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特点。方法依据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对高血压进行的重新分类,按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20/80mmHg)75例,高血压前期组(SBP/DBP121~139/80~89mmHg)74例,高血压组(SBP/DBP≥140/90mmHg)77例,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均高于血压正常组,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组人群已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2.
《中国处方药》2013,(6):19-19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了JNC8专家组成员报告《2014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推荐要点如下:①≥60岁的一般人群[无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CKD)],在收缩压(SBP)≥15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SBP〈150mmHg和DBP〈90mmHg的目标值;②〈60岁的一般人群(无糖尿病和CKD),在DBP≥90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DBP〈90mmHg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3.
寿比山治疗高血压病14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Hao  韩文霞 《天津药学》2001,13(B12):20-22
140例双期高血压病人,均符合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疗效判定:参照1978年郑州会议标准,即显效:血压降至正常(<140/90mmHg);有效:血压虽未降至正常,但收缩压(SBP)下降≥30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本组经寿比山治疗,SBP的总有效率为72.9%,DBP的总有效率为55.48%,SBP与DBP的有效率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高血压1级与高血压2级的降压疗效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1、2级与高血压3级的降压疗效相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各年龄组之间的降压疗效相比较,35-55岁组与56-65岁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此二组与≥66岁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寿比山治疗高血压1、2级的疗效较为显著,尤其是对于中年组收缩期高血压者的疗效更显著。长期服药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该药应为高血压1、2级患者首选的一线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4.
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血压晨峰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140~179mmHg,舒张压(DBP)90—109mmHg]口服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4周后应用ABPM评价血压和血压晨峰程度的变化。以起床后2h内SBP增加≥23mmHg,DBP〉15mmHg为晨峰阳性(MBPS)(+)组,低于以上值为MBPS(-)组。结果(1)入选60例患者,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治疗4周末,24hSBP/DBP降低(10.8±1.7)/(8.6±0.8)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入选60例患者治疗后,MBPS(+)的患者减少,MBPS(-)的患者增多,治疗前后频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不仅有效降低24h血压,还能够遏制血压晨峰的发生,并降低晨峰程度。  相似文献   

5.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丽娃  崔晓红  周干 《中国医药》2007,2(7):404-40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24hPP)与左心室肥厚及主动脉根部内径的关系。方法对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分别测量ABP和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将24hPP≥60mmHg的患者45例作为A组,24hPP〈60mmHg的患者45例作为B组。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组左心室肥厚和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张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与24hPP、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密切相关(r=0、52,r=0.48,P〈0.01),与脉压和收缩压呈正相关(r=0.31,r=0.29,P〈0.05)。主动脉根部内径与24hPP、24hSBP、脉压、收缩压、年龄和病程密切相关(r分别为0.68、0.57、0.46、0.40、0.31、0.32,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hPP与左心室肥厚及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张密切相关,24hPP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适合社区应用的、规范有效的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方法:采取以正常血压值为管理目标,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指导的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对太原市万柏林区杜儿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12个月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明显上升(P<0.0001),由原来的44.17%上升到72.14%,整体血压水平显著下降(P〈0.0001),收缩压(SBP)下降了11.86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DBP)下降了6.82mmHg,基线血压异常者SBP下降了24.59mmHg,DBP下降了9.26mmHg。患者的危险行为如吸烟、饮酒、食盐过多、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结论: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的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对于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改善其危险行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伴 LVH 和不伴 LVH 组患者24 h ,日间,夜间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标准差(SD)差异,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和多因素回归系数评价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 SD 的相关性。结果伴 LVH 患者的24 hSBP -SD、日间 SBP - SD 和夜间 SBP - SD 均高于不伴 LVH 患者(P ﹤0.05),24 hDBP - SD、日间 DBP - SD 和夜间 DBP - SD 间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 ﹥0.05);患者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24 h SBP - SD 呈正相关(r =0.501,P ﹤0.05),与24 DBP - SD无相关性(r =0.141,P ﹥0.05);24 h SBP - SD、日间 SBP - SD、夜间 SBP - SD 值与 LVMI 独立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167,0.093,0.196。结论 LVH 形成过程中,SBP 变异性增加比 DBP 变异性更为重要,且以夜间 BPV 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苗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4,(25):235-236
目的 观察认知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在牙髓炎治疗中血压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因牙髓炎就诊的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认知疗法结合根管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根管治疗),每组25例。两组的临床疗效通过血压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评量表(SAS)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后血压值的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t=13.4;DBP:t=14.6;P〈0.01);而实验组血压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P:t=1.6;DBP:t=1.3;P〉0.05)。两组治疗前后SAS、SDS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5.77;P〈0.01),而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1.03;P〉0.05)。结论 认知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在牙髓炎治疗中具有稳定血压及改善负性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血压昼夜节律对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24hPP分为4组,A组:PP≤40mmHg(1mm-Hg=0.133kPa)(28例),B组:41~60mmHg(1mmHg=0.133kPa)(43例),C组:61~80mmHg(1mmHg=0.133kPa)(51例),D组:大于80mmHg(1mmHg=0.133kPa)(24例);按血压昼夜变化率(△MBP)分为2组,杓型组:△MBP≥10%(65例),非杓型组:△MBP〈10%(81例),分别进行2h动态血压监测和检测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C)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并比较各组的检测值。