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卫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75-3476
目的观察不同光疗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光疗方法分为A组,给予2h间歇光疗;B组,给予8h持续光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光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P<0.01)。结论2h间歇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更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予持续和间歇蓝光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丽琼 《海南医学》2008,19(10):75-76
目的 比较持续蓝光及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工艺血症符合光疗指征而无光疗禁忌证,剔除9例家长不配合的患儿.201例中98例予持续光疗24h为对照组,103例间歇光疗8h×3d为观察组,两组均用白蛋白、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蓝光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有显著差异,观察组蓝光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亦有显著差异,两组光疗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持续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均显著,但间歇光疗有便于母乳喂养、不良反应少、减少护理工作量等优点,故间歇光疗较持续光疗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光疗时间及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每天光疗8h,休息2h后再次光疗8h,然后休息6h,连用3d;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24 h.观察2组患儿胆红素下降情况及光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光疗方式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均有效,但是间歇蓝光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间歇光疗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57-15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间歇光疗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影响。方法分析我院在2009年1月~2010年4月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新生儿80例的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光疗后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均低于光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后三组比较,4h组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均低于8h组(P〈0.05),12h组与4h组的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水平没有差异(P〉0.05)。间歇光疗的副作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其中总照射时间越长,血清胆红素降低越明显,间歇时间短有利于方便护理,减少染色体损伤机会等。  相似文献   

5.
间歇蓝光与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间歇蓝光与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4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间歇光疗组与持续光疗组,两组除光疗时间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结果: 间歇光疗组与持续光疗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歇光疗组副作用较持续光疗组少(P<0.05)。结论: 间歇光疗与持续光疗两种方法疗效相同,但间歇光疗不良后果少。故推荐使用间歇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光疗与持续光疗两种方法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持续光疗(对照组,21例)与实施间歇光疗(观察组,21例)患儿在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组间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达到了9.52%(观察组)与52.38%(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光疗与持续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均可起到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间歇光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着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时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海燕 《疑难病杂志》2010,9(8):590-592
目的探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期间和停止治疗后经皮胆红素(TcB)值变化的时效关系。方法 90例非溶血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日龄≤7d和〉7d分为A、B组,用固定光疗装置进行蓝光治疗,24 h治疗期间及24h休息期内每2 h测定TcB值,对所测值进行绘图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连续光疗24 h后A、B组TcB下降均值分别为(142±63)μmol/L、(174±24)μmol/L,与治疗前比较,皆下降明显(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光疗第12小时、B组在光疗第10小时后TcB显著下降(P〈0.05)。停止光疗后24 h休息期,A、B组TcB值回升均值分别为(114±61)μmol/L、(51±2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14h后TCB值上升不明显(P〉0.05)。结论蓝光治疗非溶血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且有一定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Bhutani曲线)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方便选择90例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1—12月,随机分为3组,持续光疗组、间歇光疗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治疗后的不同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48 h及72 h胆红素值分别为(233.27±32.11)μmol/L、(183.27±32.11)μmol/L,低于间歇光疗组,观察组住院时间(5.23±0.73)d较间歇光疗组短(P﹤0.05),观察组总光疗时间(42.7±8.89)h,较持续光疗组短,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7%,较持续光疗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运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Bhutani曲线)来合理安排光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过程中重复使用白蛋白对疗效的影响。方法9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开始光疗时使用1剂白蛋白1 g/kg,24 h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再次给予白蛋白1 g/kg,对照组46例则不再给予白蛋白治疗,继续光疗24 h后验血总胆红素,并比较两组总光疗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胆红素数值、总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核黄疸。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光疗过程中重复使用白蛋白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茵栀黄颗粒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茵栀黄颗粒0.50g/次、0.75g/次、1.0g/次、1.25g/次治疗。治疗7d后,观察4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胆红素下降值;比较4组患儿胆红素下降至正常值的天数,行双面光疗治疗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行光疗治疗前)。结果 C组、D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B组(均P<0.05);但C组与D组,以及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4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4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均P<0.05);C组、D组患儿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A组、B组(均P<0.05)。(C组、D组患儿胆红素恢复正常值天数明显少于A组、B组(均P<0.05);但C组与D组,以及A组与B组患儿治疗7 d胆红素值及恢复正常值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均P<0.05)。结论采用剂量为1.0g/次茵栀黄颗粒干预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有助于降低患儿行光疗治疗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光疗方式对G6PD缺乏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次32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108例,分为间歇光疗组、持续光疗A组、持续光疗B组。结果 3组的治疗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间歇光疗组与持续A组间结果的差距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两组的治疗结果同持续B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以上几种光疗方法均可以较好对该病进行治疗。72 h持续光疗为最佳,但会产生较多的副作用。在治疗时可以针对性的选择光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金 《吉林医学》2008,29(10):821-822
