ER、PR水平,提高模型大鼠体重,降低其子宫系数及卵巢系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消瘀通络散对乳腺增生大鼠乳头高度、直径、血清雌二醇(E2)、ER蛋白表达水平及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4组.采用乙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进行造模.中药组予自拟消瘀通络散50 mg/d,西药组予三苯氧胺1.8 mg/kg,均灌胃治疗,1次/d,共30 d.于治疗前后测量各组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高度,于治疗后测定血清E2水平,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及E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乳头直径、高度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E2含量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R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病理学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表现相似,较模型组改善明显,与正常组相近.结论:自拟消瘀通络散具有缩小模型大鼠乳头直径、高度,降低血清中E2和改善ER蛋白表达水平、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MGH模型大鼠乳腺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华  赵娴  郭新荣 《陕西中医》2008,29(7):909-910
目的:研究针刺对乳腺增生(MGH)模型大鼠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方法:将雌性未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自愈组(C组)和针刺治疗组(D组),观察针刺对大鼠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含量、乳腺组织中的ER和PR的影响,从内分泌方面揭示针刺治疗本病的部分机理。结果:E2含量B组高于A组(P<0.05),C、D组明显低于B组(P<0.05);ER阳性表达积分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B、C组间无差异(P>0.05),D组明显低于C组(P<0.05);P含量各组间无差异,PR阳性表达积分B组极显著地高于其他三组(P<0.01),C组高于D组(P<0.05)。结论:针刺可调节雌激素含量,抑制ER、PR阳性表达,使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弱雌激素在靶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武权生教授周期疗法经验方(Ⅰ号方、Ⅱ号方)对乳腺增生病(HMG)模型大鼠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逍遥丸组,三苯氧胺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余各组均进行乳腺增生造模。待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5组分别给予逍遥丸、三苯氧胺、中药(Ⅰ号方、Ⅱ号方)灌胃,共30天。结果:造模后,各造模组大鼠的乳头直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用药30天后各用药组大鼠乳头直径缩小,与造模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药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组大鼠血清E2、PRL升高,P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与模型组相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血清E2、PRL下降下降,P升高,其中中药中剂量组血清E2、逍遥丸组血清P和PRL、中药组血清PR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武权生教授周期疗法经验方(Ⅰ号方、Ⅱ号方)可通过调节大鼠血清E2、PRL、P治疗HM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围刺配合电针对乳腺增生大鼠乳头高度、直径及血清雌二醇(E2)、孕酮(P)、雌孕激素比值(E2/P)的影响.方法: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进行造模.针刺组对大鼠第2对乳房围刺,针刺膻中穴后,电针刺激30 min,1次/d,共30 d.于治疗前、治疗10、20、30 d测量各组大鼠第2对乳头高度、直径、末次治疗后测定血清E2、P水平.结果:乳头高度、直径、E2、E2/P: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P: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围刺配合电针具有降低模型大鼠乳头高度、缩小乳头直径,改善血清E2、P紊乱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观察消癖汤不同剂量组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影响情况,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的激素水平.结果:消癖汤高剂量组(F组)、消癖汤低剂量组(H组)与正常对照组(A组)比较,E2、PRL含量显著升高(P<0.01),P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疾病模型组(B组)、病证结合模型组(C组)比较,E2、PRL含量显著降低(P<0.01),P含量显著升高(P<0.01).消癖汤中剂量组(G组)与A组比较,E2、PRL.含量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P含量降低(P<0.05);与B组、C组比较E2、PRL含量显著降低(P<0.01),P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消癖汤可降低造模大鼠血清中升高的E2、PRL的含量,升高造模大鼠血清中降低的P含量,且作用与三苯氧胺类似.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738-1740
目的:探究解毒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P16、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雌性未孕12周龄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方药组、三苯氧胺组、乳癖消组5组,每组各10只。药物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P16和P53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比较,P16和P53呈现高表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后的3组大鼠P16和P53表达均减弱,其中方药组及三苯氧胺组比乳癖消组减弱明显,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方药组与三苯氧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胶囊能够干预乳腺增生大鼠的乳腺组织P16和P53的表达情况,对乳腺增生大鼠有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性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三苹氧胺软膏组、散结乳癖贴膏组、乳宁霜小剂量组、乳宁霜中剂量组和乳宁霜大剂量组。通过雌孕激素联合制造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干预。1月后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清性激素。结果:各药物均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乳腺增生的程度(P〈0.01),乳宁霜大剂量组疗效优于散结乳癖贴膏组(P〈0.05),与三举氧胺软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宁霜中、小剂量组疗效低于三苯氧胺软膏组(P〈0.01或0.05),与散结乳癖贴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宁霜能显著降低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的雌激素(E2)、沁乳素(PRL)和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升高孕激素(P)、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P〈0.05或0.01)。