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了正常成人颈前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皮肤各层内皮神经的数量、分布及构筑特点。结果:①真皮乳头层内皮神经的小分支多分布在表皮突下和乳头内血管丛附近。②真皮网状层内皮神经多位于小血管附近和汗腺,皮脂腺以及毛囊周围,神经分支呈串珠状或波纹形。③皮下组织内神经干和神经网同时存在。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某些皮肤疾病和损伤提供了形态学和三维构筑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病人,女,63岁。突发左侧胸部剧烈疼痛,呈阵发性跳痛伴全身乏力。既往有冠心病病史10年,自疑“心绞痛”发作,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20 m in后胸痛未见缓解,立即到我院急诊科就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心脏听6.7×109/L,N 0.70,给予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疼痛无缓解。后经皮肤科会诊考虑为“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及对症处理,1 d后疼痛症状明显好转,经上述治疗2周后出院。讨论典型的带状疱疹可表现为急性炎症性皮肤损害,成簇水疱疹沿体表一侧的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最常见于沿肋间神经分布,不超过前后正中线。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研究皮肤疾病和损伤提供皮神经构筑资料。方法 用S 10 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正常成人颈前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皮肤各层内皮神经的数量、分布及构筑特点。结果  ( 1)皮肤乳头层内皮神经的小分支多分布在皮突下和乳头内血管丛附近。 ( 2 )真皮网状层内神经多位于小血管附近和汗腺、皮脂腺以及毛囊周围 ,神经分支呈串珠状或波纹形。 ( 3 )皮下组织内神经干和神经网同时存在。结论 皮肤内感觉神经树的分布及构筑特点与血管树相似。  相似文献   

4.
Surge-Weber综合征即脑-眼-三叉神经血管瘤病,又称颅面血管瘤病,属于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临床上以沿三叉神经以支配区的皮肤葡萄酒色血管痣为特征。本病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笔者就我院放射科自2002-2006年来收集的8例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俗名“蛇盘疮”、“缠腰火丹”,为病毒所引起。多发生于胸或腰部的一侧,也有发于四肢、颜面部。初起局部皮肤出现不规则的小红斑,随即在红斑上发生簇集在一起的小水疱群,水疱群沿皮肤神经分布区分批出现,形成带状。局部灼热,并有剧烈的疼痛。此病多发生于春季,以老年人多见。笔者5年的临床实践,运用三棱针叩刺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1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累及皮肤、神经的病毒性皮肤病。病毒沿一侧周围神经纤维移至皮肤而发生节段性水疱,常伴有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痛〔1〕。临床上妊娠合并带状疱疹较少见,但妊娠期是女性比较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时期,感染带状疱疹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7.
褥疮系皮肤神经血管由于长期受压迫,使局部皮肤血运和营养障碍,所引起组织坏死、溃烂,本例由于脑卒中后遗症并糖尿病、瘫痪长期卧床,未定时翻身所致。既往我们采用常规外科治疗,疗程长、效果不甚满意。自2004年10月我科开展应用湿润烧伤膏治愈多处巨大褥疮一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后遗留下的患病区剧烈疼痛,2005年-2008年我们应用此方法治疗20例,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疼痛门诊共治疗20例,女10例,男10例,年龄30~78岁,病程1月~1年,均有病毒感染病史.部位均沿胸腰部分布.带状疱疹患病区疼痛,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电击样,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患病区有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9.
