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老年肺结核患者70例,老年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记录老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对老年患者采取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措施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32例,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5例,过敏不良反应25例;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本组患者有3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明显好转患者32例,剩余3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而精心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疗程的顺利完成。方法对186例60岁以上老人肺结核患者(老年组)及198例20~60岁青壮年肺结核患者(青壮年组)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防治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结果老年组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115例),青壮年组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8例)。老年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5d内出现不良反应53例,15—30d28例,30~60d约20例,2个月以上14例。青壮年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5d内出现不良反应32例,15—30d18例,30-60d约10例,2个月以上8例。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出现不良反应较明显,且出现时间早,故制订合理的抗结核化疗方案,掌握好用药剂量,使用合理的护肝用其他预防副作用的药物,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存肺癌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2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结果 32例患者均接受3~4种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1~2年;结核与肺癌发生在同一侧肺7例,结核与肺癌不在同一侧肺6例,双侧肺结核于一侧发生肺癌3例;肺癌类型:鳞癌8例,腺癌7例,鳞癌腺癌混合型2例。结论通过对32例肺结核合并肺癌原因分析,认为免疫功能异常、长期抗结核治疗,有可能诱发癌变。应积极进行短程化疗的研究,缩短抗结核疗程,减少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对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第一门诊部督导化疗室管辖的越秀、荔湾两个老城区1993~2001年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058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中,以位听神经损害、皮疹、肝损害为主,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病例的91.6%。2.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44例,占有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11.6%,是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中断治疗病例的3.1倍。其中,肝损害是病人中断治疗的主要因素。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影响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主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3):504-507
目的:分析门诊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护理及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50例,根据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过敏情况,给予其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并对ADR进行相应护理,观察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并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率,观察其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结果:50例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其中2例患者因发生剥脱性皮炎而住院治疗,故未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其余48例患者在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后有针对性的调整了药物治疗方案;患者均顺利完成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6.00%,出院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98.00%。结论:在医院门诊治疗肺结核患者过程中,如患者对抗结核药物出现ADR,应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减少药物ADR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对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第一门诊部督导化疗室管辖的越秀、荔湾两个老城区1993~2001年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 058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中,以位听神经损害、皮疹、肝损害为主,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病例的91.6%.2.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44例,占有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11.6%,是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中断治疗病例的3.1倍.其中,肝损害是病人中断治疗的主要因素.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影响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主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药物不良反应对肺结核病人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冼翠平 《广东药学》2003,13(3):55-57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对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第一门诊部督导化疗室管辖的越秀、荔湾两个老城区1993—2001年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058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中,以位听神经损害、皮疹、肝损害为主,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病例的91.6%。2.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44例,占有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11.6%,是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中断治疗病例的3.1倍。其中,肝损害是病人中断治疗的主要因素。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影响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主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对63例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疹的类型以麻疹样药疹及猩红热样药疹多见.致敏药物中以利福平最多见,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最少见.药疹在诊疗后3~13d消退,平均7d.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疹是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积极治疗,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进行标准规范化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07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合并有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全程抗结核治疗的转归进行了跟踪,分析蛋白质营养不良对肺结核康复的影响.结果 蛋白质营养不良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9.3%(424/1079),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和治疗转归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结核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对临床抗结核化疗的结局有不良影响,应加强肺结核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的改善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肺结核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分析不良反应原因,并制定防治措施。结果患者此次研究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肝脏功能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积极防治,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核空洞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吸收的结核病灶在1/3以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的患者有95例,其余5例患者因出现咳血不止的情况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需对不良反应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药物剂量和药物方案加以调整,以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临床安全性,对提高疾病防控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行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胸腺肽α1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42%)显著高于对照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采用胸腺肽α1与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何建阳  卢伟力 《医药导报》2012,31(7):953-954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护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71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给予的护理对策. 结果有28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不良反应消失158例,减轻122例,无变化7例. 结论 针对肺结核治疗患者采用科学有效地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完成全程化疗,显著提高结核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少年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常见不良反应,并提出对应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青少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结果:此次用药不良反应有6例,发生率为10.91%,以肝胆系统受损、皮肤及皮肤附件、胃肠道反应等为主,经过内科综合护理后其不良反应得到改善或消失,不良反应发生事件以15~30 d居多。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患者中较易出现不良反应,需加强监测及复查力度,对症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保肝药物对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3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和对照组192例,治疗组给予保肝药物加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2组肝功能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为8.4%,对照组为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高危因素的肺结核患者不主张常规加用保肝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左氧氟沙星,观察组患者联合莫西沙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联合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莫西沙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者。  相似文献   

16.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对抗痨药物耐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抗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药物耐受性对老年性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方法 随访应用短程化疗方案的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历6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5%.患者的年龄,初、复治涂阳病人,用药种类,强化长短等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均有影响.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PZA29.24%,RFP23.56%,INH19.32%,EMB15.38%,SM7.68%.结论 由于短程化疗方案药物剂量偏大,药物耐受性低,是影响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主要因素.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应高度重视,积极加强初、复制患者的监测与处理,尤其对高血糖患者易采用胰岛素治疗,慎用或不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及胸腺五肽联合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中的不良反应。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110例肺结核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使用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对比差异不大(P> 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P <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应用抗结核药物联合胸腺五肽,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门诊治疗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的护理。方法 53例在门诊治疗发生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对症护理,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护理,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加强全程用药督导。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护理50例患者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1例由于严重过敏反应放弃治疗,2例患者由于肝损间断治疗未完成疗程。结论对门诊治疗应用抗结核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在结核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85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以肝脏损害、胃肠道反应、关节痛、肾损害为多见,经调整方案、合理治疗,所有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抗结核药物易引起不良反应,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李扬  刘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79-168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926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236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13例(30.87%);236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104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