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随着24hPP增高,早期肾损害程度越严重,D组〉C组〉B组〉A组(P〈0.05);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早期肾损害程度明显高于杓型组(P〈0.05)。结论 24hPP增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合剂(Bisoprolol//HCTZ)与缬沙坦(Valsartan)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随机入组比索洛尔2.5~5 mg/氢氯噻嗪6.25 mg复合剂治疗组和缬沙坦80~160 mg治疗组,用法:1次/d,连续服药16周,每4周对患者进行用药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ABP)进行监测。结果:44例患者入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中,23例入组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合剂治疗组,21例入组缬沙坦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动态血压都有显著的降低,24小时SBP/DBP(-16.9/-10.3 mmHg和-17.7/-10.9 mmHg),白天SBP/DBP分别为(-17.1/-9.4 mmHg和-17.6/-9.8 mmHg),夜晚SBP/DBP分别为(-17.0/-11.5 mmHg和-16.4/-11.6 mmHg)。结论:低剂量组合的比索洛尔和氢氯噻嗪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降低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肥胖高血压发生与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肥胖高血压组病99例、单纯肥胖组91例及正常对照组87例,测定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和血管内皮功能,进行组间比较,并对血压与其他各因素的关系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肥胖高血压组和单纯肥胖组反应性充血时血管内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其中肥胖高血压组又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肥胖高血压组HOMA—IR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单纯肥胖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收缩压与腰臀比、反应性充血血管内径、HOMA—IR显著相关(r=0.293,P〈0.01、r=-0.336,P〈0.01和r=0.193,P〈0.05),舒张压与腰围、反应性充血血管内径、空腹胰岛素、HOMA—IR显著相关(r分别为0.201、-0.256、0.311、0.284,均P〈0.01)。结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IR及腹部脂肪增多是肥胖高血压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对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性高血压组)和8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分析其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24h、13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1或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结果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SBP)、夜间舒张压(DBP)比杓型组明显增高,非杓型组IMT明显大于杓型组,IMT与夜间SBP呈正相关。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导致IMT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脂、血压、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代谢紊乱及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肥胖高血压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hs-CRP、ET-1人体测量变量值及生化指标。结果肥胖高血压组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抵抗素水平与BMI(r=0.63,P〈0.01)、WHR(r=-0.55,P〈0.01)、TG(r=-0.72,P〈0.01)、胰岛素(r=0.52,P〈0.01)、HOMA-IR(r=0.39,P〈0.01)、肿瘤坏死因子-α(r=0.41,P〈0.01)、高敏C反应蛋白(r=0.38,P〈0.01)、内皮素-1(r=0.36,P〈0.01)正相关,与HDL(r=-0.48,P〈0.01)负相关。结论肥胖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清抵抗素增高与代谢紊乱;肥胖高血压及其代谢紊乱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方法对58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晨起服药组(n=30)和晚上服药组(n=28)30mg/d,共治疗4周,服药前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药物对血压昼夜变异率的影响。结果晚上服药组夜间平均SBP和DBP均较晨起服药组明显下降,对非杓型血压的昼夜节律调节有效率明显高于晨起服药组(SBP:89.29%,DBP92.86%)。结论对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晚上服用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维持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及脉压指数与肾功能损害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研究对象的脉压和脉压指数,按脉压(〉60mmHg与≤60mmHg)和脉压指数(〉0.45与≤0.45)进行分组,观察各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及其与脉压、脉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脉压〉60mmHg组和脉压指数〉0.45组上述肾功能指标中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脉压≤60mmHg组和脉压指数≤0.45组;偏相关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r=0.305,P〈0.05)、脉压(r=0.402,P〈0.01)和脉压指数(r=0.689,P〈0.01)呈正相关。结论脉压指数能更灵敏的反映肾脏早期损害,是肾脏早期损害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效果。方法 检测350例高龄患者在降压治疗后舒张压(DBP)≥90mmHg时,70mmHg≤DBP〈90mmHg及DBP〈70mmHg时的血压情况、肾功能损伤情况以及心室射血分数(LEVF)。结果 高龄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使舒张压达到70~90mmHg时患者血压稳定、肾损伤减少、LEVF升高(P〈0.05),优于其他两组患者。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治疗后使舒张压维持在70~90mmHg之间对患者最有利,符合J形曲线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在珲春市新安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测定1292名老年人体检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分析BMI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3.40%,男女均朝鲜族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老年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朝鲜族中随着BMI的增加而DBP、TC和LDL水平增加,HDL水平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中随着BMI的增加而SBP、DBP、TC和TG水平增加,HDL水平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I与血压和血脂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蒋为  周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313-331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和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38例合并高尿酸血症设为观察组,22例血尿酸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尿酸( SUA)、肌酐( SCr)、肾小球滤过率( GFR)和24 h动态血压,比较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肾功能和动态血压参数的影响。结果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不全患者显著多于血尿酸正常组(χ2=13.664,P<0.05);高尿酸血症组SUA水平与舒张压(DBP)、夜间DBP(nDBP)呈负相关(r=-0.248、-0.229,均P<0.05);与脉压(PP)、日间PP(dPP)、nPP以及日间SBP负荷呈正相关(r=0.231、0.227、0.221、0.216,均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及动态血压均有不利影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原发生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非洛地平5 mg,每天1次,治疗2周,如血压未达显效,增至10 mg.每天1次;对照组(B组30例)口服硝苯地平10mg,每天3次,治疗2周,如显效未达增至30mg,每天3次,观察两组对血压的控制和副作用.结果 A组显效24例(80%),有效3例(10%),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B组显效15例(50%),有效3例(10%),无效12例(40%),总有效率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4周SBP与DBP的变化,治疗组SBP(17.3 ±1.7)mmHg,DBP(1 1.6 ±0.9)mmHg;对照组SBP(19.2 ±2.4)mmHg,DBP(12.3±0.7)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