目的:为了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探讨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效而安全的方法以及护理。方法:采用间歇光疗。光照12h,休息12h,连续2d以波长420—480mm为蓝色荧光灯双面光疗,观察光照前后及胆红素变化及判断疗效;出入箱护理观察患儿精神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以及其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及光疗禁忌,护理应给予相应观察及护理。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通过光疗,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如能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则能更快而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胆病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新生儿重度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51例血总胆红素〉342μmol/L的足月重度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48h持续蓝光治疗,其中27例联合输注白蛋白治疗(A组),24例联合换血治疗(B组)。光疗开始后6、12、24、48h检测静脉血总胆红素,对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及住院时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结果 2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经治疗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6、12、24h胆红素下降差值B组大于A组(P均〈0.01),但治疗48h后2组总胆红素下降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有3例患儿出现听力损伤,3个月后复查结果均无明显改善。B组与A组听力减退发生率(12.5%vs11.1%)及住院时间〔(9.1±2.1)vs(9.9±2.8)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持续蓝光照射联合换血疗法仍为首选方法,但总的疗效与持续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输注疗法相当,在无换血条件的基层医院亦可采用持续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输注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光疗前后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8例,均为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均255μmol/L。其中255~342μmol/L 73例,342μmol/L 25例,最高达414.3μmol/L。采用同一型号光疗箱进行24 h光疗,检测光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结果返回后用计算机计算出总胆红素与白蛋白的比值(以每克白蛋白能联结8.5 mg胆红素计算),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8例患儿中,光疗前B/A1的例数多于B/A≤1的例数,B/A1发生率51.02%;光疗后B/A1的例数则远远低于B/A≤1的例数,B/A1发生率3.06%,光疗前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光疗后总胆红素与白蛋白均有下降,但光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比光疗后白蛋白下降更明显,二者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5,P0.05)。结论 光疗通过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使B/A比值降低,降低了胆红素对神经细胞的毒性。监测光疗前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比值不仅可以作为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危险性高低的指标,还可作为评价光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光疗持续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参考依据。方法: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5月儿科收治86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单面蓝光治疗仪进行光疗治疗。A组24 h内蓝光照射8 h,停16 h;B组24 h内蓝光照射12 h,停12 h;C组为持续24 h光疗,停24 h,三组均以2 d为一个疗程。统计其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结论:3组不同光疗时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相似,但是间断光疗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其中8 h/d间断光疗更具有临床实践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160例,治疗前后均做经皮黄疸仪测定及肝功能等检查,给予蓝光光疗,对治疗后结果进行分析并观察黄疸消退及是否发生副作用情况。结果:经光疗24~72h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副作用少。结论: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简单、有效的主要方法,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强化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0例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的230例高胆红血症新生儿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强化光疗治疗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15例患儿给予普通光疗,实验组115例患儿给予强化光疗,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7.4%VS92.1%),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VS6.1%),两组患儿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临床治疗中给予强化光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持续蓝光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间歇蓝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30%(52/54),对照组的为92.59%(50/5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总胆红素分别为[(314.63±48.69)μmoL/L]、[(315.98±47.62)μmoL/L],经皮胆红素分别为[(23.25±2.67)μmoL/L]、[(22.98±3.74)μmoL/L];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总胆红素分别为[(118.63±26.31)μmoL/L]、[(120.38±25.48)μmoL/L],经皮胆红素分别为[(14.25±1.49)μmoL/L]、[(14.67±1.52)μmoL/L].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分别低于治疗前(t=26.02,26.61,21.63,15.13;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消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时临床疗效相当,均可以有效的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内胆红素水平,但是采用间歇光疗时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黄疸消退时间较短,治疗安全性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光疗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捷华 《广西医学》2000,22(3):492-493
目的 观察不同光疗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9例随机分为持续光疗组和间断光疗组,对其疗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患儿在黄疸消退时间、光疗后胆红素下降水平及副作用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光疗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一致。  相似文献   

20.
陶燕 《吉林医学》2012,(34):7444-7445
目的:探讨LED蓝光灯(冷光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LED蓝光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的普通蓝光灯治疗),各60例。两组患儿均根据病情行兰光治疗24 h或48 h后,间隔24 h行挠动脉采血复查总胆红素。结果:观察组光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的光照疗法效果好,安全性高,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