朱建国 《人民军医》2012,(10):955-95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其临床特点为集簇性水疱,多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单侧排列,伴皮肤烧灼样疼痛和肌肉酸痛。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们采用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等治疗老年带状疱疹1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90Sr-90Y敷贴治疗带状疱疹5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是以沿外围神经分布成簇带状疱疹及神经剧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以往临床上用药物对症处理(止痛、消炎、防止感染),疗效不理想。近年来抗病毒制剂的应用使临床疗效有所改善。笔者用^90Sr-^90Y敷贴治疗了57例带状疱疹患者,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临床上采用围刺悬灸拔罐结合治疗30例带状疱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社区门诊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6-83岁;病程:1-4天;发病部位:胸、胁、腹部,背、腰部及四肢。诊断标准:根据本病同时侵犯神经和皮肤表现的特点,参照《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皮损为单侧的沿外周神经分布的呈带状排列的成簇水疱群,伴神经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临床表现为沿神经分布集簇的丘疹,进行抗病毒、抗炎等对症治疗,保持皮肤清洁,一般7—10日即可治愈,如果发生在头部,眼部就应加强护理并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以便及早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聂泉  刘传辉  陈浩  付纲  韦宝石 《武警医学》2010,21(4):347-348
带状疱疹(Herpes Zoser,HZ)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er Virus,VZV)感染所引起的沿周同神经分布的群集成簇疱疹伴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90%以上的该病患者会有典型神经痛的表现。我科自2008—02至2009—02运用神经阻滞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4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神经节及神经干感染所致疱疹性疾病[1].其表现为皮肤潮红,成簇水泡沿人体某部位的神经区域分布,皮肤灼痛,疼痛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以外,即使皮疹消失,尚有部分患者遗留神经痛[2].患者产生皮肤烧灼感及难以忍受的神经剧烈疼痛,常致使患者失眠、烦躁、焦虑及抑郁[3].该病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固病症之一,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特别棘手[4].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是指将患者置于一个密闭、高压的环境中,吸高浓度的氧气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5].HBO治疗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HBO治疗对带状疱疹疗效的影响及其疼痛、抑郁等症状改变的研究尚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讨HBO对带状疱疹患者疗效及疼痛、抑郁等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健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1023-1023
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皮肤及神经的病毒性皮肤病.皮损呈带状分布于躯体的某一侧区域,同时侵犯单侧神经.全身泛发性皮损较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播散性带状疱疹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痒疹的诊治     
张萍 《武警医学》2007,18(12):960-960
病理概述:痒疹是一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总称。好发于四肢伸侧瘙痒性的皮肤病。皮肤损害多是孤立的丘疹或结节,愈后留以色素沉着,局部皮损处有剧烈瘙痒。病程长,有时数月或数年不愈。  相似文献   

17.
神经阻滞法在78例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干生 《武警医学》2002,13(1):43-44
急性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常有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剧痛 ,引起患者失眠 ,纳差及一些心血管反应 ,甚至心理障碍等。临床上许多患者特别是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经口服药物治疗、理疗、针炙等治疗后不能有效去痛、治愈。我们用不同神经阻滞疗法治疗 30例急性带状疱疹及 48例疱疹后神经痛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共 78例 ,其中男 40例 ,女 38例 ,年龄 19- 76岁 ,急性带状疱疹 30例 ,慢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48例 ,病程短者 1月余 ,长者 17月。慢性患者都试用内服外敷药物、理疗 ,针炙等多种治疗方法 ,疼痛仍顽固。部位 :头颈部 9…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口服维生素B120mg,甲钴胺500μg,每天3次;疱疹皮损处外用炉甘石洗剂。对照组采用伐昔洛韦胶囊治疗,每次0.3g,每天2次,连用7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神经妥乐平治疗,每次10.8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输注,每天1次,连用14天。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评估疼痛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VAS评分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妥乐平能显著缓解疼痛,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结节性硬化是累及全身多器官,包括皮肤、脑和内脏的错构瘤样发育异常,为少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神经综合征。1986年6月以来,我院共发现23例,均行CT检查,其中1例并发多脏器肿瘤。现着重分析脑钙化结节及并发多器官肿瘤CT表现特点,以便为今后诊断与鉴别诊断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汝频  陈建 《西南军医》2006,8(4):121-121
别嘌呤醇(allopurinol)常用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治疗,其引起严重皮肤药疹临床上较为少见。多认为属于致敏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Ⅳ型)。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发热、内脏多器官损害。从2004年以来,我科收治6例因别嘌呤醇所致的重症药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