结论: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的疗效,并能调节体内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癖煎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治疗机理。方法:60只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的方法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枸橼酸他莫昔芬1.8 mg/kg)和消癖煎高、中、低剂量组(2.65、5.30、10.60 g/kg),每组10只。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0 d)后,测量各组大鼠第二对乳头的高度及直径;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含量;取下第二对完整的乳房,光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乳头直径和乳头高度明显增加(P<0.05);消癖煎高、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E2、PRL水平明显升高(P<0.05),P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消癖煎低剂量组P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均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空白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基本无增生现象;模型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出现乳腺小叶体积增大、腺泡上皮增生等明显的病理变化,乳腺增生病理分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严重(P<0.05);各给药组大鼠乳腺增生情况均得到改善,乳腺增生病理分级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消癖煎可减轻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的增生情况,这种作用可能与对体内激素水平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共 60 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0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电磁疗法,对照组口服三苯氧胺。治疗后检测黄体期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0.0%及 9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2水平均下降,而P水平均上升,两组治疗后E2、P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电磁疗能调整乳腺增生病患者紊乱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功能,恢复乳腺组织正常的增生-复旧过程,并且其临床疗效与西药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肝舒乐片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病理形态及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该药对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右下肢肌肉注射雌、孕激素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癖消组、肝舒乐组、疏肝组、健脾组6组,每组12只,运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透射镜观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含量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乳头竖起、较坚实、充血,增高,乳房增大,镜下乳腺增生呈弥漫性,无局部包块,腺泡和小叶显著增加,脂肪和结缔组织明显减少,腺泡腔和腺导管腔明显扩张,腺泡腔内含分泌物及脱落的细胞;雌二醇(E2)、泌乳素(PR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孕酮(P)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肝舒乐组显著改善其病理形态,E2和PRL 明显降低(P<0.05),接近正常水平,P明显升高(P<0.05);乳癖消组次之,E2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水平(P<0.05),P、PRL无明显改善(P>0.05);疏肝组、健脾组更次之,E2、P、PRL 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肝舒乐片对模型动物的病理形态、血清性激素紊乱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肝舒乐片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病理形态及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该药对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右下肢肌肉注射雌、孕激素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癖消组、肝舒乐组、疏肝组、健脾组6组,每组12只,运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透射镜观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含量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乳头竖起、较坚实、充血,增高,乳房增大,镜下乳腺增生呈弥漫性,无局部包块,腺泡和小叶显著增加,脂肪和结缔组织明显减少,腺泡腔和腺导管腔明显扩张,腺泡腔内含分泌物及脱落的细胞;雌二醇(E2)、泌乳素(PR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lt;0.05),孕酮(P)明显低于正常组(P&lt;0.05);肝舒乐组显著改善其病理形态,E2和PRL明显降低(P&lt;0.05),接近正常水平,P明显升高(P&lt;0.05);乳癖消组次之,E2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水平(P&lt;0.05),P、PRL无明显改善(P&gt;0.05);疏肝组、健脾组更次之,E2、P、PRL均无明显改善(P&gt;0.05)。结论:肝舒乐片对模型动物的病理形态、血清性激素紊乱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蒙药乳腺-I号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血脂代谢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疾病模型组。模型组通过肌肉注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将乳腺增生大鼠随机分为三苯氧胺组,蒙药乳腺-I号低、高剂量组,模型组。各组大鼠连续给药30 d后测定体质量、第2对乳头直径,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及血清激素水平,取乳腺组织做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蒙药乳腺-I号组大鼠乳头直径明显小于模型组。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清TC、TG、LDL-c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P、T含量明显降低(P<0.01),PRL显著升高(P<0.05)。蒙药乳腺-I号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TC、TG、LDL-c、E2显著降低(P<0.05或P<0.01),FSH显著升高(P<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镜下可见蒙药乳腺I号组乳腺小叶数及小叶腺泡数均少于模型组,乳腺腺泡数目及腔内分泌物较少,部分可接近正常大鼠的乳腺结构腺泡。结论蒙药乳腺-I号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乳腺增生大鼠血脂水平及激素水平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