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云 《安徽医药》2006,10(11):884-885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 in thrombesis,DVT)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护理要点和措施。方法对51例下肢DVT的病人进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及护理。结果51例下肢DVT的病人平均住院8~14 d,肢体肿胀明显消退,疼痛及压痛明显缓解,无1例出现股青肿及股白肿。患肢大腿周径平均缩小5.3 cm,小腿周径平均缩小3.1 cm。结论加强对下肢DVT的病人溶栓治疗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李琳 《中国医药指南》2006,4(1):138-139
深静脉血栓形成简称D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下肢DVT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多,血栓形成有时可威胁到患者生命,其后造症则严重影响病人工作,甚至致残,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发生致命的肺栓塞,所以对于下肢DVT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观察,早期诊断,积极预防DVT的发生,而下肢DVT的观察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沈云 《安徽医药》2006,10(4):307-307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 in thrombosis,DVT)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探讨临床护理要点和措施。方法对40例下肢DVT的病人进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及护理。结果40例下肢DVT的病人平均住院10~14 d,肢体肿胀明显消退,疼痛及压痛明显缓解,无1例出现股青肿及股白肿。患肢大腿周径平均缩小5.3 cm,小腿周径平均缩小3.1cm。结论加强对下肢DVT的病人溶栓治疗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 对41例下肢DVT的患者进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及护理.结果 41例下肢DVT的患者平均住院7~15 d,肢体肿胀明显消退,疼痛及压痛明显缓解,无1例出现股青肿及股白肿.患肢大腿周径平均缩小5.2 cm,小腿周径平均缩小3.2 cm.结论 加强对下肢DVT的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其临床表现有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严重者可造成肢体功能不全和并发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分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周围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和混合型。我科于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通过实施准确治疗和整体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静  徐莉  翁丽娜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55-1055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尤其下肢DVT患者在逐年增多。血栓形成有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应积极预防和治疗。DVT分三种类型.即周围型、中心型和混合型。其中中心型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我科自2001年9月~2005年9月在所收治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中.56例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实施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外伤性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97例外伤性截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及下肢肿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下肢肿痛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结论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严密观察、系统化的整体护理,积极治疗DVT患者。结果18例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未出现栓子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后果,均痊愈出院。结论积极处理形成DVT的重要因素和高危因素,术前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预防下肢形成DVT的认识,术后床上活动下肢,早期下床活动,是预防DVT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雷跃华  杨玉辉  李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59-3060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DVT患者76例(患肢81条)的临床资料,均为彩超检查明确发现DVT及其部位、范围,治疗采用抗凝、溶栓、祛聚及对症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疗效满意,54例下肢肿胀、疼痛症状缓解,复查彩超提示深静脉再通,18例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彩超提示深静脉部分再通;2例发生股青肿,转入上级医院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并手术取栓;2例因晚期肿瘤和脑出血死亡.均随访6个月~2年;结论:下肢DVT患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抗凝、溶栓、祛聚等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重症烧伤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我院治疗烧伤患者的实际工作并且参考文献,治疗、护理1例重症烧伤并DVT患者。结果该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结论重症烧伤患者要重视临床护理、防范措施,减少DVT的发生,对于出现DVT的患者要更加重视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许魏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53-354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形成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2例DVT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结果及护理措施。结果 DVT与年龄、手术、下肢活动情况等有密切关系;本组除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外,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IPC)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方法对100例危重患者按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综合预防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除疾病所需治疗外,从第1天起,综合预防组使用IPC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防血栓,第1、3、7、14天对2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观察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综合预防组1例(2%)发生下肢DVT;对照组8例(16%)发生下肢DVT,DVT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效果显著,值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使用抗血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抗血栓泵进行辅助治疗。2组均于治疗18d后行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测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未发生DVT,对照组发生DVT6例,两组DVT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抗血栓泵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7例IS并发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病人中,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76.3岁,伴有高血压病15例,高血脂7例,糖尿病11例。DVT的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浅表静脉曲张、皮温增高。用彩超或静脉造影确诊;经溶栓、抗凝等规则治疗,患肢与健侧周径差值从治疗前的(4.9±3.8)cm缩小为(1.9±1.6)cm(P<0.05)。结论高龄、卧床及血液高凝状态是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下肢DVT的主要原因,规则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治疗IS合并DVT,对IS患者,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猝死发生。目前DVT治疗以抗凝、溶栓等为主,下腔静脉滤器(IVCF)可阻止脱落的血栓到达并阻断肺循环,被认为可减少肺动脉栓塞(PE)所致猝死的发生。我院2011-2013年共收治DVT患者28例,其中18例病程在2周以内,并符合IVCF植入适应证,植入IVCF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患者均系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确诊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泵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指导患者早期功能活动及经常按摩双下肢;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和DVT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48例、有效2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患者术后应用静脉泵可有效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时可以并发股青肿导致截肢或并发肺栓塞危及病人的生命.本病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到慢性期大多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和血栓复发,使患肢长期处于病废状态.因此,探讨其发病原因、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必要.我院血管外科自1997-01~2006-03诊治1246例DVT病人,现将其发病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临床疑为DVT患者58例,后均经X线血管造影证实,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回声特征及栓塞程度,并追踪观察溶栓治疗后血栓再通情况。结果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56例,诊断符合率96.5%,漏诊1例胫前静脉血栓和1例胫后静脉血栓,对髂外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腘静脉血栓无1例漏诊。根据血栓分期,急性期20例,其中完全闭塞12例,不完全闭塞8例;亚急性及慢性期36例,其中完全闭塞10例,不完全闭塞2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分期、管腔阻塞情况可做出较为肯定的诊断,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概述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临床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近端DVT:指静脉以上静脉(含静脉),称髂股型;远端DVT:指腓静脉血栓(静脉以下),称腓静脉型。腓静脉型DVT多无症状;近端DVT可有患肢疼痛、肿胀等症状。DVT通常起源于腓肠肌的静脉窦,偶尔起源于近端深静脉;腓肠肌静脉血栓常自发溶解,很少有症状和引起PE;未治疗的腓静脉血栓约25%在1周内向近端深静脉延伸;近端深静脉血栓引起PE的危险为50%;致死性血栓多数来源于近端深静脉[1];慢性广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下肢“股蓝肿”。VTE是第3位的常…  相似文献   

20.
李萍 《哈尔滨医药》2007,27(6):68-6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骨折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报道,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10%~63%[1]。我们通过总结和吸取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教训,对2007年1月到2007年8月158例下肢骨折术后病人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